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要讀「世界名人故事」?

2021-02-08 三五鋤

不只是孩子,許多人也常在讀名人故事。

13年《紐約時報書評周刊》曾羅列一份名人的枕邊書單,這些名人包含搖滾歌手、IT巨匠、金融大亨等等,這份書單如果按類別進行統計,「人物傳記」的佔據比例最大。

美國前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也在這篇來報導裡分享道,「我最喜歡的關於政治的書還包括裡根的自傳、《吉米·卡特的崛起》」

我們其實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仰望星空。

我們奔波於掌握偌大市場的營銷思維後才驚覺,我們需要了解的其實是消費者行為;我們借鑑許多企業的成功之路後才發現,學習經營的根本是足夠了解人性;我們嘗試各種方法教養孩子後才發現,我們需要學習的其實是人類心理。

看見世界後才能看見自己,看見他人後才能看見內心。

在巴頓將軍寫給兒子喬治的信中曾提到:

人必須選擇自己的一種方式,然後堅持下去。那些不能支配自己的人什麼都不是。

 

要做一名優秀的士兵,你要讀點歷史,要客觀地讀。那些日期和煩瑣的細節沒什麼用,你必須知道人們是怎樣作出反應的。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並沒有變。要想贏得戰爭,你要打敗的不是武器本身,你要摧毀那些使用武器的人的精神。你應該多讀些人物傳記,尤其是自傳。這之後你會發現,戰爭很簡單。找準在你能力範圍之內,你能給敵人造成的最大打擊是什麼,然後去做。在謀算之後可以冒險,那不同於魯莽行事。

巴頓將軍的話語雖總讓人覺得傲慢,卻無不道理。

人類有回溯歷史的本能,傳記可以幫我們掌握自己的定位。


孩子通過閱讀「世界名人故事」將認識到人生為何,悄悄的在心中埋下一顆關於夢想的種子。

今天,我們推薦一套5歲孩子都能聽得懂的「趣味版人物傳記」。

[美] 薩斯基亞 · 萊西 / 著

[土耳其]塞努爾 · 厄舍克 / 繪

開本:A4大小

適齡:5歲+

大家在跟孩子共讀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介紹

「什麼是世界級的大師」

「他們有什麼特別之處」

「他們的一生做了什麼」

甚至也困惑,「什麼年齡適合為孩子介紹這樣的知識呢?」

哪怕莎士比亞、簡·奧斯汀、馬克·吐溫、畢卡索、梵谷這些名字在我們生活中不至於不熟悉,但在我們內心卻是遙遠的,我們確實讀過這些經典,但向別人闡釋這些經典時卻是困難的,更別說要對孩子講得好玩又有趣了。

今天這套「趣味版人物傳記」將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過去世界的大門。

它打破孩子對歷代文學、藝術大師的陌生壁壘,以孩子們都喜歡的「恐龍」為切入點,讓孩子走進侏羅紀文學、藝術的時代。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恐龍,因為恐龍代表著「力量」,那是孩子渴望自己的樣子。

 

在它們橫衝直撞的世界裡,大人可能會覺得暴力,但孩子卻感到力量和勝利。所以,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可能會迷戀巨人、恐龍,以及所有「英雄」形象。

 

這套書便是從這個出發點使得許多媒體、名家都參與推薦。哪怕孩子對真實的文學家、藝術家故事提不起興趣,卻一定會對恐龍們都幹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充滿好奇。

孩子們從5歲起,或早或晚都進入一個「故事輸出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把自己親子共讀的故事、生活裡經歷的事情加上自己的幻想揉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這時候,我們可以考慮開始與孩子共讀一些「趣味版的人物傳記」。

例如:

如果莎士比亞是頭鴨嘴龍會怎樣嗎?

