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千古贈答:劉禹錫挑戰白居易 兩戰兩勝

2020-12-09 中國新聞網

無圖說

  ■張立華

    劉詩中間四句,直譯是:懷念故舊,只能空吟向秀聞笛所作的賦;回到家鄉,反倒像斧頭柄爛掉的王質一樣。意譯為:懷念舊友,舊友已亡,只能空自哀嘆;回到家鄉,物是人非,自己倒像陌生人一樣。只有把典故講述明白,才能把原詩贍富的內容、複雜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反映出來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被認為是中國詩歌的珠穆朗瑪。在這座珠峰之巔,傲然屹立著三位偉大的詩人——盛唐的李白、杜甫和中唐的白居易。

  如果有人說,這三人的詩歌造詣無與倫比,同時或後世的其他詩人只有俯首稱臣的份。你很可能會「頂」——那還用說嗎?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唐時有位詩人,就曾經挑戰「李杜白」,而且一勝兩平,戰績不俗。

  誰啊,這麼「任性」?他就是人稱「詩豪」的劉禹錫。

  通俗曉暢,用事不覺——

  「劉白」初逢 樂天贈詩

  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冬,被貶謫二十多年的劉禹錫罷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奉召返回洛陽,這年他55歲。途經揚州時,與因病罷蘇州刺史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遇。詩人相逢,少不了飲酒作詩。宴會上,白居易賦詩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叔伯兄弟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對州郡長官的尊稱。白居易在詩中說:您熱情地為我添酒勸飲,我握著筷子敲擊盤子為您吟唱詩歌。您的詩才堪稱國手,卻沒人賞識,只能淪落到如此地步。命運壓得人抬不起頭來,真是無可奈何。抬眼望去,冬季的景物使人深感寂寞,滿朝庸庸碌碌的官員都有了得意的位置,而您這樣有才能的人卻困頓不順。我知道有才名折損官運的說法,但折損二十三年實在太多太多。

  後人大多認為,白居易的這首贈詩寫得一般。有人更是驚詫莫名:大名鼎鼎的白樂天,怎麼會寫出如此爛詩?也有人認為,白居易不過是敷衍應酬一下而已。目前常見的唐詩選評鑑賞之類的書,基本都不選它,甚至連專門評鑑白居易詩歌的書也不會收錄。

  那麼,這首詩果真如此之差嗎?其實不然。白居易和劉禹錫兩人同庚,又都是著名詩人,時稱「劉白」。唐代是重視詩歌的朝代,詩是科舉的重要內容。初逢贈詩,事關聲名,白居易必盡全力,絕不可能敷衍。

  細味全詩,通俗曉暢,到位得體;取象巧妙,款曲達意;暗用典故,不露痕跡。「滿朝官職獨蹉跎」一句,化用了杜甫的「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等典故。而且,即使看不出是在用典,也仍然可以讀懂,「用事不覺」乃用典之最高境界。作者化典述衷,充分表達了對劉禹錫謫遷的同情和不平。

  「舉眼風光長寂寞」一句,巧妙地借象喻意,含蓄傳遞了希望的預示,這對劉禹錫是莫大的勉勵和勸慰。揚州的冬季較其他季節偏長,這冬天的風光就像劉禹錫被貶的境遇一樣,使人深感寂寞。然而,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春姑娘的腳步近了,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就要到來!

  白詩的高妙,是在看似不經意的文字背後,寄寓著深厚的情感和豐富的內涵。惜乎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並非白詩不佳,原是鑑賞乏力。

  正如哲人所言:「不要因為你的胃口不好,而去責怪食物!」

  用典抒情,取象明志——

  劉詩回贈 千古獨步

  白詩猶如武林高手打過來一拳太極,表面綿軟,實則千斤。有贈必有答,來而不往非禮也。劉禹錫即席寫了一首答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現在,讓我們看看劉禹錫是如何拆招的。劉詩承繼白詩末句,順勢發力;輾轉騰挪,高潮迭起;回歸首聯,收束扣題。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劉禹錫因支持王叔文革新被貶為連州(今廣東連州市)刺史。十月,朝議認為「貶之太輕」,再貶為郎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馬。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冬,改任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刺史。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夏,調任和州刺史。夔州屬於古代巴國,郎州屬於古代楚國,都是當時的荒遠悽涼之地。

  從最初被貶的永貞元年,到現在寫詩的寶曆二年,前後兩頭都算不過二十二年,為什麼兩詩都說二十三年呢?合理的解釋是,劉禹錫雖然被召回洛陽,但並未任命新的職位。一般來說,從召回到擔任新職還需要個一年半載。如今已是冬季,劉禹錫還沒有回到洛陽,履新肯定是明年的事了。事實也正是如此,劉禹錫於次年春季抵達洛陽,六月才出任主客郎中,分司東都。

