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仲明:書評的「信達雅」丨鳳凰書評

2021-02-18 文藝報1949

書評是曾經很受人們歡迎的文體。但是近二三十年來,書評的聲譽跌落得很厲害。之前早有學者提出,並進行過一些糾偏的舉措,但似乎所起的作用不大,在人們的觀念中,書評依然比較受到輕慢。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書評已經基本上等同於宣傳廣告,等而下者,甚至與吹捧有了一定的牽連。這當然與書評寫作的現狀有關,一定程度上也與人們對書評的理解有關,也就是說,究竟什麼是書評,以及怎樣才是一篇好書評,我們缺少非常明細的標準和觀念。就我個人的理解,如同人們對翻譯有「信雅達」的標準一樣,一篇好書評也應該具有類似的品質。

首先是「信」,也就是準確。換句話說就是評論者能夠準確地理解所評論的對象,對其主旨意義、價值得失有準確的把握和針砭。以對文學作品的書評為例,一篇好的書評應該就是一篇優秀的文學評論,能夠從文本的內與外等多個方面把握到它的價值,也能指出其不足。文學史上,魯迅、周作人等人也都寫過很優秀的書評,這些書評也同時是很有影響的文學評論。特別是上世紀30年代,著名文學批評家李健吾所寫的文學評論基本上都是書評,只是他的書評不只是局限於書本身,而是與作家整體和時代整體有深入的關聯,因此他的書評評論特別準確,得與失都說得很通透,能夠得到作家和讀者的一致好評。在這個意義上說,寫好一篇書評並不容易。既需要作者下功夫,還需要作者有眼光、有水平和見地。

其次是「達」。這裡「達」的意思與翻譯標準不一樣,取的是「通曉事理」的意思。就是說,寫書評,要有客觀立場。既不能無原則地吹捧,也不能簡單地打壓。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寫作態度。當前書評之所以為人詬病較多,主要原因就在這裡。絕大多數書評都是應書的作者而寫,潛在的期待當然是褒揚。所以,一般書評多少要有迎合作者意圖的意思,褒揚的內容所難免。當然,書評內容有褒揚因素並不為過,關鍵是不能一味褒揚,卻沒有批評的內容。真正好的書評要做到儘量客觀,既可以有讚揚,也應該有批評和期待。說到底,書評的作用不只是對作者,更是對廣大讀者。而且事實上,在書評中指出書的弱點,不只是對讀者負責,對書的作者本人也很有裨益。因為一個人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就是明了自己的弱點,誰能夠指出來,絕對是非常有意義的幫助。當年李健吾的書評文章中有很多不乏尖銳犀利的批評,包括對巴金、沈從文等名家也不例外。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得罪作家,相反,作家們都以得到李健吾的批評為榮。原因顯然在於李健吾批評的認真、準確和客觀。

最後是「雅」,也就是生動活潑的意思。一篇書評要有一定的文採和趣味性,不能太呆板和晦澀。因為它所面對的不完全是專業讀者,更多是普通大眾。因此要寫得通俗一些,形象一些,能夠方便讀者理解,也讓讀者在閱讀中得到美的享受。一篇優秀書評文章應該同時是一篇美文。這是書評寫作與學術論文寫作的最大差異——當然,學術論文也不一定非得寫得枯燥,但畢竟枯燥不一定是學術論文的缺陷,書評則確然。與之相應,書評的形式也可以更多樣化,對話、隨筆,以及藉助於電子多媒體形式都可以。只要能自如而準確地表達思想,讓人理解起來沒有障礙就行。特別是在今天,傳播形式已經豐富多樣,書評完全可以藉助它們,更充分地接近讀者大眾。

要做到以上這三個要求並不容易。換句話說,書評並不容易寫。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當前學術環境應該對書評的現狀負責。因為一般來說,書評的篇幅不適合太長,也不適合太學理化,因此不太適合發表在正規的學術期刊上,也就進入不了當前的主流學術評價,就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可和重視。這一看法當然有一定道理。但我以為最關鍵的還不是這個。因為事實上,儘管人們對書評有非議,但絕大多數學者都寫過書評,他們的寫作不完全是為學術體制評價,為之所花費的力氣也肯定不如一篇學術論文多。所以,我認為寫作態度是最關鍵的因素,也就是怎麼看待書評,將書評放在什麼位置。對書評有足夠的尊重就能寫好,輕視了就只能寫成應景和敷衍之作。所以,我希望學界能夠重視書評這個文類。除了學者群體之外,我以為報刊界也應該負起一定的責任來,就是在發表書評時有比較高的標準,比如要求書評文章中一定要有批評的因素。這樣的話,就會讓書評作者鄭重對待,不再敢以應付心態來寫作。當然,說到底,最根本的因素還是整個社會的學術風氣。書評只是學術風氣的一個縮影。不能說真話,不敢說真話,是當前學術界很普遍的現象。所以,要發展書評,提高書評的水準質量,更深層的要求是端正時風,是全體學術界的事情。

