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大人
採訪原研哉先生的時間,比約定好的晚了差不多20分鐘,之前那家媒體有些拖堂,我問隨行翻譯他要不要休息下,他說不用了,想多些時間接受採訪,下午還要趕飛機回日本。這位在中國設計和創意圈中擁有超高人氣的設計大師比我想像的還要謙遜、平和得多。對於之前並不十分了解他的我,這是十足的加分項。我們也很快進入了聊天狀態。
原研哉先生已經數不清這是他第幾次來中國了,這次來一方面是為了參與由ZCOOL站酷和長城會主辦的活動,同時也是為他9月即將在鳥巢舉行的「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考察和預熱——由原研哉發起,GWC長城會主辦的「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將於2018年9月21日在鳥巢南廣場舉辦。本次大展以「新重力」為主題,並匯集了10位中外知名建築師與設計師及其團隊,與10家企業共同打造理想中的「未來之家」。
10位建築師與設計師 X 10家企業
10位建築師與設計師
在早先站酷的沙龍活動中,原先生表達了對於「家」,這一特定場景的個人觀點,他覺得「家,是眾多產業的交叉點,和建築、能源、交通、科技等方面以及社會問題密切相關。」
「在中國,年輕人很難買得起北京的房子,如此一來針對大都市奮鬥人群做居住空間設計就很有必要。在北京、上海有很多的廢舊工廠,如果將創新設計模式引入其中,很可能換發新的活力。」談話過程中,你能感受他那份淡然背後的自如感,沒有很多外國人對於異鄉或虛偽或奉承的態度。這是歲月更是經歷給他的東西。
中國的飛速發展令他驚豔和感慨,同時國家這個概念的模糊和弱化則讓他思考和冷靜。日本也好,中國也罷,國家間正在飛速融合和協同,而在融合之後每個國家的特有文化更應該被喜愛和尊重。比如很多中國人很推崇日本的設計,也是被當地的文化所觸碰和感染。這在未來會更加明顯和突出。
對於我這樣的設計門外漢,他的態度會顯得格外的認真細緻,這讓我很感動,我們的交流也變得更加順暢,哪怕之間多了翻譯的存在。我問他,「像我這種,沒基礎、沒審美、沒天賦,如果想做設計該怎麼辦?」他抿著嘴笑了笑,顯得十足的天真可愛,而他的回答更是讓我感覺真實到意外。
「先得真正接受自己。」多實在的一句話。在行業待過幾年後,對於天賦,對於才華,對於腦洞,對於靈感的盲目推崇正在降低,與此相對的是對自身認知的加深:我是怎樣的人?我的優點在哪兒?缺點在哪兒?我又該如何平衡理想和現實中的自己?只有這樣真正了解接受自己的不足,或許我們才能離期待中的進步更近一點。
那是不是說沒有天賦就一定做不了設計,或者說做不了你想做的事?原研哉覺得也不一定。以設計舉例,設計的一個功能就是去挖掘事物最本質的東西並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所以這裡面一定少不了普羅大眾人性的部分。只不過有的時候它被打造的非常的炫酷和誇張,讓大家誤以為它是很複雜的東西。
「設計有時就像水,在渾濁的水中你很難看清事物的本質,而當水慢慢清下去,事物慢慢浮現在你眼前越來越清晰後,所呈現的東西才會更加的明顯。時間和歲月很重要,慢慢你會更了解生活,也會更懂設計。」原先生一直說他是直到他37歲,也就是接觸設計20年後才開始明白設計是什麼。而現在他60歲了,那些37歲明白的道理依然適用,依然有效,雖然精力有些下降,但輸出的東西反而比年輕時更多。
原研哉先生親筆手繪的3款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主視覺海報
我很好奇他自己是如何評價自己的設計天賦的?他給我舉了個例子,他說每個人手裡其實都有很多把鑰匙,也都會用不同的鑰匙去開不同的門,只不過自己很幸運,那把設計的鑰匙恰巧很早就打開了合適它的門。
我有點迷糊,一會兒要先接受自己,一邊又要不斷沉澱,一邊又要不斷嘗試。但我沒有強迫自己多想,因為那便是我和他的距離,年紀、經歷最終會讓我明白這些。我並不著急。
原先生自己有個個人網站,但因為忙並不是很頻繁的更新,最近他又開始重新更新起來,一方面整理過往的作品,看到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味道,會覺得很幸福和滿意。當然這其中設計風格會發生改變,年輕時會比較用力,現在會比較放鬆,不被發覺的,甚至不被看出是原研哉先生設計過的,反而是一種很好的狀態。另一方面,他會把自己走過的地方,喜歡的建築,住過的酒店旅館,喜歡的風景拍下來,用照片或者視頻,配上文字,傳到網上——過去他總會說如果無印良品做一個旅行社,或者做一個航空公司會怎麼樣?覺得想法是最重要的,後來他發現很多是自己無法改變和實現的,會很失落。但現在他會先做出來,打造更多的可能性給未來。而多樣性也是他覺得他留給設計這個領域最大的價值,他說他自己是多樣設計師,就像鑽石有很多面,他自己便是那樣的感覺。
「有沒有一種東西您之前很堅信,現在反而覺得那是不對的?」我這樣問他。他又給我舉了一個例子,是關於美國西海岸的。那裡的發展速度很快,有錢人很多,也崇尚那種非常迅猛的發展和變化。但現在人們開始發現,快速的節奏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斷裂,人們還是懷疑一些東西,甚至會感慨幸福在哪裡?所以很多人提出關於幸福本質的思考。持續不斷地變化固然讓人激動,但是不是這樣就是我們幸福的終點。那幸福到底是什麼?原研哉先生覺得是一種來自於自身的驕傲和自豪,無論是對工作,還是生活,都要有一份驕傲和自豪在中間。
回到他對家的理解,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什麼樣的居住環境才是適合自己的?其實我們自己可以嘗試去設計建造一個家園,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明白太多東西。中國的電商很發達,大家能輕鬆買到很多東西,然後家裡變得越來越滿,物品的極大豐富反而讓我們失去了對一些本來很美的東西的審美,也因此忽略了很多,而這似乎也是日本設計或者文化的一種態度。
由於時間很緊,我們的採訪只能匆匆告一段落,很開心能有機會見到原先生。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再見到他。這個月的「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是個機會,無論是廣告門現場報導還是站酷的落地活動,我們都期待能為大家獻上更多關於設計,關於生活,關於家,關於我們自己的感悟。
(PS:他很喜歡我們送給他的小黑書,嘻嘻)
最後送出一本原研哉先生親筆籤名的書
參與方式很簡單:在評論裡寫出你對設計的理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