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身與替身,「前浪」與「後浪」

2020-12-21 明白

「只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

「前浪」「後浪」這樣的比喻,最早應該出自上面這句宋代的詩,作者是一個愛寫詩的和尚釋文珦。

他在過湖州苕溪的時候,看到水花翻湧,有所感悟,寫下「後浪催前浪」的詩句,但後面還有兩句:

「來往舟航謾如識,到頭若個曾知津。」

釋文珦有道行,所以剛感慨完「後浪催前浪」的現象,轉頭就提示:「到頭若個曾知津」。

一代新人換舊人,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到頭來,何曾按照這樣的規律行事?

儘管如此,千百年來,新人與舊人、老年人與青年人,簡直就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而且,老年人對青年人的期盼、前代人對後輩的語重心長,還幾乎是一摸一樣的姿態。

比如,這次「前浪」對「後浪」的滿懷羨慕。

比如,「世界是你們的」。

比如,「如何使青年接上這一棒」。

這樣的段子,就沒斷過。

1961年,26歲的李敖,看到了一篇「前浪」對「後浪」的期待之作,大發感慨,寫了一篇傳誦一時的雄文《老年人與棒子》。

他說,老年人手裡就三根棒子:

第一根叫「莫須有」,這類老年人「永遠不會退化,因為根本就沒有進化」,他們兩手空空,根本沒有能傳給年輕人的棒子;

第二根叫「落伍了的棒子」,這類老年人倚老賣老,最愛嫉妒年輕人,動不動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第三根叫「不放手的棒子」,這類老年人覺得要沒了他們,青年人就失去了導師,學問也絕了,國家也垮了,所以他們不但不會撒手讓年輕人接棒,相反,還對年輕人揮舞起棒子,「以仗擊其腦」,唯恐年輕人不懂規矩。

年輕時的李敖是犀利的。但從對世事了解來看,還不夠有洞察力,還少了一層窗戶紙沒捅破。

他沒看到,最根本的,其實不是發生在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那根棒子,最根本的,其實是誰掌握了指揮棒。

掌握了指揮棒,「前浪」可以一邊說我們對「後浪」滿懷羨慕,因為你們有選擇的權利;一邊指揮著讓你只能堅定的走一條「正確」的道路。

掌握了指揮棒,就算你只有27歲,只比當年的李敖大一歲,也已經可以成為一國之尊,甚至可以一邊倒拿雙筒望遠鏡,一邊被誇獎16歲時就表現出卓越的治軍能力。

有了指揮棒,就能3歲會開槍、9歲百發百中;3歲懂開車,8歲把大貨車開出120公裡的速度。

所以,跟老年人、青年人有關嗎?跟年齡有關嗎?

關鍵還是指揮棒。

不掌握指揮棒的「後浪」們,你們的行蹤只有公司的老闆在意;而掌握指揮棒的,就算也才20多歲、30多歲,人家的行蹤,全世界都關注。

消失了兩周,全世界的媒體要不出一篇報導探討一番人家的行蹤,都好不意思說自己是主流媒體。

最後,掌握指揮棒的,為了擺脫這些煩人的主流媒體,甚至不得不打造出替身出來。

當然,成功的替身,既然是成功的,就只能停留在傳說裡。如果輕易就被外界破解或知曉了,那還「替身」個啥?

簡單總結,「前浪」與「後浪」的更替、新人與舊人的接續、老年人與棒子的精髓,在於指揮棒。

但說到指揮棒,就沒法深談下去了。

看來,也就只能說說替身了。

中國有句老話「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雞鳴》)。

當桃樹與李樹盤根錯節,一旦其中一棵受蟲咬齧,樹根逐漸腐爛,那麼依傍邊上的另一棵樹也在劫難逃。

李代桃僵,代人受過,就是替身。

已經公開的人群中,哪些人會使用替身?

