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半日閒 外國友人感受古琴韻味

2020-12-17 中國山東網

近日,「感知山東」外國友人文化體驗活動走進尼山書院,在這炎炎夏日裡,偷得浮生半日閒,感受了一回中國古琴悠然的韻味。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來自尼山書院的張滿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古琴的歷史及構造,而後演奏了古琴曲《陽關三疊》,外國友人聽得如痴如醉,立刻被古琴的悠然韻味所吸引,老師彈閉,外國友人迫不及待撥弄起面前的琴弦。

來自韓國的金賢娥說:「我覺得這個琴和韓國的伽倻琴有點像,很新奇,有意思。」張滿老師教給外國友人基本的彈撥手法後,便教授了外國友人一首簡單好聽的古琴曲《滄海一聲笑》,頓時一股瀟灑的江湖氣息迎面而來。外國友人興致勃勃撥動著手裡的琴弦,雖有些磕磕絆絆,但幾名外國友人很快就彈成了一曲。

外國友人一遍遍練習著琴曲,來自巴基斯坦的Raza表示,以前經常在中國的古裝電影裡見到古琴,今天終於親自體驗了一把,每次撥動琴弦都覺得很興奮,也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

也有外國友人被古琴難住,來自維德角的Ester說:「我的手真的很累,但是我很感興趣。」而來自巴基斯坦的Saboor也表示說:「古琴看起來很容易彈,但是真的演奏的時候你會發現是很難得,但是還是很有趣,我希望還能有機會學習古琴,如果多聯繫的話,我可以彈得更好。」外國友人也互相探討,最終在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都彈出了完整的曲子。

