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舞蹈都有啥?看本期蘭考麒麟舞(3)

2020-08-21 達欣璨

傳統舞蹈:

4.麒麟舞(蘭考縣)

01.圖說麒麟舞


麒麟舞(蘭考縣)


麒麟舞(蘭考縣)


麒麟舞(蘭考縣)

02.麒麟舞自我簡介 

地位: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色:麒麟舞地方文化特色非常鮮明。融音樂、舞蹈、工藝美術、雜技於一體,既具有美學的欣賞價值,又有文藝的、宗教的、民俗的、歷史的研究價值。

歷史:產生於春秋戰國之前古老而稀有的民間舞種,曾在我省豫東地區廣泛流傳,表達農民辛勤勞動后豐收的心情,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天逢大旱,瘟疫流行,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土地公公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當即找來笑面佛,商討闢邪消災、拯救生靈的辦法。可是笑面佛也無奈,他只知道有一種叫麒麟的神獸有這般法力,但不知道到哪裡才能找到。這時土地公公想起了孫猴子,於是他們找來了孫猴子。孫猴子果然神通廣大,只見他一個筋鬥雲躍上雲宵,四方一望,按落雲頭說:&34;在孫猴子的帶領下,他們終於找到了麒麟洞。他們把來意一說,麒麟即答應隨他們下山。土地公公帶著麒麟來到人間,麒麟即施法,噴火獻端。頓時人畜安康,五穀豐登。此後人們便把麒麟奉為吉祥物,並把麒麟出山鎮災闢邪的故事編成舞蹈,謂之《三星會友·麒麟出洞》,每逢年節便進行表演。

發展與傳承:目前,會表演麒麟舞的老藝人銳減,青年人不願意學,該縣只有3支尚有表演能力的麒麟舞表演隊。這一優秀民間傳統文化已陷入瀕臨絕滅的境地。

補充:麒麟像鹿,獨角,全身生鱗甲,尾像牛。麒麟是中華民族遠古時代吉祥圖騰「四靈(麒麟、龍、鳳、龜)」之首,象徵著祥瑞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前期已介紹:

  • 小相獅舞(鞏義市
  • 槐店文獅子(沈丘縣)
  • 高抬火轎(沁陽市)
  • 下期將介紹:

    1. 蘇家作龍鳳燈(博愛縣)
    2. 跑帷子(湯陰縣)
    3. 官會響鑼(項城市)