 

這頭鴨嘴龍的著作仿佛都在嘶吼,訴說著作家的超凡才華。「莎士比亞龍」所有的詩歌和戲劇都像是強勁有力的野獸,心臟砰砰跳動,舞著尖銳的爪牙。

 

其中,《暴風雨》和《仲夏夜之夢》像是輕盈、大膽的野獸,在荒野上四處遊走,而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哈姆雷特》也像是受傷的野獸,在痛苦中哭號。

 

如果《羅密歐和朱麗葉》變成了侏羅紀裡的恐龍愛情故事……

 

如果李奧納多·達·文西是伶盜龍呢?

 

作為一位畫家、雕塑家、發明家和科學家,他有一顆狂野無疆的好奇心,就像一隻剛破殼的小恐龍,渴望了解世上最偉大的奇觀。他終其一生都在提問:呀,關於如何生長?為什麼會枯萎?天為什麼是藍色的?生物為什麼會遷徙……

如果文森特·梵谷是鴨嘴龍呢?

 

藝術學家將梵谷龍的筆觸與四散驚逃的獸群的轟鳴聲作類比,共同點是它們都極具韻律和動感,卻充斥著猛烈的動因。梵谷龍受火山景觀的觸動,有時候會在作畫裡添加石頭和貝殼,讓畫作呈現出3D效果,看起來既像畫,又像雕塑……

 

我小時候沒讀過這樣的書。

 

似乎小時候所有的書都是獨立的,恐龍、畫作、故事、傳記一切都是獨立的,以至於暑假的時候班上要是有同學很認真的把《名人傳》讀完,我們都會授之於「乖學生」的稱號。

 

可在我心裡,知識是無疆界的,閱讀只是駛向過去與未來的一艘小船,它與乖巧毫無關係,它是屬於大眾的,屬於所有人的。所以,我們希望找到如此這般,充滿童趣、內容豐富的圖畫書分享給家長和孩子。

 

在這個物質繁榮的時代,精神卻未必是繁榮的,走進圖畫書的內容策劃猶如走進一個萬花筒的世界,常常讓人挑得眼花繚亂。

 

而最高級的創意,是從內容到設計都有讓人拍案叫絕之處,絕不是花花架子而已。

 

這套書它不僅打破成人的固有思維,也把趣味推向高潮,更是在趣味裡介紹了這些影響後世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藝術家、作者的畫作風格、生活故事。在書頁之間,它不再僅僅是一幅藝術作品,或者一本人物傳記,它是永恆童趣中豐富且立體的互動故事。

 

陪伴孩子度過童年亦是一場重拾童心的奇幻之旅,這次,我們將它駛向侏羅紀……

 

勇讀者·舒芙蕾推薦

 

 

這本書的創意程度堪比我們之前推薦過的《偉大的藝術》,但其內容是不同的。

 

《偉大的藝術》以藝術畫作為目錄的縱線,這套書以推薦12位知名人物為縱線,其中人物的故事,人物的性格,不同時期的風格,以及他的日常生活都從貼近孩子視角的「恐龍」出發,用孩子的習慣的語言解釋這一切。

 

這套書一共兩本,一本是《如果莎士比亞是鴨嘴龍》,介紹了六位在世界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和他們的名著。

 

另一本是《如果達文西是伶盜龍》,帶孩子們認識世界藝術史上超重量級的畫家和他們的名畫。

兩本書的文字量比一般的繪本要大,但每一頁都有不少插畫,書中書的設計也具備很強的互動性。這樣的圖文配比,作為橋梁書也是很合適的,所以我們推薦的年齡是5-10歲。

 

……

 

伶盜龍達·文西痴迷於解剖學的怪癖是從何而來? 

 

為藝術著魔的梵谷龍與提奧龍、高更龍有著怎樣的故事?

 

鴨嘴龍安迪·沃霍爾如何將一群小怪獸打造成了「超級巨星」?

