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這首詩讓白居易嘆服,其中一句任何人看過之後都不會忘

2020-12-13 雲溪隨筆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並非作者本人所寫,而是後人評刻時加進去的楊慎的一首詞。這一首詞給小說增添了不少光彩,也得以千古流傳。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作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最後一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中,也引用了唐代的一首詩。詩的作者被楊慎評為:「元和以後,詩人之全集可觀者數家,當為第一。」

根據三國演義書中的描寫,王濬率軍隊來到石頭城下,「孫皓聞晉兵已入城,欲自刎。中書令胡衝、光祿勳薛瑩,奏曰:『陛下何不效安樂公劉禪乎?』皓從之,亦輿櫬自縛,率諸文武,詣王濬軍前歸降。濬釋其縛,焚其櫬,以王禮待之。唐人有詩嘆曰: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狄秋

這便是劉禹錫著名的懷古之作《西塞山懷古》,又題作《金陵懷古》。楊慎認為劉禹錫「當為第一」,可以說是出自他的偏愛。但是劉禹錫在中唐詩壇的地位,也確實非同尋常,人稱「詩豪」。白居易是唐詩的佼佼者,本人也頗為自負。一見劉禹錫,即引為知己,對他推崇至極,從來不吝讚美:「其鋒森然,少敢當者。」為什麼劉禹錫能讓白居易如此心悅誠服呢?他憑的是自己的才華。

據《唐詩紀事》記載,長慶年間,元稹、韋應物和劉禹錫一起在白居易家中飲酒集會。四個人討論南朝興亡之事,約定以《金陵懷古》為題,各自賦詩一首。劉禹錫滿飲一杯酒之後,便提筆寫下了上面那首詩。白居易讀過之後極為嘆服,說:「好詩!我們本欲一塊下海探驪龍,你卻先得了龍珠,剩下的一鱗半爪還有什麼用啊!」(四人探驪龍,子先獲珠,所餘鱗爪何用耶?)意思是劉禹錫的詩已經把精華寫盡了,大家再寫,也是白費力氣。清代學者薛雪在其《一瓢詩話》中對此做如下評論:「(此詩)似議非議,有論無論,筆著紙上,神來天際,氣魄法律,無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傑作,自然壓倒元、白。」尤其其中「人事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一句,更是會引發無數人的感慨,讓人過目不忘。

