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中華」廚藝團訪佛羅倫斯 傳播中華飲食文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21日,以浙江省僑聯聯絡部部長孫彥為團長的浙江省僑聯「親情中華」廚藝團,到訪義大利佛羅倫斯,為當地華僑華人烹飪了浙江傳統美食,表演了精湛中華餐飲文化絕技,並向華人中餐企業傳授廚藝,受到了當地華僑華人的歡迎和讚譽。

王文剛總領事、「親情中華」廚藝團和出席活動的僑領合影。(圖片來源:歐聯社記者 胡彪 攝)

當地時間21日晚,「親情中華」廚藝團在義大利中意青年聯合會、義大利佛羅倫斯華人華僑商貿聯誼會、佛羅倫斯華人華僑商貿聯誼會、義大利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等華人社團的支持下,在佛羅倫斯福臨中餐館舉辦「親情中華,味道浙江」浙江美食鑑賞品嘗活動。中華金廚獎得主、浙江餐飲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王豐,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老師王敏平等中國烹飪大師,為僑胞奉上了一餐原汁原味的浙江美食。

義大利中意青年聯合會會長鄭再生,代表佛羅倫斯僑胞,對浙江省僑聯「親情中華」廚藝團的到訪表示歡迎,並感謝浙江省僑聯為傳播中華美食文化、助力華人餐飲企業提升中餐烹飪水平、提高中餐企業綜合市場競爭力,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和貢獻。

鄭再生表示,飲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飲食文化在義大利的有效傳播,更能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加深當地民眾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認知。目前義大利中餐烹飪水平相對比較薄弱,有待進一步提高廚藝和挖掘中華廚藝人才,打造中華飲食文化品牌,做好中華飲食文化的推廣與發展。

代表團團長、浙江省僑聯聯絡部部長孫彥講話。(圖片來源:歐聯社記者 胡彪 攝)

代表團團長、浙江省僑聯聯絡部部長孫彥表示,浙江省僑聯推出了「萬家海外中餐館,同講中國好故事」活動,已得到全球50個國家1萬多家中餐館業主的積極響應,受到了廣大華僑華人的廣泛好評。此次浙江省僑聯「親情中華」廚藝團走訪義大利,希望進一步將傳統中華美食文化在義大利植根,並助力華人中餐企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駐佛羅倫斯總領事王文剛致辭。(圖片來源:歐聯社記者 胡彪 攝)

中國駐佛羅倫斯總領事王文剛表示,飲食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不僅能夠撫慰海外華僑華人的的思鄉之情,更是促進民間交流、增進人民友誼的紐帶。浙江省僑聯「親情中華」廚藝團赴佛羅倫斯進行宣介和傳播中華美食文化,給僑胞們送來久違的家鄉味道,以美食為載體,講述中國故事,在有效提高華人餐飲業服務水平的同時,將進一步增進當地民眾對中華美食的了解,加深兩國人民的友誼。(博源)

