漢服,消費文化視角,現代漢服符號意義
銘記歷史,講述歷史。漱漱今天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穿著漢服的女生,感覺她特別漂亮,於是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漢服。眾所周知,漢服代表著中國濃厚的傳統服裝文化,也有很多人介紹過漢服古往今來的文化。但漱漱想和大家從新的角度聊漢服——消費文化視角下的漢服。
漱漱先給大家區分一下消費文化和消費主義。消費文化是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行為和消費環境的總和;消費主義是極力追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兩者是背道而馳的。
漢服愛好者借著有著傳統文化象徵的漢服,體現自身的文化偏好與行為傾向,而他們希望漢服興起是為了傳統優秀文化的延續而不是回到過去。在這種理念下,他們不斷創新漢服,力求讓大眾接受和認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漢服,漢服的商業化迅速發展,漢服的價格越來越親民,款式也逐漸變得時尚化,現代化。「漢服熱」反映了消費者從「崇洋媚外」到「國風熱潮」的轉變。國風成為流行,被廣大青年接受並傳播開來。而這背後所反映的消費文化便是社會分層——消費者通過消費物來給自己定位。即通過漢服這一消費物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聚集。
消費理論中有一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即「資本操縱論」認為資本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刺激和製造各種「虛假的需要」,認為消費者是被動的。同時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很快樂卻是虛假的。而「漢服熱」的起源也是因為它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而不是文化需求。但資本操縱論的理論卻忽略了消費者對商品的自主選擇意識。因此,現在的漢服服裝形式多樣,漢服文化也逐漸擴展。消費者自身的文化實踐引領了資本的擴大再生產即新的需求。
漢服愛好者自身對漢服的要求導致漢服款式更加多元化,漢服文化傳播更廣。這一現象正是消費欲望論的體現即消費者總是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漱漱認為這種思想不一定就是負面的,它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人們的好奇心。國人有崇洋傾向,而外國人也對中國製造感興趣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不再滿足於生存,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這也是一種新的消費理念,代表著消費者自身的文化選擇和精神追求選擇。
「漢服熱」的出現是網際網路時代下人們的審美取向,是全球性時代下,人們多樣化生活方式在服飾上的體現,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漱漱這次從消費文化視角解讀漢服,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漢服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更加了解中國和世界。文末漱漱又想到了那位公交車上的美女了,希望大家閱有所獲,漱漱今天分享就到這裡啦。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