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劉禹錫鬥詩,白居易寫出千古名作,劉禹錫以此詩成功翻盤

2020-12-17 小珏說歷史

中唐文人的故事,其實比唐朝其它時代要更加精彩。尤其是擁有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等等頂級文人,更讓這個時代熠熠生輝,不遜盛唐。然而,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劉禹錫和柳宗元也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兩對好友之間並沒有什麼交集。

這倒不是文人相輕,也不是政治上的分歧,而是環海沉浮的命運使然。就拿白居易和劉禹錫來說,兩人都是大曆七年即公元772年出生,分別在29歲和24歲時登科入仕。然而,因為兩人都被貶謫外放,同時都在異地為官。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兩人甚至素未謀面。

這個時間持續了多久?一直到寶曆二年即公元826年,此時兩人都已經55歲了。當時,白居易從蘇州刺史升任秘書監,劉禹錫則被罷免了和州刺史。他們返京途中,在揚州相遇。這也是兩位名滿天下的文壇宗師,第一次見面。

中國人的友誼,往往是在飯局上開始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也不例外。但是,此時兩人的心態卻完全不同。白居易返京,好歹是高升,前途邁上了新臺階,劉禹錫返京,卻是無官無職,等待他的將是不可預知的未來。

儘管如此,白居易卻沒有絲毫的幸災樂禍。文人相輕的不良傳統,在唐朝時是沒有土壤的。他對於劉禹錫,只有惺惺相惜之情。儘管此前沒有過面對面的交流,但他拜讀過劉禹錫的作品,對這位大詩人稱讚不已。

這在此後的《劉白唱和集解》中,也可見一斑。劉禹錫的「詩豪」美譽,就是得自白居易在序言中所提及 「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白居易還不厭其煩地回憶與劉禹錫相互應和唱酬的情景,不僅「一往一復,欲罷不能」,而且自己「予不量力」。

白居易給予劉禹錫如此高的評價,兩人之間如此深厚的友誼,其實就源於這次見面的良好印象。唐朝詩人個個好飲,在酒酣耳熱之際,也許是感嘆,也許是鬥詩,也許是唱和,白居易率先寫下了這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開頭就寫到兩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對酒高歌的場景。只有志同道合,親密無間的朋友,才會如此無拘無束。詩歌之中,白居易主要還是感嘆劉禹錫才華橫溢,堪稱詩文「國手」卻仕途坎坷,經歷的挫折太多,是命運的不公。

白居易的這首詩,非常出眾,堪稱千古之作。他語言平實自然,卻又感情真摯。對於劉禹錫來說,一定是莫大的安慰。然而,這首詩的情緒卻十分低沉,尤其是在最後一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中,簡直是沮喪到了極點。

身為當事人的劉禹錫,同樣對白居易非常敬仰。尤其是白居易和元稹,共同推動了新樂府運動,聲名顯赫,更在其上。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還能夠如此讚許自己,這讓自負的劉禹錫更為感動。不過,當劉禹錫舉杯應和白居易時,一首更偉大的名作也由此誕生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首詩緊接白居易的詩中之意,詩人感嘆巴山楚水的悽涼之地,是自己二十三年以來的安身之所,這些坎坷經歷也是付出的沉重代價。他被貶謫時,只能吟誦聞笛小賦,歸來時已經物是人非,不同當年的風光。

劉禹錫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和白居易一起沉浸在悲傷之中,而是將話鋒一轉,展現出昂揚的氣息。詩人感慨地表示,沉沒的小船旁邊,仍然是千帆競渡的喧鬧場面,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逢春欣欣向榮的景象。今天聽了白居易為他所作的不平之詩,暫且以這杯美酒抖擻自己的精神。

