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難入國展?這幅柳體居然進了!運氣還是另有隱情?評委兩句話說了...

2020-11-24 騰訊網

為防失聯,把「書法功課」設為星標「★」哦!

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最近陸續亮相展覽廳

作為四年一屆的全國性書法比賽

有人屢投不中

有人一投即進

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了啊

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中的柳體作品

曾幾何時,唐楷難進國展

幾乎成為定律

這讓全國的唐楷研習者很是沮喪

最後得出結論:唐楷難入評委法眼,評委都喜歡醜書!

不過這次國展竟然讓

「唐楷中的唐楷」——柳體,進入了

如果你是唐楷研習者

更有準備投展覽的想法

那得深深地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為什麼是這件,而不是你?

評委的眼光改變了嗎?還是因為什麼?

那麼關注書法功課公眾號

閱讀+轉發這篇文章就對了

先說

為什麼是這件,而不是你?

12屆國展書法作品集限量預售

篆書、楷書、草書入展作品集

作者自述+評委點評

據中國書法雜誌《12屆國展書法作品集》中介紹

此件作品為小八尺,

單字大小有12cm左右。

作者研習啟功書法和柳體多年

是資深的柳體愛好者

不得不說這位作者是個明白人

柳體作為碑刻作品很多人研習多年而無果

大多數是看不到筆法而寫死了

此作者能在寫柳體的同時參考啟功書法

無疑是聰明之舉——至少不會寫死

其實,這幅作品能把幾公分的字

單字拓大為拳頭大

說明下了硬功夫,基本功紮實

筆法、結體、章法都沒有硬傷

此是國展評審中的最基本要求

剩下能否入展,就看運氣了

運氣一:評審導向

運氣二:個人風格如何

運氣三:競爭作品咋樣

再說

評委的眼光改變了嗎?還是因為什麼?

前面說到決定最後入展的三個運氣

其實這還真不能完全靠運氣

我一直相信那些

一投即中,多體入展的作者

在自述創作經驗中說

靠運氣云云

完全是糊弄人的鬼話

恰恰相反他們是把各種規則研究得很透徹才出手的

正所謂知己知彼

其實此次評委透露的兩句話

說到了要點

原話1:

「個性特別突出的作品有些被拿下,中庸或中庸偏上的佔了便宜」

評委透露的這句話信息量很大

首先,這屆書協領導上臺後

整個國展評審導向發生了改變

「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方針

自己多體會吧

至於你個性特別突出的作品為什麼被拿下了?

這麼給你說吧

如果原來的評審導向中繼承和創新比為5:5

那麼現在成了8:2

所以不拿下你才怪

原話2:

「儘量選擇時風少而其有古味的作品」

記得一位評委總結什麼是「俗書」時說

當某種風格爛大街時就是「俗書」

君不見前幾年的二王風,王鐸風,魏碑風……

都是某位作者入展獲獎

後面的人跟風無數

最後導致「爛大街」

「爛大街」的作品這次評委堅定地說No!

總結

1、入展者別驕傲,一次入展不能代表你已成書法家

2、落選彆氣餒,國展也是競爭你得先吃透規則

3、評審導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堅定自己的書法審美和研習路線,是金字總會發光的

4、以上評委透露的兩點內部消息,均出自中國書法雜誌特刊《十二屆國展作品論文集》一書。經作者多方爭取拿到80本,需要投無論省展、國展的書友你得看仔細嘍!

