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積電拿下英特爾3nm訂單
10月5日消息,臺積電拿下了英特爾訂單,這次是3nm。英特爾是美國一家以研製CPU為主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52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臺積電,全稱: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簡稱:tsmc,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
-
摩根大通:臺積電將提前獲英特爾大單
據臺灣媒體報導,摩根大通分析師昨日發布報告預測,臺積電將提前獲英特爾大單。英特爾提早為新晶片做準備,以此推算,臺積電2022年上半年就能開始量產英特爾中央處理器(CPU),比預期還早六到十二個月分析師稱,在英特爾5nm晶片量產前,臺積電還有機會先拿下英特爾
-
形勢比人強:英特爾終於要讓臺積電代工了?
10nm至少要一直站崗到2022年下半年才能由下一代7nm工藝接班,英特爾已宣布解僱其首席工程官兼技術、系統架構和客戶端事業部總裁Murthy Renduchintala。Murthy Renduchintala是英特爾2015年從高通挖來的印度裔高管,曾一度被認為有機會接任英特爾CEO。有多家臺灣省內媒體爆料,英特爾已經同臺積電達成協議,向後者下達了6nm工藝訂單,用於製造代號Ponte Vecchio的超算GPU。
-
臺積電5納米利多加持,高通、NVIDIA、英特爾大單歸隊
臺積電上周再度成為臺股領漲指標。雖然英特爾並非首度下單臺積電,過去也一直有將某幾項IC零部件外包臺積電,但這次英特爾要外包的項目卻是超乎市場預期的CPU。先不說英特爾之前也曾想跨入晶片代工領域和臺積電搶食這塊晶片代工大餅,英特爾CPU的設計與製造能力向來是業界之最,如今卻傳出將把CPU外包給臺積電代工的消息震驚了業界。
-
英特爾6納米大單「託付」臺積電 主導半導體時代落幕
截至發稿,臺積電周一開盤股價即漲10.04%,來到81.32美元/股。相反英特爾股價則在上周五收盤時重跌16.2%,降至50.59美元/股,市值蒸發410億美元,這也創造了該家晶片巨頭自今年3月美股暴跌以來的最大跌幅。
-
英特爾找臺積電代工?IDM模式走不通了麼?
近段時間,臺積電「斷供華為」事件讓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華為在2019年為臺積電貢獻了14%的全年營收,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臺積電自己也表示:不能向華為供貨對公司的影響不可避免,正努力與其他客戶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
英特爾找臺積電代工,全球舊晶片產業的翻篇
成為大家關注度焦點。臺積電自己也表示:不能向華為供貨對公司的影響不可避免,正努力與其他客戶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不過看起來這個空白很快就要被補上了。參照富士康的流水線,把研發制度改為了三班倒,讓臺積電從從「24小時不間斷生產」,升級為了「24小時不間斷研發」。晚上研發團隊被稱為「夜鶯部隊」。夜鶯的薪水遠高於流水工人,也高於普通研發人員,底薪上調了30%,分紅上調了50%。由於熬夜傷肝,夜鶯模式也被成為「爆肝模式」。
-
臺積電3納米動工,富士康等外遷赴美,英特爾的好日子到頭了
最近,臺積電3納米的晶片代工廠已動工,並且計劃在美國投資,以富士康為首的臺企紛紛撤離國內,轉向印度、東南亞,甚至大舉赴美,英特爾等生產製造商是憂心忡忡。以臺積電為首的臺企半導體產業鏈是全球第一,不僅做到了技術上領先,而且猛龍過江,將投資的重心放到了美國。比如日月光、鴻海、和碩、臺塑、緯創等已經打算赴美,赴美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特斯拉。特斯拉是電動車的「龍頭」,電動車是什麼?
-
英特爾可能會擴大與臺積電的合作,或將下一代基於Atom和Xeon的SoC...
近日英特爾網站上有關招聘信息的一份文件的工作描述中,隱含了英特爾外包生產計劃的相關信息。雖然英特爾將部分的生產外包給臺積電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但到目前為止,具體細節一直很模糊。"作為QAT設計團隊的一員,你將在DCG[數據中心集團]的Custom Logic ASIC工程組中擔任RTL集成負責人",這是英特爾網站上的職位描述,由推特用戶@Komachi_Ensaka發現的,"你將在英特爾和臺積電工藝上的QAT開發和集成到基於Atom和Xeon的SoC中發揮關鍵作用,你將與IP/SoC集成電路團隊合作,並與SoC
-
美國弄巧成拙,臺積電曲線反擊,英特爾躺著也「中槍」
眾所周知,三星、臺積電都有能力生產5納米的晶片,預計將於2022年實現3納米的量產,而英特爾目前還沒有掌握7納米晶片的生產工藝。因此,美國一直希望臺積電或三星可以在美國本土建立他們的工廠,把先進的晶片生產線放在美國境內,為此,美國才特意邀請臺積電到美建廠。
-
英特爾痴迷電晶體密度成魔,臺積電「夜鷹計劃」用「新鮮肝」超車
當時網絡上針對臺積電的「夜鷹計劃」還流行著一句話:「十萬青年十萬肝、GG(臺積電)輪班救臺灣」、「十萬青年十萬肝、一人一肝救臺灣」 。一位曾擔任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Intel Custom Foundry)的高階主管對問芯Voice 表示,英特爾這次的危機未必是壞事,因為長期以來內部資源是完全集權於 CPU 製程研發團隊,無視於外部壓力,且永遠慢慢做,導致錯過很多機會,
-
英特爾敗局揭秘:痴迷電晶體密度成魔,而臺積電用「新鮮肝」超車
當時網絡上針對臺積電的「夜鷹計劃」還流行著一句話:「十萬青年十萬肝、GG(臺積電)輪班救臺灣」、「十萬青年十萬肝、一人一肝救臺灣」 。臺積電 10nm 在「夜鷹計劃」鞭策下,終於是如期量產。一位曾擔任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Intel Custom Foundry)的高階主管對問芯Voice 表示,英特爾這次的危機未必是壞事,因為長期以來內部資源是完全集權於 CPU 製程研發團隊,無視於外部壓力,且永遠慢慢做,導致錯過很多機會,現在有危機才能引導出權力的轉換,才能有轉機出現。
-
臺積電背後的護國神人 英特爾為何失速掉隊?
