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字水準的柳體入書法國展,面對「傳統」之作,評委們妥協了?

2020-11-24 騰訊網

柳體、瘦金體進入書法國展,說明什麼?評委們可能妥協了

12屆國展開幕式

伴隨著當代書法40年的發展,作為書法創作風向標的國展也到了第12屆。在第12屆書法國展上,一些作品的入展很耐人尋味,比如純粹的柳體、瘦金體、歐體等楷書。

柳體、瘦金體作品,是臨摹還是傳統?

在12屆國展上,出現了之前國展上很難出現的字體——柳體、瘦金體。書法國展自從將邀請入展制度,改成投稿評審的形式以後,評選出來的作品總能引起大家的評議。一屆展覽當然不能符合所有人的審美旨趣,出現爭議也是很正常的。

12屆國展柳體楷書

自從第11屆國展開始,中國書協更加注重對經典、傳統書法的發掘,所以在評審中提出了「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創作理念。從第12屆國展柳體、瘦金體作品能夠入展可以看出,中國書協對「植根傳統」的確貫得比較到位。

12屆國展上入展的這件柳體楷書,是一件純粹的、標準的柳體作品,無論結構、用筆,都不出柳公權之外。可以看出,作者對柳公權楷書研習的深入與紮實。

12屆國展瘦金體作品

12屆國展上入展的這件瘦金體楷書,與柳體作品一樣,也是不參雜絲毫「雜質」的作品。宋徽宗的瘦金體也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像《穠芳詩卷》一類的爽利勁健的作品,一種是類似於《閨中秋月帖》一類的更加妖嬈的作品。國展上這件更接近於後者。

12屆國展上這兩件作品給人以「寫得像」的印象。寫得像當然是功力的一種,它需要在正確理解原帖的基礎上,大量地進行臨摹練習。但除此之外呢?恐怕再也沒什麼可以為外人道的了。說白了,這兩件作品定多屬於臨摹之作,或者集字之作,在書法研習的道路上,並不是高等級的層次。

瘦金體作品局部

這樣的作品入展,能明顯感到評委在妥協

類似於柳體、瘦金體的作品,12屆國展上還有諸如褚遂良、歐陽通等基本屬於臨摹的作品。這些作品很傳統、很經典,但同樣不高級。一個人只要經過三五年,甚至一二年臨摹一個字帖,基本都可以達到相當的水準。

一個不需要付出太多時間,不需要太過於深入學習就能進入的展覽,能夠代表書法創作的最高水平嗎?難怪有人說:國展只是成為書法家的第一道門檻。

12屆國展現場

國展不能代表當前書法創作的高水平,這在業內很多人都認可:一個國展,參加的多是書壇新人,那些通過國展成名成家的書法家,在取得功與名後,大多不再投稿;國展上的新人固然衝勁很足,他們接觸書法的起點高、眼界開闊、思維活躍,在書寫技巧上表現出較強的功夫,但終歸有沉澱不足、浮躁虛浮之弊。

在11、12屆國展前,的確更注重有藝術性、有開拓性的創新之作,這為國展招來很多非議,一時間「醜書」「流行疏風」等批評甚囂塵上。這次國展柳體、瘦金體等作品的入展,大抵就是為了平衡而做出的決定。

12屆國展上的楷書作品

國展評審有很規範的初評、複評程序,每件入展作品都不是一個評委所能決定的,他需要大部分評委的投票支持才能入展。類似的作品能夠入展,說明大多數評委對此是認可的。一般評審前都有個評審準備會,除了介紹評審流程、規則之外,還會給評審定個調子,12屆國展的調子,很可能就是一定要有能顯示出傳統的作品入展。

柳體、瘦金體這樣的作品,在往屆國展中入展的可能性很小,而這次能夠入展,大抵就是評委們為「正視聽」所作的妥協。

12屆國展入展楷書作品

結語

書法國展,可以作為一段時間內書法風氣的倡導者,也可以看作是幾年內書法創作取得成績的展示,但卻不可看作是書法最高水平的評比。如果我們這樣看,面對這屆國展上的柳體、瘦金體作品,就會明白中國書協的良苦用心——你們總是批評當前書法創作都是醜書,我就選幾個傳統書法的代表,看你還能說什麼。