書法功課·官方文房

筆·墨·紙·硯點這裡

主編精微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柳體楷書也能上書法全國展,作者靠運氣還是功力?
    「柳體楷書風格」作品,喜歡柳體楷書的人一看便能看出來,這幅楷書是地道的柳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說是完全把柳體楷書「照搬」上來,無論是字形、章法、筆墨等,並沒有任何「創新」之處。相對於當代書法藝術的特點來說,如果一個人照搬古人的作品,想要上展的話,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即使你功力再深厚,卻沒有個人風格,就這一點,評委肯定是不會買帳的,但這幅作品,也許是字形太正,也許是評委本人就喜歡正大氣象的柳體,上展也許是作者的運氣非常好,符合評委的品味。
  • 集字水準的柳體入書法國展,面對「傳統」之作,評委們妥協了?
    柳體、瘦金體作品,是臨摹還是傳統?在12屆國展上,出現了之前國展上很難出現的字體——柳體、瘦金體。書法國展自從將邀請入展制度,改成投稿評審的形式以後,評選出來的作品總能引起大家的評議。12屆國展上入展的這件柳體楷書,是一件純粹的、標準的柳體作品,無論結構、用筆,都不出柳公權之外。可以看出,作者對柳公權楷書研習的深入與紮實。
  • 集字水準的柳體入書法國展,面對「傳統」之作,評委們妥協了?
    在第12屆書法國展上,一些作品的入展很耐人尋味,比如純粹的柳體、瘦金體、歐體等楷書。 柳體、瘦金體作品,是臨摹還是傳統? 在12屆國展上,出現了之前國展上很難出現的字體——柳體、瘦金體。書法國展自從將邀請入展制度,改成投稿評審的形式以後,評選出來的作品總能引起大家的評議。
  • 柳體也能上國展,評委留下一句話,值得思考
    唐代楷書柳體也能上國展,評委留下一句話,很值得思考。王廣傑楷書創作3不過最近兩年,書法的風氣有所轉變,柳體也能上國展,很多的全國書法展上開始出現唐楷,甚至多次出現歐體、柳體、趙體楷書,比如在第八屆全國楹聯書法作品大展上就有很多唐楷作品,顏體、歐體作品並不少,剛剛結束的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作品,其中北京王廣傑的一幅柳體楷書作品引起不少書法愛好者的注意
  • 柳體楷書入12屆書法國展,他是唯一
    王廣傑在十二屆國展展廳作品前十二屆國展唯一的柳體作品本百家號書法田園在國展期間在論壇上,有人向評委提問:為何唐楷難以入國展?評委回答時講到本次國展學習唐楷的作品還是佔有一定比例的,還有一件學柳體的作品。通過對展廳作品觀摩,王廣傑的作品的確是唯一一件入展的柳體作品。
  • 唐楷難入國展?「改造」後的唐楷卻很容易入展,主要改造三個地方
    近些年來,在當今書法界也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唐楷難入國展,這種陰霾也一直困擾著不少的楷書愛好者,讓他們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也就是因為唐楷難入國展的原因,讓很多喜歡楷書的朋友開始懷疑自己的最初選擇是否正確?
  • 國展是否有回歸傳統書法的跡象?柳體首次入選,網友:這是好事
    第12屆國展參加過國展的都有經驗,共性很多,但這次國展與往屆有不同之處。楷書歷代中最好的還是唐中後期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以及元代趙孟,被稱為楷書"四大家」,這幾種書體也達到了楷書史上最高峰,至今無法超越,所以今天學楷書,隨便都一大把人在學「顏柳歐趙」,但就這一點,讓很多無法突破而顯得平庸的字體咋看也是唐楷的影子,但又無法得到精髓。所以就呈現出泛濫現象。
  • 國展草書2%的入展率,評委:好的作品,有這五種特徵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草書投稿作品量很大,達到1萬多件,在經過評委初評、複評等環節後,絕大部分都落選了,只有2%的作品得以入展,入展的大約有220件左右。12屆國展入展草書作品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12屆國展草書評委何開鑫經歷了整個評審過程,什麼樣的作品能夠入展,他是很清晰的。最終入展的作品如何?他總結了入展作品的「五種特徵」。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18級學生李金昊的草書作品入展。草書歷來被認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書體,但因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達,所以具有很大的難度。李金昊能以草書入國展,已屬不易;但知道了他僅僅是個00後、20歲小夥子,則更加難得。
  • 12屆書法國展上,孤獨的柳體與風光無限的魏碑
    概括地說,魏楷多於唐楷,小字多於大字,偶有擘窠碩字,幾幅漢唐寫經。魏楷水平高於唐楷,取法北碑者多。唐楷中歐派佔半壁江山,入古出新者眾。顏的寬博有點被冷落,褚的隨和並不盡如人意,趙佶很孤獨,細腳伶仃站在那裡,沒有一個伴。
  • 差點撕掉「墨塊」作品,沒想到竟入了國展
