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這首詩寫得太好,元稹傻眼了!白居易悲催了!

2020-12-18 卿卬看文化

在古代許多文人喜歡在一起吟詩作賦,一邊喝酒,一邊吟詩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今天許多名篇佳作就是從他們的聚會中得來的。比如蘭亭聚會,王羲之就寫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滕王閣聚會,王勃就寫出了千古一序——《滕王閣序》;李白和他的酒友岑夫子、丹丘生聚會,就寫出了冠絕古今的《將進酒》。這種文人之間的雅集實在是太多,典型的就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例子,這一對詩壇「基友」就喜歡在一起互相唱和,後人對此也津津樂道,他們兩人合稱「元白」。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有他們兩人,不過「最佳男主角」不是白居易和元稹,而是劉禹錫。我們先看看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樓船

這首詩所詠的就是西晉滅吳的故事,益州刺史王濬受晉武帝司馬炎之命造樓船,自成都出發出兵伐吳,所以「王濬樓船下益州」是實寫,而「金陵王氣黯然收」是虛寫。詩歌的首聯虛實結合,「下」和「收」暗示了晉軍和吳軍的強弱對比和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的必然結果。

頷聯描繪了戰爭場面,東吳憑藉長江天塹修築工事,千尋鐵鎖橫於江面,但是「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王濬用火燒毀了鐵鏈,順江而下,直逼金陵。這首詩名為《西塞山懷古》,前兩聯就是說的「古」,後兩聯就是說的「懷」。

石頭城城牆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講的就是一個「物是人非」的歷史觀感,這與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異曲同工之效,《烏衣巷》中說的是「燕子無情」,而這首詩是說的「西塞山無情」,西塞山不會因為王朝的更替而煩惱,反襯出只有詩人們才會因王朝的更替「傷往事」。這裡的「山形」當然是指西塞山。

尾聯是今昔的對比,如今四海一家、國家統一,往日的故壘只能在秋風蕭瑟的蘆荻之中飄搖。

劉禹錫這首詩前四句寫「古」,後四句寫「懷」,有虛又有實,景、情、史三者融為一爐,這也是劉禹錫詠史詩的厲害之處。據傳劉禹錫、白居易、元稹、韋應物一起作《金陵懷古》,詩豪劉禹錫不愧是詩豪,豪飲一杯後,一揮而就首先作完此詩,另外三個人看傻眼了,白居易讀完這首詩後,悲催地表示:「四人探驪,吾子先獲其珠,所餘鱗甲,何用?」白居易、元稹、韋應物都不在寫了,一整天都在欣賞劉禹錫的這首《西塞山懷古》。

