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行壹佰零玖千年飛狐陘
飛狐峪四十裡黑風洞
南連華北平原沃野,北通蒙古草原大漠
南人控制飛狐峪,可直逼塞外大漠
北人控制飛狐峪,可窺探內地平疇
飛狐峪的重要性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
晉國趙簡子首先看中了當時蔚縣的這塊土地代國
後面的精彩故事,我們別篇別談
秦末楚漢爭戰期間,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
劉邦打不過項羽,就準備隊伍後撤
退守關中過幸福甜蜜的小日子
大謀士酈食果斷站了出來,堅決反對撤兵
酈生強調,控制住太行山一帶的險要之地
北面佔領飛狐口,南面守住白馬津
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劉邦善於採納下屬的建議
果然依計而行,然後統一全國
公元前158年,匈奴兵大舉入侵
漢派兵屯守飛狐等地,防備匈奴南下或東進
東漢光武帝劉秀東徵冀州,控制飛狐峪後才登基坐殿
後派重兵在飛狐峪最高最險要之處黑石嶺鎮守
修治飛狐道,修築長三百餘華裡的長城
三國時,曹操派兒子曹彰率兵北徵烏桓時
就是經飛狐峪,將烏桓逐出塞外的
晉朝的劉琨,後燕的慕容重
北魏的拓跋圭,宋朝的楊延昭……
都在飛狐峪打過仗
唐武后時期,突厥默啜攻下飛狐陘,攻陷定州
唐代先後多次用兵經飛狐峪出徵
北宋時期,曾兵分三路攻遼
中路軍出飛狐口,西路軍出雁門,屢屢獲勝
然東路軍在涿州大敗
中西兩路軍回撤途中,遭遇慘敗
飛狐口及關外收復之地,得而復失
成吉思汗指揮15萬蒙古騎兵進攻金中都
哲別率3萬人走小道,襲取南口,奪取居庸關
成哥率大軍迂迴南下,偷取飛狐口,襲破紫荊關
從西南方向進攻中都,大敗金兵
土木之變後,也先率瓦剌軍俘明英宗朱祁鎮
挾明帝自飛狐口入紫荊關,圍攻北京
飛狐陘是中原王朝和遊牧部落爭奪的重點地帶
蘇東坡在定州時曾有「飛狐上黨天下脊」
陸遊也有「三更雪壓飛狐城」的詩句
宋代歐陽修,「漢唐之世,東自遼海、碣石、榆關、漁陽、盧龍、飛狐、雁門、雲中、馬邑、定襄,西抵五原、朔方諸郡,每歲匈奴,高秋膠折,塞上草衰,控弦南牧,陵犯漢境,於是守邊之臣防秋之士,據險而出奇兵,持重而待外寇。」
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山川險固,關隘深嚴,控燕、晉之要衝,為邊陲之屏蔽,飛狐形勝,實甲天下。」「飛狐,蓋山北諸州之禁喉也,紫荊倒馬兩關侍飛狐為外險,誠邊陲重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