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楷難入國展?這幅柳體居然進了!運氣還是另有隱情?評委兩句話說了...
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最近陸續亮相展覽廳作為四年一屆的全國性書法比賽有人屢投不中有人一投即進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了啊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中的柳體作品曾幾何時,唐楷難進國展幾乎成為定律這讓全國的唐楷研習者很是沮喪最後得出結論:唐楷難入評委法眼,評委都喜歡醜書
-
誰說顏體楷書入展難?這位作者稍加改造後,入選十二屆國展
前些年,唐楷如果想要上書法展,幾乎是非常之難的。這是因為唐楷在一些評委的認識上,都會認為它們沒有藝術性,或是不能表現藝術性,所以想要入展就是非常有難度的,這一點可以從十屆以前的入選作品中可以看出。所謂唐楷,就是指唐代的楷書,因為唐代楷書已經在法度上達到了極致,後來者想要對它們進行改造,從而創造出藝術性的東西來,是很難下手的。
-
唐楷為什麼難入國展?
都說唐楷入展難,難在哪?你寫得跟字帖一模一樣,肯定是不行的,那只是複印機,只要功夫下到了,誰都能寫得出來。關鍵要有自己的想法,帶著自己的理解去寫。比如這件十二屆國展上的顏體楷書,字距行距都很小,擠得滿滿的,但字內空間加大,字形外拓,充滿張力。筆畫也不講究藏頭護尾,而是率性而為,甚至有的加入了行書的連帶。但筆畫依然是圓勁的,還是老套的篆籀筆法。多個橫畫和豎畫排列時,也不講究等距了,而是加入聚散,如「書」、「見」字。
-
趙體楷書能入國展嗎?
據我所知趙體楷書入國展的少之又少,其實不僅趙楷,四大楷書甚至唐楷入國展的都極少。 原因是唐楷特別是歐顏柳已經是楷書極則,可供別出機杼另出新裁的地方少之又少,規規矩矩寫又無法超越。
-
寫唐楷也可以入國展?看全國第二屆楷書展作品(上)
寫唐楷也可以入國展?看全國第二屆楷書展作品(上)訪龍藏寺品楷書文化,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這次楷書展覽基本體現了當今書壇的整體楷書水平和楷書的審美取向,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展覽。這次展覽的作品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包括很多大尺幅的作品,也有很多拼接、手卷、冊頁作品,使我們學習書法形式的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內容也十分豐富,除了常見的魏碑之外,出現了很多唐代楷書作品,比如顏真親、歐陽詢、褚遂良風格的楷書,這是自全國第一屆楷書書法展以後,又一次對於唐楷的肯定,寫唐楷也可以入國展。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90後小青年,以顏體楷書入國展,創作思路很清晰
杜洋在十二屆國展現場在全國各類書法展上,楷書作品能夠入展的,大多數是小楷或者魏碑,唐楷並不佔主要地位。以書法史來看,唐楷自出現之後,其作為書法主要書體的地位從未動搖。現在,雖然民間愛好者中,仍有大量學習唐楷的人,但在專業書法圈內唐楷少之又少。這種情況,值得我們思考。
-
90後小青年,以顏體楷書入國展,創作思路很清晰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江蘇徐州青年書法家杜洋以一件顏體楷書入展。在杜洋身上,有兩個看點值得關注:一是杜洋出生於1991年,年紀輕輕就能入國展,算是書壇比較優秀的新人;二是杜洋是書法專業出身,雖然他自小在父母指導下學習書法,但真正地進入打開眼界、將書法作為一門深入研習的學問,還是在大學期間。
-
柳體楷書入12屆書法國展,他是唯一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北京書家王廣傑的楷書入展。他的楷書作品,取法柳公權,而且是學得很像。他的作品堪稱十二屆國展的唯一,為何如此說?在論壇上,有人向評委提問:為何唐楷難以入國展?評委回答時講到本次國展學習唐楷的作品還是佔有一定比例的,還有一件學柳體的作品。通過對展廳作品觀摩,王廣傑的作品的確是唯一一件入展的柳體作品。
-
專訪國展高手董文科:憑藉14字唐楷作品,他為何能入國展?
