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陳的白牡丹喝起來有綠茶味,正常嗎?老茶客指出了一條明路

2020-12-0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昨天后臺收到一則茶友的反饋:

「三年陳的白牡丹,喝起來有綠茶味,正常嗎?」

嗯,綠茶?怎麼會是綠茶那樣的味道!!

稍微一想,就覺得非常不對勁。

難道茶友在2017的白牡丹裡,喝到清新的茶香,嬌媚的花香,鮮活的茶味?

這般味覺組合體驗,著實神奇啊。

乃至看了茶友發來的幹茶照片,才找出了些許頭緒。

那款「三年陳的白牡丹」,顏色偏黃褐,色系較統一單調,不過芽葉傳遞出來的質感卻帶有幾分新鮮模樣。

實在不像距今三年半的,2017老牡丹該有的品相。

是了,看起來它明顯不夠陳,不夠老,反而帶有簇新亮麗感。

單從幹茶來看,若非茶友提前告知這是2017年的白茶。

那麼我想絕大部分的人,會直接猜測它是今年的茶。

難怪茶友在喝到這款茶時,覺得它總有股綠茶的味道。

對從前喝了很多年綠茶,卻很少喝白茶經驗,剛開始接觸白茶的茶客來說。

這種年份新的白茶,跟綠茶滋味確實有相似之處。

被新茶友弄混,也是常有的事。

《2》

綠茶和白茶,它們本是兩種不一樣的茶。

茶湯的滋味風味,嘗起來也大不相同。

綠茶的口味清新,純淨,茶香盈盈,頗具小清新風範。

這背後,皆來源自它的殺青工藝。

綠茶經過殺青後,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停止了與氧分子的反應,從而大量以原始狀態保留下來。

故而,當喝綠茶新茶嘗鮮時,能體會到春日柔風,陽春三月般的清鮮風情。

而白牡丹作為白茶裡的代表,它的茶湯要更淳和,清潤,有內容。

春白茶裡的白牡丹,芽頭飽滿,葉片細嫩,芽白葉綠,白毫豐富。

衝泡後,芽葉內的豐沛膠質浸出,為茶湯提供醇度。

與此同時,白毫貢獻出了獨到的毫香,以及清甜、鮮爽、順滑的滋味。

因為白茶沒有殺青,沒有揉捻的緣故,比起綠茶保留下更充分的天然風味物質。

是以,從茶湯的內含上,啜入一口白牡丹的茶湯,能感覺到茶湯有內容,有重量,像銀耳羹般綿柔細膩。

箇中滋味,便是因為優質白茶的豐富內含,在我們味覺感知中的體現。

何況白茶在製成之後,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每一刻,都在發生著細微緩慢的轉化。

日積月累,厚積薄發。

到最終,存滿三年後的白牡丹,正式步入老白茶的行列。

從新白茶的鮮淳清潤,漸漸過渡到老白茶的醇厚沉穩。

原本上,白牡丹和綠茶之間,風味就有諸多差別。

更遑論,三年陳的白牡丹?

存放了三年又半載的白茶,它的滋味可和綠茶完全風牛馬不相及!

《3》

真正的三年陳白牡丹,該是什麼味道?

之前《四季牡丹》的組合裡,曾有一款2017年的白牡丹散茶。

用的是頂級的太姥山高山茶青原料加工,製作時採用了傳統的製法。

及時攤晾,薄攤薄晾,日光萎凋,細緻烘乾。

並且,採用三層包裝,隔牆離地的方式,一路妥當珍藏。

等到開箱取茶時,能直觀的感受到它的風味變化。

毫香更為濃鬱,是沉鬱的藥香+濃重的陳香+濃醇的稻穀香綜合。

聞起來,就是植物老去的氣息,是老白茶該有的味道。

這些藥香陳香的香氣陣營裡,或許大家比較陌生的,在於稻穀香。

這種聞起來像金秋的曬穀場,乾燥的穀物們被陽光照拂後,發散出來的濃鬱香氣,到底由何而來呢?

