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頤和園,南有頤養園。探秘二沙島上的近代歷史建築群

2020-12-14 大洋網


北有頤和園,南有頤養園。探秘二沙島上的一座歷史園林北有頤和園,南有頤養園。被稱為廣東首家「旅館醫院」的頤養園舊址建於20世紀20年代,位於二沙島西端,即今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內。頤養園由著名「藥王」梁培基創建,醫院設計仿北京頤和園,取頤養天年之意,名「珠江頤養園留醫院」,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頤養園由園林、別墅和醫院三者組成,園內周圍遍種各種花草樹木,環境幽雅。這裡是「遠眺雲山在望,近觀珠水魚遊」的勝地。


2002年7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頤養園舊址已經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的一部分,尚存的10餘棟別墅洋房變身辦公樓、招待所、宿舍。其中位於最西端的一號樓私人別墅「漁廬」,是整個二沙島的第一座樓房,歷史甚至早於頤養園,樓房西側依然有康有為女弟子、著名書法家肖嫻所題「靜廼壽」的石匾;當年的「三家村」如今只少了梁培基的「江濱一屋」,「可廬」與「天風樓」猶存,其中,「嶺南三傑」之一國畫大師高奇峰的故居「天風樓」當年是文人雅士聚首之地,現在還存有關山月題寫的牌匾以及「頤養園舊址」文物保護單位標石。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2020年2月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正在修復中的漁廬


2017年8月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漁廬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航拍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2020年2月,修復施工中的漁廬


可廬


天風樓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2020年2月,修復施工中的漁廬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群及園林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駱昌威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駱昌威