    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並不是評委水平不高,而是與書法本身的意義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有人可能要問,什麼是書法的本質意義?另一個就是書法的意境,它也是「道」,「道」與「藝」是一對統一關係,「道」就是思想性,藝術性性、境界性。有道有藝,才算是書法的本質意義,才算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 迎合了評委的「好色」,這件篆書在書法國展獲獎
    這件作品取法清人篆書,氣息純正,也體現了較高的書寫水準。12屆國展作品,可看出作品裝飾性很強書家這樣做,也是緊跟展覽風尚,和評委的「好色」也不無關係。縱觀全國展中的獲獎、入展作品,沒有幾幅不是拼接的,也沒有幾幅是一種色調的,但過於裝飾不免使書家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一切為展覽而創作,去迎合評委的喜好,不少人喜歡將書法作品「包裝」、「深加工」,來提高獲獎入展的機率。張紅傑此作便是大環境下的典型產物。
  • 究竟是醜聞,還是另有隱情?
    究竟是醜聞,還是另有隱情? 為皇帝修建陵墓,這在古代是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任憑官員少發點工資,皇帝的陵墓不能停。尤其在乾隆時期,國家實力強大,乾隆的皇陵更是馬虎不得,事關國體根本怠慢不得。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乾隆皇陵應該是不會出現什麼差錯的。然而,乾隆皇陵最大的秘密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地宮是歪的。地球人都知道乾隆愛面子,自己的地宮竟然是歪的,這算哪門子乾隆盛世啊?
  • 國展如何海選?想要投展的書法家注意了,這樣寫才能入展
    一年一度的國展又要開始了,好多人早就開始準備投展作品了,在此先預祝大家投展順利,榜上有名。小編收集了一些國展評委對獲獎作品的評價,這些評委老師看過萬千優秀作品後為什麼選擇了這件作品?這個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投展書法家也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因為通過這些有用的信息,大體能夠看出國展評委的評分側重點,以及國展喜好,揭開國展海選評分的神秘面紗,能夠幫你找對側重點,給你創作的方向。
  • 展廳文化下,國展需要「量體裁衣」,他用了這招,評委「中招」
    筆墨隨時代,這句話還是有現實意義的,諸如唐代,要突出大唐盛象,雖然法度很重要,但是還要著重突出唐朝的繁榮景象,而在當代,書法也要講究藝術風格,尤其是在當今這種「展廳文化」下,也要緊隨時代要求,否則就不能入選國展,書法要入國展,就必須做到「量體裁衣」,而他卻是這方面的專家,他用了這招,而評委們卻屢屢「中招」,他曾經先後斬獲過全國第二屆隸書展、全國第二屆行書展、第十一、十二屆國展、「
  • 趙體楷書能入國展嗎?
    據我所知趙體楷書入國展的少之又少,其實不僅趙楷,四大楷書甚至唐楷入國展的都極少。 原因是唐楷特別是歐顏柳已經是楷書極則,可供別出機杼另出新裁的地方少之又少,規規矩矩寫又無法超越。
  • 歪歪斜斜的楷書入國展,評委:寫出了活力與張力
    拿唐敏文這位年輕的「老作者」來說,他在12屆國展上,就有兩件作品入展,一件草書,一件楷書。在國展上能有一件作品入展已經相當不容易,能有兩件作品入展,足見他駕馭多種書體的能力之強。此外因為摩崖石刻中有不少長線條,如果吸收不好容易導致線條偏硬偏細,這件作品中有此之嫌。楷書並不是靜態的,歐陽詢《九成宮》中的險峻,褚遂良筆下的映帶,趙子昂書法中的流韻,都使楷書有了靈動的變化。我們學習楷書,如果一味求正求直,則失掉了楷書根本的美,成為徒有其表的呆板之作。但楷書同時又要有整飭、規範的嚴肅性。以此來看唐敏文的楷書作品,在此方面顯然是有些忽視的。
  • 他的楷書、行書同時入書法國展,被評委當做「免檢產品」
    要知道,在十二屆國展上入展作者被抽查的比例是很高的,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作者被抽到參加面試。這也從側面看出評委對他作品的認可,將他的作品看成是「免檢產品」。投稿前,我翻看了十一屆國展入展的15件唐楷作品,發現不僅所佔比重很小,而且有一半以上是「修舊如舊」般的簡單復古,可以看出唐楷創作的困境,同時也感到「激活唐楷」作品的機會所在。
  • 以行書入書法國展,看看他為展覽做的準備,難怪會入展
    張建祥作為「身經百戰」的國展老選手,自然有很強的創作實力,同時也積累了很多投展經驗。看看他的《十二屆國展入展體會》,您就知道一個老作者是如何準備展覽的了。張建祥作品合理安排臨習計劃和創作計劃根據徵稿要求可以投多幅,這其實就給我們作者多了入展的機會,那麼根據自己的能力,可以選擇多種書體,我是寫了楷
  • 14字「陪襯」楷書作品入了國展,這是啥路子,顏楷格調筆墨有張力
    國展是很多書法家嚮往的神聖殿堂,尤其是以楷書主打的書法家們,更是翹首以盼,希望以楷書撬開國展的大門,可是往往事與願違,而他卻輕鬆拿下,並且是首次以唐楷的形式投稿,沒曾想,14字的「陪襯」楷書作品入了國展,很多人感覺到這是意外,可是卻是現實,這位幸運的書法家就是董文科,雖然在書壇已是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