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的一種今世——讀蘇淼青綠山水

2020-12-11 中國青年網

  青綠山水是山水畫裡的個案,它有古法,有經典,有著難以超越的繪畫之外神的想像。王希孟將這個想像畫上完美的句號,然後,就自顧自的離開了。張大千本就是胸懷世界,他獨闢蹊徑,來了一個漂亮的潑彩,看得人驚世駭俗——倒是看到了青綠的今世。山水畫道的是天地之心,有著千山沉雄的靜好;也有著淡泊蕭散的寂寥;有水墨的登峰造極;也有青綠的奇絕高古。

  幾乎每個朝代的青綠山水都是出來耀人眼的,六朝的莊嚴肅穆;隋唐的富貴清逸;《千裡江山圖》更像是天外之境;而錢選則似乎劃著小舟去了一個詩意又隱蔽的幽境;看了董其昌的《仿張增繇白雲紅樹圖》,竟被他橫空的秀潤驚到,那樣的溫和典雅更像是明月拂過肩頭,剪下一片一片的夜色,真實的又是幻境的。

  一

  蘇淼是熱愛傳統的,青綠的傳統在他的畫裡不違和,以蘇淼的年輕人的情緒,以蘇淼的青年人的姿態,顯示出一種揚帆起航的氣魄,仔細看蘇淼的畫,不管是意境,還是筆墨;不管是經營位置,還是設色賦彩,蘇淼的動蘊藉在一片浩淼的靜中,蘇淼的天真以一種老成的氣象緩和在一片氤氳的宇宙中,那是蘇淼的微茫,不是古人的微茫;那是蘇淼的生機,他以他的方式婉轉地傾訴與人。

  一切剛剛好,蘇淼還不太會生動地將自己的故事,但是他講故事的姿態已經讓人關注了。

  蘇淼是充滿活力坦然向上的這個時代青年人,選擇青綠山水,更像是選擇老生行當,那一整場的《空城計》他必須獨自平穩莊重又不失情感地唱完。蘇淼在認真地唱,儘管有時聽起來也不那麼連貫,但他總是能平穩地唱完,雖不驚豔,也算有了一個腔調。

  蘇淼聰明,他找到一個中調,既不那樣高亢,也不那樣低沉。在蘇淼的青綠山水裡,他總是能從容地與古意相伴,他知道,他剛剛開始走一條遙遠而漫長的道路,他不需要一開始就跑得那麼快,以至於看不見眼前的風景。為此他沒有那麼快地拋掉青綠山水的傳統筆意,傳統意境,甚至傳統的構圖與設色皴染。

  蘇淼的好處,是他不太緊張,要知道,畫不好青綠山水的人是因為太想畫好了,為此,反而刻板,反而拘謹,反而把青綠山水的那種安靜理解為一種必須的安靜。那樣的安靜,就是在勾勒之後,慢慢的染色,一層接著一層,忘記了那是有著生命氣息的安靜,失掉了內心點點滴滴的自然的律動。

  蘇淼的坦蕩,甚至不那麼精緻的感覺,反而使他的繪畫反觀出一種「生」的鮮活來,恰恰這樣的鬆動浸染在他的青綠山水裡,顯示出一種時代的生動。這樣相對於「熟」的「生」又是是一種天然,蘇淼的筆下總是有這樣不經意的「生」讓他的繪畫看起來有著蘇淼式的拙氣,蘇淼式的不完美。

  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蘇淼在認真畫畫。他在青綠山水注入了蘇淼的氣息,他讓他的畫看起來不太古板,在古法延續的過程中看到蘇淼的痕跡。

  二

  我問他是勾勒完了染,還是潑彩完了再勾勒。蘇淼回答,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繪者嚴謹的思考,即使寫意用筆也依然嚴謹。需要工就工,需要寫就寫。沒有刻意的程序,只有刻意描繪的境界。是的,蘇淼繪畫裡合著現代的古意,或者合著古意的現代同時存在在他的畫面,他本可以找到一個現代式的圖式,他沒有堅決地呈現應該是他更喜歡傳統的青綠山水所傳達出來的典雅。