相關焦點

  • 集字水準的柳體入書法國展,面對「傳統」之作,評委們妥協了?
    柳體、瘦金體進入書法國展,說明什麼?評委們可能妥協了12屆國展柳體楷書自從第11屆國展開始,中國書協更加注重對經典、傳統書法的發掘,所以在評審中提出了「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創作理念。從第12屆國展柳體、瘦金體作品能夠入展可以看出,中國書協對「植根傳統」的確貫得比較到位。
  • 柳體楷書入12屆書法國展,他是唯一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北京書家王廣傑的楷書入展。他的楷書作品,取法柳公權,而且是學得很像。他的作品堪稱十二屆國展的唯一,為何如此說?王廣傑在十二屆國展展廳作品前十二屆國展唯一的柳體作品本百家號書法田園在國展期間
  • 唐楷難入國展?這幅柳體居然進了!運氣還是另有隱情?評委兩句話說了...
    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最近陸續亮相展覽廳作為四年一屆的全國性書法比賽有人屢投不中有人一投即進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了啊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中的柳體作品曾幾何時,唐楷難進國展幾乎成為定律這讓全國的唐楷研習者很是沮喪最後得出結論:唐楷難入評委法眼,評委都喜歡醜書
  • 柳體也能上國展,評委留下一句話,值得思考
    唐代楷書柳體也能上國展,評委留下一句話,很值得思考。以往的全國書法篆刻展在書體上一般喜歡行草書,甚至一個書法展覽一半以上的作品都是行草書,楷書、隸書、篆書的作品相對比較少,比較有限的楷書作品還主要是魏碑,被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廣泛學習並以之入門的唐代楷書卻很少出現在國展上。
  • 國展是否有回歸傳統書法的跡象?柳體首次入選,網友:這是好事
    國展選手創作現場說到傳統書法的回歸這話題,首先要總結前幾次國展。傳統行草書是以二王體系為多。國展展廳1每屆國展,初選都有五萬件左右,最後入展也就一千件左右,在這一千件左右再精選,如果真沒有讓評委眼前一亮的,早早就打下來,入選機會很難。
  • 歪歪斜斜的楷書入國展,評委:寫出了活力與張力
    但現在的年輕人,起點高、視野開闊,所以學起書法來,已不是資源匱乏時期的前輩們所能比的。拿唐敏文這位年輕的「老作者」來說,他在12屆國展上,就有兩件作品入展,一件草書,一件楷書。在國展上能有一件作品入展已經相當不容易,能有兩件作品入展,足見他駕馭多種書體的能力之強。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18級學生李金昊的草書作品入展。草書歷來被認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書體,但因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達,所以具有很大的難度。李金昊能以草書入國展,已屬不易;但知道了他僅僅是個00後、20歲小夥子,則更加難得。
  • 他的楷書、行書同時入書法國展,被評委當做「免檢產品」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福建書法家林傳生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要知道,在十二屆國展上入展作者被抽查的比例是很高的,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作者被抽到參加面試。這也從側面看出評委對他作品的認可,將他的作品看成是「免檢產品」。
  • 柳體楷書也能上書法全國展,作者靠運氣還是功力?
    例如:鍾繇體的、二王體的、顏真卿體的、寫經體的、敦煌遺書體的,甚至就連以前根本進不了展覽臺面的柳體,也在本次展覽上亮相,讓眾多楷書書法愛好者歡欣鼓舞。說明主辦方對楷書在書法藝術中的地位作了大調整,使楷書回歸到了應有的位置之上。
  • 迎合了評委的「好色」,這件篆書在書法國展獲獎
    這件作品取法清人篆書,氣息純正,也體現了較高的書寫水準。12屆國展作品,可看出作品裝飾性很強書家這樣做,也是緊跟展覽風尚,和評委的「好色」也不無關係。縱觀全國展中的獲獎、入展作品,沒有幾幅不是拼接的,也沒有幾幅是一種色調的,但過於裝飾不免使書家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一切為展覽而創作,去迎合評委的喜好,不少人喜歡將書法作品「包裝」、「深加工」,來提高獲獎入展的機率。張紅傑此作便是大環境下的典型產物。
  • 12屆書法國展,最出彩的是件柳體作品
    十二屆國展入展的柳體作品多少年來,書法國展風雲變幻,書法風潮不停地變化著,從殘紙風到王鐸風,從二王風到米芾風而在入國展的楷書作品中,比較受青睞的是小楷和魏碑,倒是楷書最為成熟的唐楷,一直以來表現平平,尤其是柳公權楷書幾乎無緣於國展。
