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元白情深」,在元稹去世後,白居易寫下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千年來觸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樣交情匪淺,劉禹錫去世後,白居易寫下一首《哭劉尚書夢得》,有情有義有水平,令人感動。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白居易和劉禹錫前半生沒有交集,後半生卻成了彼此的知己。
白居易前半生的名字是和元稹連在一起的,兩人一起中進士,一起入秘書省任校書郎,一起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留下了「元白情深」的佳話。
而劉禹錫的前半生也有一個至交,就是柳宗元,這倆哥們也是一同中進士,也一起參加了「永貞革新」,最後一起被發配到外地,「二十年來萬事同」說的就是他倆。
公元826年,白居易在揚州遇見了劉禹錫,這兩人的相遇雖比不上「李杜」,但也是詩壇上的一大盛事。
當時劉禹錫剛剛結束20多年的貶謫生涯,調回洛陽任職,而白居易則是從蘇州返回長安。
兩人一見如故,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而劉禹錫則回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是他們友誼的開端。
此後兩人常有詩歌唱和,例如《和樂天春詞》、《酬樂天詠老見示》等等。
公元829年白居易也調到了洛陽,兩人之間的交集就更多,時不時就組織一場宴會,把酒高歌,吟詩作對。
白居易還將他和劉禹錫的唱和詩編輯成冊,即《劉白唱和集》,共收錄了138首詩,可見兩人來往之密切。
公元842年,劉禹錫在洛陽病逝,白居易再一次痛失好友,他滿懷悲痛地寫下兩首《哭劉尚書夢得》,這首是其一,表達了他無限的哀悼之情。
詩歌首聯便突出了兩人的友誼。
「四海齊名」這是白居易的自信,也是對友人的高度讚揚。
而「綢繆」有緊密相連的意思,最早出自《詩經》,白居易這裡用來表現他和劉禹錫關係之親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祭孔長源文》裡也用過這個詞,「維我與公,綢繆平昔」。
頷聯兩句進一步描寫兩人的友誼,以及抒發詩人的悲痛之情。
這裡的「同貧同病」不單指生活上的貧苦,身體上的病痛,更多的是指他們仕途多蹇,屢遭貶謫。
而「退閒日」指的是他們在洛陽的那段歲月,閒適中帶著些許無奈心酸。
而「一死一生」則將兩人的距離無限拉開, 詩人的悲痛全在這四字中。
接下來的頸聯兩句分別從政治理想和文學修養兩個方面來表現兩人的志趣相投。
前一句引用的是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的典故,「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白居易雖不似曹操,但是劉備和劉禹錫同為中山靖王之後,這個典故用得頗有意思。
而後一句說的是孔子,他在修完《春秋》後,曾言「知我者其唯《春秋》乎?」
白居易用此典故,意在突出他和劉禹錫在文學上的共鳴。
兩人在政治和文學上如此契合,所以當劉禹錫先他而去,才會那般哀痛。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尾聯兩句也很有意思,用今天的話就是:雖然你走了,但是你的精神長存,我只當你先去地下找元稹玩耍了。
第一次讀到這兩個句的時候,我的感受就是:元稹果然是白居易的「真愛」,連悼念劉禹錫都不忘提到他。
全詩雖平白如話,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白居易對劉禹錫深切的哀悼之情,有情有義有水平,令人感動。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