比較簡單的答案是:影視演員。

他們經常需要與自己相似的替身演員,來表演某些特殊技能或驚險動作。

複雜一點的答案:前面提及的,掌握指揮棒的政治人物。

日本著名的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曾拍攝過一部經典電影《影武者》。

這部影片講的是在日本戰國時期,一代梟雄武田信玄突然急死軍中,幾位家臣為了扭轉勢力分裂、軍心大亂的危機,同時遵循三年不發喪的遺囑,便找來一個長相酷似信玄的影子武士,來假扮這個權力身份,繼續震懾當局豪強。

| 日本戰爭歷史片《影武者》,通過小人物影武者的命運悲劇,展開一部大名家族的興衰史。

不得不說,藝術來源於現實。

使用替身的影視演員,隨隨便便人們就能找出一大串來。而且可以指名道姓的說出,誰用了誰、在哪部影片裡的哪個鏡頭等等。

但是,使用替身的政治人物,除了電影裡的情節,要舉出生活裡真實的例子,有實錘證據的例子,太難了。

聽起來,「指揮棒」不好深談,政治人物的「替身」難以細談。

幸好,翻翻歷史,政治人物使用替身,也還是可以找出幾個真實的案例。

01 「瞞天過海」的蒙哥馬利元帥

「他在戰爭關鍵的時刻,愚弄了德國。」——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在1944年5月,「蒙哥馬利」元帥曾離開英國,取道直布羅陀,出現在北非戰場上。

這讓德軍一時迷惑,放鬆了對法國諾曼第地區的重兵把守。結果諾曼第登陸戰役一舉成功,美英軍隊得以重返歐洲大陸。

而此次愚弄了希特勒,改變了二戰根本局勢的,竟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澳洲小演員克利夫頓·詹姆斯(M. E. Clifton James)。

原來,在諾曼第計劃實行前夕,盟軍為了轉移德軍的監視,秘密策劃了一起代號為「銅頭蛇」的欺騙戰略,準備打造一個假蒙哥馬利。

那個人,就是外形酷似蒙哥馬利,能輕鬆模仿蒙哥馬利威嚴神態的詹姆斯。

|元帥蒙哥馬利與替身克利夫頓·詹姆斯圖片來源:INVERSE

於是,在一戰中失去一根中指的詹姆斯戴上假肢,染白鬢角,戒掉菸酒,配備一條繡有蒙哥馬利名字縮寫「B.L.M」的手帕,登上了前往直布羅陀的飛機。

在歡迎宴會上,身為納粹間諜的莫利納還與「和藹」的「蒙哥馬利」握了手。

後來,詹姆斯在自傳《我曾是蒙哥馬利的替身》裡聲稱,納粹黨人被騙得很徹底,以至於考慮暗殺他。

詹姆斯「瞞天過海」了所有不知情的人,這是他人生中最偉大的一場演出。

02 薩達姆的「恐怖屋」

「那你得當薩達姆·海珊。」——巴爾贊(薩達姆顧問)

說到薩達姆這位臭名昭著的伊拉克獨裁者,人們好奇的可能不是他有替身,而是有多少替身。

比如薩達姆的第三個替身奧馬爾·哈立德·蘇丹,是薩達姆在開羅大學的同窗。他們再次見面是兩伊戰爭爆發之前,奧馬爾被迫成為薩達姆的替身,經過多次整容,還做了聲帶手術,直到兩人音容完全相像。

由於薩達姆本人的生活是封閉式的,奧馬爾也只有代替他出席重要場合的時候才能出門。後來,奧馬爾趁著美國對伊拉克動武之機,逃到莫斯科,才終於「復原成自己」。

他在接受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採訪時表明:

「我參加與外國政治家的所有會面,2002年10月總統選舉前夕我在伊拉克電視臺發表過演說。過了幾周我還與阿爾及利亞總統會晤過。」

|2003年伊拉克國家電視臺播出「薩達姆」視察巴格達的鏡頭。

無獨有偶,自稱是薩達姆長子烏代·海珊替身的拉蒂夫·葉海亞,在美國《時代周刊》曾公開自己傳奇而悲慘的遭遇——「我曾是薩達姆的兒子」。

儘管拉蒂夫言論的真實性存疑,但他所描述的替身生活,充滿了血腥和暴力,仍令我們觸目驚心。

根據拉蒂夫的描述,當他聽到烏代被美軍擊斃的消息時,直接將手中的咖啡砸向電視:

「我極度地憤怒。我不想看到烏代被殺死,他應該在法庭上受審,為他所犯的罪行付出代價。」

| 電影《魔鬼的替身》,改編自拉蒂夫·葉海亞事跡,講述伊拉克陸軍中尉拉蒂夫不幸被拖入鍍了金的魔鬼洞穴,並設法逃離的故事。

03 史達林替身的「死亡」生涯

「他的家人接到通知,說達達耶夫已經死了。他作為史達林替身的一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Donna Patricia Ward《約瑟夫·史達林雙重身份的奇異人生》(The Strange Life of Joseph Stalin’s Body Double)

