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大方的一首詩,和劉禹錫爭著付酒錢,最後一句太有愛了

2020-12-16 美詩美文

唐代詩壇最有趣的兩個老頭,當屬老年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一個詩王,一個詩豪,兩人好了半輩子,也鬥了半輩子,臨到老了也誰都不服誰。兩人年紀一樣大,白居易在位時官比劉禹錫高了那麼一點,詩也寫得比劉禹錫多一點,但他就是不服世人說劉禹錫文風更雋永豪放,就這樣兩人老年沒少鬥。

不過鬥歸鬥,兩人幾十年的情誼倒是不假。沒事時,兩人就一起喝喝酒論詩,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兩人的一次酒宴。二人的上一次歷史性的酒宴是在40多歲時,那時候二人各作了一首詩,最後劉禹錫以「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勝出,成為文壇的佳話。而這一次,只有白居易作了一首詩,在詩中他爭著付酒錢,可謂十分有愛了。

《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唐.白居易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後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鬥,相看七十欠三年。

閒徵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更待菊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作此詩時,兩人都是67歲,已是古稀之年。詩句「夢得」就是指詩豪劉禹錫,「且約後期」意思是詩中他們還要再約。全詩的大意是:我們年少時都不曾為生計憂愁,老了誰還會心疼這幾個酒錢?咱倆爭著拿十千錢付這鬥酒錢,醉眼相看都已年近70了。為了尋得好的祝酒令我們翻遍史書,醉後吟的詩詞勝過聽到的管樂。等到秋菊盛開,我自己家釀的好酒也要好了,到時候我再和你一醉方休,共享陶然。

詩的首句,指二人年少時就大氣,不為生計錢財操心。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二人一生經歷多次官場沉浮,特別是劉禹錫,年少成名,一路平步青去,23歲授太子校書,後來更是位極人臣。卻因永貞革新三起三落,曾被貶直西南邊陲23年之久,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又怎能「不憂生計」呢?不過是如今看來,年少時所計較的那些是是非非如今看來都已不重要了而已。

後幾句寫兩人爭付酒錢,也是詼諧可愛,兩大詩壇大佬推來推去,抬頭再看看熟悉的對方,都已年近70了。「相看七十欠三年」這樣的恍如隔世,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第三句,寫兩人平時互相唱和,沉醉在詩文當中,悠然自得。最後一句,是再約下次相聚,其中「共君一醉一陶然」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人生那些少年的或得志或失意,如今看來, 都已不重要了,能遇得一知已,陶然一醉,夫復何求?這句十分有愛的詩,是二人幾十年友誼的見證,令人動容。