這首詩寫得極為精彩,全篇行雲流水,毫不拖沓。尤其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不僅一掃席間低沉的氣氛,也是劉禹錫不屈精神的表現。後來,它更是成為萬千事業低谷文人的座右銘。這句話的橫空出現,極大提高了全詩的思想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儘管白居易名氣更大,但劉禹錫的妙筆生花,最終贏得了這次鬥詩。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和劉禹錫鬥了半輩子,只有劉禹錫的這首詩,讓他心服口服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已經54歲,劉禹錫也已經52歲。白居易號稱「詩王」,他為詩狂,為詩入魔,為了作詩他「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所以當他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他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心心相惜之情讓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 劉禹錫「抄」白居易的愛情詩,卻被譽為「神品」,讀來肝腸寸斷
    劉禹錫,字夢得,被譽為「詩豪」,他的《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中小學生必背。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的白居易,字樂天,號稱「詩魔」。若論名氣,白居易似乎更勝一籌,他的詩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冬天,當54歲的白居易在揚州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劉禹錫,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一首詩,雖然沒被唐詩300收錄,卻流傳千古
    下面談談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是哪首詩,為何流傳千古卻沒能收錄到《唐詩三百首》中去?一、與白居易的相遇在唐代詩人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多,也如同天上的星光一同閃耀。而這些詩人也有成雙結對出現的,比如劉禹錫與白居易,他們兩個之間曾流傳過鬥詩的故事,到現在仍然被人們笑談,據說他倆最早相識於某個酒樓中的一場酒宴,那時候已經是中唐時代,劉禹錫回到洛陽,途經揚州時正趕上白居易也回歸洛陽,同樣也路過了揚州,就這樣兩個罷官的人在某處相逢。
  • 劉禹錫白居易相互贈詩,劉禹錫的選入高中課本,白居易的同樣經典
    在高中課本中,選了劉禹錫的一首詩:《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這首詩非常經典,尤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已經成為千古名句。詩題中的「樂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劉禹錫寫這首詩以酬答。那麼,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詩怎麼樣呢?
  • 白居易隨口吟誦了幾首詩,劉禹錫思索片刻,卻回復了2首千古名作
    面對這樣的真摯友誼,白居易非常感動,以至於老友死後仍一直念念不忘,為他寫下《夢微之》這樣的名篇,並留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樣的千古名句。總之,兩人的唱和是相得益彰。後來,白居易和劉禹錫走到了一起,不過這次,白居易顯得很隨性,而劉禹錫卻每次都似乎用盡全力。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寫詩信手拈來,隨意成章,可能這震撼到了劉禹錫。儘管劉禹錫也是天才,也有自己獨成一派的詩風,然而,他還是決定學習白居易的長處。
  • 互相叫勁的詩王和詩豪重逢,白居易寫詩調侃,還是敗給劉禹錫
    要說唐代詩壇中,人緣最好的詩王白居易肯定算一個,詩王的圈中好友包括詩仙太白、元稹、韓愈、劉禹錫等。在這一縱好友中,他最不服氣的還是詩豪劉禹錫。為什麼這麼說?白居易的詩雖然題材多,而且風格也多樣,不論是愛情史詩如《長恨歌》,還是樂府詩如《琵琶行》,《賣炭翁》在當時都是名噪一時之作,白樂天也因為被封為「詩王」。但就是這樣的詩王,卻被當世認為詩風缺少豪氣,詠史懷古詩總是比詩豪劉禹錫差了那麼一點。
  •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各寫一首詩,高下立見
    公元826年,劉禹錫奉命從和州(安徽)調回洛陽,途徑揚州,遇到了同樣奉調回洛陽的白居易。 兩大詩人一見如故,各寫下一首詩,高下立見。 當時白居易寫的是《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把酒言歡,留下兩首千古流傳的好詩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把酒言歡,留下兩首千古流傳的好詩他們對於唐朝應該不陌生了吧,唐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繁華的一個朝代,當時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文化方面,唐朝都可以說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巔峰。因此在這個朝代也誕生出了無數優秀的詩人。
  • 白居易與劉禹錫和詩,劉禹錫再勝一籌,《唐詩三百首》只選他的詩
    要論名氣,詩王白居易遠大於詩豪劉禹錫。在唐朝的一段時間內,他在詩壇的地位甚至比李白、杜甫還要靠前。唐宣宗就在給白居易的輓詩中稱其為「詩仙」,晚唐張為曾在《詩人主客圖》中,將他列為第一類詩人之首,尊稱為廣大教化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白居易在劉禹錫的面前,無論是鬥詩還是唱和,總是略處下風。
  • 白居易和劉禹錫喝酒時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最後10個字千古名句