史達林非常多疑,比薩達姆做得更狠,就連他身邊的親信也不知道,到底誰是真身,誰是替身。

一旦被史達林「看中」,替身的人生就被宣告「死亡」。真實生活裡的他們,會被安排一場死亡。而他們真正的人生,只剩下了「替身」生涯。

對這些已經「死亡」的替身的訓練是非常殘酷的。如果他們不能在測試中以假亂真,讓人信服他就是史達林,秘警便會讓替身再死一次,只是這次是真正的處死。

目前已知的史達林替身,據說有四個。最出名的替身有兩個,一個是達到以假亂真地步的「第一替身」耶夫謝伊·魯本斯基,一個是比史達林年輕四十歲的芭蕾舞演員菲利克斯-達達耶夫。

| 史達林四個替身之一菲利克斯-達達耶夫與真正的史達林

他們的生命裡,只能有這些任務:

(1)作為政治誘餌,保障史達林的出行安全。

每當史達林外出前,官方便會預先公布一條出行路線,而且按照慣有架勢由重兵護送。

但實際上,這只是虛晃一槍。

坐在車內的是替身,真正的史達林會在同一時間前往不同的方向。這就給暗殺者造成極大困惱。

(2)代替史達林本尊,出席一些不重要的活動。

這既可減低史達林的生命危險,也能讓一國之首的史達林節省時間成本,處理更緊要的事務。

另一個聲稱是史達林替身的拉希德,在史達林死亡後數十年,才被允許出回憶錄。他在回憶錄裡說,當史達林臨終前奄奄一息地躺在家裡,同時還有一個健康的「史達林」,在幾周內剛會見過政府官員。

這些替身,是不折不扣的政治犧牲品。就算很成功的為領袖分憂了,最終也很難逃出悲劇下場。

比如史達林最著名的替身魯本斯基,他最後居然被控「破壞領袖形象」,然後被剃光鬍子關進了勞改營。總算最後大難不死,但留給他的創傷,一輩子都難以癒合。

04 種種陰謀論

政治人物使用替身的神秘性,使得各國民間在這方面都充滿了想像力,以及各種陰謀論的猜測。

雖然有著相對更發達的資訊自由,美國也毫不例外的充斥著「政治人物有替身」的陰謀論傳說。

比如,懷疑總統川普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另有其人。

|演員Andrea Wagner Barton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一段白宮花園視頻,她認為川普過於強調身邊是他的妻子,反而說明他身邊的這個「梅拉尼婭」其實是一個替身。圖片來源:facebook

於是,開始出現各種網絡技術貼,仔細分析與川普站在一起的女子,與真正的梅拉尼婭有著微妙的臉部身體差異,並且深挖川普在提到妻子行蹤方面的明顯矛盾,以佐證「替身」的說法。

這方面輿論聲勢越發酵越大,最後川普不得不親自出來為妻子闢謠。

|川普寫到,這則篡改梅拉尼婭照片的假新聞,推向了她不在我身邊的陰謀論。圖片來源:twitter

白宮通訊負責人史蒂芬妮·格裡沙姆(Stephanie Grisham)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也無奈地表示:

「人們本該討論第一夫人為了兒童做出的努力,包括反抗鴉片類藥物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影響。然而,人們又一次被荒謬的謠言迷惑了。」

替身的「腦洞」,不止發生在川普與他妻子身上。連希拉蕊也曾被質疑用了替身。

雖然很快被澄清,但也一時轟傳。

或許,津津樂道於政治人物使用替身的傳聞,背後是人性中固有的好奇心?跟政治清明不清明、透明不透明並無關聯?