  劉詩中間四句,頷聯撫今追昔,用典抒情。直譯是:懷念故舊,只能空吟向秀聞笛所作的賦;回到家鄉,反倒像斧頭柄爛掉的王質一樣。若不了解其中的典故,就如同鴨子聽雷。那就只好意譯:懷念舊友,舊友已亡,只能空自哀嘆;回到家鄉,物是人非,自己倒像陌生人一樣。不過,這兩種表達都不可與原詩同日而語。只有把典故講述明白,才能把原詩贍富的內容、複雜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反映出來。

  「聞笛賦」,即向秀的《思舊賦》。向秀是魏晉之際的哲學家、文學家。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寒冬,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山陽故居,聽到鄰人吹笛,眼前便浮現嵇康臨刑前「顧視日影,索琴而彈」的凜然之氣,不覺感慨萬端,悲從中來。

  此時的劉禹錫,處境與向秀類似。昔日「永貞革新」的同道王叔文、王伾、柳宗元、韋執誼、陳諫、凌準、呂溫等人,都已相繼死於貶所,自己隻身北返,沉痛悲憤之情不言而喻。但政治形勢依然嚴峻,他只得把複雜深摯的感情濃縮在極為簡練的詩句中。向秀的賦序雖短,也有300多字; 而劉詩只有七個字,言有盡而意無窮,不愧是用典高手。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梁任昉《述異記》載:晉代的時候,有個叫王質的人到信安郡(今浙江衢州市)的石室山打柴,看到幾個童子一邊下圍棋一邊唱歌,便駐足聽歌。有個童子給王質一個棗核樣的東西,王質把它含在嘴裡,就感覺不到飢餓。過了一會,童子對他說:「你還不離開嗎?」王質便起身去拿斧子,卻發現斧柄已經朽爛。回去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和他同年齡段的人都不在了。原來,王質進山遇上了仙人。劉禹錫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貶謫時間之久,又表現了滄桑巨變帶給自己的恍如隔世之感。如此豐富的涵義,舍用典故別無他法。

  頸聯乘勢躍起,取象明志:以「沉舟」「病樹」自喻,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相當豁達的襟懷。我這艘沉船能否被打撈出來重新航行並不那麼重要,因為在自己這艘船沉沒的地方已有千帆安全駛過,他們會達到理想的彼岸;我這棵病樹能否重新煥發生機、迎上春光也不那麼重要了,因為在自己這棵病樹的前頭已經萬木皆春。只要國家能夠步入正軌,只要人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自己的理想願望也就實現了。

  尾聯順勢而下,點明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我本來已經不想再拼搏戰鬥了,可是您贈送的美好詩篇又鼓舞了我,憑著您敬的這杯美酒,我將精神倍增。沉鬱豪放,堅韌不拔,結穴豹尾,跌宕起伏,確乎酬贈詩中的頂級之作。

  先獲其珠,鱗甲何用——

  首賦《金陵》 四人「罷唱」

  白劉贈答,整個過程儼然籃球中的經典空中接力:白居易在後場一記大力長傳,位置不偏不倚,力度恰到好處;劉禹錫前場飛身接球,直接扣籃命中。天衣無縫,流暢自然;文氣一貫,首尾相銜。千古贈答,高峰獨步;珠聯璧合,詩壇驚殊。

  面對白詩的高峰,劉禹錫完成了超越。特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白居易在後來所編的《劉白唱和詩集解》序言中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應者聲同,交爭者力敵。一往一復,欲罷不能。」「夢得夢得,文之神妙,莫先於詩。若妙與神,則吾豈敢?如夢得『雪裡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謂神妙矣!在在處處,應有靈物護持。」

  現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早已進入中華成語序列中,且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之新意。中華成語的基本形式為四字,像這樣兩句詩、十四個字的成語,真可謂鳳毛麟角。

  據五代後蜀何光遠《鑑誡錄》所云,劉禹錫還曾挑戰過一次白居易。有一天,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白居易「同會樂天之居」,談論「南朝興廢之事」。白居易說:「今群公畢集,不可徒然,請各賦《金陵懷古》一篇。」劉禹錫略無遜讓,滿斟一巨杯,請為首唱;飲訖不勞思忖,一筆而成。詩中寫道: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荒苑至今生茂草,古城依舊枕寒流。而今四海歸皇化,兩岸蕭蕭蘆荻秋。