書法作品在全國第二屆大字書法藝術展、全國第三屆冊頁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第五屆「康有為獎」全國書法評展、廣東省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2015-2017年深圳市書法篆刻年度展、湖北省第二屆書法小品展等十餘書法展入展獲獎。
-
80後青年憑藉歐楷入國展,被網友高度評價:把楷書寫活了
本期話題:80後青年憑藉歐楷入國展,被網友高度評價:把楷書寫活了!如果有人問怎麼才能成為一位合格的書法家,很多朋友一定會說成為中書協會員就能證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書法家。中書協全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是書法方面最具權威的組織,也代表著書法的最高水準。所以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夢想成為中書協的會員。
-
憑藉魏碑入國展是「投機取巧」?劉紅衛楷書真精緻,入12屆國展
對於很多書法愛好者們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書法作品要想入選國展,不能單純地靠唐楷,唐楷也是入選國展的最大障礙,在很多書法家的思想中也形成了這樣的共識,除此之外,他們還認為,楷書入國展必須另闢蹊徑,最好選擇魏碑,魏碑也是國展最為受歡迎的書體形式,這種看法看樣子也不是空穴來風,其實,這都是在談關於國展入選的經驗而言
-
他寫下14個大字,入12屆書法國展,90後青年將歐體寫出氣勢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山東青年書法家高海洋的楷書作品入展。高海洋出生於1994年,25歲就能在國展上入展,的確讓我們看到了小年輕們的書法創作實力。高海洋的這件入展作品,以大尺幅(高245釐米)紅色的宣紙,書寫14個大字楷書,一是能夠體現對聯的沉穩雅致,二是大幅作品很有衝擊力。這些都是作品能夠在展廳脫穎而出的原因。
-
唐楷是書法「死胡同」?小夥2000字歐體作品,入12屆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浙江青年書法家鄭成航的楷書作品入展。鄭成航很年輕,出生於1989年,2012年本科畢業於杭州書法大學人文學院,201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在書法這個需要長年累月不懈練習的「行當」中,30歲出頭的年紀,屬於很年輕了。
-
年輕小夥憑藉歐楷入書法國展,網友表示:比田楷寫得好
現在書法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書法國展很少能見到楷書作品入選。尤其是唐楷,在國展基本是沒有什麼席位。 書法國展全稱叫做全國書法篆刻展,這也是中國最高等級的書法展覽,國展對作品篩選非常嚴格,所以想要入選國展是很難的。
-
以三種書體入書法國展,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十二屆國展上,書家李炯峰的行書、草書、楷書三件作品入展。十二屆國展因為是分書體評審,允許一個作者投幾種書體,所以一些擅長多種書體的作者投稿有了更多選擇。李炯峰給學生示範臨帖十二屆國展評審後統計發現,此次國展同時入展幾件作品作者並不多,成績最好的也就入展3件,而且這樣的作者並不多,只六七人而已。說到這兒,就知道李炯峰多厲害了。
-
楊東亮入展十二屆國展草書《一則》欣賞
楊東亮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草書《一則》 楊東亮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草書
-
廣東青年書法家兩作入國展,行書寫了1700字,楷書僅寫14字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青年書法家董文科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能在國展上兩件作品入展,表現出不凡的創作實力。他首次以唐楷投稿,只寫了14個字,就入了國展董文科12屆楷書入展作品十二屆國展徵稿啟事出來後,我便決定用小行書作為主要投展書體,因為最近兩三年基本用功於小行書。
-
唐楷是書法的「死胡同」?小夥2000多字歐體作品,入12屆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浙江青年書法家鄭成航的楷書作品入展。鄭成航很年輕,出生於1989年,2012年本科畢業於杭州書法大學人文學院,201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在書法這個需要長年累月不懈練習的「行當」中,30歲出頭的年紀,屬於很年輕了。
-
他的楷書、行書同時入書法國展,被評委當做「免檢產品」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福建書法家林傳生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楷書作品:激活唐楷我認為楷書作品入展並非以技法取勝,而是創作理念與本次評審導向相契合。「濯古出新」是我學習書法一貫堅持的理念,此次楷書創作我採用了「激活唐楷」的思路。投稿前,我翻看了十一屆國展入展的15件唐楷作品,發現不僅所佔比重很小,而且有一半以上是「修舊如舊」般的簡單復古,可以看出唐楷創作的困境,同時也感到「激活唐楷」作品的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