    而劉禹錫則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文人。被小吏欺負,他寫下了《陋室銘》;被小人陷害後,好不容易翻身他卻寫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如果按星座來說,這就是一個妥妥的摩羯座。而當如此霸氣的詩豪遇到了白居易,也變得溫潤了不少,或許這正是劉禹錫晚年詩風有所改變的原因。那麼這對好友平時相處時又是怎樣的畫風呢?
  •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一首詩,第三句流傳千古,鼓勵了無數人
    劉禹錫有"詩豪"之稱,而這個稱號是白居易送給他的。829年,白居易將自己與劉禹錫相互唱和的詩詞編集,集成《劉白唱和集解》。在這本集子中,白居易寫道:"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文之神妙,莫先於詩。若妙與神,則吾豈敢?
  • 白居易感慨「老了」,劉禹錫送了他一首詩,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劉禹錫和白居易,兩人都是河南人,一個是詩豪,一個是詩魔。他們年齡一樣,劉禹錫24歲在朝廷當官,白居易29歲才開始當官。他倆在當官之後都有共同的遭遇,那就是被貶的命運。公元826年,劉禹錫自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也自蘇州返回,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相遇於揚州。雖然他們都已經名滿天下,卻還是第一次會面,一見如故,相交莫逆。回到洛陽後,白居易是東都太子少傅,劉禹錫則是太子賓客,都擔任清要閒職,優遊卒歲,盡享晚年。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劉禹錫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詩人,是天下最浪漫的靈魂。那些最浪漫靈魂間的碰撞,總是能迸發出被世人稱道的詩酒風流來。唐寶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與劉禹錫這兩位早已名滿天下、但都一生坎坷的大詩人在揚州見了面。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這一千古名句振奮人心,千百年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學子書生奮發上進。眾所周知,這兩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題既名「酬樂天」,此詩當為和詩,且是與白居易相唱和。那麼白居易的原贈詩又是如何呢?
  • 劉禹錫與白居易不愧是好朋友,出門攜手遊玩,並為此還寫下一首詩
    那作為詩人,兩人出門遊玩自然是要寫詩,也只有這樣才符合大詩人們的性格,那劉禹錫與白居易出門遊玩,也是留下了諸多經典的千古名篇。那說起描寫兩人攜手出遊,寫下最為令人感動的作品,自然是要數這首《同樂天登棲靈寺塔》,這首詩也是兩人遊玩了棲靈寺塔之後,於是有感而發,劉禹錫匆匆創作出來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他把自己和白居易當時遊玩時的心情,以及對於棲靈寺塔生動有趣的描寫,那都是令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也是很讓人感動。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詩是怎樣一種意境?
    這是中唐劉禹錫排律中的最後兩句,寫這首詩的時候兩個人同時居住在洛陽,都已經是暮年了。這首詩是劉禹錫回贈好友白居易的酬唱之作,要想說清楚並理解其中的意境,不妨從劉禹錫的坎坷遭遇說起。一、少年得志 中年坎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有「詩豪」之稱。
  • 白居易贈詩「你惆悵啥」,劉禹錫酬贈「你瞎了」,都說劉詩氣派!
    白居易畫像唐代文人圈子喜歡互相贈詩,白居易順手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送給劉禹錫,其中有「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之句,誇劉寫得一手好詩,還同情他的遭遇。劉收到這首詩後很感動,終於遇到了一個知己,也順手寫下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還贈白居易,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成振奮精神千古哲理名句。兩年後,兩人又被同調來到長安,劉禹錫做了主客郎,白居易出任秘書監,說不上春風得意,趾高氣揚,但至少也算是頤養天年,喜氣洋洋。
  • 劉禹錫被貶後回京,筵席上寫一首詩答謝白居易,頸聯乃是千古名句
    唐代詩人劉禹錫外號「詩豪」,他有一首詩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名字很長。詩歌的頸聯是千古名句,那就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這兩句詩中,劉禹錫既表達了對歲月蹉跎,仕途不幸的傷感,同時又展現出了對欣欣向榮的未來的憧憬。
  • 白居易最大方的一首詩,和劉禹錫爭著付酒錢,最後一句太有愛了
    唐代詩壇最有趣的兩個老頭,當屬老年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一個詩王,一個詩豪,兩人好了半輩子,也鬥了半輩子,臨到老了也誰都不服誰。兩人年紀一樣大,白居易在位時官比劉禹錫高了那麼一點,詩也寫得比劉禹錫多一點,但他就是不服世人說劉禹錫文風更雋永豪放,就這樣兩人老年沒少鬥。
  • 初次見面,白居易對劉禹錫說了啥?讓劉禹錫寫「沉舟側畔千帆過」
    正是這次見面,劉禹錫的千古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問世了,時隔千年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首七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