相關焦點

  • 頤和園景點旅遊指南
    頤和園造園藝術的幾個特色: 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約佔全園面積的3/4。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 頤和園裡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轉輪藏上的「福」「祿」「壽」
    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有一組非常特別的文物——「福」「祿」「壽」三星。與其他陳設用文物不同,這三座琉璃像原位於頤和園內轉輪藏正殿三個攢尖頂上,由琉璃燒制而成。
  • 什剎海、頤和園被佔文物建築群將騰退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12月5日,北京召開《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發布會,將推進大運河沿線重點文物騰退,什剎海周邊文物建築群和頤和園的多處被佔古建築都將有序騰退,並改善整體風貌,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文化遺產及其周邊區域的真實性、完整性。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國寶大遷徙中的頤和園文物
    關於解放前南遷文物北返一案的文件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有一組名為「關於解放前南遷文物北返一案的文件」的展品。這組略顯斑駁的檔案資料,在眾多文物精品中看似平凡,甚至在觀展中極易被忽略,但是在它背後,卻引出一段頤和園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
  • 頤和園「四大部洲」漢藏式建築群[組圖]
    頤和園「四大部洲」漢藏式建築群。  中國網圖片庫  馮軍/攝    頤和園"四大部洲"是根據古印度哲學觀念進行建造的,它是頤和園萬壽山後山中部的一組漢藏建築群,佔地2萬平方米。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建設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     這組建築於1860年被美法聯軍燒毀。光緒十四年,只在原地上修了一層香巖宗印之閣,其他仍是瓦礫一片。1980年,國家撥巨資修繕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座梵塔,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 五一遊玩頤和園必讀攻略
    頤和園算是目前保存最長期居住的離宮,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頤和園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從踏入園林的那一刻,你就會無止境發出感嘆! 頤和園共計五個門,分別是南如意門、新建宮門、東宮門、北宮門、西宮門,均可入院。頤和園很大,半天時間仔細逛肯定逛不完,看一下地圖大部分景點都集中在北宮門,而且交通方便,那我就從北宮門走起吧。
  • 重回三山五園之,頤和園穿越至北塢公園園內如綠色仙境
    正當遊園被迫終止了一個月,經過了之前的各方努力,今年七月中的時候,北京的防控等於重新下調到了三級,終於又可以踏上遊園之旅了,最惦念的地方還是三山五園皇家園林這一帶,於是選了一天天氣還行的日期,去往三山五園地區,這次目的地是北塢公園,由於我是從東向西走,最近的路是從頤和園西南部穿過去,順帶著可以觀賞一下頤和園沿線的景色。
  • 水蔭南、海珠廣場、二沙島……越秀老地標迸發新活力
    動物園、海珠廣場、二沙島……這些越秀區的老地標,留下了千萬新老廣州人的記憶。作為廣州最古老的城區,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越秀老城的城市市政設施也亟需進一步提升,促進越秀區的經濟發展和宜居水平。近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水蔭南、達道路等片區環境提升工程勘察及初步設計進行招標。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之十八|頤和園中的建築匾額
    頤和園裡楹聯匾額幾乎處處可見,其形式之豐富,內容之廣博,數量之繁多,在中國現存古典皇家園林中首屈一指,是這座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展出了十塊形態各異的匾額,本期微覽將向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中的匾額。
  • 攻略| 北京頤和園
    廓如亭不但在頤和園40多座亭子中是最大的一座,在中國同類的園林建築中也是最大的一座。亭內每面各有一塊木匾,上鐫乾隆御製詩文。 明間面東額枋柱上懸掛光緒帝御書的「頤和園」金字大匾,裝修3間實塌大門,每扇門上橫豎各排列9顆鍍金園釘,有四個門簪。宮門前原為斜坡式臺階,1937年5月24日,從圓明園安佑宮廢墟上移來一塊雕龍雲路陛石,安置在臺階的中央。
  • 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
    頤和園歷史悠久,歷盡滄桑。遠在金、明時期,這裡就是皇室的遊樂之地,並有甕山泊之稱。明代時,此處被建成好山園,同時在甕山南麓興建了圓靜寺,並改甕山泊為西湖,具有「西湖十景」的美譽。到清代「乾隆盛世」時期,乾隆為其母做六十壽慶,改甕山為萬壽山,改西湖為昆明湖,並在原圓靜寺遺址上興建大報恩延壽寺,同時改好山園為清漪園。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開幕 六成展品首次出園展出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園說II——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今天(9月25日)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在講述1886年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展覽將19世紀70年代攝影師約翰·德貞拍攝大報恩延壽寺遺址照片製作成一扇微微打開的大門,與現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影像形成鮮明對比,展現頤和園歷經劫難、重獲新生的歷史進程。
  • 龍巖七景區旅遊精品線路攻略之四:歷史文化探秘之旅
    歷史文化探秘之旅:連城縣四堡書坊建築群(雕版印刷)→連城縣培田古民居→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武平興賢坊歷史文化街區→上杭瓦子街歷史文化街區→上杭縣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福建土樓博物館→永定區西陂天后宮→龍巖洞文化旅遊區→漳平市奇和洞遺址→雙洋古鎮
  • 馬尾馬限山近代建築群升級「省文保」
    馬限山歷史建築群包括英國副領事署等近代建築N海都記者 羅丹凌 石磊磊 袁麗群 文/圖位於馬尾的馬限山近代建築群,見證了福州從清代道光年間至民國的一段歷史。本月開始,它和閩侯縣的十四門橋、長樂區南雁山閩江口南岸炮臺、永泰縣的香遠堂和麟瑞閣等,一起升級為省級文保單位。昨日,省政府正式公布第十批6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要求各地、各有關單位要落實文物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
  • 遊覽頤和園裡的諧趣園,仿佛置身於江南園林的美景之中
    在頤和園的東北角,有一處從外面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園林,名為諧趣園。可是當你走進園內,就仿佛置身於江南那些著名的園林中。這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1751)仿照江南名園無錫惠山的寄暢園修建的一處江南風格的園林,稱為「惠山園」。
  • 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
    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簷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簷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後出入。東宮門在慈禧修頤和園時改為正門,由此開始進入當年御苑的禁界。
  • 端午節,我和頤和園有個約會
    迎旭樓,位於頤和園小西泠島上五聖祠北面,始建於光緒年間,是一座坐西朝東的2層樓房,周圍有嵌什錦窗燈的花牆。不像德和園、樂壽堂那麼名氣斐然、建制宏達,但也頗值得一看。2層有聯「玉砌朱闌不雨亦潤,池臺金碧倒影斜陽」。1層有聯「麗藻星鋪雕文錦褥,揄揚盛美宴集橫汾」。 迎旭樓門外就是荇橋,其北為萬字河北段,蜿蜒北行,直通「宿雲簷」城關。其南可觀望石舫,面臨昆明湖。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耕織圖展覽重裝開放
    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的第二、三、四單元中,穿插著部分關於頤和園耕織圖的內容表述。其實,耕織圖的變遷與頤和園整體的歷史發展相互契合,耕織圖景區的建立與清漪園的興建在時間上趨於同步;昆明湖水操學堂的興建與頤和園的重建密切相關;耕織圖的曲折經歷又與頤和園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耕織圖景區的再現離不開頤和園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巨大影響力。耕織圖270年的變遷折射出中國近代的興衰榮辱,是中國歷史發展軌跡的縮影,更是園林歷史發展的真實映證。
  • 帶你深入了解這座飽經滄桑的頤和園
    頤和園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等為代表的生活區,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遊覽區:造型優美的橋,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頤和園的前身是清漪園,我們現在看到的頤和園是光緒年間重建的,它是晚清政府除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就被囚禁在玉瀾堂
  • 晚清老照片:圓明園和頤和園被焚毀後是這樣的景象,令人心酸
    150年前,英法聯軍劫掠、焚毀了北京西郊輝煌壯麗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等「三山五園」。1879年,這些園林被毀19年後,一位攝影師進入其中,在這裡拍攝了珍貴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曾經自詡「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的乾隆帝如果泉下有知,看到這幅情景,不知他會作何感想?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殘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