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已成八方雲集的「文化嘉年華」——專訪香港聯合出版集團...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香港書展已成八方雲集的「文化嘉年華」——專訪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文宏武

  新華社香港7月25日電(閔捷 張晶 丁梓懿)時值正午,坐落在香港鬧市區灣仔的三聯書店裡,前來看書、買書的人明顯多了起來。三樓的咖啡廳鬧中取靜,與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文宏武約的專訪就是在這裡進行的。

  「不少人認為書展進行得如火如荼,實體書店近來應該冷清不少。事實上,鄰近書展現場(即會展中心)的三聯書店灣仔店的客流變化並不明顯,在午飯時間很多白領和年輕人會到書店來轉轉,買書、看書。」文宏武說。

  香港書展與市民形成良好互動

  從1990年第一屆香港書展到2016年的第二十七屆,香港書展已成為香港的「文化地標」。作為書展的最大參展商和主要協辦單位之一,聯合出版集團27年來始終都是書展的積極參與者。

  據文宏武介紹,書展的前身是圖書展銷會,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聯合出版集團牽頭,聯合業界其他一些公司舉辦展銷會。後來出版界意識到有必要發展成為一個規模更大、更專業化、更能服務業界的平臺,此後便交給了香港貿發局,由貿發局主辦了1990年第一屆香港書展。

  「將圖書展示和銷售結合起來,吸引市民前來看書購書,這使出版行業與市民有了更多交流和互動。」文宏武說,通過銷售,實現了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自然就增強了書展的文化功能和文化效應。書展還邀請兩岸暨香港和海外知名作家前來講座,市民可以近距離與作家交流,擴大了書展文化影響。

  「書展的成功之處還在於,每年都會推出一批好書,這是書展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宏武說,市民慢慢也習慣性地認為書展一定會有好書,不然人不會這麼多。今年,聯合出版集團在書展期間重點推出新書200多種,主題涵蓋「中國歷史與文學」「香港足印」「世界歷史」等,還推出了逾30項文化活動,與讀者共享年度文化盛事。

  文宏武表示,通過主辦方和參展單位的積極努力,推動了市民閱讀習慣的養成。「我認為香港書展是全球書展中文化傳播效果最好的之一。」他說。

  百年老店:在香港出版業「深耕厚植」

  聯合出版集團是1988年在一些歷史悠久的出版機構基礎上組建而成,屬下機構包括: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及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等。其中,香港商務印書館於1914年開業;香港中華書局於1927年開業;香港三聯書店於1948年由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和新知書店在香港合併而成。從1914至今,聯合出版集團已經紮根香港、深耕厚植了逾百年。

  「可以自豪地說,聯合出版集團已經服務香港讀者超過一個世紀了。」文宏武表示,出版業是一個投資時間長、見效相對較慢的行業,香港本地僅有700萬人口,營商成本高企,所以出版業務很難盈利,圖書零售業務也是微利。在這種情況下,出版業必須保持為讀者服務、為香港繁榮穩定服務的理念。

  「紮根香港,文化為本」是這家「百年老店」的核心理念。在文宏武看來,集團的發展早已融入了香港這座多元城市的各階層、各年齡段,不同種族和職業背景的人都是集團的服務對象。

  「香港東西方融合的豐富性為集團帶來靈感和養分,而集團服務香港的誠意和效率也贏得了市場和讀者的口碑。二者之間已經形成深厚的共生關係。」談及集團與香港的關係,他深有感觸地說。

  他表示,相對旅遊等行業,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對香港出版業的影響並不是最明顯的,但是讀者的消費欲望確實有所下降。從書店的銷售情況來看,有些顧客以前來店平均買6本書,現在減少到只買兩三本,現在還有一些顧客只是來書店看看書,但不會花錢買書。

  「任何一本書出版之前,最有經驗的出版人也難以確保其暢銷;任何一間書店的成功經驗也很難完全複製到其他書店上。出版人必須隨時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度和好奇心,不斷學習,這充滿挑戰。」文宏武說。

  「碎片化閱讀」VS傳統閱讀:快餐與正餐的遠慮近憂

  隨著電子閱讀的興起,傳統的紙質閱讀受到一定的衝擊。文宏武將「碎片式」的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比喻成「快餐」和「正餐」的關係。電子閱讀像是「快餐」,雖然速度快,口感好,也能有飽腹感,但是營養不夠或不全面;傳統紙質閱讀像「正餐」,口感不一定特別好,但是非常有營養。

  「長期吃快餐,人的健康機能自然會退化。」文宏武說,無論電子閱讀未來如何發展,紙質書籍都是無可取代的。紙書閱讀可以比較好地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人文情懷,從認知規律來看,紙書閱讀也比電子閱讀效果更好。

