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這位詩人簡直就是詩詞界的奇蹟,他的詩有著溪泉的清澈,有著花草的芬芳,更有著山嶽的大氣……詩壇如果少了王維,那絕對會變得枯燥許多,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王維被好多人推舉為李杜之下的第一人。「寒梅著花未」這句詩出自王維的一首《雜詩》,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詩僅僅四句,卻成為難以被超越的經典之作,現在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你從遙遠的故鄉而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情吧。不知道在你動身前,是否知道,在雕刻著花紋的窗戶外,那寒梅有沒有生出花苞呢?
這是一首思鄉作品,但是卻又不同於一般的詩作,重點就在於這首詩能夠把最尋常的事物寫出最動人的情感來。作者沒有去寫家中的事,而是通過梅花發問,以小見大。所以這就有一種愛屋及烏的韻味在裡面,故鄉的一草一木對於每一位熱愛家鄉的遊子來說,肯定是親切萬分、備受關注的。
對於同一類的寫法各題材,陶潛和王安石二人都各留有一首詩:陶潛的《問來使》:而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幾叢菊?」;王安石的《道人北山來》:「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舉手指物脊,雲今如此長。」讀完寫兩首詩後,大家肯定都會覺得沒有王維這首好。它們之所以沒有成為千年傳唱的原因,就在於用詞過於寡白,沒有做到精煉生動,更沒有潤聲潤色後的美感。所以王維不愧是「詩佛」,精通詩畫的他將情感與畫面同時結合起來去表達,就別有一番韻味。
王維的這首詩僅僅有四句,前兩句開門見山切入主題,後兩句又作了再次升華情感,使得讀者完全沉浸在一種淡淡的鄉愁之中。詩的好壞真並不在於有多長,而是在於有多精,在於所表達的情感有多濃烈。王維的這首詩能夠做到詞盡而意未盡,筆首而情更長,這是需要有很深的功夫和生活悟性。作者蜻蜓點水式的描寫,恰到好處地運載出了情感,不隱晦也不直白,把最耐品的韻味留給了讀者,這就是它的成功之處。
「寒梅著花未」多麼美妙的詩句,簡簡單單五個字,飽含了多少真情和鄉愁。千古名作的魅力不能以語言去形容,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