這首白居易最大方的一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和劉禹錫喝酒時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最後10個字千古名句
    白居易和劉禹錫這對多年好友,只論性格,似乎並不算很搭。如果按星座來看,白居易或許是永遠溫暖的白羊座。無論是面對陌生琵琶女寫下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還是為巢中小鳥寫下的「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都能讓人感受到詩魔的溫情。
  • 年近古稀的白居易,與劉禹錫把酒言歡,寫下一首千古名詩
    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但這並不能說明,文人之間沒有深厚的友誼,比如詩王白居易和詩豪劉禹錫,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可以用「老鐵」二字形容。兩人出生於同一年,即唐代宗大曆七年,只不過白居易在正月出生,比劉禹錫年長几個月,或許冥冥中早有註定,兩位大詩人遲早會相見。
  • 5位大唐頂級詩人合寫一首詩,白居易的很傷感,劉禹錫的最有氣勢
    聯句詩最有特點,那就是每個人寫一句,然後組合在一起,其實這樣寫詩,最是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水平;唐朝的詩人由於身處在詩的國度裡,只要與好朋友相聚,那麼就會贈詩給對方,或者是彼此合寫一首詩,而這種合寫的詩,也就是聯句詩,這種題材其實是不太好創作,畢竟每個人對於文學的理解不一樣,還有經歷所不同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傳遞進取精神,激勵了無數人
    唐敬宗寶曆二年,從和州返洛陽的劉禹錫遇到了和他名氣相當,從蘇州返洛陽,途徑揚州的白居易,兩個人惺惺相惜,雖然神交已久,今日終於相見。兩個落魄的靈魂相聚在酒席上,談論起人生的際遇,不覺得感慨萬分。劉禹錫和白居易兩個人同年出生,兩個人都主張樂府運動,都遭受了許多年的貶謫,此時相見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 喝酒寫詩:白居易和劉禹錫的晚年生活比李白杜甫強多了
    白居易跟劉禹錫的友情開始於公元826年,就是那一年,劉禹錫從安徽和州(現在的和縣)歸京,而白居易自蘇州歸洛,兩位同齡人在揚州相逢(他們都生於公元772年,就是杜甫死之後的第二年),之所以在揚州相逢的原因是當時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是大運河,要回洛陽乃至回長安,走運河水路都是最便捷的行程,
  • 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一首詩,全是大白話卻感人至深,字字是真情
    與白居易的一首唱和詩,就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歌將劉禹錫的豪放與豁達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比喻精妙,至今仍舊膾炙人口。不過這唱和一事,卻是白居易先寫詩贈給劉禹錫,才有了劉禹錫這一首酬贈的,題目中說的很明白,因為白居易在酒席上即興寫了首詩送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白居易的這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 劉禹錫白居易相互贈詩,劉禹錫的選入高中課本,白居易的同樣經典
    這首詩非常經典,尤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已經成為千古名句。詩題中的「樂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劉禹錫寫這首詩以酬答。那麼,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詩怎麼樣呢?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被貶二十三年的劉禹錫,終於被朝廷召回,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酒席之上,白居易寫了這首詩贈給劉禹錫。劉二十八,即劉禹錫。劉禹錫在同族兄弟中排二十八。使君,漢代稱呼太守為刺史,漢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劉禹錫被貶之後,在多地擔任刺史。
  •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各寫一首詩,高下立見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是唐朝詩壇上的一大佳話。 兩人在相識相知的20多年時間裡,留下了上千首的唱和詩歌。 《唐才子傳》是這樣評價兩人的友誼「雖骨肉未至,愛幕之情,可欺金石」。
  • 白居易寫給同齡摯友的一首詩,天下聞名的古亭名字取自結尾一句
    我輩豈是蓬蒿人,相似的人生閱歷,共同的興趣愛好,讓才華比肩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一見如故。此後經年,雖身在異地,二人之間依然詩詞酬唱不斷。到了晚年,二人安居洛陽,才可以真正有機會一起把酒言歡。今天我們就來分享白居易與老友劉禹錫暢飲後寫下的一首經典小詩: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白居易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後誰能惜酒錢?共把十千沽一鬥,相看七十欠三年。
  • 白居易公然炫富的一首詩,寫富裕的養老生活,短短8句太讓人羨慕
    【臨其詩境】上面講到財務自由,也是受到了一首詩的刺激。是白居易與劉禹錫唱和的一首詩,蘇軾評價白居易的原句是「元輕白俗」,將他與元稹放在一起,而白居易的俗,主要體現在後期的詩歌創作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以及俸祿多寡掛在嘴邊。
  • 白居易公然炫富的一首詩,寫富裕的養老生活,短短8句太讓人羨慕
