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攜手「政產學研」合縱連橫,打造「沒有圍牆的研究院」,打通了原始創新的「最初一公裡」和市場應用的「最後一公裡」,構建了開放式創新格局;
奇瑞堅持技術「應用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建立可持續的迭代創新能力,確保每一代產品的技術始終處於先進水平;
「技術奇瑞」累計申請專利19826件,累計授權12790件,位居中國汽車行業前列。在中汽研中心發布的「2019汽車專利創新指數」排名中,奇瑞在代表前沿技術的智能網聯領域躋身全球20強,位居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第一。
11月8日,奇瑞在2020「聚智•創贏」新一代汽車電子高峰論壇期間,達成一系列產學研戰略合作項目,並公開發布了一批前瞻「黑科技」產業化成果。這些項目不僅代表了「技術奇瑞」在「新四化」領域的最新研發實力,更展示了奇瑞多年來構建開放式自主創新體系、打造「沒有圍牆的研究院」模式所取得的成果,使奇瑞再次成為汽車界和科技創新界關注的焦點。
圖為高峰論壇現場
在汽車產業「新四化」發展過程中,如何既保持原始創新的「源源動力」,又能讓研發成果迅速產業化,從試驗室走向市場?
堅持自主創新23載的奇瑞汽車,探索出一條打通原始創新「最初一公裡」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後一公裡」的特色之路。一方面,奇瑞堅持自主研發,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5%-7%用於技術研發,在全球建立了包括蕪湖總部、上海、歐洲、北美、中東以及巴西的全球研發基地布局,擁有一支來自10餘個不同國家、5500餘名設計師和工程師組成的全球化研發團隊;奇瑞集團內部建立了近30個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技術中心和實驗室。另一方面,奇瑞整合國內外智力資源、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跨界創新等,打造了「沒有圍牆的研究院」。
「政產學研」合縱連橫
瞄準「新四化」達成新合作
作為奇瑞持續推進產學研合作的最新成果,本屆高峰論壇上,奇瑞又誕生了幾項重要的新合作,且都聚焦「新四化」方向:一是奇瑞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再次牽手,籤約合作成立工作站。工作站將利用院士的研發資源優勢,結合奇瑞公司成熟的量產車型開發平臺,共同進行智能網聯汽車和大數據分析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和量產開發。
奇瑞與楊善林院士籤約成立工作站
二是奇瑞分別與浙江大學、中科院微電子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並向8名兼職專家發放了聘書,未來將在智慧大燈等汽車光學投影技術、汽車電子晶片、全景系統、汽車電子開放平臺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建聯合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推進前瞻技術聯合研發及研究成果產業化應用。
奇瑞與浙江大學、中科院微電子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三是奇瑞作為理事長單位的「安徽自貿區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聯盟」正式揭牌。該聯盟已組織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45家加入,旨在通過建立長效、有序的聯盟機制,實現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融合,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安徽自貿區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聯盟揭牌
開放式創新格局
打造「沒有圍牆的研究院」
打造沒有圍牆的研究院,招徠高層次人才,開展產學研合作……奇瑞的技術積累從來不是單打獨鬥的閉門造車,而是完全開放式的,打通了創新鏈、價值鏈。
長期以來,奇瑞與包括楊善林在內的一批院士、專家等開展持續合作,通過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集聚高層次人才,帶領研發團隊不斷攻克技術難關,掌握國內頂尖的前沿技術;先後與7家高校、11家企業共建了七大聯合實驗室,圍繞高科技概念車、智能座艙、輪轂電機、智能線控與分布式電驅動、大數據、新材料輕量化等,開展了30餘項前瞻技術的產學研協同研發工作,許多科研成果已經應用到奇瑞量產車型上。
奇瑞在本屆高峰論壇上以路演形式、公開發布的六大「黑科技」產業化項目,就是產學研成果轉化應用的最新案例。這批項目包括智能座艙系統、氫燃料電池汽車及測試平臺、多材料融合的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平臺等,涉及人工智慧、大數據云計算、新能源汽車技術、新材料研發與應用、汽車智能化等領域,在行業內都處於領先地位。
左圖為奇瑞氫燃料電池車、右圖為奇瑞已經應用的新能源全鋁輕量化車身技術
現場發布的項目中,「軸向磁通輪轂電機驅動系統」項目開發的輪轂電機峰值功率65kW,峰值扭矩700Nm,且適配現有車輛底盤、懸架系統,項目應用後能夠提高我國在輪轂電機驅動系統的競爭力,助力分布式電驅動整車量產化推廣。「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技術開發」 項目已完成四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開發,其最新開發的奇瑞艾瑞澤5氫燃料電池車,3分鐘可加滿氫氣,最大續航裡程超過700公裡。「汽車智能線控系統」項目開發的線控轉向系統,響應速度和執行時間可以滿足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要求,採用全線控底盤的整車最高車速可以達到150km/h,爬坡度大於30%。
迭代式創新能力
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技術創新是奇瑞的『魂』,體系再造是奇瑞的『根』。我們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據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介紹,奇瑞近年來圍繞「一條線、五層樓」的技術路線規劃,在做強做實傳統汽車產業的同時,重點在體系流程再造和技術創新方面開展工作,實現了以「TQCDI指標」(T技術、Q質量、C成本、D交付、I投資)為代表的核心競爭力的顯著提升。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致辭
一直以來,奇瑞的技術創新就像「挖井」一樣越挖越深,不斷在傳統核心技術基礎上融合新技術和新工藝,瞄準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進行前瞻性布局,形成可持續的迭代式創新能力。
如果說目前用戶接觸到的各類奇瑞產品代表著奇瑞自主研發的、已經成熟應用的技術。那麼成立於2008年的奇瑞前瞻技術研究院,則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瞄準未來3-10年整車先進技術進行前瞻性布局。奇瑞內部還有一個被稱為「黑屋子」的試驗室,重點研發未來2-3年可量產應用的技術。這樣一代接一代,形成了「應用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技術研發布局,確保奇瑞每一代產品的技術始終處於先進水平。
截至目前,奇瑞累計申請專利19826件,累計授權12790件,位居中國汽車行業前列。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次;10餘次榮獲「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中國品牌創新引領企業」等榮譽。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汽車專利創新指數」排名中,奇瑞在最具「含金量」的專利質量評價方面位居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第一;在代表前沿技術的智能網聯領域躋身全球20強,位居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第一。
奇瑞應用了新一代汽車電子技術的部分主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