其實,稻穀香是毫香的一種變形。

新茶時,毫香往往以蘆葦香,乾草香等形式常見。

而等到存老後,毫香逐漸轉變為類似稻穀香般的沉穩氣息。

在2017白牡丹的茶湯滋味上,滋味更淳和,更稠滑。

湯水的滋味,也更加濃鬱。

從新茶的活甘清香,變成老茶的甘香悠揚。

喝茶時能清晰感受到老牡丹的風味特徵,耐泡,味道勁道,湯感醇厚特質。

湯感更醇,更厚,更稠,更滑,別有風情。

白茶可以久存,後期能實現風味的轉化。

而綠茶則以嘗鮮為主,不宜久存。

所以在真正的三年陳白牡丹這,喝起來與綠茶的滋味完全不沾邊!

《4》

行文至此,相信不少看官已經明白了。

前文提到的那位茶友,為何會覺得三年陳的白牡丹,喝起來跟綠茶的感覺差不多。

因為在大概率上,他買到的是虛標年份的「三年陳白牡丹」。

名為老茶,實則新茶。

貼上了個「老茶」的標籤後,搖身一變,就從新茶跨越到了老茶。

原本上,新牡丹的香氣滋味,在沒怎么喝過白茶的新手眼裡,和綠茶有幾分相似。

清清爽爽,清香四溢,花香明顯, 香清味甜的。

何況,那款被人「虛標」年份的白牡丹,本身的原料品質並不出眾,工藝有缺陷。

原料品質不佳,會導致白牡丹芽葉內的特徵性物質含量積累少,芽葉上的白毫數量偏少。

以至於,做出來的成品毫香不顯,稠度不顯,飽滿度不高。

另外在工藝特點上,應該沒有採用傳統的萎凋+烘乾等方式。

而很有可能是,隨便攤開來晾曬,等到茶葉摸起來幹度差不多時,便收起來。

也不管在這攤晾暴曬的過程中,日照是強是弱,溫度是高是低。

總之,一攤了之。

以至於受到高溫日曬的影響,白牡丹茶青鮮葉內部的養分受損,葉綠素遭受了破壞,導致葉片外觀變色。

葉片從原本的蔥綠,嫩綠,砂綠,被曬成綠中帶土黃,整體偏褐的色彩。

明明從整體的觀感上,它還是新茶無疑。

但由於遭受了工藝不當的傷害後,葉片轉褐,帶上了幾分滄桑氣息。

難怪,在看到這樣的「白牡丹」後,商家會索性破罐子破摔,想出了歪招——將白牡丹的年份往前再撥高兩三年。

一來,可以解釋為什麼這款茶,顏色偏褐;

二來,老白茶的身價要比新茶更值錢。

有利可圖,何樂而不為了?

但對新茶友來說,在買到這類毫香弱,白茶特徵不顯。

喝起來,反而是一股濃鬱曬青綠茶氣味的「三年陳白牡丹」時,便會自動代入到綠茶的風味裡

自動的將它,歸納為「綠茶味」。

實際上,不過是遇到了年份虛標,品質不精的劣質白茶!

《5》

「三年陳白牡丹」,從白茶做舊的情況看,它要顯得更「良心」。

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都已經費盡心思去做舊了。

那麼只標上3年陳,未免賭注太小。

要賭就賭大一些,乾脆豁出去。

標上7年陳老白茶,10年陳老白茶,乃至90年陳老茶,有何不可?誰敢說不?

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對大多數茶友來說,沒有把這「三年陳白牡丹」和做舊茶掛上鉤。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最開始做這款白牡丹時原本沒想著做舊。

但奈何自己的做茶技術不到家。

生產加工製作這款「三年陳白牡丹」的茶農/茶廠,原本絲毫沒有加工白茶的經驗。

只不過是因為最近幾年白茶的市場火了,喝白茶的人越來越多。

由此,跟風生產白茶。

隨意收了一批便宜的茶青,轉頭開始加工製作。

但攤晾不規範,日曬時間和溫度沒有及時調整。

導致做出來的白牡丹,葉片出現了曬褐曬傷的情況。

將這樣葉片偏黃褐的白牡丹推向市面,實打實的說這是2020年的新茶,沒人買單。

因為只一眼,就會露餡。

於是乾脆標成三年,五年。

將葉片偏褐的曬傷痕跡,用所謂的老茶陳茶「滄桑」概念掩蓋。

推理至此,不禁嘆息。

做出一款好白茶,沒有那麼簡單!

