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為劉禹錫寫的一首悼念詩,有情有義有水平,令人感動

2020-08-30 解憂詩詞

世人皆知「元白情深」,在元稹去世後,白居易寫下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千年來觸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樣交情匪淺,劉禹錫去世後,白居易寫下一首《哭劉尚書夢得》,有情有義有水平,令人感動。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白居易和劉禹錫前半生沒有交集,後半生卻成了彼此的知己。

白居易前半生的名字是和元稹連在一起的,兩人一起中進士,一起入秘書省任校書郎,一起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留下了「元白情深」的佳話。

而劉禹錫的前半生也有一個至交,就是柳宗元,這倆哥們也是一同中進士,也一起參加了「永貞革新」,最後一起被發配到外地,「二十年來萬事同」說的就是他倆。

公元826年,白居易在揚州遇見了劉禹錫,這兩人的相遇雖比不上「李杜」,但也是詩壇上的一大盛事。

當時劉禹錫剛剛結束20多年的貶謫生涯,調回洛陽任職,而白居易則是從蘇州返回長安。

兩人一見如故,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而劉禹錫則回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是他們友誼的開端。

此後兩人常有詩歌唱和,例如《和樂天春詞》、《酬樂天詠老見示》等等。

公元829年白居易也調到了洛陽,兩人之間的交集就更多,時不時就組織一場宴會,把酒高歌,吟詩作對。

白居易還將他和劉禹錫的唱和詩編輯成冊,即《劉白唱和集》,共收錄了138首詩,可見兩人來往之密切。

公元842年,劉禹錫在洛陽病逝,白居易再一次痛失好友,他滿懷悲痛地寫下兩首《哭劉尚書夢得》,這首是其一,表達了他無限的哀悼之情。

詩歌首聯便突出了兩人的友誼。

「四海齊名」這是白居易的自信,也是對友人的高度讚揚。

而「綢繆」有緊密相連的意思,最早出自《詩經》,白居易這裡用來表現他和劉禹錫關係之親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祭孔長源文》裡也用過這個詞,「維我與公,綢繆平昔」

頷聯兩句進一步描寫兩人的友誼,以及抒發詩人的悲痛之情。

這裡的「同貧同病」不單指生活上的貧苦,身體上的病痛,更多的是指他們仕途多蹇,屢遭貶謫。

「退閒日」指的是他們在洛陽的那段歲月,閒適中帶著些許無奈心酸。

「一死一生」則將兩人的距離無限拉開, 詩人的悲痛全在這四字中。

接下來的頸聯兩句分別從政治理想和文學修養兩個方面來表現兩人的志趣相投。

前一句引用的是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的典故,「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白居易雖不似曹操,但是劉備和劉禹錫同為中山靖王之後,這個典故用得頗有意思。

而後一句說的是孔子,他在修完《春秋》後,曾言「知我者其唯《春秋》乎?」

白居易用此典故,意在突出他和劉禹錫在文學上的共鳴。

兩人在政治和文學上如此契合,所以當劉禹錫先他而去,才會那般哀痛。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尾聯兩句也很有意思,用今天的話就是:雖然你走了,但是你的精神長存,我只當你先去地下找元稹玩耍了。