  白居易看了劉詩後說:「四人探驪,吾子先獲其珠,所餘鱗甲何用?」其他三人,「於是罷唱」。但據考證,劉禹錫當時未至長安,四位詩人也不可能「同會樂天之居」。故事中劉禹錫所吟誦的《金陵懷古》,今作《西塞山懷古》,主要是後四句不同: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江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雖然史家對「此戰」真實性存疑,不過劉禹錫令白居易「罷唱」的故事影響還是頗大的。從宋代計有功的《唐詩紀事》、尤袤的《全唐詩話》、阮閱的《詩話總龜》,到清代方世舉的《蘭叢詩話》、汪師韓的《詩學纂聞》、翁方綱的《石洲詩話》、薛雪的《一瓢詩話》、施補華的《峴傭說詩》,再到近代俞陛雲的《詩境淺說》等,均有稱引。所以,從詩壇趣聞角度來說,劉禹錫挑戰白居易是兩戰兩勝了。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把酒言歡,留下兩首千古流傳的好詩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揚州相遇,把酒言歡,留下兩首千古流傳的好詩他們對於唐朝應該不陌生了吧,唐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繁華的一個朝代,當時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文化方面,唐朝都可以說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巔峰。因此在這個朝代也誕生出了無數優秀的詩人。
  • 劉禹錫點石成金之作,僅28字被明代兩文豪譽為神品,白居易尷尬了
    劉禹錫一生有三大豪情之作,第一篇是《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謂是從頭狂到尾,這是當年被貶安徽被芝麻小官欺負時所寫;第二篇是《秋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寫出了文壇最具豪情的秋,這是他初次被貶時所寫;第三篇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是吃了23年苦頭後所寫,其中那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安慰了世間多少絕望。
  • 白居易與劉禹錫鬥詩,白居易寫出千古名作,劉禹錫以此詩成功翻盤
    尤其是擁有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等等頂級文人,更讓這個時代熠熠生輝,不遜盛唐。然而,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劉禹錫和柳宗元也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兩對好友之間並沒有什麼交集。這倒不是文人相輕,也不是政治上的分歧,而是環海沉浮的命運使然。
  • 劉禹錫白居易相互贈詩,劉禹錫的選入高中課本,白居易的同樣經典
    在高中課本中,選了劉禹錫的一首詩:《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這首詩非常經典,尤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已經成為千古名句。詩題中的「樂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劉禹錫寫這首詩以酬答。那麼,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詩怎麼樣呢?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劉禹錫
    唐寶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與劉禹錫這兩位早已名滿天下、但都一生坎坷的大詩人在揚州見了面。那一年,兩人都已五十五歲,天涯淪落,相見恨晚。懷著激動的心情,二人對飲成歡,在揚州的餘暉中,互相贈詩,彼此慰藉。這兩首詩珠聯璧合,堪稱酬唱詩歌的「雙璧」。下面我們一同來欣賞其中的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 白居易為友人抱不平之詩作,成就了劉禹錫一生最好的詩句
    而這首李商隱的膾炙人口詩作,中的「巴山」二字,讓我腦海不由自主浮現出一首詩,一首劉禹錫答酬白居易的著名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先有白居易為友人懷才不遇抱不平之詩作,拋磚引玉,然後,成就了劉禹錫一生最好的詩句。下面我們一起來品讀,這兩首相應和古詩。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 劉禹錫最勵志的兩首詩,一千年來振奮無數國人
    今天狗子特意挑選了劉禹錫最為勵志的兩首詩作,其中一首傳唱千古人人皆知,另一首稍顯冷門,但也有堪比曹操的名句。且先欣賞第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此詩題為「酬樂天」,意為寫給白居易的唱酬之作。劉禹錫被貶謫在巴楚荒涼之地二十餘年,此時終於從貶謫之地重返洛陽,於揚州於同樣返洛的白居易相逢。白居易作詩相贈,有幾句寫道:「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雖是對劉禹錫的同情安慰之語,但初語悲涼,讀來令人唏噓感慨。
  • 白居易贈詩「你惆悵啥」,劉禹錫酬贈「你瞎了」,都說劉詩氣派!
    白居易畫像唐代文人圈子喜歡互相贈詩,白居易順手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送給劉禹錫,其中有「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之句,誇劉寫得一手好詩,還同情他的遭遇。劉收到這首詩後很感動,終於遇到了一個知己,也順手寫下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還贈白居易,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成振奮精神千古哲理名句。兩年後,兩人又被同調來到長安,劉禹錫做了主客郎,白居易出任秘書監,說不上春風得意,趾高氣揚,但至少也算是頤養天年,喜氣洋洋。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一首詩,雖然沒被唐詩300收錄,卻流傳千古