不過,毫無疑問,越是捂得嚴嚴實實的國家,人們越樂意去相信類似猜測。越是透明化的國家,就算還依然有傳言,其實更多的是娛樂意義。

前一種類型國家,政治人物安排替身,有用,甚至至關重要。

具體真相如何,外人當然也不得而知。

在這些國家裡,「前浪」「後浪」不關鍵,要緊的是掌握指揮棒。

絕大多數「後浪」,不過年齡上有點優勢而已,本質上只是吃瓜群眾。

而另外一些「後浪」的故事,只有指揮棒關心的起。

相關焦點

  • 「紫色隱者」是最沒用的替身?迪奧的說法不完全對
    在與迪奧布蘭度的大決戰中,迪奧調侃說二喬的替身是最弱的,也是最沒用的,不少觀眾也因為迪奧的一句話,將「紫色隱者」誤認為是最沒用的替身,其實迪奧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紫色隱者」其實也可以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威力。
  • 綾辻行人新作「替身2001」9月刊行
    綾辻行人新作「替身2001」9月刊行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推文」五本替身梗寵文,穿成大佬替身女友?她虐渣男虐到飛起!
    推一波女主是替身的小說前三本現言,後兩本古言第一、四本虐渣男推文目錄:《白月光替身的豪門日常[穿書]》《穿成總裁的替身妻》《穿書之女配的分手日常》《替身女配不做人啦》《欠你的,寵回來》1、《白月光替身的豪門日常[穿書]》作者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獲得金馬最佳攝影獎,李安:長江後浪推前浪
    陳昊森在金馬獎頒獎典禮隔空和在高雄演出的盧廣仲連線對唱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陳昊森一開口第一個音似乎因太緊張飄掉,他說:「有嗎?那代表我不是對嘴歌手,是實力歌手,哈,沒有啦,我就真的走音。」陳昊森被看好拿下最佳新演員,該獎最後由《無聲》的陳姸霏拿下,他說:「已入圍北影和金馬獎,已經有很難得的一生一次的機會了,得不得獎就像敬驊講的是運氣。」
  • AI算法效率每14月翻番,OpenAI:長江後浪推前浪
    「算法的改進是 AI 技術提升的核心。不過尋找衡量所有技術進步的標準非常困難,特別是它們在使用算力方面變化的趨勢,」OpenAI 表示。「算法效率的提升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在同樣時間內進行更多實驗,並減少資金花費。分析表明,政策制定者需要增加對於計算效率研究的投資,這不僅對於學術界有幫助,而且可以進一步幫助業界。」
  • 「造作」辦公室半日遊:看「造作」如何「造作」
    作為一個成立於 2014 年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原創設計家居品牌,到今天「造作」的業務已經走上了軌道。在這次的活動上,「造作」介紹了他們辦公室的「搬遷」歷程,並且宣布,「造作」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將與今年 7 月初在頤堤港正式和大家見面。而在接下來的 90 天中,「造作」與世界知名設計師合作的新品也將陸續發布。設計癖在現場參觀了「造作」的設計實驗室、樣品陳列室、專業棚拍間。
  • 「美少年偵探團」移籍新連載開始,「鐵鼠之檻」漫畫版完結
    「美少年偵探團」移籍新連載開始,「鐵鼠之檻」漫畫版完結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2018-10-17 13:46:22
  • 「推文」五本現言逆襲文,穿成白月光替身?甩渣男搞事業走起!
    》《白月光替身成為富婆後》《反派嬌妻甜寵日常》《穿成替身炮灰[穿書]》《穿成總裁的替身妻》1、《那個白月光替身她爆紅了》2、《白月光替身成為富婆後》作者:黑貓白白【短評】文風歡脫,女主的性子也不錯,穿成替身後,果斷甩了渣男,麻溜離開。
  • 千年回望之「惠能逃生」
    五祖傳法給惠能後,叫惠能快離開,惠能問:「向什處去?」五祖指點惠能後,二人來到江邊。夜已深,五祖把櫓搖船。惠能說:「和尚請坐!應是弟子搖櫓。」五祖說:「應該是我度你。」惠能說:「迷的時候由師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的名稱雖然一樣,但它的用處不一樣。現在已開悟,只應自性自度。」
  • CP君耽推五十二「替身相許」by蒼梧賓白娛樂圈偽替身總裁攻明星受
    CP君耽推五十二作品 「替身相許」 作者:蒼梧賓白 20萬字 2017年5月晉江完結原作文案:十年前的雨夜裡,有個人為霍明鈞擋了一槍,被車撞下公路。霍明鈞僥倖保住一命,卻在醫院接到了那人的死訊。十年後,人人敬畏、鐵腕專斷的霍家家主,偶然遇見了一個長相酷似他救命恩人的小明星謝觀。謝觀:「我倆只是朋友!朋友!還有什麼能比男人之間的友誼更純潔!!」非典型性替身文,總裁攻x明星受,HECP君完全劇透向推文:十年前攻被一個孩子已性命相救,因此難以忘懷。十年後見到受的臉就覺得特別的像,由此兩人開始產生糾葛。