盲目跟風,缺乏積累,做茶太浮躁,註定與好茶無緣!

《6》

真正的老白茶,它帶有歲月沉澱下來的卓絕風韻。

香氣沉鬱,悠揚,怡人。

三年陳的白牡丹,茶香幽幽,但暗藏著幾分清新和柔媚。

香型層次豐富,多姿多彩。

而在茶湯口感上,湯水是醇厚的,凝脂感的,像「溫泉水滑洗凝脂」。

在初寒的南方冬日午後,喝一泡2017年的白牡丹。

這茶齡半大不小的茶湯質感,沁人心脾,仿佛暖春繁花次第開。

如此這般,專屬於白茶的鮮,醇,甘,爽。

絲毫不會讓你聯想到所謂的綠茶味。

除非你遇到的白茶,內裡藏著貓膩!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茶味的輕重,是茶桌的熱門詞彙。喝習慣綠茶的人,轉身過去喝紅茶時,疑慮重重。「會不會太重口味?」「紅茶是不是不鮮?」而喝了兩三年熟普後,偶有幾回喝白茶。「白茶也就那樣嘛,太清淡。」
  • 綠茶喝新茶?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又一回,遇到有人分享他的喝茶心得體會:「綠茶喝新,白茶喝老茶,巖茶喝隔年陳,紅茶三年以內都能喝。」到底,從茶界裡縱橫來看,這樣的說法合不合理呢?《2》綠茶喝新茶沒錯,但不是喝越早越鮮。反而是,喝起來有一股說不出來的不新鮮感。所以在綠茶的飲用時間上,適用一句話——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枝頭無花空嘆息。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喝綠茶並非是看時間越早,就一定越好。特別是在四月前後,早春的綠茶剛經歷採摘加工不久,新茶的風味還未穩定。
  • 所有的茶,都適合存成老茶嗎?不,綠茶、紅茶、黃茶請鮮著喝!
    似乎,老茶的氣質與冬季最為般配。為何有這種感覺?興許是變老的茶,適合煮著喝。紅泥小火爐,搭配上如撒鹽似的雪,登時意境就出來了。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漸漸地,圈子裡也流行起存老茶。茶友們對存老茶這件事,念念不忘。所有的茶,都適合存成老茶嗎?非也!要存成老茶,對茶葉品質有著嚴格要求,同時對茶葉的屬性也有規定,並非所有茶類都適合常年存放。
  •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留言的內容是這樣的:只能說,你對茶的欣賞角度還是太窄了,但當你喝過三十年存放很好的綠茶,或在山西老宅挖出來,用臘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再說什麼叫"最佳"賞味期吧。至於巖茶我就不說了,我手上幾十箱十,二十年前做來就是為了放的,你有這些樣本再說話吧!
  • 什麼茶都可以陳放成老茶嗎?不建議這樣做
    老茶就是存放了一些年頭的茶葉,但是這個老字很有效果,很多的東西,只要加上老字,便會形成另一種感情,老在咱們的印象中,往往代表著一些情懷,而且相應的價值也會上升,比如說酒、醋和陳皮,沒想到茶也走上了這條路。這正好迎合了不少茶友喜歡老物件的興趣。
  • 六大茶類中,紅茶、巖茶、綠茶,都可以長期儲存,存成老茶嗎?
    如此,美景下,自然是要喝上杯茶,才只是應景了.且泡杯茶喝吧,也算是不辜負如此美景了。如今,正處於秋季,喝杯老白茶,暖心暖身。說起老茶,之前,有茶友問,六大茶類中,都有老茶之說嗎?那麼,紅茶、巖茶、綠茶,都可以長期存儲,存成老茶嗎?《2》作為六大茶類中的紅茶,可以存成老茶嗎?紅茶,並不建議茶友們將其長期存放。