  他喜歡錢選《浮玉山居圖》,欣賞古人筆墨的精微之處不為色所掩,墨與色相得其趣,「色不礙墨」躍然紙上。他喜歡錢選不作遠山,不設背景,消除了空間的縱向深度展現了一個近乎於平面的空間。他在他的長卷裡也使得山石突顯體畫中,成為畫家著意表現的對象,呈現一種空間的現代感。蘇淼也喜歡讓錢選的山體、樹叢造型的平緩圓潤減輕了因山石結構扭曲、挺硬而造成的緊張感。所以至今看錢選的青綠山水,都洋溢著一種現代的思維。

  蘇淼在山體旁的荷花處理上也用了金農式的概念寫意荷花,與他古拙的青綠混搭出另一片平淡天真。

  六朝繪畫的古雅意淡,蘇淼也不拒絕。

  他其實是追求《洛神賦》縹緲氤氳的氣象的,其實這是青綠山水最為奇絕的審美。蘇淼一直保持這樣的東方式的傳統審美,在奇絕高古中綻放著現代的詩意。

  蘇淼就是這樣做的,他的近期的潑彩意蘊很強,總是在遠山的朦朧中升起一輪太陽,我相信那是他與古意交錯的一種平衡,是自然之景的體驗與心靈構想的邂逅。

  在蘇淼的繪畫裡「古意」即是晉唐神韻,他在儘量用它的筆墨去體正山水四時的深意,他在尋找他心性的抒寫,儘管有時還詞不達意。

  但蘇淼一定是想要表現「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境界吧。

  在今人青綠山水的筆墨中,骨法用筆依然是一幅好看的青綠山水的表現方式,儘管青綠設色的表達總是將勾勒置於一旁,將塗抹置於最前,但試一試,當充滿了寫意性的勾勒與充滿靈氣的設色渾融在一個畫面時,是否更有著一種精彩的魅力。