……

 

如何通過恐龍讓孩子對藝術家生平有所了解,作者埃莉斯是費了不少心思的。

因為要把真實的藝術家、文學家經歷過的事情,在恐龍角色身上再經歷一遍,需要作者既對藝術家、文學家真實經歷非常熟悉,也要對恐龍的習性非常熟悉,然後再把他們嫁接在一起。

 

就好像大師們一起穿越到了侏羅紀時代,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變身為伶盜龍、鴨嘴龍、獵龍、副櫛龍……恐龍們的故事讀起來還那麼順理成章,毫無瑕疵,可以說他為孩子們建立了一個新的世界觀。

 

書中這樣介紹伶盜龍達·文西這個傑出的史前博學家:作為一隻心腸很軟的肉食伶盜龍,他根本不忍心傷害其他生物,因此抗拒自己的本性,變成了一隻善良的草食恐龍。達文西本人,就是這樣一個素食主義者!

書中介紹白堊紀最風趣的恐龍三角龍馬克·吐溫,說它年幼時就撐著木筏在熔巖河裡順流而下。而馬克·吐溫真實的經歷是,1857年他在密西西比河上駕駛蒸汽油輪,這是他夢寐以求的工作,馬克·吐溫這個筆名,意思是「12英尺的水」,正是為了紀念在船上工作的時光。

 

兩本書有著相同的結構,在介紹每一位大師的時候都是:恐龍故事+迷你書中書+真人生平。

書中笑點與知識點穿插,通過虛實的對比,讓孩子輕鬆記住歷史上這些了不起的人物和他們的經典作品。

 

在恐龍故事部分,介紹了大師在其領域的歷史地位、重要經歷和他的主要成就。每個恐龍大師的結尾都有一頁清晰的總結,概括了他傳奇的一生,還有他廣為流傳的名言。

 

例如達·文西龍的這句:「世上有三種恐龍:第一,明察秋毫者;第二,放到他們眼前才能看到事物的龍;第三,熟視無睹者。」

 

讓小朋友驚喜的是每個大師都配有一本小小的「書中書」,展示他們的代表作或主要風格。當然這些小小的書中書,也出自恐龍文學家和藝術家之手,充滿了侏羅紀的趣味:

 

濃縮了名著的角色設定、故事劇情,對名畫進行了幽默傳神的改編,幾頁紙就體現出了原作的精髓,用小朋友能懂的方式趣味演繹原作,巧妙啟發文學、藝術興趣。

 

比如伶盜龍達·文西天馬行空的未來構想——對身體完美比例的探究、飛行器草圖和更多的工程、機械發明。

 

大手翻大書、小手翻小書,鼓勵孩子和大人一起閱讀,享受親子共讀的溫馨樂趣。

 

通過恐龍藝術家和真實人物故事的對比,孩子將加深記憶,用清晰邏輯去認識一個更立體、生動的傳奇人物,從而了解其文學或藝術的價值。

 

 

從莎士比亞、馬克·吐溫、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到愛·倫坡、簡·奧斯汀,無一不是世界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作家。

 

6本書中書濃縮了他們最具代表性的6部傳世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湯姆·索亞歷險記》、《雙城記》……作品類型覆蓋戲劇、小說、詩歌、兒童文學。

 

而《如果達·文西是伶盜龍》中的6位藝術家,從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20世紀,也都是典型畫派最傑出的代表。包括印象派的莫奈、後印象派的梵谷、立體主義的畢卡索、超現實主義的弗裡達和波普藝術的安迪·沃霍爾……

 

他們最典型的18幅作品,也都收納在了6本書中書中。

 

只有大孩子才能看文學名著?!不,對文學的興趣從小就可以培養。

想要了解侏羅紀時代的恐龍文學家怎樣生活?如果莎士比亞是鴨嘴龍,會發生什麼事情?

快翻開這本啟發文學興趣的趣味傳記繪本吧!在一趟穿越時空的文學之旅中,認識不可不知的6位文學大師。去結識似鳥龍羅密歐和原角龍朱麗葉,探究三角龍馬克·吐溫成名背後的故事……

6位文學大師,6部傳世名著,原來文學如此有趣!