  網際網路技術給出版行業帶來的究竟是挑戰還是機會?紙質出版是夕陽產業麼?對於這些問題,文宏武的回答是: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商業模式。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法則,從「產品為王」變成「產品+服務+用戶體驗為王」。要與時俱進,出版業要創業商業模式,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

  文宏武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聯合出版集團就開始發展網上業務,至今開發運營了多個大型網站,包括電子商務平臺「超閱網」、印刷專業資訊信息網站「必勝網」等。2015年,集團在零售業務中啟動了「會員服務+社交媒體」項目建設,目前VIP會員已超過50萬。下一步,集團將引入大數據技術,將網上書店平臺、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社交媒體平臺和實體門店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個性化服務系統。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陪伴個人成長一輩子。集團在新的網際網路環境下將不斷探索,在保持商業上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努力做好文化傳承,這是我們的文化使命。」文宏武說。

(責編:王穎(實習)、劉潔妍)

相關焦點

  • 香港書展延期 聯合出版集團:將用線上方式舉辦
    【解說】7月13日,主辦香港書展的香港貿發局宣布,考慮到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第三波暴發,原定於7月15日至2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的香港書展延期舉行。7月14日,香港最大的出版集團——聯合出版集團副總裁李家駒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書展是香港一年一度很重要的文化盛事,但是集團尊重衛生防護專家意見和主辦方決定,支持延期舉行。
  • 香港書展:一場平民閱讀的嘉年華
    晚上,購書人群的年齡往上走,到了周五晚飯後,上班族成了書展的主力,而周末,拖家帶口的親子團出現在書展,香港人如同過節一樣,享受著7天的圖書嘉年華。  香港書展21載,這7天內逛書展已經成了香港人每年的一個習慣動作,許多年輕人平時並不會逛書店買書,他們會留著一筆錢來一年一度的書展購書,甚至朋友之間還有比較。
  • 2019年香港書展圓滿落下帷幕
    7月23日,第30屆香港書展在香港圓滿落下帷幕。國際在線報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劉志敏):第30屆香港書展7月23日在香港圓滿落下帷幕。在今年的香港書展上,來自海內外的知名藝術家、書迷和出版業界人士,在香江之畔共享了一場精彩多元的文化嘉年華。本屆香港書展的參與者可謂是八方雲集。香港貿發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七天的展覽一共吸引了98萬人次入場,這其中,有逾10%的參觀人士來自香港以外地方。
  • 香港書展 | 中華書局(香港)如何逆風上行?
    1927年,中華書局成立香港分局,1988年經重新註冊成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屬下重要成員機構。一百餘年間,中華書局保持著與中國近現代文化發展相一致的步調,以無數經典出版物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傳統出版如何在維繫原有市場的同時開拓新的市場,香港中華書局做了不少嘗試。
  • 新華文軒向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捐抗疫口罩
    本報訊 (記者劉蓓蓓)8月5日,新華文軒向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捐贈1萬個抗疫口罩,以解對方防疫物資短缺之憂。  8月6日,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向新華文軒發來感謝信,感謝新華文軒在香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迅即發來慰問信,慷慨捐贈防疫物資,為聯合出版人戰勝疫情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激勵和物資支持,體現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和炎黃子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之心,同時也堅信在偉大祖國堅強後盾和社會各界的無私支持下,香港定會戰勝疫情,歷經風雨過後的東方之珠也一定會更加璀璨明亮。
  • 王蒙賈平凹蘇童等亮相香港書展:停停腳步 買幾本書
    據新華社香港7月20日電  (記者張晶)「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聚在一起,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我們那裡的年輕人不愛讀書,怎麼辦?」在香港書展期間舉行的國際出版論壇上,上海果麥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路金波以這樣一句話做開場白。   20日,第二十五屆香港書展進入第五天,市民和遊客的購書熱情進一步釋放。
  • 香港書展成內地出版業「文化走出去」平臺
    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展覽市場拓展總監溫少文看來,這正體現了內地出版機構參加書展的優勢所在:「可以將內地出版發行的實力,利用香港書展的平臺打出去,同時宣傳中國文化。」  21日,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26屆香港書展閉幕,7日展期共吸引逾百萬人次進場參觀。其中,參與書展的內地出版機構共有48家,保持了一貫的數量與水準。
  • 香港書商舉辦網上大型書展滿足市民閱讀需求