相關焦點

  • 中華飲食文化創新傳播助推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
    中國祭祀的宴饗,百姓的鄉飲酒禮,親朋聚會的宴請,民間的喜慶節日,飲食參與其中,滲透著中國的「和文化」。中華飲食文化內容豐富、獨具特色,在古代常常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被繼承與傳播。法餐和土耳其的美食文化項目已先後於2010年和2011年入選世界非遺目錄。「韓國越冬泡菜」和「日本和食」也於2013年申遺成功。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於千千表示,所有入選非遺的飲食類項目都不是簡單的某個菜、某種烹飪技藝,而是飲食背後承載的文化與傳統。這說明曾經頗有影響力的中華飲食文化在傳承和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深受中華飲食文化影響的日本和韓國,其飲食文化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國。
  • 「親情中華」夏令營太原營閉營 營員爭做中華文化傳播使者
    走進平遙古城,遊覽祁縣的大院,既感受了山西濃厚的歷史文化,還親自動手製作非遺布老虎,參與漆器的製作,可謂收穫滿滿。」從英國回來參加「親情中華」夏令營山西太原營的海外華裔少年姚子煊16日告訴記者,要將此行的收穫分享給更多人,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
  • 中華飲食文化
    在這其中,歷史發展到今日,有些文化始終貫穿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思維方式之中,有些文化只有少數文化繼承人在傳播,還有些文化已經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到博物館裡也許才見得到。雖然中國人現在不是受過教育的人都會寫毛筆字,不再崇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中醫也不再興盛,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仍然有一種文化依然亙古不變地傳承著,那就是中華飲食文化。
  • 中華飲食文化學院簡介
    康師傅中華飲食文化學院是由康師傅控股集團投入長期預算做飲食文化的研究和推廣。是康師傅實現飲食文化研究和傳播任務的先鋒。對內,讓集團內部深入了解開發產品背後的飲食文化底蘊,形成系統性思考,培養前瞻性能力;並為籌建中華麵食博物館梳理基礎知識。對外,希望邀請諸多文化學者、有志之士加入,集社會力量共同發展和傳播中華飲食文化。
  • 「親情中華」藝術團赴義大利演出受僑胞讚譽
    新年除夕開始,從義大利南端的那不勒斯到首都羅馬,再到義大利文化復興之都佛羅倫斯、華人最集中的城市普拉託,以及水城威尼斯和時尚之都米蘭,義大利各地華人社區到處都洋溢著一片節日的歡樂氣氛。  大紅燈籠、紅色彩帶、賀年春聯,放鞭炮、舞龍、舞獅多姿多彩,演繹著龍文化的精華,將義大利慶新春活動推向一個高潮又一個高潮。
  • 李錦記與孔子學院再攜手 加大中華優秀飲食文化傳播力度
    李錦記將繼續為孔子學院的赴世界各地的志願者提供方便醬料包,並將從明年起在人才培育、飲食文化教育、與海外的當地文化對接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開展更多的落地活動,進一步加強對中華優秀飲食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李錦記將加大傳播中華優秀飲食文化力度  9月27日,在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啟動當天,李錦記醬料集團主席李惠中與國家漢辦主任許琳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協議,這標誌著李錦記與孔子學院的合作跨入第三個年頭和新的階段。
  • 弘揚中華文化 振奮民族精神 義大利炎黃會在佛羅倫斯成立
    中國駐佛羅倫斯總領館王輔國總領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魏章仲、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名譽理事長簡漢生、義大利前駐華大使Attilio Massimo Iannucci嚴農祺以及多位海內外嘉賓出席了成立慶典。
  • 傳播中華飲食文化 鮑之源助力第二屆中國青年名廚精英賽
    傳播中華飲食文化 鮑之源助力第二屆中國青年名廚精英賽 2019-05青年名廚作為餐飲業中思維活躍、技藝趨於成熟、工作熱情高漲的骨幹力量,肩負著傳承技藝、創新產品、傳播餐飲文化的重任。通過青年名廚精英賽的舉辦,可以充分促進和推動青年名廚的技藝交流、共享合作,弘揚匠心精神,傳播中華飲食文化,增進不同飲食地域間的交流融合。
  • 中國留學生通過慶祝傳統節日傳播中華文化
    同時,在異鄉的他們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和中華飲食相遇  在海外談起中華文化,必然少不了飲食文化。由於中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海外的中華飲食文化也往往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在新加坡,早年旅居的華人主要來自閩粵兩地,其飲食文化也和此兩地的飲食特點相關。
  • 關公學者朱正明率團訪三國,傳播中華關帝文化,收穫大
    怪奇公社劉洪進7月23日消息:2019年 7月中下旬,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關公文化專項基金專家顧問、湖北省委統戰部前海外中心主任朱正明,率湖北、江蘇兩省企業家和北京攝影家,遠赴俄羅斯、瑞典、挪威尋訪傳播中華關帝文化。
  • 求學海外的日子:從過傳統節日到傳播中華文化
    和中華飲食相遇在海外談起中華文化,必然少不了飲食文化。由於中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海外的中華飲食文化也往往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在新加坡,早年旅居的華人主要來自閩粵兩地,其飲食文化也和此兩地的飲食特點相關。曾在新加坡管理學院就讀的阿威(化名)就有很深的感受:「食閣一般會銷售廣東的茶點,如燒麥等。
  • 中華飲食文化的基本內涵—趙水梁
    精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內在品質的概括。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反映了先民對於飲食的精品意識。當然,這可能僅僅局限於某些貴族階層。但是,這種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卻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地滲透、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
  • 「傳播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訪澳洲東方華語電臺臺長盧軍宏
    新華網雪梨11月28日電專訪:「傳播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訪澳洲東方華語電臺臺長盧軍宏  記者江亞平  「不遺餘力地向華人聽眾推出喜聞樂聽的節目,通過廣播電臺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責無旁貸的責任,」49歲的澳洲東方華語電臺臺長盧軍宏在電臺建臺一周年文藝晚會上對記者說。
  • 利用新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每逢全國兩會,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重要話題。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續發展,代表委員們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尋求答案。
  • 2019海南省「親情中華」文化交流訪問團「簡,報」
    親情中華」是中國僑聯創辦的文化交流品牌活動。2019年12月9日至12月16日,海南省僑聯「親情中華」文化交流訪問團前往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行為期8天的交流訪問,在蘇燕副主席帶領下,來自海南玉蟾宮道醫館和海南玉蟾書畫院的著名中醫、書畫家等文化學者共計15人參加活動。
  • 充分發揮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的獨特作用
    他說,中文逐漸將成為世界語言中普及率最高的語言之一,中華文化如何與海外有效交流需要進一步思考。關於僑聯如何充分發揮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的獨特作用的問題,林軍表示,優秀的中華文化是中國重要的軟實力,是推動中國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維繫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
  • 創立「中華飲食文化專項基金」 創建餐飲新概念「中華節氣菜」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中華飲食文化專項基金是其對餐飲文化的責任擔當,重頭項目「中華節氣菜」則聘請飲食文化專家,國際中餐名廚,深挖文化、技術革新,引導非遺文化走入新時代、同時建立理論體系。「中華飲食文化專項基金」的成立,挑起對餐飲文化的責任擔當。
  • 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方式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2016年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顯示,中醫、武術與飲食是海外受訪者認為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選擇比例分別為50%、49%和39%);中華醫藥、中華武術與中華烹飪也因此成為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價值內涵的三張亮麗名片。在裡約奧運會期間,拔罐、針灸等中華醫藥康復療法頗受歡迎。
  • 創新傳播方法和手段 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創新傳播方法和手段 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訪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榮躍明 2019年02月07日 09: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趙徐州 曾江 字號
  • 提升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
    「以學術為本、開風氣之先」,勇於開拓創新,使刊物建設始終與中國社會和文化發展保持同步,讓學術思考和學術研究始終走在中國重大文化問題與社會問題探索的前沿,不斷創新傳播手段、不斷提升傳播能力,才能使學術期刊在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傳播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守正創新,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