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
詩人,是天下最浪漫的靈魂。那些最浪漫靈魂間的碰撞,總是能迸發出被世人稱道的詩酒風流來。
唐寶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與劉禹錫這兩位早已名滿天下、但都一生坎坷的大詩人在揚州見了面。
那一年,兩人都已五十五歲,天涯淪落,相見恨晚。懷著激動的心情,二人對飲成歡,在揚州的餘暉中,互相贈詩,彼此慰藉。
這兩首詩珠聯璧合,堪稱酬唱詩歌的「雙璧」。下面我們一同來欣賞其中的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
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
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
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這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是寫給與他初次見面,同在席間對飲的劉禹錫的。
首聯「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詩酒酬酢在大詩人白居易溫情細膩的淺吟低唱中徐徐拉開帷幕。
這一年,劉禹錫自「永貞革新」失敗被貶以來,已經貶謫飄零二十多年了,而此時的白居易,同樣處於政治失意的狀態。席間,兩位詩苑巨擘把酒對飲、擊盤而歌。
頷聯「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縱使才華俊逸、譽滿天下,面對無情命運終將無可奈何,只能枉作感嘆罷了。
雖說二人是初次見面,但之前已經有過書信往來,還有頗多酬唱之辭。「詩稱國手」是對劉禹錫文學造詣和才情的高度讚美,惺惺相惜之意溢於言表。
劉禹錫二十餘載宦海沉淪的人生遭際,引發白居易的極度同情,嘆惋之情充溢筆端。
頸聯「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將「舉眼風光」、「滿朝官職」與劉禹錫「長寂寞」、「獨蹉跎」對舉,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反差。
劉禹錫曾經被贊「有宰相器」,「永貞革新」失敗後,與柳宗元等人被貶官他鄉,白居易對此感到了深刻的同情和不平。
尾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命途多舛是才名太盛的緣故吧,英才天妒,但二十三年的代價也過於沉重了。可以說尾聯這一句集讚美、惋惜、勸慰之情於一爐,有力地收束全篇。
而在席間,劉禹錫同樣和詩一首,就是同樣流傳千古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在劉禹錫這首回贈的詩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已然成為千古名句,他勸慰好友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途的沉浮,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也被白居易稱為「神妙」之句。
一場酒宴,令初次相遇的白居易和劉禹錫留下了兩首傳頌千古的詩作。而類似於這樣文人間的宴飲雅集活動,在古代可謂是不勝枚舉,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畫作《春宴圖》,就描繪了一幅文酒相會的盛況。
▲《春宴圖》宋 佚名
絹本設色 23cm×57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長卷鋪展開來,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繁而不亂。如果按照區域劃分的話,大概可以劃分為席地遊戲、醉飲欲歸、題字觀鵝、雅樂演奏、酬和宴飲、對談訓馬、作文觀物、吟詩賞鷹,這八個區域。
因為這是一幅長卷,我們選取其中一處與大家分享。在畫面中部,有一張拼合的方桌。
在方桌的左側,幾名僕從正紛紛忙碌著裝酒分茶,準備茶點。
畫面右側六名神情專注的樂師,正端坐奏樂。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坐在這張方桌上的幾位文士,便是這幅圖的主角了。
桌邊所坐幾位高士正相互攀談著。左上方穿著深青色外衣的老者緊閉著眼睛、面露愁容,而邊上綠衣文士正舉著右手好似正跟老者說著什麼,我們不妨大膽的推測下,會不會是老者不勝酒力而青衣文士則在繼續勸酒呢?
總體來講,這幅《春宴圖》,畫家想要傳達的故事情態以及自身的審美理想都隨著和諧的構圖、色彩、光影等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這幅畫就畫作題材來說,可以算作是唐代《十八學士圖》的延伸。
常言道:人生難遇一知己,白居易和劉禹錫雖說晚年相識,但這對患難之交相互扶持、相互激勵的情誼,令我們心生敬意。還有那些留下的詩和故事,跨越千年,歷久彌珍。
原標題:《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劉禹錫》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