在這本書中,你會認識:

鴨嘴龍威廉·莎士比亞

(搭配書中書《羅密歐與朱麗葉》)

雷龍勃朗特三姐妹

(搭配書中書《呼嘯山莊》)

翼手龍埃德加·愛倫·坡

(搭配書中書《烏鴉》)

三角龍馬克·吐溫

(搭配書中書《湯姆·索亞歷險記》)

梁龍查爾斯·狄更斯

(搭配書中書《雙城記》)

獵龍簡·奧斯汀

(搭配書中書《傲慢與偏見》)

藝術太高深,小孩看不懂?!不,對藝術的興趣從小就可以培養。

想要了解侏羅紀時代的恐龍藝術家怎樣生活?如果達·文西是伶盜龍,會發生什麼事情?

快翻開這本啟發藝術興趣的趣味傳記繪本吧!在一趟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中,認識不可不知的6位藝術大師。去破解蒙娜麗莎龍傳世魅力的秘密,探究鴨嘴龍文森特·梵谷為藝術著魔的經歷……

每個大師都搭配一本小小的書中書,讓閱讀樂趣升級。

6位藝術大師,18幅傳世名作,你就是藝術鑑賞家!

在這本書中,你會認識:

伶盜龍李奧納多·達·文西

(搭配書中書《蒙娜麗莎》)

鴨嘴龍文森特·梵谷

(搭配書中書《星月夜》等)

獵龍克勞德·莫奈

(搭配書中書《撐陽傘的恐龍》等)

劍龍巴勃羅·畢卡索

(搭配書中書《格爾尼卡》等)

副櫛龍弗裡達·卡羅

(搭配書中書《受傷的小鹿》等)

鴨嘴龍安迪·沃霍爾

(搭配書中書《金寶湯罐頭》等)

● 讓恐龍給孩子打開文學藝術啟蒙之門。

如果孩子對真實的文學家、藝術家經歷了什麼提不起興趣,也一定會對恐龍們都幹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充滿好奇。「擬龍化」設計充滿創意,抓住小朋友的興趣。

 

● 顛覆傳統傳記形態,創意解讀文學和藝術大師。

無論文學還是繪畫,藝術賞析要從創作者的經歷入手,而不僅僅看作品本身。書中「恐龍文明+人類文明」、虛實結合、知識點和笑點穿插,先看傳記再看作品,帶領小朋友認識12位不可不知的文學家、藝術家。潛移默化鼓勵孩子樹立夢想,為之努力。

 

● 認識12位享譽世界的文學家、藝術家,讓小朋友也能輕鬆讀懂名著、名畫。

從莎士比亞、馬克·吐溫、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到愛·倫坡、簡·奧斯汀,無一不是世界文學史上繞不過去的作家。書中書濃縮了他們的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湯姆·索亞歷險記》、《雙城記》……作品類型覆蓋戲劇、小說、詩歌、兒童文學。

而6位藝術家,從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20世紀,也都是典型畫派的傑出代表,包括印象派的莫奈、後印象派的梵谷、立體主義的畢卡索、超現實主義的弗裡達和波普藝術的安迪·沃霍爾……他們的18幅名作,被收錄在了書中書裡。

 

● 12本「書中書」帶來互動親子體驗,啟發孩子閱讀興趣。

每個大師都搭配一本小小的「書中書」,展示他們的代表作、藝術風格。當然這些書中書也出自恐龍文學家和藝術家之手,充滿了侏羅紀的趣味。大手翻大書,小手翻小書,閱讀樂趣升級。