  • 25歲,當設計大師們還只是「後浪」的時候
    「後浪」火了。關於青年,關於時代,關於責任與要求,關於理想和現實,我們聽到了太多面紅耳赤的爭吵,當然也有過平心靜氣的探討。我們今天的狀態,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也許在前輩身上找找印證,是個不錯的思路。他所獲得的盛讚和認可,大多來自於他30歲之後,而他的「設計十誡」更是全世界設計師的設計準則與信條。25歲的迪特·拉姆斯正在轉變職業的過程中,在現代主義發展演變的大潮中,尋找自己的位置。25歲,田中一光,挫敗中1930 年出生於奈良的田中一光,被譽為「無印良品之父」。
  • 何謂「信」?什麼又是「信實」、「信德」和「信能」呢?
    「信」到底是什麼呢?「百法明門論」對「信」會做了明白的解析,它「信」是:「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 」什麼是「信」?首先以一確乎有實、有德、有能的實體,作為信仰的對象,然後對之生起「深忍」—— 深切的忍可,也就是透過深刻有力的理解後,得到生命堅定的智慧,生起不移的信心,並進而引發一股實現理想的希求與渴望,這就是「樂欲」。所以說「勝解是信因」、「樂欲為信果」,而其體性則為「心淨」,能令煩惱、汙濁的心靈,得到澄明的情淨。
  • 「班」字背後的政治史:「上班」為什麼叫「上班」?朝鮮「兩班」是...
    篆書「班」字  「班」不僅有「上班」「值班」「加班」,還有「班級」「班次」「班幹部」「按部就班」等詞組,深究這些詞的共同點,不難發現,其中隱含一種把某事某物分成多份的「秩序感」,這就跟「班」字本身的意指息息相關。
  • 「鬼」與「歸」的聯繫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在孔老夫子心目中,鬼神之事不可輕易言說。正所謂「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我們連「生」的問題都沒搞明白,哪有功夫去研究「死」的問題?不過,這並不妨礙民間對死後世界的無盡遐想。
  • 「撒喲娜拉」即「永別」?!
    那麼,「さようなら」到底該不該出現在日常用語中,又該如何正確使用呢?答案從這裡開始!據『語源由來辭典』記載,「さようなら」是從連續詞「左様(さやう)ならば」演變而來的寒暄語。在「RICOH Communication Club 経営に役立つ情報発信サイト」的相關文章中曾發表過這樣的觀點:除了「そういうこと」以外,「さようなら」還有「そうな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ならば」,即「必須這樣」的意思。
  • 動畫「遊戲王ARC-V」新角色即將登場 浪川大輔擔任配音
    動畫「遊戲王ARC-V」新角色即將登場 浪川大輔擔任配音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物我兩忘」、「梵我一如」、「我思故我在」究竟什麼是「我」?
    撰文:川流中國人以「物我兩忘」之藝術境界為高,印度人以「梵我一如」為終極目的,西方人則以「我思故我在」為哲學的裡程碑。究竟這個「我」是什麼?如何去理解這個「我」呢?「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寒山詩》大約在2600年前,印度的釋迦太子經過六年的苦修,終於在菩提樹下,解脫一切執見的束縛,成為了一代聖者。在他徹底醒覺後,他曾經一度猶豫,應否將他所證悟的道理,解釋給世人知悉?會不會徒勞無功?
  • 日語中的「〆」「」「卍」都是什麼鬼?
    據說「〆」這個字是由漢字「卜」變形而來,也有人說「封」字簡略化後產生的字,沒有標準答案。書面信封口上的「〆」則是表示此信封已經黏死封閉好。也就是取「閉(し)め」的關閉、合上之意。而文件中的「〆切(しめきり)」即是表示截止時間,這種用法取自「締(し)め」,有關閉、結束等意思。
  • 「後立體派」創始人——許坤成
    曾於臺北、法國舉辦過多次個展,為後立體派畫論創始人。自1970年開始,他已陸續創作出14個畫風細膩、寫實的系列作品,有「功夫」、「馬」、「垃圾」、「被人類壓扁的宇宙」、「復活的石膏像」、「揭開包紮」、「光」、「浮動」、「回歸自然」、「拉長」、「太空」、「印象」、「後印象」及「後立體派」等,其中,他最愛的還是「功夫」系列,並計劃擇機再繼續創作。
  • 談明代「秘密宗教」中「觀音老母」及蓮池大師譴責的「五部六冊」
    這些都是羅清所創的新興宗教—「羅教」或「無為教」所強調的看法。如其他後起的新興宗教一樣,它是以在家人為主的團體,並有千禧年的期望。羅清寫了五本被稱為「五部六冊」的寶卷,於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