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綠山水 水墨韻致 | 當代青綠山水國畫作品欣賞
青綠山水畫是中國藝術家的創新之筆,綠色如同河流流淌到紙面,增添一份養眼養心的陶醉。從技法上看,青綠山水作為中國畫技法的一種,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用筆精細而不瑣碎,用色瑰麗而不火燥,畫中滲以水墨皴法,既有青綠山水的明麗,也有文人畫的「氣韻」,工整而無匠氣,緊密而不纖弱,雄偉而又典雅。
-
苗重安:重鑄青綠山水的輝煌!
同仁藝道丨苗重安:重鑄青綠山水的輝煌!他為黃河立傳,他寫太行豐碑;他描繪絲綢古道的風骨,他奏響西部山水的雄音……他把全部心血,和入了青綠,換來了這門古老藝術的綻放,換來了它的鮮活生機,有力地彰顯著它的華彩與豐厚。
-
德風堂丨何海霞的青綠金碧山水走進了藝術內在生命的自由王國
擅長山水,亦能花卉。其創作往往將青綠工筆與水墨筆意融為一體,立意新奇,筆力雄健,風格渾厚而不失秀麗。,其山水有界畫青綠和水墨之風,畫風奔放雄厚而又雄壯,綺麗繁,其畫作大都構圖嚴謹,筆墨雄健,而題材多以西部風光獲得契機,可謂深得張大千,真傳合適,青綠山水的特點突出,通常以西部景色為主,其筆下的自然風光都呈現出變幻莫測而又雄姿英發的狀態,設色華麗比例,寧建意象雄奇,極富情趣。
-
山水本色微展丨謝宗君——青綠山水的正大堂皇之美
自2013年第一屆「山水本色――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以來,時過7年,我們共同經歷了第二屆「山水本色」以及南京、哈爾濱等地的巡迴展出。一路走來,源於這11位藝術家對於青綠山水一如既往的情懷和矢志不渝的信仰,詮釋了藝術家們以各自的藝術語言對青綠山水畫的古典情懷與當代精神。《易傳》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
青綠山水的變與不變
當代文化語境下,青綠山水畫對「以色貌色」「隨類賦彩」進行再闡釋,既應和了當代生活豐富多樣的視覺需求,也應和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及審美趣味。作為一種源於中國畫傳統又立足於當代社會現實環境的語言與審美樣式,當代人應該怎麼看「青綠」,與水墨相比,它是衰落了嗎?它與「重彩」又是一種什麼關係?
-
青綠的一種今世——讀蘇淼青綠山水
青綠山水是山水畫裡的個案,它有古法,有經典,有著難以超越的繪畫之外神的想像。王希孟將這個想像畫上完美的句號,然後,就自顧自的離開了。張大千本就是胸懷世界,他獨闢蹊徑,來了一個漂亮的潑彩,看得人驚世駭俗——倒是看到了青綠的今世。山水畫道的是天地之心,有著千山沉雄的靜好;也有著淡泊蕭散的寂寥;有水墨的登峰造極;也有青綠的奇絕高古。
-
青綠山水,真美
「青綠山水」作為一種中國畫的技法,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宜表現色澤豔麗的丘壑林泉。青綠山水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
-
山水本色微展丨牛克誠——當代青綠山水的淵源
它揭示了造物生機的宇宙主題,它傳遞著生命綻放的自然蘊意,青綠山水創作是藝術家與天地自然的對話,將自然納入人的主觀世界,是個人情感與傳統哲學思維的融合,深刻而充分地闡釋了這一主題與真義。山水本色,本心依舊,天下皆安!
-
青綠山水的流衍與標新
山水畫一科中的一個分支——青綠山水,更在其中得以彰顯。唐宋是青綠山水成熟鼎盛時期,湧現出了一系列精品佳作。流傳下來的錢選山水,亦多表現為青綠設色一路,諸如《山居圖》、《幽居圖》、《羲之觀鵝圖》、《歸去來辭圖》等等,這類帶有一定隱逸思想題材的山水畫作,雖只是簡單地勾線輪廓,然後賦色青綠,理應歸屬唐宋青綠山水一脈,然氣局上的縮小,設色上的清雅,題材的歸隱,無不將之文人化,比之董其昌眼中趙伯駒、趙伯驌的「又有士氣」而言,錢選的青綠山水更是「不乏士氣」,而與其同時的趙孟頫則更是青綠山水「士氣」化的典型代表,如傳世作品
-
山水本色微展丨牛克誠——當代青綠山水之意義
它揭示了造物生機的宇宙主題,它傳遞著生命綻放的自然蘊意,青綠山水創作是藝術家與天地自然的對話,將自然納入人的主觀世界,是個人情感與傳統哲學思維的融合,深刻而充分地闡釋了這一主題與真義。 山水本色,本心依舊,天下皆安!