  • 白茶餅破案記,白牡丹餅聞起來帶酸味,喝起來卻正常是什麼原因?
    一衝,再一衝注水泡茶時,翻閱到了茶友的留言:「白牡丹餅存了大半年,打開聞了一下帶有一股淡淡的酸味,沒有明顯的茶香,泡了一壺喝起來又感覺不出來有酸味,請問這是正常的嗎?」說句實話,這當然不正常啦。《2》幹茶聞起來就有酸味,說明白茶受潮了。酸味,不是白茶正常的氣味。白茶壓餅後,更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怪味。如果打開一箱茶,能夠直接聞到酸味,似有似無。
  • 綠茶喝越早越好,但白茶三年以內不宜喝?因為新白茶性寒涼?
    傳統的六大茶類裡,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風味。話說它們到底什麼時候才最適合飲用?這可讓不少茶友關心。對此,圈裡有人總結了一段順口溜:「綠茶趁鮮喝,白茶三不寒。巖茶隔年喝,紅茶三年內。」如果遇上苦味太重的情況,那排除衝泡方法,和產區光照過強,水土不佳,加工時「苦澀水」沒有順暢走水等,都有關聯。故而以品質不高的白茶味苦,就視所有的新白茶為「性寒涼」,說法不靠譜。至於喝了新茶後覺得胃不舒服,那背後的因素就更多了。
  • 愛喝茶的注意了,告訴你喝陳年的老茶到底有沒有壞處
    近年來,陳年老茶逐漸成為市場新寵,許多茶友喜歡甚至熱衷喝陳茶,也有不少老茶客喜歡把當年的新茶買來後,妥善保管,隔年再拿出來喝。那么喝陳年老茶到底有沒有壞處?個人覺得對於大部分茶葉品種而言,新茶確實比陳茶好。隔年陳茶,無論是色澤還是滋味總給人一種「香沉味晦」的感覺。
  • 茶葉還是喝嫩芽的好,這套生搬硬套綠茶的經驗,坑了多少白茶?
    比如,喝慣了熟普和紅茶後,一下子喝到白茶,舌頭還沒能適應這清新淡雅,但卻內含物質豐富的茶湯,只當它是沒味道,味太淡。又比如,喝了很多年的炒青綠茶後,轉過來喝不殺青的白茶,照例喝新茶嘗鮮時,卻嘗到了青味,認為這茶壓根沒做好。對這些,村姑陳不厚道的笑了。
  • 喝過綠茶、鐵觀音、普洱茶又如何?未必喝懂白茶!
    在中華民族已經有了一定歷史的茶文化,當然也不例外。綠茶在全國範圍內的知名度甚廣,算的上是省省皆知。從前的茶圈一哥——鐵觀音,雖近年來銷聲匿跡一段時間,但後續影響頗為持久。至今在江湖,仍有鐵觀音的傳說。今日就來細數,茶友在喝白茶時的那些錯誤認知。《2》鐵觀音出湯後要揭蓋,白茶也是嗎?最近這段時間,小陳茶事每天至少有一場直播。「白茶出湯之後,不揭蓋不會悶壞嗎?」
  • 家中存放了三年的綠茶、茉莉花茶、白茶、紅茶,還能繼續喝嗎?
    清代時,我國有位姓張的畫師就有詩云:早聽時務晚聽香,鎮日茶瓜習送迎。聽香,難道香氣不是被聞到的嗎?後來聽了朋友的解釋。其實對古人而言,「聞」與「聽」的區別,在於「聞」是主動的感受,而「聽」則是耳朵無選擇的接受了來自各方的聲音。
  • 白茶中的白毫銀針、白牡丹是新茶好,還是老茶好?這裡有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01》茶友問:「白毫銀針、白牡丹是新茶好,還是老茶好?」無疑,這又是一個關於收藏新茶還是收藏老茶的話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看,白毫銀針,白牡丹是新茶好還是老茶好。聊這個話題前,有4個小知識一定要了解。