,再到第3季英特爾有意將晶圓製造業務委外代工,市場直接點名臺積電為不二人選,全球科技產業版圖動蕩及市場秩序紊亂的程度,幾乎算是空前,卻不知是否絕後。中美人才靠攏新興產業 臺灣獨鍾半導體英特爾首度坦承晶圓製造技術有落後壓力,開始考慮將CPU、GPU委外代工的說法,成功促使臺積電市值再創歷史新高,臺灣半導體產業鏈更已直接寫出英特爾GPU可望在2021年上半生產,CPU則將落在2021年下半投片的時間表。
-
老美弄巧成拙,臺積電曲線反擊,英特爾躺著也「中槍」
眾所周知,三星、臺積電都有能力生產5納米的晶片,預計將於2022年實現3納米的量產,而英特爾目前還沒有掌握7納米晶片的生產工藝。 因此,美國一直希望臺積電或三星可以在美國本土建立他們的工廠,把先進的晶片生產線放在美國境內,為此,老美才特意邀請臺積電到美建廠。
-
臺媒:臺積電接到英特爾6納米製程晶片訂單,明年生產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美國科技巨頭英特爾被曝已決定由臺積電代工晶片。7月27日,臺灣工商時報報導稱,英特爾已與臺積電達成協議,明年開始採用臺積電7納米優化版本的6納米製程為英特爾生產晶片,並且預訂了臺積電明年18萬片6納米產能。 此前,英特爾官方披露公司的7納米良率表現比內部目標落後了約12個月,首顆7納米處理器推出時間延後至2022年底。
-
白宮給英特爾50億,助其技術趕超臺積電,日韓企業開始支持華為
安逸的後果就是技術被反超,像晶片的製造上臺積電就把英特爾給甩在了後面,在自己用晶片技術制裁別人之後,也害怕自己的技術被別人卡脖子,俄塔斯社近日報導一則消息,白宮將在2021年給英特爾拿50億美元,幫助其在晶片生產技術上趕超臺積電,英特爾只能生產10納米級別的晶片,而臺積電已經能量產5納米級別的了,白宮的這一舉動,被一些網友稱之為對臺積電大象的第一槍,為什麼砸50
-
表面上中芯國際被斷供, 實際上臺積電可能成為下一個阿爾斯通
表面上中芯國際被斷供, 實際上臺積電可能成為下一個阿爾斯通當年張汝京創辦的世大積體成為臺積電的競爭對手,為了消除這個日漸對手,臺積電最終說服了世大積體的第一大股東,然而這起收購居然讓張汝京毫不知情。中芯國際8%的股權,成為了中芯國際的第三大股東。
-
臺媒:臺積電將以6nm製程拿下英特爾明年GPU代工訂單
8月17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將以6nm製程拿下英特爾明年GPU代工訂單。英特爾在上周召開的架構日(Architecture Day)中宣布將推出4款Xe架構GPU,其中Xe-HPG微架構GPU、Xe-HPC微架構GPU中的I/O單元及運算單元等,將會採用外部晶圓產能。
-
斷供是把雙刃劍:英特爾敢和臺積電在同一臺EUV光刻機上考試?
斷供把自己的「家底」掀了個底朝天,突然間發現,代表美國半導體最高水準的英特爾,也就停留在10nm的段位。如果讓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同一臺阿斯麥EUV光刻機上考試,英特爾高製程工藝得零分而臺積電則是滿分!斷供斷得讓阿斯麥也很頭疼,EUV光刻機無法逐市而銷,英特爾要幾臺、三星要幾臺之後,全球找不到第二家臺積電這樣的大客戶
-
臺積電、英特爾爭霸啟示錄 至純科技擬引「戰投」開產業年內先河
近日在美上市科技股財報倍受資本市場關注,特別是半導體晶片行業中,受英特爾自曝晶片由臺積電代工後,臺積電、英特爾、AMD的財報和資本大戰愈演愈烈。這場「三國殺」的背後的深刻原因為何?對我國晶片代工業發展有何啟示?近期國內相關產業鏈上的資本市場有何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