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消費文化視角,現代漢服符號意義

2020-12-13 沐風生活集

漢服,消費文化視角,現代漢服符號意義

銘記歷史,講述歷史。漱漱今天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穿著漢服的女生,感覺她特別漂亮,於是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漢服。眾所周知,漢服代表著中國濃厚的傳統服裝文化,也有很多人介紹過漢服古往今來的文化。但漱漱想和大家從新的角度聊漢服——消費文化視角下的漢服。

漱漱先給大家區分一下消費文化和消費主義。消費文化是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行為和消費環境的總和;消費主義是極力追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兩者是背道而馳的。

漢服愛好者借著有著傳統文化象徵的漢服,體現自身的文化偏好與行為傾向,而他們希望漢服興起是為了傳統優秀文化的延續而不是回到過去。在這種理念下,他們不斷創新漢服,力求讓大眾接受和認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漢服,漢服的商業化迅速發展,漢服的價格越來越親民,款式也逐漸變得時尚化,現代化。「漢服熱」反映了消費者從「崇洋媚外」到「國風熱潮」的轉變。國風成為流行,被廣大青年接受並傳播開來。而這背後所反映的消費文化便是社會分層——消費者通過消費物來給自己定位。即通過漢服這一消費物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聚集。

消費理論中有一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即「資本操縱論」認為資本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刺激和製造各種「虛假的需要」,認為消費者是被動的。同時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很快樂卻是虛假的。而「漢服熱」的起源也是因為它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而不是文化需求。但資本操縱論的理論卻忽略了消費者對商品的自主選擇意識。因此,現在的漢服服裝形式多樣,漢服文化也逐漸擴展。消費者自身的文化實踐引領了資本的擴大再生產即新的需求。

漢服愛好者自身對漢服的要求導致漢服款式更加多元化,漢服文化傳播更廣。這一現象正是消費欲望論的體現即消費者總是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漱漱認為這種思想不一定就是負面的,它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人們的好奇心。國人有崇洋傾向,而外國人也對中國製造感興趣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不再滿足於生存,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這也是一種新的消費理念,代表著消費者自身的文化選擇和精神追求選擇。