    新華社香港7月14日電(記者丁梓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7月15日舉辦的第三十一屆香港書展將延期舉行。為了滿足市民閱讀需求,作為書展最大參展商和主要協辦單位之一的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於7月14日至7月底舉辦網上大型書展,推出逾20萬種圖書供市民選購。  書展延期令不少讀者頗為遺憾。
  • 將香港書展搬到廣州——香港·印象書展五一開啟!
    作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在內地全資投資的第一家書店,UN和廣州本地其他書店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我們始終堅守著一條原則: 「把來自香港的優質好書帶到內地市民的生活中。」
  • 香港書商舉辦網上大型書展滿足市民閱讀需求
    新華社香港7月14日電(記者丁梓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7月15日舉辦的第三十一屆香港書展將延期舉行。為了滿足市民閱讀需求,作為書展最大參展商和主要協辦單位之一的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於7月14日至7月底舉辦網上大型書展,推出逾20萬種圖書供市民選購。書展延期令不少讀者頗為遺憾。
  • 逾百萬人次參觀香港書展 傳統出版業轉型引關注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說:「今年香港書展雲集31個國家及地區的570家參展商,帶來各式各樣的豐富叢書。香港書展已成為市民大眾每年夏季不容錯過的文化盛事。」  書展上的內地客人  此次書展現場,無論在熙熙攘攘的書展攤位間,還是每天約20場的各種文化活動中,隨處可以聽見普通話的交談和提問。
  •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2018香港書展」舉辦義賣及捐贈助力全民閱讀
    7月18日-24日,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2018香港書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吸引了39個國家及地區共680家參展商。讓廣大市民分享閱讀的樂趣,為文化總會文學及出版界各屬會推廣其著作,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文學及出版事務委員會在書展中設置慈善義賣及贈送書刊等服務展位,同時預備了過萬本好書。
  • 名作家雲集香港書展 四百項文化活動上演
    國際村電子書成亮點今年書展匯聚來自超過25個國家及地區,合共560家參展商,較去年增加5%。「國際文化村」首次展示希臘、葡萄牙、南非、土耳其和美國的書籍,讀者亦可搜羅汶萊、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協國家的書刊,加深認識當地歷史和文化。
  • 香港出版總會會長:為香港青少年推廣正面價值觀書籍很迫切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記者楊森)在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香港出版總會會長、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總裁李家駒表示,很多香港出版界的人士對香港近期的暴力示威遊行活動非常關注並感到憂慮。香港出版總會希望香港能夠儘早恢復正常秩序。
  • 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整體亮相 多項版權活動吸睛
    香港聯合出版集團首次以「香港出品」為主題整體亮相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表示,在本次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香港聯合出版集團首次以「香港出品」為主題整體亮相,策劃了「香港出品」版權沙龍等系列活動,目的是進一步融入全球出版大格局和中國出版大繁榮的進程,推動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新雅文化
  • 浙江首次以「主題省」參加香港書展,傳統文化類浙版書大受歡迎
    今年,浙江省首次作為香港書展主題省參展,以「書香浙江 人文天堂」為主題,帶來1500餘種優秀浙版圖書,近10場文化講座,還設置了「中華文化漫步——浙江行」文藝廊專區,向海內外展示了浙江的獨特魅力與文化成果。
  • 香港書展為何年年成文化圈焦點?
    在文化領域,把過去一周的焦點歸於香港,一點也不為過。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26屆香港書展於7月21日落下帷幕,7天展期內,據貿發局統計的數據顯示,進場參觀人數超過100萬,這也是繼去年過百萬以來的延續。「香港是一個很適合辦書展的城市,可以成為整個區域的書展中心。」
  • 到香港書展淘書去
    本期我們特邀曾多次參加香港書展的幾位書友,為即將前往香港書展淘書的讀者提供全面實用的攻略,將帶你輕輕鬆鬆逛書展。本屆香港書展會場面積逾45000平方米,兩岸四地的出版社都會組織參加,並將舉行近300場的文化活動,比去年增加近一成,並邀請到西西為年度作家,以及另外16位名作家親臨書展,舉行講座。「文藝廊」則會展出多位江蘇文學名家,包括錢鍾書及朱自清等的手稿及遺物。
  • 書展三城記:臺北香港和上海書展,越來越接近
    臺灣的張大春、香港的馬家輝、上海的孫甘露和毛尖,他們都是各自城市書展的參與者和一部分,因為書展的舉辦,他們還會在上海、香港或臺北一起相聚。  在本屆上海書展結束之後,這幾位上海書展的「勞模」作家分別接受了早報記者專訪,談論他們所居住城市的書展以及他們眼中另一座城市的書展。
  • 第29屆香港書展啟幕,浙江首次以「主題省」參展
    本報香港7月18日電 (記者 李月紅) 7月18日,第29屆香港書展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今年,浙江省首次作為香港書展主題省參展,以「書香浙江 人文天堂」為主題,帶來了1500餘種優秀浙版圖書、近10場文化講座,設置「中華文化漫步——浙江行」文藝廊專區,向海內外展示浙江的獨特魅力與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