    】上面講到財務自由,也是受到了一首詩的刺激。是白居易與劉禹錫唱和的一首詩,蘇軾評價白居易的原句是「元輕白俗」,將他與元稹放在一起,而白居易的俗,主要體現在後期的詩歌創作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以及俸祿多寡掛在嘴邊。放到現代,也就是一直掛念著自己的工資,逢人就講,這樣的人是挺俗的哈哈哈。今天這首詩中,白居易也提到了錢,而且是不加掩飾的「炫富」。
  • 白居易感慨「老了」,劉禹錫送了他一首詩,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劉禹錫和白居易,兩人都是河南人,一個是詩豪,一個是詩魔。他們年齡一樣,劉禹錫24歲在朝廷當官,白居易29歲才開始當官。他倆在當官之後都有共同的遭遇,那就是被貶的命運。公元826年,劉禹錫自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也自蘇州返回,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相遇於揚州。雖然他們都已經名滿天下,卻還是第一次會面,一見如故,相交莫逆。回到洛陽後,白居易是東都太子少傅,劉禹錫則是太子賓客,都擔任清要閒職,優遊卒歲,盡享晚年。
  • 白居易和劉禹錫比拼閨怨詩,《唐詩三百首》僅選一首,高下立見!
    白居易和劉禹錫生活同一時代,兩人又是好朋友,人稱「劉白」,人們少不了要將兩位大詩人進行比較,想PK出「詩豪」和「詩魔」,誰更勝一籌。今天介紹劉白二人關於閨怨詩的一場比拼,至於結果嘛,《唐詩三百首》選錄詩時,僅錄了其中一首,高下自見分曉。這場比賽是從白居易開始的,白居易寫下了一首《春詞》。
  •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詩,為詩豪劉禹錫所作,句句令人肝腸寸斷
    有一種友情叫「劉白」,詩豪劉禹錫和詩魔白居易之間的感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白居易比劉禹錫年長,官位也一直更高,年少時他和元稹友誼很深,世稱「元白」。後來,元稹早逝,詩壇和他關係最好的就是劉禹錫。如果說白居易和元稹是少年友情、意氣風發,那他和劉禹錫就是在經歷半輩子的沉浮後,經過歲月洗禮的一生摯友之情。公元842年,劉禹錫病逝於洛陽,享年70。這讓白居易痛哭不已,此時兩人已相交20年,特別是兩人退休後,共同生活在洛陽。平日裡,相約喝酒作詩,你來我往,成一時佳話。好友的突然離世,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可想而知,同年他為好友寫下了兩首悼亡詩!
  • 白居易與劉禹錫鬥詩,白居易寫出千古名作,劉禹錫以此詩成功翻盤
    尤其是擁有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等等頂級文人,更讓這個時代熠熠生輝,不遜盛唐。然而,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劉禹錫和柳宗元也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兩對好友之間並沒有什麼交集。這倒不是文人相輕,也不是政治上的分歧,而是環海沉浮的命運使然。
  • 「詩豪」劉禹錫最著名的一首詩,飽含人生哲理,成為千古名篇
    人雖然只是宇宙間的滄海一粟,但對於人自身來說,想要過號這幾十年的人生,也需要慎重地做好選擇,生活的澤太有千萬種,饒是一再慎重,也難免會有迷惘和迷失方向的時候。說起大詩人白居易的友誼,首先想到的就是元稹,兩人情深意厚,成為了一段佳話,白居易一生重情,他一生中有兩個摯友,除去元稹,就是劉禹錫了。
  • 白居易為劉禹錫寫的一首悼念詩,有情有義有水平,令人感動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樣交情匪淺,劉禹錫去世後,白居易寫下一首《哭劉尚書夢得》,有情有義有水平,令人感動。白居易前半生的名字是和元稹連在一起的,兩人一起中進士,一起入秘書省任校書郎,一起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留下了「元白情深」的佳話。而劉禹錫的前半生也有一個至交,就是柳宗元,這倆哥們也是一同中進士,也一起參加了「永貞革新」,最後一起被發配到外地,「二十年來萬事同」說的就是他倆。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從此時起,劉禹錫鬱郁不得志,一直漂泊在各地,皇帝仿佛將他忘記,這種情況持續二十餘年。有失必有得,仕途上的失意,讓劉禹錫有更多的時間和靈感進行詩文創作,《陋室銘》就成文於被貶過程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至今家喻戶曉。
  • 劉禹錫的這首詩讓白居易嘆服,其中一句任何人看過之後都不會忘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並非作者本人所寫,而是後人評刻時加進去的楊慎的一首詞。這一首詞給小說增添了不少光彩,也得以千古流傳。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作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最後一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中,也引用了唐代的一首詩。
  • 白居易寫下一詩平平無奇,劉禹錫刪掉2句後,卻成了一首千古絕唱
    白居易的原詩名為《板橋路》,而劉禹錫刪改後的詩名是《柳枝詞》。板橋路唐 白居易梁苑城西二十裡,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曾共玉顏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白居易的詩歌直接刪掉兩句後的版本是:「一渠春水柳千條,十五年前舊板橋。曾共玉顏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之後劉禹錫又將「一渠春水」改成了「清江一曲」,「十五年前」改成了「二十年前」,「曾共玉顏」改成了「曾與美人」,最後一句「恨無消息到今朝」沒有任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