第一次讀到這兩個句的時候,我的感受就是:元稹果然是白居易的「真愛」,連悼念劉禹錫都不忘提到他。

全詩雖平白如話,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白居易對劉禹錫深切的哀悼之情,有情有義有水平,令人感動。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唐朝二流詩人的一首詩,有情有義有水平,不輸王維白居易
    「大曆十才子」是唐朝中期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以南北朝的山水詩人謝眺為宗,多寫山水和隱逸類的詩歌。這些人中,有的生平已無法考證,甚至流傳下來的詩歌也所剩無幾,例如耿湋、夏侯審,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當然,也有的雖然比不上李白杜甫王維這些大咖,但是好歹也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篇章。
  • 劉禹錫以水為題,寫給白居易一首送別詩,有情、有理、有趣!
    在唐詩宋詞裡面,送別詩詞是一個很大的題材,送別詩裡面最常見的意象便是「長亭」「行舟」「飲酒」「折柳」... 了,比如「南北短長亭,行路無情客有情」、「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等。以水為題來寫送別詩的,有河水、潭水等,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是僅僅只以清水為題,來寫送別詩詞的算是很少了。今天這首送別詩便是以「清水」為題來寫的。
  •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詩,為詩豪劉禹錫所作,句句令人肝腸寸斷
    有一種友情叫「劉白」,詩豪劉禹錫和詩魔白居易之間的感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白居易比劉禹錫年長,官位也一直更高,年少時他和元稹友誼很深,世稱「元白」。後來,元稹早逝,詩壇和他關係最好的就是劉禹錫。如果說白居易和元稹是少年友情、意氣風發,那他和劉禹錫就是在經歷半輩子的沉浮後,經過歲月洗禮的一生摯友之情。公元842年,劉禹錫病逝於洛陽,享年70。這讓白居易痛哭不已,此時兩人已相交20年,特別是兩人退休後,共同生活在洛陽。平日裡,相約喝酒作詩,你來我往,成一時佳話。好友的突然離世,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可想而知,同年他為好友寫下了兩首悼亡詩!
  •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各寫一首詩,高下立見
    在元稹去世後,白居易還曾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夢微之》,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令人不忍卒讀。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元稹,白居易還有一個知己,兩人也曾多次詩歌唱和。 此人就是中山靖王之後,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
  • 面對衰老,白居易很傷感,劉禹錫就送他一首詩,詩尾10字感動千古
    面對衰老,唐代著名詩作白居易很是傷感,劉禹錫就送他一首詩,詩尾10個字感動千古。這首詩就是《酬樂天詠老見示》。全詩如下: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寫這首詩,劉禹錫64歲,正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而與他同齡的白居易也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此時已過三年。多年以後,終於相聚的兩位老友,激動不已,暢談甚歡,經常寫詩唱和。在一首《詠老贈夢得》中,白居易面對生命的衰老,表現出了十分消極悲觀的情緒。他說:「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詩是怎樣一種意境?
    這首詩是劉禹錫回贈好友白居易的酬唱之作,要想說清楚並理解其中的意境,不妨從劉禹錫的坎坷遭遇說起。一、少年得志 中年坎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有「詩豪」之稱。793年,劉禹錫21歲中了進士,在唐朝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之說,21歲及第可謂是少年得志了。
  • 5位大唐頂級詩人合寫一首詩,白居易的很傷感,劉禹錫的最有氣勢
    聯句詩最有特點,那就是每個人寫一句,然後組合在一起,其實這樣寫詩,最是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水平;唐朝的詩人由於身處在詩的國度裡,只要與好朋友相聚,那麼就會贈詩給對方,或者是彼此合寫一首詩,而這種合寫的詩,也就是聯句詩,這種題材其實是不太好創作,畢竟每個人對於文學的理解不一樣,還有經歷所不同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詩,寫進了骨子裡,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劉禹錫也是中唐時期一位了不起的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譬如他的一首《烏衣巷》,便是成為了千古名篇,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並不是會陌生,而且他的這首詩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悽美,更是把世是的繁花與落幕,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淋漓盡致
  • 白居易最大方的一首詩,和劉禹錫爭著付酒錢,最後一句太有愛了
    唐代詩壇最有趣的兩個老頭,當屬老年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一個詩王,一個詩豪,兩人好了半輩子,也鬥了半輩子,臨到老了也誰都不服誰。兩人年紀一樣大,白居易在位時官比劉禹錫高了那麼一點,詩也寫得比劉禹錫多一點,但他就是不服世人說劉禹錫文風更雋永豪放,就這樣兩人老年沒少鬥。
