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種文化藝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初唐有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而後來產生的「楷書四大家」中有3位是出自唐朝,那便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其中歐陽詢的歐體楷書為「四大楷書」之首,歐楷險絕挺拔、富有變化,千百年來一直人們學習楷書的首選。
歐陽詢的作品有很多,但是能夠留存下來的卻寥寥無幾,其中最為著名便是《九成宮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李譽墓碑》等等。
歐陽詢在中年時期寫下了《皇甫君碑》,到了74歲時寫下了《化度寺碑》,75歲時創作了《九成宮碑》,後來又有了《虞恭公碑》、《李譽墓碑》。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歐陽詢所有的歐楷作品中,最適合學習的是《九成宮碑》,但是依照古人的經驗,學習《九成宮碑》者大多很難再走出,真正受歷代人稱讚的是《化度寺碑》。
《化度寺碑》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了《九成宮》的。

《化度寺碑》全名《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碑立於唐朝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此的妙處,在於嚴謹縝密,神氣深隱,具有體方筆圓之妙,有超塵絕世之概。

關於《化度寺碑》,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看法:
元趙孟跋:「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最善,而《邕禪師幹塔銘》又其最善者也」。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記:「《化度》尤精緊,深勁,主角外露失之於溫潤;或刻意用筆規範,嚴謹內層,結體似呆板失之於奇趣。」

不過可惜的是《化度寺碑》原拓版早已流逝,已知的版本大多是宋朝時期的翻刻本,故學習《化度寺碑》者較少。在1900年時,敦煌的一個藏經洞被打開,被埋藏了1000年的各種奇珍異寶重見天日,其中就有歐陽詢的最新作品——14頁唐朝時期的拓本《化度寺碑》,堪稱是歐陽詢最新出土的歐楷。

但是這14頁在當時被英、法給搶走了。其中12頁藏在「大英博物館」,2頁藏在法國博物館。
如今我們經過多方努力,將這14頁唐拓本《化度寺碑》重新編纂成冊,並加上了極為珍貴的陳鏞本《虞恭公碑》,編成了這部《歐陽詢楷書三種》,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