    相關焦點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舞蹈都有啥?看本期官會響鑼(項城)(4)
      2019年07月17日,中新網河南新聞記者報導了有關官會響鑼歷史。是迄今為止在全國發現的唯一一個以鑼為道具的舞蹈,填補了我國舞蹈文化中缺少鑼舞的空白,官會響鑼在當地影響極大,是群眾喜愛的傳統民間文藝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榮譽榜:1998年《項城大鑼》參加河南省第七屆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一舉榮獲編導、作曲、表演、輔導四項金獎。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舞蹈——跑帷子(湯陰)(5)
      6.跑帷子(湯陰縣)01.地位: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省湯陰縣傳統祭祀舞蹈。每蓬24,3蓬則72,構成一個&34;的群體。又象徵著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每根帷頭上的十二幅畫面,象徵著天幹地支十二屬相;帷頭上的144個繡球,象徵著宇宙漫天星辰。另有兩面分別繡有太極圖和日月祥雲的彩旗,稱為&34;,象徵著天地間陰陽交泰、化生萬物的氣象。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舞蹈都有啥?看本期沁陽高抬火轎(2)
      傳統舞蹈:  1.小相獅舞(鞏義市)(上期已介紹)  2.槐店文獅子(沈丘縣)(上期已介紹)  3.高抬火轎(沁陽市)01.圖說高抬火轎高抬火轎(沁陽市)高抬火轎一般在重大節日的夜晚表演,將一般民間舞蹈中的花轎改為火轎,布轎改為紗轎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舞蹈——「耍燈魁首」龍鳳燈(博愛)(6)
      榮譽榜:  1984年以來,蘇家作龍鳳燈每年都參加市、縣、鄉春節文藝會演,並多次參加河南省民間藝術節、代表河南省參加四省十三市民間藝術節、焦作國際太極年會等大型活動,均受到各界好評。  2003年蘇家作村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民間藝術之鄉」。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戲劇——越調(許昌市)(1)
      越調(許昌市)01.地位: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許昌越調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許昌越調的劇目分傳統劇目和創作劇目。據多方資料匯集、補充,越調現存傳統劇目558部,其中商周69部,漢晉91部,隋唐123部,宋元108部,明77部,清29部,民國3部,朝代不明者58部。
    • 麒麟舞,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
      {專題策劃·非遺印記}麒麟舞,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作者:棗娃娃( 「渤海文化地標」原創作者)根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遊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 黃驊麒麟舞:國家級非遺「獨苗」期待「浴火重生」
      {特別策劃·非遺故事}黃驊麒麟舞:國家級非遺「獨苗」期待「浴火重生」特約記者:姚建中/通訊員:王瑞萍/攝影:棗娃娃初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戰士們都是剛剛學會耍麒麟,大多數還是第一次見到,「新鮮的要命」,表演起來也格外的賣力。他們不久前才剛剛知道,能有這樣的表演機會,全靠一個河北籍戰友的聯繫,是他從麒麟舞之鄉——河北黃驊齊家務帶來了這兩隻威猛的神獸。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戲劇——二股弦(全國僅剩大司馬)(6)
      6.二股弦(武陟縣)01.地位:股弦是一個古老的傳統劇種,形成於宋朝,有500多年的歷史。二股弦沒有受到現代戲劇的影響,基本保持了原生態,具有很高的學術及文化價值。榮譽榜: 《武陟縣誌》記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城隍廟、關帝廟就修建有戲樓。嘉靖年間(1521—1566)大司馬祖師廟、玉皇廟、三官廟、孫真廟四座廟都蓋有戲樓(古戲樓圖)。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舞蹈都有啥?看鞏義小相獅舞和沈丘文獅子
      傳統舞蹈:  1.小相獅舞(鞏義市)01.圖寫小相獅舞>02.小相獅舞(鞏義市)自我簡介:驚動新華社,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亮相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編入當地校本課程,被譽為「中華第一獅」。我還有有一個美麗的起源:小相獅舞的起源,有著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玉皇大帝玉璽上的獅子修煉成仙,下凡人間,降落在嵩嶽鳳凰山腳下(現在的小相村,現存有獅仙臺、獅仙廟遺址)。獅仙在這一帶妖除鎮宅,造福百姓,受眾人擁戴。
    • 非遺廣東|「納福祈祥」——海豐麒麟舞
      麒麟舞是廣泛流行於全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祥瑞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象徵,表演時通常以鑼鼓加嗩吶伴奏,集歌、舞、樂於一體。海豐麒麟的造型分為有須和無須兩種,對此當地有兩個說法:一與麒麟的成長有關,即麒麟第一年落地不帶須,第二年可帶黑須或紅須,再往後則要換白須;二與舞麒麟隊的武術源流相關,即拳(法)本地自創自傳的不帶須,外地傳入的則帶須。海豐麒麟舞通常以農村的曬場、空地為表演場所。
    • 鳳崗兩人入選市級非遺傳承人,竹塘麒麟舞、客家臘腸製作後繼有人!