長江

白居易罷吟這件事讓人想起了李白在黃鶴樓擱筆的故事,李白在黃鶴樓看見崔顥的《黃鶴樓》之後,只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當時也是沒有了詩興,只有欣賞別人佳作的興趣。從李白和白居易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是李白、白居易這種「詩仙」、「詩魔」級別的大詩人,在詩歌的創作中、在和別人切磋詩詞歌賦的時候也不是「百戰百勝」,這也許就是「文無第一」的一種註解吧!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和劉禹錫鬥了半輩子,只有劉禹錫的這首詩,讓他心服口服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已經54歲,劉禹錫也已經52歲。白居易號稱「詩王」,他為詩狂,為詩入魔,為了作詩他「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所以當他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他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心心相惜之情讓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 「詩魔」白居易的朋友圈?劉禹錫,韓愈,元稹,三個宰相!
    白居易出生於書香世家,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與元稹並稱為「元白」,與劉禹錫並成為「劉白」。我們今天來了解下,白居易詩人朋友圈中的幾位好友,其中有幾位宰相?宰相元稹白居易與元稹同年及第,並成為終生摯友和詩友。二人一手倡導了新樂府運動,被世人稱為「元白」。元稹是個大詩人,還官至唐朝宰相。
  • 白居易與劉禹錫鬥詩,白居易寫出千古名作,劉禹錫以此詩成功翻盤
    尤其是擁有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等等頂級文人,更讓這個時代熠熠生輝,不遜盛唐。然而,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劉禹錫和柳宗元也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兩對好友之間並沒有什麼交集。這倒不是文人相輕,也不是政治上的分歧,而是環海沉浮的命運使然。
  • 劉禹錫以水為題,寫給白居易一首送別詩,有情、有理、有趣!
    以水為題來寫送別詩的,有河水、潭水等,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是僅僅只以清水為題,來寫送別詩詞的算是很少了。今天這首送別詩便是以「清水」為題來寫的。這首詩的作者是中晚唐著名詩人,也就是詩豪劉禹錫,而寫給的「白二十二」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盛唐的詩人圈,李白、杜甫、高適、王昌齡、孟浩然、王維是一個時代的,到了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張籍、元稹、白居易是一個時代的。
  • 劉禹錫的這首詩,寫得樸素無華,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
    雖然說唐詩是到了盛唐時期,便是達到了巔峰,其實中唐,以及晚唐的詩人,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詩歌的表達,以及文學性和思想性上,那都是不亞於盛唐,例如中唐時期的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等,那都是中唐詩人中,最為知名的詩人,他們同樣的也是寫下了千古絕唱。
  • 劉禹錫白居易相互贈詩,劉禹錫的選入高中課本,白居易的同樣經典
    這首詩非常經典,尤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已經成為千古名句。詩題中的「樂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劉禹錫寫這首詩以酬答。那麼,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詩怎麼樣呢?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被貶二十三年的劉禹錫,終於被朝廷召回,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酒席之上,白居易寫了這首詩贈給劉禹錫。劉二十八,即劉禹錫。劉禹錫在同族兄弟中排二十八。使君,漢代稱呼太守為刺史,漢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劉禹錫被貶之後,在多地擔任刺史。
  • 白居易與元稹的友情,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這首詩寫得情深意重
    ,此時的白居易也已經垂垂老矣,所以經常會想起已故的好友元稹,寫下了很多的感傷之作,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夢微之》一詩,通篇寫得感人至深,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讓我們感受到了白居易的一片深情,裡面就有這樣的詩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這首詩,寫盡了人間生死離別的所有苦痛
    我們常常在白居易給別人的詩中看到一些有內容的事,譬如嘆劉禹錫「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嘆他受委屈了,才華橫溢卻受苦多年;譬如寄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是誇讚這餅香,你看看好不好吃;譬如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是給他講新釀的酒有多可愛,邀他雪天來喝。
  • 白居易隨口吟誦了幾首詩,劉禹錫思索片刻,卻回復了2首千古名作
