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把酒言歡,留下兩首千古流傳的好詩

2020-12-05 百家號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把酒言歡,留下兩首千古流傳的好詩

他們對於唐朝應該不陌生了吧,唐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繁華的一個朝代,當時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文化方面,唐朝都可以說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巔峰。因此在這個朝代也誕生出了無數優秀的詩人。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唐朝的一些著名詩人的友誼。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白居易和元稹之間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兩個人的友誼經常被世人拿來談論,但是元稹很早就去世了。很快白居易又和另外一個詩人劉禹錫成為了好朋友。白居易和劉禹錫兩個人是同年出生的,並且兩人對樂府運動都十分的支持,可以說兩人有很多共通之處,因此才會成為至交好友。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把酒言歡,留下兩首千古流傳的好詩!

詩人之間成為朋友,就會經常為對方寫詩。無論是白居易還是劉禹錫,當然也在其中。在一次白居易從蘇州回到洛陽的旅途當中,路過了揚州,在這裡他剛好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劉禹錫,於是兩個人就一起去吃了一頓飯,吃飯當然會喝到酒,於是在酒興之下,白居易就寫了一首詩送給劉禹錫,而劉禹錫當時立刻也回了一首詩贈給白居易,這兩首詩都成了千古名作。

白居易寫的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應該有不少人都讀過這首詩,這首詩的大體意思就是說,我們一起喝酒,你向我舉杯,而我拿著筷子敲著碗碟看著應酒的歌,我們兩個人在做事方面都可以說是全國非常優秀的,但是命運卻對我們並不公平。我們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別人風光而自己一個人守著孤寂。別人都升遷的很快,而我們卻只能蹉跎。雖然知道有才的人總是會被他們的才氣所連累,肯定是會受到一些挫折的,但是已經過去二三十年了,所受到的挫折也太多了吧。

劉禹錫聽完後非常感慨,於是也做了一首詩,回應白居易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也是一首千古名作,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讀過。而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呆在巴山楚水這樣十分悽涼的地方,在這裡待了已經23年了。總是會經常想起曾經的朋友吹笛子時的場景,而現在已經都是物是人非了。