「漢服熱」的出現是網際網路時代下人們的審美取向,是全球性時代下,人們多樣化生活方式在服飾上的體現,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漱漱這次從消費文化視角解讀漢服,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漢服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更加了解中國和世界。文末漱漱又想到了那位公交車上的美女了,希望大家閱有所獲,漱漱今天分享就到這裡啦。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漢服熱:網際網路勾勒出的文化符號
    原標題:漢服熱:網際網路勾勒出的文化符號  穿著漢服去旅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無論秦淮河畔西湖邊,還是現代都市的大街小巷,當與穿漢服的人不期而遇,大家的反應一定比十幾年前淡定許多。彼時,「漢服復興」的概念剛剛興起,偶爾在網上看到照片,一些穿漢服的人出現在地鐵站、餐廳,總覺得像一種玩穿越的行為藝術。  伴隨著抖音的病毒式傳播,勢不可擋的漢服熱衝破了多年來對漢服復興的爭議。天貓發布的《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92%,在購買漢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第一。據說西部城市在抖音上最火,西南尤甚。
  • 【漢服研究】現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現代漢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手藝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成為向世人傳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體系。從結構上看漢服是平面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就會隨之呈現不同的曲線,其行雲流水般的外形,給人以隨風而動、瀟灑飄逸的感覺。這一點與崇尚開放性感、強調人體曲線審美的西方服飾,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服飾類別,表現出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差異。漢服的出現更像是一個「復活」的顯性文化符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媒介。
  • 現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起漢服,衣袂翩翩、自信滿滿地行走在高樓大廈和綠水青山間。每逢傳統假日,各類漢服文化活動,以節慶民俗、文藝演出、街頭快閃等形式,豐富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現代漢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手藝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成為向世人傳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
  • 光明日報:不能以商業化否定漢服的文化意義
    原標題:不能以商業化否定漢服的文化意義   近日,某知名主持人因在某節目中調侃一群身著漢服表演的年輕人,稱是「哪個洗浴中心的」而遭到批評,認為其不尊重漢服。作詞人方文山在微博中指責該主持人「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而清華大學教授、學者肖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漢服熱」不過是能夠帶來商機的「漢服秀」,是精神空洞、生機倒退的文化表現。
  • 在中國的漢服中,蘊藏著什麼樣的中華文化,漢服對文化有何意義
    在中國的漢服中,蘊藏著什麼樣的中華文化,漢服對文化有何意義?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和漢服妹子一起研究中國的漢服,那麼今天我們就說在古代的漢服中蘊藏著怎樣的中國文化?漢服對於文化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那麼漢服對於文化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漢服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是一個時期的記載,是對中國文化經久不息的見證,同樣的也是對中國文化不斷創新包容的一種表現。
  • 「漢服熱潮」:漢服,為什麼突然興起了?
    漢服在歷史傳承上出現過斷代,而現代漢服作為一種民族服裝的象徵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撫慰了人們對民族身份「尋根」的需要,也逐步構建了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漢服作為獨特的文化符號,也是民族性格、審美情趣、民俗文化的系統折射。而媒體對漢服復興的報導,更多是側重於傳統節日或禮儀活動,因此常給人以漢服好看但不實用的印象。
  • 什麼是漢服?漢服代表著怎樣的文化意義?
    漢服,多麼唯美的一個詞啊,正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穿漢服,其展現了中國的古典美及文化禮儀。大多數穿漢服的人,一開始,都是覺得漢服好看才去接觸的,隨著深入,他們會發現漢服中蘊含的文化精神,以及內涵是非常深遠的。
  • 復興的漢服,接續的傳統——重新認識回歸現代的漢服
    ,是中國國貨經濟的新突破點,也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符號。此番對漢服的接續,不僅是要找回其外觀樣式,還要重新拾起傳統,使其紮根於現代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老樹發新芽。 這一次,加上「現代」的限定,因為我們現代人需要的並不是古代文物堆積的漢服體系,而是可以適應今天社會、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只有在一定程度上順應現代社會人們的習慣及所需,在這多元的社會傳統文化才能夠有發展的前景與空間。
  • 漢服回歸的意義
    漢服回歸的意義近些年來,隨著「國學熱」的不斷升溫,作為傳統文化主體的漢文化復興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漢服作為漢文化的載體,是否應該回歸也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漢服回歸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傳播,也有人認為漢服回歸僅僅是在作秀而已。那麼,究竟什麼是漢服,漢服的回歸對我們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
  • 漢服文化知多少:漢服的由來和現代漢服
    現代中國,漢服已經沒有了款式、布料、製作花紋、場合、髮式、鞋子等統一標準,現代漢服雖然處於加快升華發展狀態,但是還是十分混亂複雜。原因有以下績點:(1)從歷史上漢族發展看,由於中國歷史悠久,漢族群體廣大,朝代生活變化,漢服發展多樣化,也造成每個人喜歡的款式不一樣。
  • 漢服,「破圈」!
    百度搜索「漢服」「國風」等詞條,相關連結突破1.4億條。根據天貓發布的漢服消費人群報告,「95後」佔漢服消費的半數以上。濟南漢服愛好者劉葳蕤年近三十歲,她說自己在漢服圈算是年齡大的。「隨便從圈裡拉個人出來,基本都是95後、00後。」《中國符號》紀錄片總導演趙建華在紀錄片中專門用一集《漢服集萃》來介紹漢服之美。
  • 漢服,「破圈」
    百度搜索「漢服」「國風」等詞條,相關連結突破1.4億條。根據天貓發布的漢服消費人群報告,「95後」佔漢服消費的半數以上。濟南漢服愛好者劉葳蕤年近三十歲,她說自己在漢服圈算是年齡大的。「隨便從圈裡拉個人出來,基本都是95後、00後。」《中國符號》紀錄片總導演趙建華在紀錄片中專門用一集《漢服集萃》來介紹漢服之美。
  • 評「漢服熱」與漢服復興:莫把漢服小眾化、符號化、飯圈化!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總是爭論不休,有人呵斥這是譁眾取寵,到底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辯解這是中華傳統服飾,理應發揚光大。那麼"漢服復興"到底有什麼意義?穿漢服上街。到底算不算文化內涵的體現呢?什麼叫漢服?
  • 漢服成為中華文化符號的觀察
    」一語,是21世紀以來由傳統文化愛好者提出的社會學概念,由此引發的社會熱潮反映出當下社會對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強烈訴求。筆者對東周服飾的研究發現,東周服飾呈現多元化的地域特點,這些特點均參與到西漢初年漢服的構建中,上述漢服的基本特點均可從東周多元化的服飾體系中找到淵源。如漢服中領口獨特的擁頸表現形式常見於關中地區的秦文化;下擺後部內凹的款式特點來自戰國時期的海岱地區齊文化;小曲裾的裾式特點則明顯受到戰國時期荊楚文化的影響。
  • 復興「漢服」有沒有意義?穿著漢服上街,算不算有文化內涵?
    首先,漢服的的確是古人穿的衣服,但是它更是一種「民族服飾」,在古代也只有漢族穿的服飾才叫做「漢服」,別的民族的古時候的服飾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能稱之為「漢服」的。漢服網紅在了解了漢服的真正意思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分析現在社會上這個所謂的「漢服復興」文化了。
  • 漢服不僅美麗,還有華夏5000年的文化沉澱
    漢服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驀然發現,漢服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的文化風潮。漢服文化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作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自我表達,它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義。不僅僅表現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自我表達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漢服的興起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繼承和發揚。漢服的再一次出現,或許就已經註定了它可以風靡全國,因為漢服熱的背後,不僅只是一種美麗,還有著泱泱華夏5000年來的文化沉澱。
  • 漢服文化的興起,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從那時起,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演進,漢服已經發展成一種宏大繁複、美輪美奐的文化體系,並對當時東亞朝貢體系中的朝鮮和日本產生了覆蓋性的影響。直至清朝之前,漢服一直蓬勃有力的發展著,遺憾的,清軍入關之後,多爾袞以血腥屠殺為手段,強制推行剃髮易服,漢族從此失去自己的民族服裝達數百年。
  • 文化復興:文化自信是漢服復興的背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這些古裝擺上街頭,融入現代生活。幾百年前的中國傳統服裝是捲土重來。漢服,全名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一關,漢裝,和華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從黃帝登基到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主要居住區歸化形成的獨特漢民族風格。
  • 現代漢服|論漢服的現代文明性
    [1] 中華傳統文化的表述中是加了限定詞「優秀」,所謂「優秀」,是一種價值判斷,是基於今天的人們而言的「優秀」,換句話說,只有具有「現代文明性」的傳統文化才有資格在現實中繼承和發展。現代文明性,簡單地說,就是立足於今天的現實社會,符合或適應現代社會的基本規則,具有普遍性、實用性的功能,能夠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和諧、進步和發展,而且能夠正面地引導人的精神,具有積極意義,能夠面向未來,產生社會價值。
  • 漢服文化逐步走向主流 蘭若庭漢服確認參展洛裳華服•賞
    當傳統服飾穿越過千年的歲月與現代文明碰撞,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在街頭,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著漢服穿梭於人群中,在網絡中,你也能見到UP主主 播面帶自豪得介紹某某傳統服飾的形制,意義和隱藏在其中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