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博物館陳列設計為什麼會說策劃思路前置,這個策劃思路是什麼?如何前置?這個說法並不是一直以來的常規思路,在十幾年的設計經歷裡,我也同大多數設計師一樣,從大綱閱讀開始邊滿腦子在構思造型、創意形式、亮點設計這些形式上的東西,這種經歷十幾年都沒發現有什麼問題,甚至在很久的時間裡認為策劃就是設計文本裡的形而上的虛招,這些東西都是在方案文本裡的數量級的輔助填充,我想直到現在恐怕大多數的設計師或者陳列設計公司的工作流程和分工上,這些策劃相關的內容也大多是形而上的虛招,要麼是套套模板,要麼是學學套路,總之這些東西不被重視,也不被認可,這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我想大致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來自於項目設計發包方的客觀不重視,這種來自於項目甲方的不重視主要是這方面工作成果的不專業造成了更喜歡看效果圖,更喜歡能看得懂的圖,這樣很多忽略了意義、定位、目標這些聽起來很虛的內容。這種不重要造成了設計師的同樣不重視。
第二、策劃工作在博物館陳列設計工作裡的缺失和定位偏差,策劃師這個職位在陳列公司的工作屬性更多的是文案工作,主要以配合項目設計師的文字案頭工作,有的公司的策劃更多是類似於商務型的工作,而設計師呢很多都對於文字內容的工作的不屑一顧而不重視策劃,這些都是常見的情況,造成了策劃師在陳列公司的工作屬性與策劃工作的本質有著巨大的反差。
第三,關於策劃的工作,從實際情況來說,能夠做好的策劃的策劃師真的寥寥無幾,這除了是因為工作流程上的偏差,更是市場需求的職業偏差造成了沒有太多的真正優秀的策劃師,這也是很多策劃工作在一些展陳公司裡都無法實現的根本原因,簡單說就是人才的緊缺,造成了這部分策劃工作人員非常稀缺。曾經有一個朋友聊過,實力不強的公司養不起策劃,實力強的公司不重視策劃,大多的公司有策劃,但是屬於輔助設計工作的文案編寫,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策劃師。
這大致三點的原因造成了在很多項目的設計上策劃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客觀存在,這就造成了很多設計方案的成果是策劃缺失的遺憾和不足。那策劃思路到底是什麼?策劃思路究竟在設計方案裡起到什麼作用?我三年前發現策劃在設計方案裡的作用和價值的,這原因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我在做形式設計的時候一個很好的項目,但是大綱的編寫非常的糟糕,那個時候理解策劃也就是編寫大綱,我在想這麼好題材的項目被大綱編寫者限制了空間,這麼一個好的主題被策劃束縛著形式設計無法施展拳腳,那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來寫這個大綱,做這個策劃一定不會這麼去做。想到這邊開始考慮從設計師的視角向策划去進化、學習。通過一年過的學習和向很多知名策劃老師交流學習後,發現我的設計師向策劃師的進化是完全正確的,且我認為我的策劃思路在多年的設計工作的基礎上如虎添翼,讓我的思路和想法完全不受限制的擴散交融,這給我的形式設計和整體頂層設計構建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的通暢。這裡的好處我總結為如下幾點:
第一、策劃是博物館項目的靈魂體現,策劃師從內容出發的最本質的創意過程,策劃是形式設計的外化表達,方案到了形式設計已經不能叫創意了,那只是三維空間的造型與材質的立體化呈現,是策劃思路的形式表達,所以一個優秀的設計方案一定是有著高貴品質靈魂的策劃思路,才有的具備美學視角的空間三維構建,這樣的方案無論如何去看都是最好的、最完整的。
第二、策劃是設計方案的頂層設計模式,是方案的第三視角的思路邏輯引導,是項目的定位、意義、價值的客觀分析和呈現,如果說方案是設計師視覺美感,那策劃就是精神美感,只有視覺美感的方案沒有精神美感,是空洞無神的方案,只有策劃與設計完美結合的設計方案才完美的設計方案。
第三、策劃除了在內容、意義上的作用和價值,更重要的作用是一個方案的思路的邏輯理由,任何一套完整的優秀方案都應該有一個方案呈現的邏輯理由,也就是這套方案構成的理論基礎,策劃就是成為設計方案的理論基礎所在,這不僅僅是設計方案的邏輯表達,更是設計師在方案匯報時的思路引導核髓,這個作用和價值甚至遠遠超過了形式設計的巨大工作量的信息傳達。我曾經在一個博物館項目的設計成果裡加了一部分策劃思路,在講方案時用了40%講策劃,用60%講設計,結果效果異常成功,一次性打敗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樣的例子在這幾年的工作中非常多,這就是策劃在設計方案裡的價值和作用。
那說了這麼多策劃的優勢,該如何做呢?如何在設計方案裡做前置思維呢?