  • 從新白茶到老白茶,白牡丹的香氣會有哪些變化?要比老白茶更好?
    太姥山的茶園裡,白牡丹的採摘,正在如火如荼。明前採摘的白牡丹,芽頭飽滿,葉片極嫩。細窄嬌俏的綠葉,襯託著白毫濃密的芽頭。芽白葉綠,捧起一把剛採下來的茶青,湊近去聞。無數鮮靈靈的茶香、花香,清揚濃鬱。聽過不止兩、三位白茶製作的老師傅說,只有聞起來香的茶青,才能做出好茶。
  • 深秋降溫後,不再適合喝新白茶、茉莉花茶、綠茶,這是真的嗎?
    不過在茶圈裡,存在有這樣的說法。為適應季節的更迭變化,秋冬時節喝茶,以喝茶性溫和的老白茶、熟普、紅茶為主。至於綠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生普,不再適合飲用。究竟,真有這回事嗎?適宜多喝性味溫和的茶,這點沒錯。但這樣大方向的喝茶建議,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深秋到底適不適合喝綠茶、新白茶?這不是書本說了算,而是得看個人的喝茶需求!比如,當你需要消食、解膩、清新口腔時。
  • 老白茶喝起來像鐵觀音、大紅袍?其實,真正的老白茶風味是這樣的
    這不,今兒就遇上有茶友A留言,說老白茶喝起來像是鐵觀音和大紅袍。無獨有偶,另有茶友B覺得,老白茶喝起來會發酸,完全不好喝。這時,沒喝過老白茶的茶友C,便會在心底疑惑,這老白茶,真的是這樣子嗎?正常工藝下的白茶,在制茶工序裡,並沒有經過焙火這一環節。而大紅袍,作為焙過火的武夷巖茶,在風味上和白茶可謂是相距甚遠。是以,老白茶喝起來像大紅袍,肯定是不正常的。
  • 科普:陳茶不等於老茶
    其幹茶和葉底顏色深,但仍有光澤,少斷碎,茶湯濃豔透亮。在潤茶之後,香氣被激發,沒有雜味異味,滋味上能顯露出醇厚順滑的口感。老茶存放的條件極高。保存期間要隨時注意茶的變化,有時需要重新復火,有時需要倒倉。茶品不同,處置方法也不相同。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元,有的幾十元
    它是在白毫銀針採摘結束後開始,符合特級白牡丹外觀要求的茶,並不多。特級白牡丹,它的芽頭壯實,白毫豐富,葉片小,芽葉間距短。而一級白牡丹、二級白牡丹、三級白牡丹,它們的芽葉間距比特級白牡丹大,葉片比特級白牡丹更多一些,採摘起來難度小,產量會更高。物以稀為貴,特級白牡丹產量不高,自然價格要比另外幾種白牡丹更貴一些。
  • 綠茶喝越新越好?這些錯誤的六大茶類喝茶建議,看完別再被誤導了
    是否跑氣,是否聞起來不香,是否受潮,是否黴變等。如果有出現這些問題,那麼不要再飲用。一款茶能不能喝與好不好喝之間,是兩種概念。存放時間太久(3年或以上)的紅茶,就賞味期而言,肯定達不到最好喝的階段!不僅喝起來沒有原先香氣高揚,花香四溢的美妙體驗,而且還容易在茶湯裡喝到青味,甚至是微微的酸味。武夷巖茶的正確喝茶時間,是等一款茶褪火後,及時飲用。褪火完成後,巖茶便進入了適飲期。焙火後的巖茶,不建議存放太久。
  • 白茶新手入門,該選白牡丹還是壽眉呢?4點教你擺脫疑惑
    提起喝白牡丹,想到身旁一位老友的故事。他是閩南人,之前一直喝的是傳統型的鐵觀音和巖茶。最近打算嘗試白茶,然後就遇到了一連串N多個問題。白牡丹適合當入門茶嗎?怎麼選比較好?喝過牡丹王感覺太淡了。那今天,不妨就來聊聊新手入門喝白牡丹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