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始末

2020-12-05 澎湃新聞

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

我覺得將來不敢說,就目前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魯迅致臺靜農

魯迅拒絕諾貝爾獎提名始末

1927年9月17日,魯迅收到學生臺靜農的信件,信裡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上海的時候聽說魯迅的名字,想請劉半農幫助,提名魯迅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魯迅當即回復了上述這封信,態度絲毫不曖昧,表達得非常截然。

靜農兄: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

我覺得將來不敢說,就目前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未名社出版物,在這裡有信用,但售處似乎不多。讀書的人,多半是看時勢的,去年郭沫若書頗行,今年上半年我的書頗行,現在是大賣《戴季陶講演錄》了(蔣介石的也行了一時)。這裡的書,要作者親到而闊才好,就如江湖上賣膏藥者,必須將老虎骨頭掛在旁邊似的。

還有一些瑣事,詳寄霽野信中,不贅。

迅上

九月二十五日

左起:韋從蕪、李霽野、韋素園、臺靜農

對於這封信件的真實性,仍然有許多人表示質疑,尤其是以聞名中國的諾貝爾獎評委馬悅然為代表。2008年11月29日,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在一個主題為「諾貝爾文學獎與華文文學」的主題講座上第一次公開闢謠,指瑞典學院從來沒有問過魯迅願不願拿獎而被魯迅回絕。還有人稱,所謂的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事,實際上只是魯迅的朋友們的一廂情願,而並非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和瑞典皇家學院的意見,有點中國作家自擺烏龍的意思。

馬悅然

為考證這封信是否真實,2005年,《南方周末》記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採訪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埃斯普馬克時,這位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1988年有一位中國作家非常接近獲獎。那就是沈從文。戰前是沒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個考古學家斯文·赫定曾經建議把諾貝爾獎給中國的胡適,但是(瑞典)學院認為胡適不是一個作家,更像一個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沒有給他。在1930年代中期,學院曾經派人給魯迅帶話,傳給他一個信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魯迅自己認為他不配,他謝絕了。

埃斯普馬克

為了確認這個消息是否屬實,該記者還進一步問道:「評委會把這個提名信息傳達給魯迅本人了嗎?」

埃斯普馬克回答說:「傳達過。魯迅拒絕了。而且魯迅說中國當時的任何作家都不夠資格獲得諾貝爾獎。」

埃斯普馬克曾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長達17年之久,他有一本書已經有了中文版,叫做《諾貝爾獎內幕》。

在回答這位記者提出的關於參評諾貝爾獎的作品必須譯成瑞典語的問題時,他回答道:

我們讀的作品不一定非要譯成瑞典語。我們很多評委懂其他的語種:德語、法語,還有其他的北歐語言,也有義大利語、中文。如果有一種小語種是沒有被翻譯的,我們會去訂購,請人去評估和翻譯。但即使這樣的話,我們也只訂購18份,不會多做。這樣的情況經常會發生。我們訂購要讀的一本書,有時候只印18本。而且那些評估和翻譯書的人,我們不讓他們互相有關係,這個人在中國,那個人就在另外的地方,不讓他們之間有關係。而且我們也會請一些專家作評估,但是不管什麼樣的專家評估,我們所有的人都會自己作判斷。必須所有的人自己看,自己作決定。所以我們不會忽視任何小語種的文學,如果沒有那些語言,我們就會去找,我們不懂就會請人去譯。

魯迅1927年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事情,當年的媒體未做任何報導,只在北京的圈子裡流傳了一下。但是,胡適還是知道了,第二年,當斯文·赫定詢問胡適是否願意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時,也同樣被胡適一口拒絕了。