  • 劉禹錫的一首《竹枝詞》,寫盡了世間的愛情,令人感慨萬千!
    劉禹錫,唐朝是最為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寫得平緩而抒情,讀起來朗朗上口,尤其是他的《竹枝詞》,那更是堪稱一絕。據稱劉禹錫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所以從他的身上,也就透露出了貴族的氣息。也正是這個原因,於是後人便稱他為「詩豪」。
  • 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一首詩,全是大白話卻感人至深,字字是真情
    與白居易的一首唱和詩,就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歌將劉禹錫的豪放與豁達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比喻精妙,至今仍舊膾炙人口。】說回到那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公元826年,劉禹錫從和州回返洛陽,而白居易也從蘇州回到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
  • 劉禹錫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只要讀懂了,那麼一定是會受益終生
    ,他開始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先是在湖南生活了十年,儘管短暫地召回到了京城,可是由於寫下了一首帶有諷刺的詩《遊玄都觀》,從而又是被貶到了嶺南。這也使得他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於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加的震撼人心,譬如他的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也正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為有哲理,也最為令人驚豔的一首詩,通篇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卻又是最為令人感動。
  • 白居易與劉禹錫鬥詩,白居易寫出千古名作,劉禹錫以此詩成功翻盤
    他對於劉禹錫,只有惺惺相惜之情。儘管此前沒有過面對面的交流,但他拜讀過劉禹錫的作品,對這位大詩人稱讚不已。這在此後的《劉白唱和集解》中,也可見一斑。劉禹錫的「詩豪」美譽,就是得自白居易在序言中所提及 「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 白居易誇劉禹錫是詩豪,後人卻評論:其實寫得好的就這一首嘛
    推動詩歌進步的,就包括白居易、元稹、李賀、賈島、柳宗元等人,當然也不能不提到劉禹錫。我們熟知的《陋室銘》就是他的駢體銘文,然而劉禹錫還是以詩出名,宋朝黃庭堅就評價:大概劉夢得樂府小章優於大篇,詩優於它文耳。劉禹錫的詩文強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白居易就在《劉白唱和集解》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 白居易寫了一首詩沒有火起來,劉禹錫只稍稍改了一下,卻成為經典
    短短4句詩,就讓我們感受到了氣勢磅礴的景象,成為了一首千古絕唱。除了李白,唐代時期還誕生了無數千古流芳的大文豪,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經寫過一首《板橋路》:梁苑城西二十裡,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
  • 白居易與劉禹錫和詩,劉禹錫再勝一籌,《唐詩三百首》只選他的詩
    要論名氣,詩王白居易遠大於詩豪劉禹錫。在唐朝的一段時間內,他在詩壇的地位甚至比李白、杜甫還要靠前。唐宣宗就在給白居易的輓詩中稱其為「詩仙」,晚唐張為曾在《詩人主客圖》中,將他列為第一類詩人之首,尊稱為廣大教化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白居易在劉禹錫的面前,無論是鬥詩還是唱和,總是略處下風。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一首好詩,總能讓人回味無窮。也正因為其水平高超,才會顯得洛陽紙貴、經久不衰。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詩歌,才算優秀作品?首先必須情感真摯,沒有誰會喜歡無病呻吟的作品,讀者更願意看見抒情言志的詩歌。其次要含蓄、經得起咀嚼。
  • 劉禹錫在揚州偶遇白居易,寫下一首絕美的詩,豪情壯志讓人流淚
    有人說是積極,有人說是消極,我一直認為,理解一首詩,第一要了解創作背景,體會詩人作詩時候的感受,第二要結合自己讀詩時的心境。拿這句詩來說,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咱們先看全詩: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一首詩,第三句流傳千古,鼓勵了無數人
    劉禹錫有"詩豪"之稱,而這個稱號是白居易送給他的。829年,白居易將自己與劉禹錫相互唱和的詩詞編集,集成《劉白唱和集解》。在這本集子中,白居易寫道:"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文之神妙,莫先於詩。若妙與神,則吾豈敢?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經常被用來悼念愛人
    ,此時元稹為通州司馬。很平淡真切的一首思念友人的詩,後兩句構思卻相當巧妙。都說思念至深得以夢,白居易卻沒有說因為我太想你了,你才入我的夢來,而寫應該是你突然想起我了吧,這才入得我的夢來。不得不說,詩人擁有一支妙筆,寫出了世上人的心聲:我們彼此思念,即使相隔千裡萬裡,我在想你的時候,你也一定在想我;我在抬頭望明月的時候,你也在望月懷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