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在語言表達中,是一種獨特的修辭手法。把相同的詞彙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顛倒過來,產生首尾迴環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迴環。迴環運用得當,可以表現兩種事物或現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關係。即,單詞(文字)在句子中的相對位置不變,只是改變順序,達到讓兩句在結構上類似,語義上相反的效果。下面故事就是很好的說明。
一九四六年,精通訓詁並且通曉英、日、德三國語言的朱季海受聘於南京國史館。朱先生秉性剛直,對當時不學無術而又善於鑽營的館長十分看不慣。館長雖多有不滿,卻礙於朱德學識,只能在背後嘀咕。一日,朱的好友告之曰:「館長說你『目無長官』。」朱季海一聽,當即託好友傳話給那位館長:「此乃一『長官無目』!」乃拂袖而去。
「目無長官」是責人自高自大,無視領導;而「長官無目」則是譏人有眼無珠,不識人才。朱先生用館長原話,以「回文」這一修辭手法,巧妙變換句式,反擊對方,一語中的,力重千鈞。
回文用於古典詩詞中,形成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稱「迴文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迴文詩,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回還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是中華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迴文詩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反覆詠嘆的藝術特色,來達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產生強烈的迴環疊詠的藝術效果。
試舉一例,讓我們共享迴文詩的無窮魅力。
四時山水詩清/吳絳雪
內容分析:「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每一句拆開後又分別為一季的詩,並且第一句倒過來是第四句詩,第二句詩倒過來是第三句詩。
1.春 景 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2.夏 景 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3.秋 景 詩(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4.冬 景 詩 (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文:寒葉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