曾經沉船過的地方已經有千萬艘其他的船駛過去,而曾經那些病死的樹邊也有了無數的生命。今天聽到你為我寫的這首詩,就讓我們借著這一杯酒來,讓精神更加振奮吧。雖然只是一次短暫的相遇,但這兩位十分有才華的詩人都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名作。果然藝術來源於生活呀。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劉禹錫聰明好學,二十一歲進士及第,同期上榜的才子還有柳宗元。將近十年內,劉禹錫先是在京城任職,之後又到淮南、揚州做官,朝廷對他一番考核後,提拔劉禹錫為監察御史。喜好交友的他,與韓愈、白居易和柳宗元關係都非常好,其才學受到王叔文賞識,卻也因參與「永貞革新」被貶外地。
  • 年近古稀的白居易,與劉禹錫把酒言歡,寫下一首千古名詩
    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但這並不能說明,文人之間沒有深厚的友誼,比如詩王白居易和詩豪劉禹錫,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可以用「老鐵」二字形容。兩人出生於同一年,即唐代宗大曆七年,只不過白居易在正月出生,比劉禹錫年長几個月,或許冥冥中早有註定,兩位大詩人遲早會相見。
  •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各寫一首詩,高下立見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是唐朝詩壇上的一大佳話。 兩人在相識相知的20多年時間裡,留下了上千首的唱和詩歌。 《唐才子傳》是這樣評價兩人的友誼「雖骨肉未至,愛幕之情,可欺金石」。
  • 兩位被貶之人相遇後,把酒言歡相互贈詩,不料竟成千古名篇
    白居易和劉禹錫同為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巧的是兩人還是同年出生的,並稱「劉白」。公元826年,距離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已有10年,距離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也恰好是10年。10年過後劉禹錫終於被召回洛陽,而白居易在5年前就被調回長安。
  • 好友相遇,劉禹錫即興寫下這首千古佳作,激勵人心,令人受益匪淺
    在古代,詩人之間往往有著深刻的友誼,留下不少千古傳誦的佳話,如李白與孟浩然、王維與裴迪、柳宗元與劉禹錫、白居易與元稹等,他們視彼此為知己,談理想抱負,在困境中相互勉勵,相互支撐,這份友情已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劉禹錫
    唐寶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與劉禹錫這兩位早已名滿天下、但都一生坎坷的大詩人在揚州見了面。那一年,兩人都已五十五歲,天涯淪落,相見恨晚。懷著激動的心情,二人對飲成歡,在揚州的餘暉中,互相贈詩,彼此慰藉。這兩首詩珠聯璧合,堪稱酬唱詩歌的「雙璧」。下面我們一同來欣賞其中的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 白居易與劉禹錫鬥詩,白居易寫出千古名作,劉禹錫以此詩成功翻盤
    尤其是擁有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等等頂級文人,更讓這個時代熠熠生輝,不遜盛唐。然而,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劉禹錫和柳宗元也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兩對好友之間並沒有什麼交集。這倒不是文人相輕,也不是政治上的分歧,而是環海沉浮的命運使然。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一首詩,雖然沒被唐詩300收錄,卻流傳千古
    唐詩存在的意義並非一定要給人呈現深刻的見解或道理,有的時候它存在即是一種美,唐詩的美是讓人非常享受也很難忘掉的,李商隱就曾經寫過很多首與情愛有關的詩。從他的詩句裡,我們能窺探到他對愛情的觀點,他對感情的見解。也有一些詩善於給人啟迪,他也許沒有優美的詞彙,但是留下的道理一定是深刻的。而有這樣一位詩人能夠做到讓以上兩種風格兼備,他就是劉禹錫。
  • 黃庭堅最仗義的一首詩,寫給貧困潦倒的朋友,第二句流傳千古
    友情一直是詩詞裡永恆的主題,而詩人們的友情也成就了不少佳話,如李白和孟浩然、元稹和白居易、劉禹錫和白居易、李白和汪倫。他們留下的詩句,也都是千古流傳的經典,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是李白寫給孟浩然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是杜甫寫給李白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李白寫給汪倫的。但這些友情,在小編眼裡都不及黃庭堅來得仗義。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人,擅長文學和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作得一首好詩。
  •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一首詩,第三句流傳千古,鼓勵了無數人
    劉禹錫和白居易之間酬唱很多,並稱"劉白"。《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即是他們眾多酬唱詩中頗負盛名的一首。如此看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全詩值得我們讀一讀。本詩標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有點長,透露出的信息量也比較多,我們一點點來拆解。"酬"表明本詩是劉禹錫為唱和另一首詩所作,這首詩即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 劉禹錫寫下五首懷古詩,前兩首流傳千古,白居易說:第一首最好
    範仲淹寫下傳世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流傳千古。可是,你知道嗎?《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在河南鄧州寫就的。範仲淹壓根就沒有去過嶽陽樓。沒有去過當地,卻能寫下絕唱,唐代的劉禹錫,也是個中人才。
  • 白居易與劉禹錫和詩,劉禹錫再勝一籌,《唐詩三百首》只選他的詩
    要論名氣,詩王白居易遠大於詩豪劉禹錫。在唐朝的一段時間內,他在詩壇的地位甚至比李白、杜甫還要靠前。唐宣宗就在給白居易的輓詩中稱其為「詩仙」,晚唐張為曾在《詩人主客圖》中,將他列為第一類詩人之首,尊稱為廣大教化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白居易在劉禹錫的面前,無論是鬥詩還是唱和,總是略處下風。
  • 白居易隨口吟誦了幾首詩,劉禹錫思索片刻,卻回復了2首千古名作
    面對這樣的真摯友誼,白居易非常感動,以至於老友死後仍一直念念不忘,為他寫下《夢微之》這樣的名篇,並留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樣的千古名句。總之,兩人的唱和是相得益彰。後來,白居易和劉禹錫走到了一起,不過這次,白居易顯得很隨性,而劉禹錫卻每次都似乎用盡全力。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寫詩信手拈來,隨意成章,可能這震撼到了劉禹錫。儘管劉禹錫也是天才,也有自己獨成一派的詩風,然而,他還是決定學習白居易的長處。
  • 中唐詩王白居易,與劉禹錫絕世之交,卻滿是別離
    中唐詩王白居易,與劉禹錫絕世之交,卻滿是別離歷經風雨動蕩後早已衰敗不堪的大唐,記錄著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短暫相遇。可能因為兩人都愛好作詩,又可能是因為同有一腔熱血無處施展而屢遭貶謫的緣故吧,兩人一拍即合,竟成了知心好友。
  • 白居易感慨「老了」,劉禹錫送了他一首詩,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劉禹錫和白居易,兩人都是河南人,一個是詩豪,一個是詩魔。他們年齡一樣,劉禹錫24歲在朝廷當官,白居易29歲才開始當官。他倆在當官之後都有共同的遭遇,那就是被貶的命運。公元826年,劉禹錫自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也自蘇州返回,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相遇於揚州。雖然他們都已經名滿天下,卻還是第一次會面,一見如故,相交莫逆。回到洛陽後,白居易是東都太子少傅,劉禹錫則是太子賓客,都擔任清要閒職,優遊卒歲,盡享晚年。
  • 文壇千古贈答:劉禹錫挑戰白居易 兩戰兩勝
    途經揚州時,與因病罷蘇州刺史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遇。詩人相逢,少不了飲酒作詩。宴會上,白居易賦詩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叔伯兄弟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對州郡長官的尊稱。白居易在詩中說:您熱情地為我添酒勸飲,我握著筷子敲擊盤子為您吟唱詩歌。
  • 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平平無奇,劉禹錫拿來隨手刪2句,卻流傳千古
    這首詩在當時反響很一般,可以說平平無奇,但後來,劉禹錫把這首詞刪掉了兩句,卻變成了一篇世人公認的佳作,流傳千古。這首詩就是《柳枝詞》: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白居易的詩是6句,劉禹錫的詩是4句,劉禹錫把《板橋路》中的第1句和第3句刪掉,保留了另外的4句。白居易和劉禹錫是非常要好的知己,兩人在詩歌上經常往來,因為劉禹錫在家族中排行二十八,所以白居易還給他起了個外號——白二十八。
  • 劉禹錫「抄」白居易的愛情詩,卻被譽為「神品」,讀來肝腸寸斷
    劉禹錫,字夢得,被譽為「詩豪」,他的《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中小學生必背。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的白居易,字樂天,號稱「詩魔」。若論名氣,白居易似乎更勝一籌,他的詩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冬天,當54歲的白居易在揚州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劉禹錫,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白居易和劉禹錫鬥了半輩子,只有劉禹錫的這首詩,讓他心服口服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已經54歲,劉禹錫也已經52歲。白居易號稱「詩王」,他為詩狂,為詩入魔,為了作詩他「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所以當他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他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心心相惜之情讓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 劉禹錫最勵志的兩首詩,一千年來振奮無數國人
    很多勵志名句流傳千古,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為理想而振奮拼搏。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有鄭板橋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等等都是傳誦千古的勵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