顯然,這是一種魯迅效應。

THE END

原標題:《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始末》

相關焦點

  • 當年胡適聽說了魯迅一席話之後,趕緊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1927年,在面對諾貝爾文學獎所遞過來的橄欖枝時,魯迅卻用一席話,堵住了自己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可能性,還讓當時的大學者胡適,不久之後也立即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 諾貝爾文學獎曾在1927年提名魯迅,為何他要拒絕?
    1927年,瑞典文學院派人向遠在中國的魯迅帶話,想要提名他入選諾貝爾文學獎角逐,消息如實傳到了魯迅那裡。魯迅的選擇是拒絕了學院的好意。這在今天來看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當時瑞典文學院也有點意外,再次派人確認魯迅確實收到了消息並作出回復。
  • 魯迅蜚聲世界文壇,為什麼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原因令人敬佩!
    魯迅蜚聲世界文壇,為什麼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原因令人敬佩!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 諾貝爾文學獎軼事:魯迅拒絕提名 薩特拒領獎
    這,也日益演變為諾貝爾焦慮症。「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魯迅、胡適均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每年的這個時候,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題總會在國內引起躁動。這個誕生於1901年、跨越111年的文學獎,並非在上世紀80年代後才與中國作家發生關聯。
  • 魯迅究竟有沒有拒絕諾貝爾文學獎?
    但為什麼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也有人說魯迅曾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究竟有沒有這麼一回事呢?02、第一種說法:魯迅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192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來自瑞典的考古探險家斯文·赫定到我國考察研究時,在上海了解到了魯迅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以及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文學上的巨大影響,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魯迅真的拒絕過角逐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奇怪的瑞典人說出了真相!
    中國是文化之邦,魯迅又是民國以來最大咖的作家,讓諾貝爾文學獎與魯迅掛鈎,扯上點關係,也就成了一件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公案。魯迅是否很拽比地拒絕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無形中也就化而為一樁絕好談資。通行版本是這樣的:話說1927年,瑞典著名考古學家斯文.赫定到中國考察文物,在華期間曾和時任北大教授的劉半農商議,擬推舉魯迅出來,作為中國區作家候選人,參與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角逐。
  • 魯迅辭去諾貝爾文學獎時,為什麼說「梁啓超不配」?
    1927年春天,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到中國西北邊疆考察。考察期間,斯文·赫定認識了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劉半農。當時,斯文·赫定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人之一,有資格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提名候選人。斯文·赫定了解到魯迅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又很喜歡他的作品,便與劉半農商量,希望提名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魯迅與諾貝爾文學獎的故事,是魯迅自己失之交臂?還是他刻意為之
    魯迅與諾貝爾文學獎的故事,是魯迅自己失之交臂?還是他刻意為之,其實早在莫言之前,魯迅先生就已經被提名過諾貝爾獎的得主,那還是在1927年,由劉半農親自寫信給魯迅,徵求他的意見。平心而論,以魯迅先生在中國的地位以及對中國文壇、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貢獻來看,他本人是完全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正是因為有這份實力而選擇了放棄,何況在當時諾貝爾文學獎也是一大筆錢,在財富和虛名的雙重誘惑下,毅然決然的做出那樣的選擇,實在是讓人萬分敬佩。
  • 哪些中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之後,一則關於「辜鴻銘與泰戈爾同被提名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流言便流傳開來,而辜也由此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人。雖然當時1913年的檔案業已解密,但時人仍懶得去核實,而多人云亦云。直到2015年,才有人寫文加以澄清:在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角逐中,並沒有中國籍作家。 到目前為止,1968年之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檔案已經解密。
  • 魯迅的友人曾被60多家出版社拒絕,瘋狂堅持最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和很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一樣,都經歷了異常坎坷的人生之路。或許是命運弄人,除他之外一向有文壇硬漢著稱的海明威。在生命最後的七年裡終於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整個一生的經歷幾乎不差《老人與海》裡面主人公的遭際。
  • 莫言之前獲得過世界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們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世界文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了,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世界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莫言之前,在中國有很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有的人可能知道一兩個,但是知道的也不全面,今天我特意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些作家。
  • 曾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的7位中國作家,你知道有哪些嗎?
    據說,1927年,來自諾貝爾故鄉的探測學家斯文海定到我國考察時,再上海了解了魯迅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巨大影響,與劉半農商量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1927年9月17日,魯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學生臺靜農的信件,信裡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時候聽說魯迅的名字,想請劉半農幫助,提名魯迅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魯迅是這麼回復的:  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等級最高含金量最大的一個文學獎項,得次獎者也定能流傳百世,留名史書。可惜的是我國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到現在還沒有第二人能夠在獲此殊榮。
  • 細數近代以來中國文學史上,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5位作家
    然而其實在他之前也有中國的先輩作家被提名過,關於這個大家可能早有耳聞,今天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有哪些大家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首先要知道的是,諾貝爾文學獎是有一個50年的保密期限。即每年只公布最終的獲獎者,其他被提名的名單要等到50年後才能公布。所以能夠了解提名的途徑很少,必須是具有足夠可信力的證據才能讓人信服。
  • 那些年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的中國作家
    1.魯迅 魯迅是第一位受外國人關注並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他說不配得獎,並不是真的自暴自棄,而是在激勵中國作家多努力罷了。胡適知道,「諾貝爾文學獎」主要是授給那些文學作家,而自己主要的成績是在「提倡文學革命」以及考證考據方面,所以胡適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之事斷然拒絕。
  • 本有機會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卻直接回絕,魯迅:不要理我們
    1927年的中秋節,劉半農、錢玄同在魏建功的訂婚宴上和瑞典國家學會會員——來自瑞典的探測學家斯文赫定打了個照面。劉半農得知斯文赫定有心要幫中國爭取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名額,只是現在候選人還未定下。劉半農認為是一個好時機,於是把臺靜農悄悄地叫到了宴會廳外,將明細一一和他說明,劉半農心裡藏不住話,立馬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跟臺靜農說,他認為魯迅先生是此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最佳候選人。這臺靜農一聽,甚是有理,於是滿口答應。二人商量得十分起勁兒,現在唯一一個問題,就是魯迅方面的態度。
  • 林語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最多的中國作家
    近日,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出爐了,讓大家又開始關注這一文學界最高獎項。那麼在我們中國作家中,誰是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次數最多的中國作家呢?他就是林語堂。他獲得過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名單是保密的,期限是五十年。目前可以查到的,都是五十年前的名單。目前能夠查到的確切名單,中國作家只有兩位獲得提名:胡適與林語堂。胡適一次,林語堂兩次。
  • 中國有哪些作家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魯迅無緣諾獎的理由令人振奮
    說到文壇,就不得不提提享譽世界、被廣大文學家津津樂道的「諾貝爾文學獎」了。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設立以來,除了因戰亂中斷外,每一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一次隆重授獎儀式,在5位提名者中評選出1名摘得桂冠,成為諾獎的得主。這種享譽世界的獎項雖然跟我們無緣,但是卻跟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息息相關。
  • 高曉松: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按理說不是莫言,而是老舍
    高曉松:莫言並不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老舍才是2017年一次訪談節目上,文化人高曉松為我們「揭秘」了中國第一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按說不是2012年的莫言,而早在1968年老舍就已經被敲定要獲得了。然而在我們的印象中,莫言才是我們本土第一枚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 你知道國內曾經有哪些作家入圍過諾貝爾文學獎嗎?
    可是諾貝爾文學獎這一百多年來,前面的一百年裡,中國居然沒有一個作家獲得過,直到2012年莫言獲得這個獎之後,才算是圓了中國人的一個夢。那麼是不是說諾貝爾文學獎前面的一百年裡,中國就沒有一個作家,能夠有這樣的資格,可以獲得這個獎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