這當然是大話,也很可能是空話。因為學術風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改正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不過我還是想特別提倡青年學者們多寫書評文章。一個方面,青年學者是學術的未來。要改變學風,寄希望於青年學者是最切實的。畢竟,相對而言,他們與學界的各種利益距離較遠,心態可以自由一些——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被評論的各類作者們能夠有寬宏的雅量,心平氣和地看待批評。另一方面,書評寫作對青年學者的成長很有益處。通過寫書評,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因為寫書評,首先要認真閱讀被評論的文本,在往「信達雅」目標的努力過程中,既能夠學習到所評論著作的思想內容,還能訓練自己的鑑別能力和批評能力。同時,書評比較自由靈活的寫作方式,也肯定能鍛鍊青年學者的文思和文筆,幫助他們把文章寫得更漂亮。

相關焦點

  • 陸梅:把「自己」作為方法的書評丨鳳凰書評
    幾乎每天都要收到出版社編輯投來、書作者轉來,或是書評人、也是業界評論家發來的各路書評。更多無名者的投稿沉積在郵箱裡,一旦打開,幾十、上百封的郵件,小半也是書評。不知這些來稿者有沒有想過,作為一個編輯,即便是晝夜不息,也很難立馬判斷書評稿子能不能排上版、幾時見報。(可總有投稿者不斷來打問。)
  • 書評丨《貴妃起居注》:順他者亡,逆他者亡
    書評丨《世婚》:看小說你得有過日子的心近期短評合集04:我聰明你蠢的金手指女主文書評丨《大縣令小仵作》:閱讀舒適的美食探案輕鬆文書評丨《外婆的早餐店》:美食種田的偽奇幻升級流書評丨《死亡萬花筒》:對新讀者友好的無限流恐怖小說
  • 《中華讀書報》「書評周刊」2012年書評綜述
    筆者以《中華讀書報》「書評周刊」為研究對象,以書評為著眼點,分析和評價了該報在書評工作方面的特色、優點和不足之處,為做好圖書評介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三、「書評周刊」統計數據、特色分析 1.書評的褒貶性。以此為依據,筆者統計出2012年「書 「書評周刊」書評總數量為506篇。然後筆者主要從內容上將書評劃分為褒貶性書評,統計出506篇書評中有500篇為褒義性書評,2篇批評性書評,4篇有褒有貶性書評。
  • 一面書評的鏡子——讀徐柏容《現代書評學》
    上篇從理論出發,把當下國內的書評環境與現狀、書評與非書評的區別、書評的標準類型和特徵本質,以及其社會功能和意義作了詳細的講解。雖是理論為主,但由於篇幅控制的極好,基本沒有絮絮叨叨的廢話,更沒有長篇大論的空談,語言深入淺出,因而讀來毫不晦澀。
  • 我的書評「觀」| 書評大賽第二期線上分享會實錄
    9月29日晚上8點,我們開啟了「深閱讀·書寫另一種可能」的第二期線上分享會,從業20餘年的《青島日報》副刊編輯薛原老師從判斷一篇書評的體驗、如何把握選擇新書推介文章的尺度、推掉一篇書評的理由、優秀的書評和期待的新書推介文章、作為書評撰稿人的幾點體會等五個方面,為我們分享了他的書評「觀」。
  • 如何寫書評,從書評開啟你的寫作事業
    我的收入來源是寫拆書稿、講書稿,還有零散的書評約稿,以及自媒體平臺上零星的打賞收入。因為我的寫作是從寫書評開始的,所以我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我從三個方面來講一下該如何從書評開始發展寫作事業。第一方面什麼是書評?書評怎麼寫?一、什麼是書評?
  • 實在的書評
    我因為經常寫些書評的緣故,也愛讀其他人寫的書評,閱讀時甚至帶有一點私自的功利之心,想從別人那裡學一點寫書評的竅門。不少同行的書評確實寫得不錯,但李世琦的書評我讀得很少,平時也就沒太注意他的文字。這一次從他的評論集《傾聽靈魂》(大象出版社)中我才算真正認識了李世琦,他的書評有著自己的特點,最大的特點可以歸結到一個詞:實在。
  • 想通過寫書評賺錢,如何寫書評?告訴你3個書評的寫作方法
    還有如何寫書評,還有就是書評的投稿渠道,都會很詳細的在這篇文章中講解。1.寫書評的好處?第一,寫書評是可以變現的,就是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自己的書評,然後有閱讀量,你就可以獲得廣告閱讀的收益。不過靠閱讀量賺收益,那個收益是很小的,最好就是給別人投稿賺取稿費。
  • 如何寫書評?詳解書評寫作的升級之路
    在這個專題所發表的三萬多篇文章裡,大多以書評為主。之所以「讀書」專題如此受追捧,原因之一在於,書評文,和其它類型的文章相比,門檻相對較低,只要是能識字,會下筆的,基本上都能倒騰出一篇來。在簡書看過的書評,已經不下百篇;自己寫的,大約也有幾十篇了。在此,談一談對個人對書評的理解。
  • 網站百萬招募「白金書評人」 是書評還是書託?
    「百萬投入招募書評人,百萬收入可成就白金書評人!」令人耳熱心跳的宣言,開啟了盛大文學雲中書城招募「白金書評人」的造勢行動。按計劃,今年9月將產生30位「白金書評人」,獲得「月保障金」等經濟支持。