    而有這樣一位詩人能夠做到讓以上兩種風格兼備,他就是劉禹錫。下面談談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是哪首詩,為何流傳千古卻沒能收錄到《唐詩三百首》中去?一、與白居易的相遇在唐代詩人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多,也如同天上的星光一同閃耀。
  •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一首詩,第三句流傳千古,鼓勵了無數人
    如夢得'雪裡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謂神妙……"毫不吝嗇地誇讚了劉禹錫的才華。其中,"夢得"是劉禹錫的字,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吧,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首寫給白居易的詩。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這一千古名句振奮人心,千百年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學子書生奮發上進。眾所周知,這兩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題既名「酬樂天」,此詩當為和詩,且是與白居易相唱和。那麼白居易的原贈詩又是如何呢?
  • 初次見面,白居易對劉禹錫說了啥?讓劉禹錫寫「沉舟側畔千帆過」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帶著這樣的豪情,劉禹錫離開和州回京。路過揚州時,他遇到上了詩魔白居易。同樣名滿天下,同樣多年被貶,同樣是一流詩人,相見恨晚!這場會面到今天,已經是1194年前的事了,但它仍是千年詩壇很重要的一件事。文人見面,自然少不了擺上一桌酒席,是誰請客咱們不知道,不過按兩人的性格來看,白居易主動宴請的可能性較大。
  • 白居易與劉禹錫互相贈答,詠萱草花,樂而忘憂
    其中有一首詩是詠萱草花的,叫做《酬夢得比萱草見贈》,就是白居易回贈劉禹錫的。 《酬夢得比萱草見贈》 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唐朝是詩歌最繁榮的朝代,各個時期均不乏知名詩人,以王勃、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到了盛唐更不用多說,李白、杜甫遙遙領先,白居易、王維等人緊隨其次。既然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說跟他並稱「劉白」的劉禹錫,他也是當時詩壇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 白居易贈詩「你想我了嗎」,元稹酬贈「沒想」,都說元稹水平高!
    唐朝時,文人們和好友之間互傳音信,就流行互贈詩歌,你來信寫詩,他覆信一般會寫酬贈詩。如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信作詩,劉禹錫就寫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復他等等。互相贈送的兩首詩,合在一起還被稱為和(hè)詩。不過互贈詩歌,也不是隨意去寫,有時在「格式」上還有一定的要求。
  • 相聚時難別亦難,分別時白居易和劉禹錫共寫一詩,溫暖了整個大唐
    在酒宴之上,白居易寫下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表達了對劉禹錫仕途坎坷的無限同情。劉禹錫則豪邁地回復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驚豔世界。這也成為了兩位偉大詩人友誼的起點,從此之後,雙方之間唱和應酬,留下了眾多的佳作。
  • 白居易《酬夢得比萱草見贈》詩詞賞析
    老衰勝少夭,閒樂笑忙愁;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酬夢得比萱草見贈》這首詩作於唐開成四年(839年),選自《白氏長慶集》,是詩人白居易和劉禹錫唱和眾多詩詞中的一首,在該詩的注引處,白居易自己做了題注,是劉禹錫寫了一首詩《贈樂天》,原詩已佚失,其中有「唯君比萱草,相見可忘憂」一句,把白居易比作萱草,因此白居易為了表示感謝而和的詩
  • 白居易隨口吟誦了幾首詩,劉禹錫思索片刻,卻回復了2首千古名作
    面對這樣的真摯友誼,白居易非常感動,以至於老友死後仍一直念念不忘,為他寫下《夢微之》這樣的名篇,並留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樣的千古名句。總之,兩人的唱和是相得益彰。後來,白居易和劉禹錫走到了一起,不過這次,白居易顯得很隨性,而劉禹錫卻每次都似乎用盡全力。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寫詩信手拈來,隨意成章,可能這震撼到了劉禹錫。儘管劉禹錫也是天才,也有自己獨成一派的詩風,然而,他還是決定學習白居易的長處。
  • 劉禹錫寫下五首懷古詩,前兩首流傳千古,白居易說:第一首最好
    範仲淹寫下傳世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流傳千古。可是,你知道嗎?《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在河南鄧州寫就的。範仲淹壓根就沒有去過嶽陽樓。沒有去過當地,卻能寫下絕唱,唐代的劉禹錫,也是個中人才。
  • 白居易最大方的一首詩,和劉禹錫爭著付酒錢,最後一句太有愛了
    唐代詩壇最有趣的兩個老頭,當屬老年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一個詩王,一個詩豪,兩人好了半輩子,也鬥了半輩子,臨到老了也誰都不服誰。兩人年紀一樣大,白居易在位時官比劉禹錫高了那麼一點,詩也寫得比劉禹錫多一點,但他就是不服世人說劉禹錫文風更雋永豪放,就這樣兩人老年沒少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