劉禹錫有一首《烏衣巷》深得白居易喜歡,白居易自己也想效仿寫兩句,可是想了許久也沒想出來。後來白居易路過秦淮河時,還專門跑去看了朱雀橋和烏衣巷,親自體驗詩中所寫的意境。體驗過之後,仍然是思而不得,於是感慨「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白居易與劉禹錫的詩才,本來在伯仲之間,難見高低,論名聲,白詩甚至還要高出一籌。他的詩篇詞淺情濃,歷來為詩論家所稱道,他的《長恨歌》、《琵琶行》 可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豐盈。」可是,白居易在面對劉禹錫時能熱情褒獎,果斷罷唱,也可以見其氣度不凡。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傳遞進取精神,激勵了無數人
    這首詩大意是對劉禹錫落魄多年命運不濟的同情與感慨。你為我舉起酒杯,我為你拿著筷子敲碗碟唱和。我知你的詩才在全國數一數二,可命運不濟。眼見著別人的風光,自己卻守著孤寂,別人都升遷,只你蹉跎。我也知有才的人總是被才氣所累,要受點挫折,但過去這二十三年,你的磨難也太多了!
  • 白居易和劉禹錫鬥了半輩子,只有劉禹錫的這首詩,讓他心服口服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已經54歲,劉禹錫也已經52歲。白居易號稱「詩王」,他為詩狂,為詩入魔,為了作詩他「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所以當他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他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心心相惜之情讓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 白居易與劉禹錫鬥詩,白居易寫出千古名作,劉禹錫以此詩成功翻盤
    就拿白居易和劉禹錫來說,兩人都是大曆七年即公元772年出生,分別在29歲和24歲時登科入仕。然而,因為兩人都被貶謫外放,同時都在異地為官。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兩人甚至素未謀面。這個時間持續了多久?一直到寶曆二年即公元826年,此時兩人都已經55歲了。當時,白居易從蘇州刺史升任秘書監,劉禹錫則被罷免了和州刺史。他們返京途中,在揚州相遇。
  • 劉禹錫白居易相互贈詩,劉禹錫的選入高中課本,白居易的同樣經典
    這首詩非常經典,尤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已經成為千古名句。詩題中的「樂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劉禹錫寫這首詩以酬答。那麼,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詩怎麼樣呢?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被貶二十三年的劉禹錫,終於被朝廷召回,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酒席之上,白居易寫了這首詩贈給劉禹錫。劉二十八,即劉禹錫。劉禹錫在同族兄弟中排二十八。使君,漢代稱呼太守為刺史,漢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劉禹錫被貶之後,在多地擔任刺史。
  • 白居易這首詩寫得很傷感,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每一句都感人至深
    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劉禹錫可謂是一對患難兄弟,晚年兩個人分別從被貶之地回到洛陽,這個時候兩人都是白髮蒼蒼,承受了太多的無奈,生活給予了他們無窮無盡的考驗,但是白居易和劉禹錫依舊錶現得很豁達,以一種從容的態度去面對人生,這一點也是最令人感動。
  • 白居易和劉禹錫比拼閨怨詩,《唐詩三百首》僅選一首,高下立見!
    白居易號稱「詩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他在長安城家喻戶曉,他創作的《長恨歌》、《琵琶行》更是膾炙人口。劉禹錫號稱「詩豪」,他的「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充分展現了其犀利風格。白居易和劉禹錫生活同一時代,兩人又是好朋友,人稱「劉白」,人們少不了要將兩位大詩人進行比較,想PK出「詩豪」和「詩魔」,誰更勝一籌。今天介紹劉白二人關於閨怨詩的一場比拼,至於結果嘛,《唐詩三百首》選錄詩時,僅錄了其中一首,高下自見分曉。這場比賽是從白居易開始的,白居易寫下了一首《春詞》。
  • 劉禹錫這首詩寫得太好,元稹傻眼了!白居易悲催了!
    這種文人之間的雅集實在是太多,典型的就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例子,這一對詩壇「基友」就喜歡在一起互相唱和,後人對此也津津樂道,他們兩人合稱「元白」。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有他們兩人,不過「最佳男主角」不是白居易和元稹,而是劉禹錫。我們先看看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 白居易與劉禹錫和詩,劉禹錫再勝一籌,《唐詩三百首》只選他的詩
    要論名氣,詩王白居易遠大於詩豪劉禹錫。在唐朝的一段時間內,他在詩壇的地位甚至比李白、杜甫還要靠前。唐宣宗就在給白居易的輓詩中稱其為「詩仙」,晚唐張為曾在《詩人主客圖》中,將他列為第一類詩人之首,尊稱為廣大教化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白居易在劉禹錫的面前,無論是鬥詩還是唱和,總是略處下風。
  •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這首詩,小時候沒讀懂,長大後再讀卻已淚目!
    與李商隱有著類似的遭遇的詩人有很多,今天介紹的這首詩就來自於曾經多次被貶的詩人——劉禹錫。出生在中晚唐時期的劉禹錫,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來說是比較好的,但是生活的優越卻沒有使劉禹錫安於現狀,他生來天資聰穎,加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在19歲就在長安名噪一時,之後的科舉考試與仕途也是比較順利的,可以說,劉禹錫的效率是相當高的。