活動結束後外國友人紛紛表示被古琴的魅力吸引,很享受活動的時光。

相關焦點

  • 浮生半日閒 半佛半神仙
    來源:現代散文網其他平臺轉載請標註作者和來源浮生半日閒生活可以忙,但心態要閒。這「閒」,就是生活中的歡喜,就是心情的寧靜、恬淡。李涉(唐)有」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佳句。由此,讓我感悟到人生之閒是何等的寶貴和愜意:紅塵多少事, 亂花迷人眼。浮生半日閒, 半佛半神仙。蘇軾在《書臨皋亭》中云:酒醉飯飽,倚於几上。
  • 唐詩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閒」,前一句不是「自古人生何其樂」
    偶爾讀關於人生的詩句,不覺間發現了這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這句詩句很常見,而且多數時候和「自古人生何其樂」搭配,成為兩句諺語「自古人生何其樂,偷得浮生半日閒」。都是在探討人生、時光的主題,而且有著濃厚的佛理韻味。而後又看到一句「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同樣和「偷得浮生半日閒」搭配,成為「偷得浮生半日閒,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在說明一種生活態度。從這兩句諺語當中我們能夠看得出「偷得浮生半日閒」多麼受歡迎了。
  • 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思 古詩偷得浮生半日閒是什麼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閒」出自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這首詩是作者心境的寫照,這時作者已經對人生有所覺悟,並且找出了自己的答案。相信大家讀了這首詩之後,心中也會有所頓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偷得浮生半日閒
    喜歡一個「閒」字,簡潔明了,空靈到令人心顫。木居於門內,無拘無束自由生長。何謂閒?沒有事情,沒有活動謂之閒。閒,又通嫻,有嫻靜、思想純潔和安寧的意思。究其實質,閒包括身體的頤養和精神的休整兩方面內容。閒總給人以素美的印象。就像某雜誌素雅的封面,像初冬山野的一縷清風,像藍天上的絲絲純白,有一些風情,也有一份清幽。
  • 美文丨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揭示了人生哲理。 閒情逸緻,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記得2007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為《詩意的棲居》,曾引發許多人對高生活質量的討論。隨後,網絡上出現了音樂人高曉松關於「詩和遠方」的「高論」。
  • 偷得浮生半日閒——臺灣插畫家陳狐狸作品
    陳狐狸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臺灣插畫家,色調柔和雋永,工整秀麗,每每看來洋氣之中透著一股子恬淡的中國風,讓我在浮躁之中靜下心來細細端詳,畫面韻味十足,總讓我想起那句古詩:「偷得浮生半日閒」。分享給大家,所謂各花入各眼,大概每個人對他的畫面又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吧。
  • 外國友人走近古琴 感受躍然指尖的「江湖」
    近日,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帶領來自巴基斯坦、韓國、維德角的小夥伴一起走進尼山書院,拜師習古琴,體會了躍然指上的「江湖」。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張滿老師為外國友人講解古琴構造及歷史,並演奏了一段著名的古琴曲《陽關三絕》,外國友人被琴聲吸引,託腮傾聽。
  • 偷得浮生半日閒,放身茅廬讀閒書
    偷得浮生半日閒,放身茅廬讀閒書 有閱讀和寫作經驗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沒有閱讀,沒有思想,沒有思維,腦子像被灌水了一樣,一片空白,無從下筆。但一旦進入良好的閱讀狀態,思維如林間清風,緩緩而來,文思若山泉噴湧,汩汩而出。讀閒書,讓我的筆頭漸癢,仿佛肋下生出一雙隱形的翅膀催動我在文字間展翅遨遊。
  • 浮生半日閒,飲酒鬥百篇
    也多了些涼薄中的暖意和愜意偷得浮生半日閒與友人隔桌對坐碰杯暢飲 談天說地小到青梅往昔 家長裡短大到社會政事 侃侃而談推杯換盞間 心事再也藏不住激蕩的 沉默的 皆化入酒中一飲而盡如此想來 酒真是可愛極了最可愛的莫過於拉莫塔葡萄酒不烈 不上頭
  • 每日一首古詩詞:偷得浮生半日閒
    煩悶的生活中需要一些點綴, 需要放鬆一下,哪怕獲得半日的清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 茶道體驗課: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杯清茶送夕陽
    茶道體驗課: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杯清茶送夕陽每周三19:00
  • 唐詩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閒」,後半句並不是「心情半佛半神仙」
    偷得浮生半日閒,心情半佛半神仙。……這些詩句雖然讀著貼切,乍一看像那麼回事,但真不是出自一首詩,這樣拼湊,原作者知道了恐怕會氣活過來。而且這也不利於我們讀書、學習。「偷得浮生半日閒,心情半佛半神仙。」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李涉,唐代詩人,自號清溪子,洛陽人,世稱「李博士」。
  • 李渉的這句詩,偷得浮生半日閒,「偷」可以換成「又」嗎?
    「偷得浮生半日閒」和「又得浮生半日閒」,您覺得哪個更好?這句話,出自唐朝詩人李渉寫的七絕《題鶴林寺僧舍》。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用「偷」還是用「又」,歷來有爭議。到底有什麼樣的爭議,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
  • 「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上句是什麼?
    然而,在「忽聞春盡強登山」與鶴林寺高僧的閒聊之中,無意中解開了苦悶的心結,化解了沉溺於世俗之憂煩,體驗了直面現實及人生的輕鬆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靈增添了些許的愉快,於是欣然題詩本篇於寺院牆壁之上,以抒發其內心「又得浮生半日閒」之感慨。「終日昏昏醉夢間」,這一句是詩人對自己遭遇流放時的內在情緒與外在情態的真實描述。詩人從「抑」起筆,首先抒寫其消極渾噩的內心情態。
  • 浮生難得半日閒,該偷閒時須偷閒
    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偷得浮生半日閒」!印安說北宋程顥在春日偶成一詩中寫道:「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這位理學大家的情懷啟示我們:浮生難得半日閒,該偷閒時須偷閒。
  • 唐朝詩人李渉的這句詩,偷得浮生半日閒,您讀懂了嗎?
    沉於古詩企鵝號「偷得浮生半日閒」和「又得浮生半日閒」,您覺得哪個更好?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用「偷」還是用「又」,歷來有爭議。到底有什麼樣的爭議,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4、偷得浮生半日閒很慶幸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我能偷得片刻的清閒。詩人為什麼會感覺到清閒呢?很顯然是因為他和寺僧之間的談話。
  • 當紅木遇上茶臺,木香交匯茶香,知音好友齊聚,偷得浮生半日閒
    喝茶論道是一件雅事,好飲茶之士往往是豁達的,是富有人情味的,擇一清淨之地,邀三五好友,茶盞六七,品茗談心,氣氛寧靜,靡音繚繞,知音好友齊聚,偷得浮生半日閒。下面中木商網陳昌文詳細介紹當紅木遇上茶臺,木香交匯茶香,知音好友齊聚,偷得浮生半日閒。
  • 「偷得浮生半日閒」,被蘇軾化用到詞中,比原文意境更深遠
    但是,他卻留下了一首盡人皆知的千古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閒。和大多數文人一樣,李涉的一生也顛沛流離,經歷了數次貶謫。唐憲宗時期,李涉被貶為陝川司倉參軍;後來又被召回朝廷,成為太學博士,沒多久,又被流放到南方。如此反覆坎坷的命運,讓李涉也一度陷入苦悶之中。
  • 你雖讀過經典詩句「偷得浮生半日閒」,但你真的懂得其中意思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感受,對於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就算是拿起手機玩個遊戲,也只不過是勉強支撐,越玩覺得越沒有意思。但是又想到這虛度的時光,心中又有幾分不忍。由此人的內心更加的難受,這休息的日子比上班兒還累。
  • 悠哉悠哉 偷得浮生半日閒
    寧靜的松林松鼠躍過,松果墜落坐在森林中捧一杯香茗,執一本閒書跟素不相識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