前面講的如果是原因的話,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具體的方法了。
首先,策劃思路是區別設計思路的全新思維模式,這有點像謀士、軍師、參謀的工作性質,設計師如果是個技術活的話,策劃就是和思想的活,這與設計完全不同,如果說設計師學了個軟體就敢自稱設計師,策劃師即使讀了很多書,會寫很好的文章也不敢輕易稱自己是策劃師。但很多人都會說這樣一句話「我策劃一件什麼事」好像每個人都可以是策劃師。這一難一易就是策劃的尷尬了。在博物館的陳列設計中的策劃就需要很多與設計師不同的能力體現,我在關於策劃師的能力養成上總結了一個優秀的策劃師應該具備的12種能力,這些能力就是構成策劃師的策劃思路的基礎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儲備,策劃思路的思維模式就具備的基礎。
其次、策劃的思路除了在內容的定位和分析外,策劃更重要的是客觀思考、高位思維、全局視角這三方面的分析與思考,客觀思考的是非設計師身份的客觀判斷項目的定位、目的、效果、目標等等這些看起來虛的內容,但這些構思的作用一旦是策劃思路的成果,就會成為設計師設計成果的重要原因。而且客觀思考也為設計成果提供了一個潛在客觀評價角度體系,這為引導思維埋下了一顆理想的種子。高位思維往往是拉高項目成果,拉高設計的站位思考,拉高發包方的成果預測高度,這些高位思維是策劃的成果表現,這是設計師無法做到的工作。全局視角就更重要了,設計師思維往往都是在空間構建上,而策劃師的全局視角是給設計的成果一個邏輯方向推導的理由,讓設計成果成為一種邏輯必然,而不是主觀判斷,這為設計的創意和目標效果表達都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線索,這點我在幾個項目的設計上使用,效果都非常好。
最後如何前置策劃思路,簡單的說就是在設計工作正式開始之前,先做策劃,這個工作如果由設計師來做是最好的了,那就是懂策劃的設計師做的設計方案的策劃思路前置,如果由策劃師和設計師兩個人配合,那就要頭腦風暴,讓策劃和設計做完美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策劃與設計行成珠聯璧合的完美呈現。當然這個有點難度,原因就是策劃師很稀缺,設計師懂策劃的也很稀缺。具體工作的內容除了上述講的項目的目標、定位、意義、更多得是內容分析、亮點創意、形式分析、運營思路等等博物館項目設計裡不太常有的一些內容,這個具體如何去做就是設計師自己的能力所定了,當然這個也就沒法再細化去講了。
關於博物館陳列設計的策劃思路前置也就講到這個深度了,再深入的講就要展開了講策劃了,這個系列文章主要還是講設計工作,所以就不展開講策劃了,說到這裡,我更希望的是設計師根據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去鍛鍊和學習自己的策劃能力,這點我認為是設計師功力提升的最後關底,一旦設計師掌握了策劃思路,讓策劃思路引導著自己的設計思路,這個設計師一定會感受到我說的這些東西,那我認為這個設計師一定會逐漸變得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