  • 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一首詩,全是大白話卻感人至深,字字是真情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一首唱和詩,就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歌將劉禹錫的豪放與豁達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比喻精妙,至今仍舊膾炙人口。之前在課本中學習這首詩,只認為是兩人在一場宴席上相遇,是初逢的客套才寫下這首詩來表明心志。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劉禹錫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詩人,是天下最浪漫的靈魂。那些最浪漫靈魂間的碰撞,總是能迸發出被世人稱道的詩酒風流來。唐寶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與劉禹錫這兩位早已名滿天下、但都一生坎坷的大詩人在揚州見了面。
  • 劉禹錫豪氣風格的經典之作,其中一句千古傳頌,寫盡人世悲歡!
    對於這一句話,我想用它來形容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之間的關係,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我們知道,唐代很多詩人都有綽號。比如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史」,李賀被稱為「詩鬼」,而劉禹錫則被稱為「詩豪」。那麼,劉禹錫這個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就是從白居易得來的。
  • 劉禹錫寫詩安慰白居易,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勸慰如今不少人的焦慮
    情動於中,才能成詩。唐詩的魅力,在於有情。唐代詩壇的情誼佳話,數不勝數,其中劉禹錫與白居易,白居易與元稹,可謂情誼深厚。這三個男人似乎像一個有趣的情誼連環,白樂天為故去的元微之無限傷情;劉禹錫,為眼前傷心的樂天無限惆悵。
  • 白居易和劉禹錫喝酒時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最後10個字千古名句
    白居易和劉禹錫這對多年好友,只論性格,似乎並不算很搭。如果按星座來看,白居易或許是永遠溫暖的白羊座。無論是面對陌生琵琶女寫下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還是為巢中小鳥寫下的「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都能讓人感受到詩魔的溫情。
  • 白居易最大方的一首詩,和劉禹錫爭著付酒錢,最後一句太有愛了
    唐代詩壇最有趣的兩個老頭,當屬老年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一個詩王,一個詩豪,兩人好了半輩子,也鬥了半輩子,臨到老了也誰都不服誰。兩人年紀一樣大,白居易在位時官比劉禹錫高了那麼一點,詩也寫得比劉禹錫多一點,但他就是不服世人說劉禹錫文風更雋永豪放,就這樣兩人老年沒少鬥。
  • 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讓人嘆服
    就比如著名的《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一篇之中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直到現在,比翼鳥的句子還被很多人奉為圭臬,這首詩中的其他句子也是大部分都膾炙人口。作為一個詩人,寫出這樣的作品也確實是讓人嘆服。
  • 劉禹錫最著名的八首詠史詩,每一首都發人深省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其中,在中、晚唐詩歌中,詠史詩佔比極大。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中唐詠史詩第一高手——劉禹錫最著名的八首詠史詩,每一首都發人深省。
  • 白居易和劉禹錫這是神仙友誼啊,這樣的朋友我想要一打
    據說白居易給劉禹錫寫了足足有一百首詩,而劉禹錫也回了他一百首詩,因為劉禹錫有一首《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實在是:太能寫了,下面就隨便選幾首分享給大家吧,看看他倆之間的神仙友誼。這首詩是白居易寫了一首關於衰老的詩之後劉禹錫回贈的,大意是說:誰都會考慮衰老這件事的,老了之後不知道會有誰可憐愛憐他。身體已經越來越消瘦了,連衣服都要勒緊了穿,頭髮也漸漸變少了(不知道正在面臨脫髮危機的你有沒有突然覺得頭皮一緊),因為頭髮少了,連帽子都戴不住了,即使戴正了也會自己歪到一邊去了。
  • 白居易和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雪夜飲酒,寫下這首詩,短小卻快活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根據不完全統計,白居易一生共寫詩3840多首,產量極豐,而小詩文最偏愛的就是這一首《問劉十九》。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因在家族中排行十九,故而稱為劉十九,劉禹錫排行二十八,在白居易的詩中稱為劉二十八或者劉二十八使君。
  • 漂泊一生的劉禹錫,滿懷對生活的熱愛寫下這首詩,字字句句美如畫
    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來自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劉禹錫,他有一首關於牡丹花的詩可以稱得上是牡丹詩中的經典與壓卷之作,這首詩就是——《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