-
「青綠山水究竟是不是高品?」——中國青綠山水畫色彩探析
張大千、何海霞等少數青綠山水畫家,對已瀕臨絕境的青綠山水畫色彩語彙方面進行研究、承傳、復興並發揚光大,打破了文人畫高居金字塔頂尖、唯我獨尊的穩定局面,深入挖掘了青綠山水的潛力,使之更接近時代審美的理想形態,更適合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影響下現代人快節奏的生存狀態,還原給人們一個多元的色彩世界。
-
青綠山水:傳統山水畫的輝煌
青綠山水是國畫山水用色的一種手法,隨著佛畫傳入中國,中原繪畫受敦煌佛畫的影響。青綠山水逐漸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國畫科目,它以佛畫用色,創新水墨山水,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繪製山水畫,使國畫「丹青」一詞有了新的色彩領域。青綠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兩種。
-
青綠山水:傳統山水畫的輝煌
青綠山水是國畫山水用色的一種手法,隨著佛畫傳入中國,中原繪畫受敦煌佛畫的影響。青綠山水逐漸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國畫科目,它以佛畫用色,創新水墨山水,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繪製山水畫,使國畫「丹青」一詞有了新的色彩領域。青綠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兩種。
-
青綠山水中的寫意人生
青綠山水展現大唐盛世的恢弘氣度,一度佔據了山水畫壇的重要位置,後來其與水墨並存。宋代青綠山水再次興盛,走向鼎盛。水墨山水在元代畫壇中佔據主流,青綠山水再度衰落。清代以後,青綠山水逐漸偏離中國繪畫藝術的主流位置,遺憾地淪為傳統山水畫歷史上較早沉寂落寞的古典藝術樣式。
-
一幅完整的青綠山水是怎樣完成的?
摘自著名青綠山水畫家王軍河出版《青綠山水實技》第一步:從本畫的主景組樹的樹幹開始摘自著名青綠山水畫家王軍河出版《青綠山水實技》第一步:從本畫的主景組樹的樹幹開始摘自著名青綠山水畫家王軍河出版《青綠山水實技》第二步:畫樹葉,延展畫面中的山石水流船
-
青綠山水中的虛實意韻
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青綠山水和水墨寫意山水一樣,同樣都是表達「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清代王昱在《東莊論畫》中總結青綠和水墨的異同:「青綠法與淺色有別,而意實同。要秀潤而兼逸氣。蓋淡妝濃抹間,全在心得渾化,無定法可拘。若火氣炫目,則入惡道矣。」水墨山水要表現虛實關係,最基本的「墨分五色」即可解決,要求筆和墨的融合統一,即用乾濕濃淡綜合運用、自然抒發的「渾淪」效果。
-
畫中「貴」族——青綠山水
所謂設色,說的就是青綠山水。提起青綠山水,往往與「貴重」密不可分。民國 陳佩秋 青綠山水進入二十世紀以後,近代畫壇大家在制定潤格時,往往將青綠山水定得很高,以著名畫家陳佩秋的畫為例,在當時,山水、花鳥、人物及仿明清各家名跡每平尺50元,雙鉤花鳥、青綠山水及仿宋元各家名跡加倍,另加墨費二成。
-
誰能扛起當代青綠山水的大旗?
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唐代敦煌山水壁畫、宋代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元代錢選《浮玉山居圖》、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圖》、清代「四王」青綠山水系列、近代張大千《巫峽清秋圖》等等。84件套青綠山水作品,或絹,或宣;或重彩鋪陳,或水墨淡彩;或長於燦爛明豔,或妙在溫蘊俊秀……而最攝人心魄的,總是那一抹絕豔青綠。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當代青綠山水作品涉獵其中。
-
國畫青綠山水畫,當代名家手繪山水真跡賞析
中國畫就是其中一顆閃亮的星,國畫是被稱之為傳統的造型藝術,作為藝術表達的一種方式,傳承了千年至今,更是有著不同的體系,而今天我們便來談一談國畫山水中的重要體系分支——青綠山水畫。國畫青綠山水畫寫照自然的河山之景,用呈色穩固、經久不變的礦物質石青、石綠為主色,點綴出青綠相映,富麗堂皇之態。
-
當代青綠山水名畫精選,山水畫家王寧的藝術人生
「餘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青綠。」青綠山水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咦呈色穩固,經久不變的礦物質顏料石青、石綠為主色。形成了表現自然的裝飾性特徵。多元化發展的審美價值趨向,使當代青綠山水在繼承傳統青綠山水畫嚴謹精麗風格的同時,也對水墨以及西方繪畫語言進行了有益的借鑑,其藝術語言更為嚴整、精細、豐富,創造出了適應時代多樣性審美的、新的青綠山水畫表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