  蘇淼應該是懂得的,他和爺爺從小寫書法,他有一個當過軍人的父親,這一切是他自律前行的保障,他的陽光來自於這裡,他的悟性也來自這裡。

相關焦點

  • 偏愛青綠山水的青年畫家蘇淼在國大恆廬帶來中國畫作品展
    昨天下午,「空納萬境·蘇淼中國畫作品展」在杭州國大恆廬美術館開幕。青年藝術家蘇淼帶來了自己的100多件書畫作品,其中既有大尺幅的青綠山水,也有雅致的水墨條屏、精巧的扇面,還有花鳥、書法等作品,展覽形式豐富,題材多變。
  • 青綠山水 水墨韻致 | 當代青綠山水國畫作品欣賞
    青綠山水畫是中國藝術家的創新之筆,綠色如同河流流淌到紙面,增添一份養眼養心的陶醉。從技法上看,青綠山水作為中國畫技法的一種,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用筆精細而不瑣碎,用色瑰麗而不火燥,畫中滲以水墨皴法,既有青綠山水的明麗,也有文人畫的「氣韻」,工整而無匠氣,緊密而不纖弱,雄偉而又典雅。
  • 青綠山水,真美
    ​「青綠山水」作為一種中國畫的技法,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宜表現色澤豔麗的丘壑林泉。青綠山水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
  • 青綠山水:傳統山水畫的輝煌
    青綠山水畫是國畫山水畫的一個分支,它是一種技法上的分類,青綠山水畫天生就帶著貴氣,是唐宋皇家畫院體系統的一個流行類目,青綠山水畫有一種獨特的審美,有著非常強烈的色彩感染力,和富麗堂皇的審美特色,它古典高雅,魅力獨特、有震撼的的視覺效果和古典的藝術氣息。
  • 青綠山水:傳統山水畫的輝煌
    青綠山水畫是國畫山水畫的一個分支,它是一種技法上的分類,青綠山水畫天生就帶著貴氣,是唐宋皇家畫院體系統的一個流行類目,青綠山水畫有一種獨特的審美,有著非常強烈的色彩感染力,和富麗堂皇的審美特色,它古典高雅,魅力獨特、有震撼的的視覺效果和古典的藝術氣息。
  • 青綠山水的變與不變
    當代文化語境下,青綠山水畫對「以色貌色」「隨類賦彩」進行再闡釋,既應和了當代生活豐富多樣的視覺需求,也應和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及審美趣味。作為一種源於中國畫傳統又立足於當代社會現實環境的語言與審美樣式,當代人應該怎麼看「青綠」,與水墨相比,它是衰落了嗎?它與「重彩」又是一種什麼關係?
  • 當今的青綠山水畫,還能不能再現古代青綠山水的風採?
    而當代的畫家,不拘泥於前人的繪畫理念,而是吸取其優秀的審美理念和繪畫意義,主張「筆墨當隨時代」,開啟了山水的新篇章!而林厚成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雖然受傳統繪畫的影響很深,但並沒有拘泥於傳統,而是進行不斷的創新。他把傳統的青綠畫法同自己生活的感受結合在一起,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畫風!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真是質樸,又勻淨秀麗的感受。
  • 青綠山水的流衍與標新
    山水畫一科中的一個分支——青綠山水,更在其中得以彰顯。唐宋是青綠山水成熟鼎盛時期,湧現出了一系列精品佳作。流傳下來的錢選山水,亦多表現為青綠設色一路,諸如《山居圖》、《幽居圖》、《羲之觀鵝圖》、《歸去來辭圖》等等,這類帶有一定隱逸思想題材的山水畫作,雖只是簡單地勾線輪廓,然後賦色青綠,理應歸屬唐宋青綠山水一脈,然氣局上的縮小,設色上的清雅,題材的歸隱,無不將之文人化,比之董其昌眼中趙伯駒、趙伯驌的「又有士氣」而言,錢選的青綠山水更是「不乏士氣」,而與其同時的趙孟頫則更是青綠山水「士氣」化的典型代表,如傳世作品
  • 青綠山水畫的饕餮盛宴!當代畫家王寧青綠山水畫欣賞
    山水畫是每一位畫家寄情山水,以山水來抒發畫家心中的理想追求的表達。畫家王寧,青綠山水畫的堅定追隨者。其山水畫作品,筆力古健,在雲隨風動與山壑縱橫間,突現了山水之間的寧靜恬逸之感;親近自然,讀王寧先生的青綠山水畫作品仿佛置身於山水之間也。畫家王寧老師熟知藝術規律、深諳國畫妙理、學究天人、通權達變、入古出新。
  • 「青綠山水究竟是不是高品?」——中國青綠山水畫色彩探析
    貴族氣是一種高尚、華貴的氣質,無可指責;而氣勢雄渾、豪縱的青綠山水畫原本就以一種健康的美學心態作為依託,表現了儒家提倡的至大至剛的宏偉氣派與入世陽剛的燦爛之美,同時也體現了莊子「磅礴萬象」、「揮斥八極」的美學觀點。這種由唐宋至元明清的色彩向水墨的移行,實質上,是封建社會中國文化氣候由強健陽剛向低沉內斂轉變的縮影。沒有什麼比眼看著一種美輪美奐的藝術形式漸至衰微、無可挽回更讓人痛心了。