《趣味人物傳記系列》精裝兩冊

[美] 薩斯基亞 · 萊西 / 著

[土耳其]塞努爾 · 厄舍克 / 繪

開本:A4大小

適齡:5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一定要給孩子讀名人傳記?這4點好處,是家長給不了的
    讀名人傳記的好處1、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目標牛頓、愛迪生等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在孩子的一節名為「你長大想做什麼」的課中。教材中只是孩子必須要掌握的一部分,有些家長總是羨慕別的孩子能夠出口成章,語文成績優秀。背後的原因是他們讀過大量的書籍、名人故事,才能在寫作時靈活引用,讓文章出彩。語文是很多孩子的硬傷,更是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豐富的進行名人故事閱讀能幫助孩子在語文上表現更出色。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故事?
    在英語學習方面,故事也是最佳的啟蒙素材之一,插圖精美的故事總是可以獲得孩子的喜愛,他們在閱讀中可以收穫許多。為什麼給孩子讀故事?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們讀故事呢?其實讀故事有許多好處,尤其是對低齡段的孩子。閱讀和故事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尤其是想像力。
  • 奧普拉逆襲成「脫口秀女王」背後: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讀名人傳記?
    小奧普拉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堅持,她只知道通過讀書,她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人,在她的腦海中,初步開始浮現出世界更廣闊的一面。然而此時,她並不知道這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直到學校的比賽到來。讀完這個故事,我感慨萬千,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例子?因為不只是孩子,只要一個人想在前人的肩膀上向遠處看,他都一定要讀這些故事。
  • 梁啓超:為什麼要讀名人傳記?
    我們為什麼要讀名人傳記? 梁啓超說,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前言裡寫道:「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
  • 名人傳記教給孩子什麼——親子共讀《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01從書本角度,特別的閱讀體驗1、既是繪本,也適合大孩子讀。讀這本書,大寶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好多頁都畫了繆斯(之前看過關於希臘神話的故事,知道繆斯),這些繆斯有時候是開心的,有時候是憤怒的,有時候又是傷心的,這是為什麼?我告訴她,因為這些都與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有關啊。所以,說是繪本,是因為這裡面總是藏了很多小秘密,需要小朋友的慧眼去發現,並且會心一笑。說適合大孩子讀,因為它的文字基本已經是成段成段的,適合慢慢脫離拼音的大寶閱讀。
  • 讀名人傳記,給孩子請一個偉人做老師
    可見閱讀是人必須要做的一件事。閱讀可以讓人知進退,明道理,也可以讓人看天下,擴胸懷。少年兒童要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學會在書中尋找答案。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了小學初中,不適合只局限於童話故事。想給孩子讀一點更深層次的書籍。但是嚴肅文學又怕孩子不感興趣。那這裡璐璐建議大家可以給孩子讀一讀人物傳記。
  • 寫給孩子的世界名人傳記
    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期,多讀一些名人傳記,不僅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堅毅的品格,更能吸取積極的經驗,讓人生之路更寬廣開闊。 也因此,美國、芬蘭、日本等教育大國,都非常注重引導孩子閱讀名人傳記。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名著,讀什麼,如何讀,才會更有效?
    關於這四本名著可謂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幾乎都能說上一個兩個的經典情節和故事。近幾年,公立學校也好,校外輔導班也好,也都陸陸續續的推出了名著閱讀的要求或課程。好多家長從2017年的寒假開始就問我,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名著?其實新教改也就是部編版語文也對名著有了更多、更細化的要求。
  • 家長給孩子讀故事要堅持到12歲
    專家建議,家長給孩子讀故事需要堅持到12歲,看來讀故事可是有大學問呢,快跟小編來看一看吧!為什麼給孩子讀故事要堅持到12歲呢?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把「為孩子讀故事」描述為「孩子小學畢業之前都應保持的一種習慣」,而這樣的好習慣,需要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培養。
  • 為什麼要了解歷史人物故事?因為讀史使人明智