  • 華志堅談《洛杉磯書評》:今天我們為何要做書評?
    《洛杉磯書評》創刊號您從什麼時候開始寫書評的,又從什麼時候開始為《洛杉磯書評》作負責亞洲問題的編輯?華志堅:我在1980年代末為一家學術期刊撰寫了人生中第一篇書評。當時我還在念研究生,寫書評是為了獲得學術空間。
  • 好的書評如何指向閱讀?理想書評的七個要點
    一個好的書評既需要專業背景的支撐,也需要相對獨立的價值判斷,書評裡既要有信息傳達,同時也要有感情色彩和判斷思考,它能夠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直接導向閱讀和書籍本身。好的書評應該是容易進入的。一篇書評需要面對兩類閱讀者,一類是已經閱讀過這本書,想要通過書評得到啟發的讀者,一類是沒有讀過這本書,想要藉助書評了解書籍,做出自己購買決策的讀者。
  • 寫書評有感
    ——《財富自由之路》(李笑來)想要靠寫作實現財富自由,對我來說太遙遠,但在堅持寫書評這兩個月以來,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讀書、寫作真是個讓人不斷成長進步、迭代認知的好事,緩解焦慮的好辦法。尤其是寫書評,對比起普通的寫作,優勢更是明顯:1、寫書評本身就要求自己保持高質量的輸入;2、寫書評作為輸出,要求自己看書時有更深入的琢磨,對書的理解更上一層樓;3、寫書評解決了「要寫什麼」的難題,更容易下筆。寫書評不難,但要寫一篇高質量的書評很不容易。
  • 什麼是好的書評?
    原創 首屆書評大賽 廣西師大出版社 收錄於話題#廣西師大出版社9#書評大賽59月17日20:00,我們開啟了「深閱讀·書寫另一種可能」的第一期線上分享會:「什麼是好的書評?」由資深書評人,也是本屆書評大賽評委之一的唐山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對於書評的理解。
  • 2015我的讀書與書評清單之《晶報·深港書評》
    在這三部小說裡都隱藏著一個愛情故事,從小說裡,你根本不知男女主角為何會相愛,相愛之後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表白,也沒有柔腸寸斷的糾結,至於火辣辣的性愛場面那更是想都別想。而當男女主角最終分開,也是一點沒有鋪墊。
  • 如何寫書評?
    一篇高質量的書評,不僅要描述全書本上的大致內容,還應該分析這本書的目的,並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表達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無論是作為作業,還是尋求約稿,寫書評都應該對書本、對自己,維持相當程度的準確性、分析性與強烈的個人性。
  • 高談闊論:書評寫作的隱憂
    於是,注重於「引領閱讀」的書評文字開始日益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書評寫作也因此充滿了蓬勃生機。遺憾的是,這一難得的「好景」並不長。在圖書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的頻繁招引乃至推動之下,各種醒目的大小書影圖充滿了廣告色彩,而真正的書評文字則是越來越少了,即便是一些看似書評的文章,一旦進入閱讀之後就很快發覺上當受騙了———原來是為淺薄作品高唱廉價讚歌!
  • 編輯如何寫書評
    民國時期就有不少作家、學者、編輯提倡書評,曾經形成了一個較為繁榮的書評時代,《大公報》的書評尤其出彩,這些書評不少就是出自編輯之手。到了四十年代,作為副刊助理編輯的吳小如,他的「少若書評」又風行一時,不少具有文學史料的價值。這些對於時下的編輯無疑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如何寫書評②:為什麼我寫的書評,總是不過稿?
    上一期我們講了寫書評對於閱讀的重要性,在正式講如何寫書評之前,我想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書評。在過去,寫書評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大多由評論家或新聞工作者來完成,而如今,隨著自媒體行業的興起,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名書評人。
  • 寫書評的人,就應該「眼中無人,心中有神」
    隨後,我又寫起了書評,就是對自己讀過的書進行評論或批評。那時候,給廣州的幾家報紙寫書評,我特別關注各報的讀書版面;我寫了一批書評之後,有時候也與朋友討論一下,書評應該怎麼寫才能有些特點?那時讀了一些專門寫書評、書話的書,像姜德明、陳源、黃裳、唐…這些人談書人書事,信手拈來,皆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