  • 走進傅弓的青綠山水世界
    傅弓(本名傅志強),現為文化旅遊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受業於中國畫創作研究院中國畫博士課程班,受教於龍瑞、袁學君、程大利、林容生、許俊等中國畫山水名家。多年來,他潛心研修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理論,臨摹古今名家名作,多次參與畫院組織的春季、秋季寫生團實地寫生創作活動。
  • 當代青綠山水名畫精選,山水畫家王寧的藝術人生
    多元化發展的審美價值趨向,使當代青綠山水在繼承傳統青綠山水畫嚴謹精麗風格的同時,也對水墨以及西方繪畫語言進行了有益的借鑑,其藝術語言更為嚴整、精細、豐富,創造出了適應時代多樣性審美的、新的青綠山水畫表現方式。
  • 汪採白:對傳統青綠山水的再創造
    然二十年代作品,今存《採白畫存》一冊,共收二十一幅,筆墨功力已深,秀逸澹遠之風格已備,均有可觀也。」歷史上畫黃山之最著名者要數漸江、梅清、石濤、雪莊等,近代的賀天健講:「漸江的黃山之質,梅清得黃山之影,石濤的黃山之靈。」
  • 苗重安:重鑄青綠山水的輝煌!
    同仁藝道丨苗重安:重鑄青綠山水的輝煌!他為黃河立傳,他寫太行豐碑;他描繪絲綢古道的風骨,他奏響西部山水的雄音……他把全部心血,和入了青綠,換來了這門古老藝術的綻放,換來了它的鮮活生機,有力地彰顯著它的華彩與豐厚。
  • 誰能扛起當代青綠山水的大旗?
    84件套青綠山水作品,或絹,或宣;或重彩鋪陳,或水墨淡彩;或長於燦爛明豔,或妙在溫蘊俊秀……而最攝人心魄的,總是那一抹絕豔青綠。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當代青綠山水作品涉獵其中。故宮歷代青綠山水特展之後美術界熱議:誰能扛起當代青綠山水大旗?
  • 畫中「貴」族——青綠山水
    所謂設色,說的就是青綠山水。提起青綠山水,往往與「貴重」密不可分。,至於金碧山水一般在青綠的基礎上再加倍。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青綠山水難畫,更難畫好;另一方面是青綠山水歷來在市場上很受藏家的青睞和追捧,價格一般比其它作品要高出不少。
  • 青綠山水中的虛實意韻
    中國山水畫的創作強調「道法自然」「心師造化」,故南朝宗炳有「山水以形媚道」之說。「道」作為中國哲學的基本範疇之一,「一陰一陽謂之道」「萬物負陰而抱陽」,中國古代道家思想家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中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肯定了「陰陽」的矛盾勢力是事物的根本規律。中國山水畫是在視覺領域內充分反映「陰陽」觀哲學精神的一種表達形式。
  • 英:樹立了青綠山水的新典範
    美術會客廳 今天‖仇英:樹立了青綠山水的新典範!最為明人所未及或不能及者當是他的大青綠山水,精工豔麗又秀雅,沒有富貴氣、俗氣和火氣。在仇英的青綠山水中,經常巧妙輪廓線,來使濃豔的色彩既美觀又協調。運用墨輪廓線來切割不調和的色塊,可以使各種色彩的氣息虛實更為鮮明而富有節奏,能使畫面達到突出分明,渾融協調的豔麗輝煌的效果。
  • 「空納萬境——蘇淼書畫作品展」亮相杭州國大恆廬美術館
    讀高中時,即遇到了其美術啟蒙老師張觀宇先生,「他是畫山水的,我覺得他筆下的山水磅礴大氣,就是那種感覺影響了我。我覺得書畫本身就是不分家的,同時我想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所以在高中階段我選擇了繪畫進行深造。」在蘇淼下定決心要走繪畫這條專業道路後,他便開始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但苦於當時沒有較為專業的藝術備考老師,他只能採取自學的方式來填充自己。
  • 青綠山水中的寫意人生
    青綠山水展現大唐盛世的恢弘氣度,一度佔據了山水畫壇的重要位置,後來其與水墨並存。宋代青綠山水再次興盛,走向鼎盛。水墨山水在元代畫壇中佔據主流,青綠山水再度衰落。清代以後,青綠山水逐漸偏離中國繪畫藝術的主流位置,遺憾地淪為傳統山水畫歷史上較早沉寂落寞的古典藝術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