    小時候上學特別不喜歡學歷史,每次歷史老師一上課搞得我瞌睡連連昏昏欲睡,聽著那些歷史啊年代呀,真的讓人頭疼,但是雖然不喜歡歷史,但是我對歷史故事還是很感興趣的,本來暈昏昏欲睡的時候,老師一講到某個歷史上的名人啊,故事啊我就立刻精神了,都要豎著耳朵去聽。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是最好的答案
    近些年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越來越重視讓孩子背古詩詞這件事了。 尤其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武亦姝火了之後,更是讓不少家長堅定了讓孩子從小接觸故事的想法。
  • 越早讓孩子讀到,對孩子的未來影響越大!(小學生必讀)
    原標題:越早讓孩子讀到,對孩子的未來影響越大!(小學生必讀) 越早讓孩子讀到,對孩子的未來影響越大! 1、小學生必讀的名人傳記(3-6年級適讀) 一定要給孩子多看名人故事?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神話故事?99%的父母都不知道
    曹雪芹在這裡把「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引入,增加了故事的玄幻色彩,為後文做了鋪墊。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也是以神話和傳說為題材寫成,甚至唐詩宋詞裡,也時常看到神話典故出現。如果孩子對神話故事沒有儲備,不僅讀這些著作時會吃力,寫作的時候,也無法將神話故事運用到文章中,讓文章的色彩大打折扣。
  • 為什麼「名人推薦」的書不要讀
    喜歡看書,但是很不喜歡看到書籍的封面上寫著「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聯合推薦」的字樣,從個人的感知來說,我覺得我讀不讀這本書,或者我打算讀哪本書是我自己的選擇,和誰推薦這本書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你可能追星,但是名人並不了解你因為經常出現在媒體報端,所以非名人的普通老百姓也會「認識」很多名人,可能對名人的經歷甚至隱私如數家珍,但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難道可以說明你喜歡的名人就了解你,他推薦的書就適合你讀?這本書就會對你有幫助?
  • 寫給孩子的5本世界名人傳記
    「現在教育部正組織編寫一套新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聘我擔任總主編,這套新教材就選了不少名人傳記,並鼓勵學生多讀傳記。」 在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閱讀指導目錄(2020版)#中,從小學3、4年級開始,直至高中階段,名人傳記都列入了孩子的必讀書目中!
  • 為什麼有錢人讓孩子從小讀歷史書?白巖松:不僅要看
    在汪涵《偶像來了》裡,他想帶著兒子去博物館和各國的文物,學習世界歷史。萬達group老總王健林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學習歷史,喜歡歷史,古老智慧影響了他對萬達群的建立和管理。央視喉舌白巖松還說,他不僅讓孩子讀歷史書,還強迫他們學習。後來,兒子主動報考了歷史專業,他非常滿意。
  • 名人讀「白字」,不是事故是故事
    把字音讀錯,叫作讀「白字」。如果老師教錯字音,叫作「白字先生」。讀「白字」,往往要受人譏笑,成為文化水平不高的「標籤」。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讀「白字」是常見現象,普通人會讀「白字」,名人也會讀「白字」。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詩?
    所以,如果一個人酷愛讀詩,就很有可能遭到他人的不解和偏見。雖然詩歌在現實生活中似乎用處不大,但是在非功利的世界卻大有用處,因為生活並不全是早九晚五的工作、油鹽醬醋的日常和按部就班的計劃,它還有更廣闊的、幽深的、形而上的情感和精神維度。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可以遇見更好的世界
    早上浩浩做暑假作業時碰到了一道難題,想不出來就跟我我抱怨:「媽媽,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這樣的問題孩子還是第一次問我,而讓他懂得上學讀書的意義,卻是我不可不講的道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會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認真寫作業,可是孩子連為什麼讀書都沒有弄清楚,你覺得他會全力以赴的對待學習嗎?巧了,最近剛好看到這樣一組漫畫,我想可以很好的用來引導孩子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後看到的世界千差萬別:要想孩子長大後體面,受人尊重,有選擇,有自由地生活,就要捨得小時候逼孩子不要偷懶,變得優秀。
  • 孩子為什麼要聽繪本故事?家長又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繪本?
    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挑選繪本的過程中,一定要先了解繪本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一、孩子為什麼要聽繪本故事?3、充分地認識世界繪本故事中很多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採取的原材料,所以孩子們可以通過繪本裡的故事去更真實且全面地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