  • 想要入書法國展,你不得不知道的這些事...
    王羲之《袁生帖》紙本(摹本)日本藤井有鄰館藏 四、學誰的問題 很多人多年以來在傳統經典書法上孜孜以求,甚至花了畢生的精力研究傳統。但是要告訴你:書法創作和國展創作絕對不是一回事。
  • 他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最高獎,又是國展評委,其書法入魏晉
    眾所周知,中國書法家協會是一個大咖雲集的組織,在這個組織裡有不少是國展的評委,提到國展評委,想必,你就一定能夠猜測到其實力水平了,而他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大咖,他曾經斬獲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最高獎,後來又陸續斬獲了不少國展大獎,一路走來,成為了國展的評委,在12屆國展擔當評委,他就是李明,提到這個名號
  •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概括地說,魏楷多於唐楷,小字多於大字,偶有擘窠碩字,幾幅漢唐寫經。魏楷水平高於唐楷,取法北碑者多。唐楷中歐派佔半壁江山,入古出新者眾。顏的寬博有點被冷落,褚的隨和並不盡如人意,趙佶很孤獨,細腳伶仃站在那裡,沒有一個伴。
  • 年輕小夥憑藉歐楷入書法國展,網友表示:比田楷寫得好
    現在書法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書法國展很少能見到楷書作品入選。尤其是唐楷,在國展基本是沒有什麼席位。 書法國展全稱叫做全國書法篆刻展,這也是中國最高等級的書法展覽,國展對作品篩選非常嚴格,所以想要入選國展是很難的。
  • 他是書法名家、老評委,在近80歲時,仍入國展、獲蘭亭獎
    77歲獲蘭亭獎,79歲再入國展書法國展對於金伯興先生並不陌生,1987年時他就曾入展第三屆國展,此後更是在國展中連續多次入展。甚至在第八屆國展時,他已經開始出任評委。獲獎、入展名單公布時,最令人感到意外的就是金伯興的作品——獲得銅獎。1940年出生的金伯興先生,當時已經77歲。2019年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79歲的金伯興先生再次入展。現在的書法大展,對於書法名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小,一是這些書法家成名後,已經不用通過書法展覽的入展獲獎擴大自己的名氣;二是成名的書家礙於面子不會參評;三是有些書法家成名後書藝長進不大,再參展也沒什麼意義。
  • 這部書法集字,大神級別,柳體極品!
    平時學習書法,我非常喜歡瀏覽集字。相對於書法家原作品,集字作品對所選單字的要求更精確,選取的往往是書法原作中最優秀的字體,略去其中的敗筆字。近些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在書法領域也得到了運用,因此書法上也有受益。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網友:誤人子弟!
    文 | 王呈祥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憑實力!書友推送文章:《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看到文中所說的入展作品,我認為:憑實力。入展作品就是上圖這件作品。據了解,該作品為《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入展作品,作者名叫李金昊,是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一八級學生,不滿20歲。
  • 作者在紙上「炫技」,以雅致的行書,入12屆書法國展
    趙書陣在十二屆國展上入展的作品,就是一件行書作品,篇幅巨大,洋洋灑灑幾百字,一看就是用心之作。作為當代展覽之下的書法創作,已經和傳統意義上書寫有質的區別,當下書法的創作基本上以展覽為核心,形式和技巧至上,所以很多人特別是以帖學為宗的書家,形式上一味地求「奇」,字法上一味地求「工」, 難免有「炫技獻媚」之嫌,逐漸把書法藝術降格為匠人之技藝,當下「展覽體」足以證明這一點。
  • 雅致的行書,入12屆書法國展,看作者如何「炫技」
    趙書陣12屆國展入展作品趙書陣在十二屆國展上入展的作品,就是一件行書作品,篇幅巨大,洋洋灑灑幾百字,一看就是用心之作。作為當代展覽之下的書法創作,已經和傳統意義上書寫有質的區別,當下書法的創作基本上以展覽為核心,形式和技巧至上,所以很多人特別是以帖學為宗的書家,形式上一味地求「奇」,字法上一味地求「工」, 難免有「炫技獻媚」之嫌,逐漸把書法藝術降格為匠人之技藝,當下「展覽體」足以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