      近日,東莞市發布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入選名單,其中有鳳崗鎮竹塘麒麟舞傳承人張家發,鳳崗客家臘腸製作技藝傳承人黃小明入選。竹塘麒麟舞集舞蹈、音樂、打擊樂及紙紮工藝、繪畫工藝、刺繡工藝等表演藝術、造型藝術和工藝美術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民俗性和民間傳承性。在傳承人張家發的帶領下,竹塘麒麟舞在組織、練習、表演過程中體現出一種集體的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加強了人與人、村與村的社會交流,加強溝通,增進感情,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戲劇——羅山皮影戲(信陽)(3)
      3.羅山皮影戲(羅山縣)01.地位:羅山皮影是一種古老的,具有獨特魅力的傳統民間藝術,中國戲劇園中的一朵奇葩。2008年獲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皮影戲就是以羅山為代表的羅山皮影戲。其演出班社俗稱&34;,一般由8個人組成,全箱(道具)為120套剪影,一塊長6尺、寬3尺的白布作熒幕,每個影人有三根竹竿支撐。表演時,樂手在幕後既伴奏又配音還要伴唱。伴奏樂器主要是胡琴、嗩吶、鑼鼓,最有特點的是它的唱腔,不局限於某種戲曲音樂,而且還有豫南的山歌、民歌、燈歌等多種形式,因此唱腔選擇相當寬泛,也使得它更貼近群眾。
    • 第三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麒麟舞邀請賽將於明日在樟木頭...
      第三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麒麟舞邀請賽活動流程(一)「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廣東省非遺墟市一日遊地點:東莞市樟木頭鎮市民休閒廣場(東側)(二)「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廣東省麒麟大巡遊參賽麒麟隊伍巡遊路線:鎮市民休閒廣場→銀河中路→帝豪路→東城路→柏興三路→銀河中路(在鎮行政廣場集中)(三)「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2020年第三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麒麟舞邀請賽地點:東莞市樟木頭鎮市民休閒廣場舞臺
    • 麒麟舞、龍形拳……惠州新增25名非遺代表傳承人
      麒麟舞、龍形拳……惠州新增25名非遺代表傳承人 2018年10月11日 10:44   來源:南方網   參與互動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戲劇——柳子戲(清豐縣)(2)
      2.柳子戲(清豐縣)01.地位:2006年5月20日,柳子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柳子戲音樂結構華麗,無論雅曲,還是俗曲;是高腔,還是小調,音樂節奏和旋律極有規律,曲子之間慢和快的速度差層次較多,構成複雜的音域,具有較高的音樂成就。 4.柳子戲既有宮廷大曲,又有民間的俚曲和俗曲小令,還有其他兄弟劇種的合理養分,種類繁多,面貌各異。曲牌複雜、劇目繁多的多源性特徵。 5.柳子戲的演出常伴隨著民間的婚喪嫁娶、禮天祭祖等民俗活動,深受民間喜愛。
    • 河南國家級非遺之傳統戲劇——羅卷戲(百戲之祖)(5)
      2008年6月14日,由河南省汝南縣、範縣申報的&3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關專家認為,羅卷戲是百戲之祖。2010年3月18日至4月3日,羅卷戲參加了河南(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2019年3月21日至25日,河南省濮陽市羅卷戲劇團受邀參於第四屆中國鹿邑·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展演,並帶來了羅卷戲《太原府》。
    • 原來這麼多人想學麒麟舞!這場活動為群眾和非遺文化拉近距離!
      ,「黃閣麒麟舞」屬於省級非遺保護項目,有著二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打沙、吐玉書、遊花園、回洞等藝術套路和舞蹈技藝。在場參與活動的一位市民表示,麒麟舞的內容很豐富,老師也在很細心地教學,他很興趣:「現在南沙各種文化生活都很多,但這種非遺文化活動就比較少。這次的活動我就覺得很有意義,又能看,又能自己學。」不少在場市民都表示,既能一睹非遺文化——麒麟舞的風採,還能親自上陣舞動麒麟,是很難得的機會。
    • ​麒麟舞樟城—廣東16支麒麟隊齊聚樟木頭同臺競技
      東莞市委常委、軍分區政治委員劉松濤;廣東省非遺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原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張梅;樟木頭鎮委書記周偉森、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蔡國康、樟木頭鎮委副書記、鎮長尹錫棋;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餘建民等參加活動。
    • 麒麟舞深圳客家人的精神圖騰
      (鍾偉榮 攝)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祥瑞之獸,客家人視之為精神圖騰,象徵著祥瑞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以麒麟形象為主題的舞蹈,源於上古時期人們的擬獸類舞蹈,這類舞蹈到唐代日益成熟,在客家人歷次南遷過程中保留並逐漸與當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如今豐富多彩的麒麟舞,表達著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 麒麟競舞 非遺傳承
      第三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麒麟舞  邀請賽活動流程  (一)「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廣東省非遺墟市一日遊  時間:12月15日14時30分-21時  地點:東莞市樟木頭鎮市民休閒廣場(東側)  (二)「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廣東省麒麟大巡遊  時間:12月15日15時-16時  參賽麒麟隊伍巡遊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