    白居易有兩個最重要的詩友。前半生是元稹,後半生是劉禹錫。白居易30歲遇到元稹,當時元稹23歲。從此兩人成為好基友,互相唱和,結下深厚友誼。兩人的唱和相得益彰,元稹為白居易寫過著名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 白居易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為什麼都是白在後
    還有的作者因為名聲相近,或者作品風格近似,形成一個個巨牛強力組合CP,這就是唐朝文人的並稱現象。這其中有&34;、&34;、&34;、&34;、&34;、&34;、&34;、&34;、&34;、&34;等並稱,當然這裡最甜的CP還要屬&34;了,元稹和白居易兩人光唱和的詩就達到了200多首。另外,白居易還和劉禹錫有唱和詩詞也有近200首,他們並稱&34;。
  • 白居易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為什麼都是白在後
    還有的作者因為名聲相近,或者作品風格近似,形成一個個巨牛強力組合CP,這就是唐朝文人的並稱現象。 這其中有"初唐四傑"、"文章四友"、"燕許大手筆"、"王孟"、"大李杜"、"小李杜"、"韓柳"、"元白"、"劉白"、"溫李"等並稱,當然這裡最甜的CP還要屬"元白"了,元稹和白居易兩人光唱和的詩就達到了200多首。
  • 白居易誇劉禹錫是詩豪,後人卻評論:其實寫得好的就這一首嘛
    再加上中唐詩人還注重理論研究,這導致詩歌文化在經歷了盛唐輝煌之後,不僅沒有下滑,而且還上了一個新臺階。推動詩歌進步的,就包括白居易、元稹、李賀、賈島、柳宗元等人,當然也不能不提到劉禹錫。我們熟知的《陋室銘》就是他的駢體銘文,然而劉禹錫還是以詩出名,宋朝黃庭堅就評價:大概劉夢得樂府小章優於大篇,詩優於它文耳。
  • 唐代頂級高手賽詩,劉禹錫率先寫了一首後,白居易元稹都不敢提筆
    劉禹錫是個急脾氣,他率先寫了一首後,白居易和元稹都不敢提筆,直接棄權了,這就很尷尬了。那麼到底老劉寫了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便知:《金 陵 懷 古》潮滿冶城渚,日斜徵虜亭。陳後主在敵軍都打過來了時,仍不思進取,只顧享樂,寫了這首詩。這短短的20個字,劉禹錫其實已經找出了千古興衰之因:興廢由人事。
  • 柳宗元、劉禹錫、元稹和白居易的現實生活到底有多難?
    一路上他心情很好,寫了好多詩,能夠精確表達這方面情緒的便是這句:「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南飛的大雁終究要北歸,這不正是在說自己嗎。 回京途中需要經過朗州,那裡有一位擔任司馬的好友名叫劉禹錫。二人結伴同行,一路談天說地好不快樂。到了長安郊外的驛站,路邊的花兒都是一副新氣象,一定要寫進自己的詩歌裡,可見柳宗元真的很高興。
  • 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對好基友嗎?
    「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我如此的戀戀不捨,你應該有所體會,這次分別之後,誰知道還有沒有下次。只是沒想到,這一語,成了讖。詩魂入夢李白和杜甫的友情,可以到「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地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同穿一條褲子」。而白居易與元稹,則已經到了「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地步。
  • 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一首詩,全是大白話卻感人至深,字字是真情
    與白居易的一首唱和詩,就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歌將劉禹錫的豪放與豁達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比喻精妙,至今仍舊膾炙人口。之前在課本中學習這首詩,只認為是兩人在一場宴席上相遇,是初逢的客套才寫下這首詩來表明心志。
  •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各寫一首詩,高下立見
    在元稹去世後,白居易還曾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夢微之》,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令人不忍卒讀。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元稹,白居易還有一個知己,兩人也曾多次詩歌唱和。 此人就是中山靖王之後,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
  • 元稹雖然比較花心,但對妻子卻又是一往情深,這首詩寫得就很深情
    但是元稹無疑是找到了真愛,他也妻子韋叢的愛情感人肺腑。我們從他的一些詩作中就可以知道,兩個人有著情感的情感,特別是這首《離思五首·其四》通篇情感細膩,寫出了愛情最美好的樣子。當時韋叢已經逝世了,可是對於元稹來說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對方,於是他寫下了組詩《離思》,而著名的則是這第四首。
  • 劉禹錫的這首詩讓白居易嘆服,其中一句任何人看過之後都不會忘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並非作者本人所寫,而是後人評刻時加進去的楊慎的一首詞。這一首詞給小說增添了不少光彩,也得以千古流傳。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作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最後一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中,也引用了唐代的一首詩。
  • 元稹夫妻的八卦,白居易這首詩裡,或可見一斑
    元稹這首詩回憶了和妻子韋叢在貧困中的生活,韋叢把壓箱底的嫁妝都拿出來給元稹換衣服,把金釵首飾都賣了給元稹買酒喝。沒錢買糧米,用野菜、豆葉充飢也無怨言,沒錢買碳就去槐樹下收集落葉點火做飯取暖。話說,元稹這夫人和他是真愛,擱到現在,早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