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東方亦落
名創優品要上市了,「十元店」也揚眉吐氣了一次。9月24日,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募資1億美元。
然而頗為尷尬的是,就在計劃上市前夕,名創優品旗下一款「一步可剝」的指甲油被上海藥品監管局檢出2B類致癌物超標1472倍,名創優品申請復檢後該產品仍被判定為不合格。
都說「便宜沒好貨」,而以十元店起家並在往後的日子裡都延續這一模式的名創優品,其店內貨物單價最高不超過50元。難道這真的是一條「鐵律」?
其實在那些年遍布大江南北的十元店中,脫穎而出的名創優品必然有其獨特的經營技巧和優勢,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名創優品始終無法避免一些缺陷。一路狂奔卻爭議未斷的名創優品在此時選擇上市有何目的?而且就這樣帶病上市對名創優品而言真的合適嗎?
一、七年狂奔,看「十元店」的野蠻成長史
名創優品的前身「哎呀呀」可算得上是許多80後、90後青春記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十多年前正是「兩元店」、「十元店」遍布大街小巷之時,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就是從十元店起家的,那時候他專賣女孩子的小飾品,走「平價時尚」路線。到2004年,葉國富成立了公司,並將其命名為「哎呀呀」,因為定位特別精準,所以迅速打開了市場,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擴張了近千家店面,年營業額高達5.6億元。
想把生意進一步做大,光靠找準定位還是不夠的。當時葉國富已經有了一些資本,在品牌宣傳方面開始了大手筆,專找在年輕人群體中人氣高的當紅明星代言,SHE、蔡卓妍、林宥嘉、應採兒......看到這些人戴著哎呀呀的飾品貼在店門口的海報,目標用戶很難不心動。
就和今天明星的粉絲瘋狂氪金一樣,「get明星同款」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激發消費欲的點,更何況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完成心願。於是哎呀呀生意火爆,到2010年店鋪數量達到3000家。
然而十元店模式在2012年被網購擠壓了市場,另外小飾品生意雖然好,但市場空間並不大,哎呀呀亟待改變。2013年,葉國富在日本旅行期間發現了街頭巷尾非常流行「百元店」(100日元約合6.46元人民幣),它們的裝修都特別精美。
於是葉國富請來了日本設計師三宅順共同創立了「名創優品」,範圍也不再局限於女生的小飾品,而是做起了精品日用百貨,多數商品價格在10元~15元。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名創優品致力於優化門店環境、複製市場爆款,勢頭愈發迅猛,兩年時間門店數量超過1000家,截至今年6月,名創優品在全球範圍內的開店數量高達4222家。
這速度著實令人驚嘆,從哎呀呀轉型而來的名創優品無疑是匹「黑馬」,七年時間一路狂奔,也收穫了不少用戶,有的用戶是喜歡它日系的設計風格,有的喜歡它物美價廉的產品,還有的喜歡它總能及時出爆款以彰顯個性。
然而仔細觀察名創優品的成長史,會發現其中並非無懈可擊,相反,有些問題早就已經顯露出來。
十元店那麼多,憑什麼名創優品就能出頭?早期的哎呀呀靠的是明星效應,可明星效應又能火爆幾時?而且拋開這層光環,那些飾品和其他十元店也並無不同。所以從本質上來看,早期哎呀呀的崛起靠的是「噱頭」。
後來哎呀呀轉型為名創優品,但是「噱頭」這一點依然沒擺脫。
請來了日本設計師,將店面打造成日式風格。那時候中國的年輕人中很流行「哈韓」、「哈日」,許多人看到這樣別致的店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然就走了進去。
讓用戶下決心買東西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價格。名創優品與其對手無印良品比起來,很多看上去一樣的商品價格都要更低,有的甚至低了一倍多。並且名創優品的店面多分布在客流量大的地方,用戶也很容易「順便」去買兩件東西。
但是名創優品的設計讓許多人誤以為這是個「日本品牌」,實際上裡面不少產品都是正宗的「Made In China」,有投機取巧之嫌;店面擴張迅速是因為其倚重加盟商模式,但這種模式弊端不少;從店面設計到推出產品不止一次陷入抄襲風波,而且像此次指甲油這種質量問題也不是首次......
二、商業模式與產品質量屢遭詬病,此時上市是起點還是終點?
因為名創優品確實很成功,其創始人葉國富曾數度「口出狂言」:「看不懂名創模式的人,就像十年前看不懂阿里巴巴一樣」、「未來3~5年,電商會死掉一大片」之類的話經常能從他口中聽到。
從名創優品的發展勢頭來看,葉國富確實有「狂」的資本:2019年,葉國富以100億元身價位列《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693位,倘若此次名創優品赴美IPO成功,那麼他的身價也會繼續水漲船高。
而在名創優品的招股書中也顯示了它們取得的好成績:2019財年收入達93.94億,2020財年收入達89.79億。對於未來,名創優品也有自己的規劃,在2019年初就定下了中期戰略目標,計劃到2022年將門店擴張至上萬家,覆蓋100個國家和地區,並實現千億營收。
但是這種開店速度真的沒問題嗎?目前名創優品旗下門店超過4200家,其中中國本土門店超2500家,海外已覆蓋美國、加拿大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在這些店鋪中,七成都是加盟店,直營店佔比僅為10%。因為這種加盟模式,名創優品才能擴張得如此迅速。
但問題是,這種加盟店模式之下名創優品盈利很難。儘管收入可觀,但實際上名創優品卻一直是虧損的,2019財年和2020財年分別虧損2.9億元和2.6億元。
按照名創優品給出的加盟規則,門店租金、裝修費、品牌使用費等都要加盟商來承擔,名創優品只提供管理服務。這意味著名創優品主要靠加盟模式維持現金流,而無需承擔大部分經營風險。
因為貨品單價低所以收入有限,名創優品必須開更多的店,才能實現薄利多銷。但是這對加盟商而言不太有利,因為他們要承擔更大的風險,而且近年來曝出了不少名創優品加盟店虧損的新聞。
一位名創優品的工作人員曾表示,10%的店鋪處於虧損狀態,原因是選址不理想和租金過高。還有業內人士稱根據測算,名創優品有1/3的加盟店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到2019年,陸續有媒體曝出名創優品的許多加盟店處於虧損狀態。加盟店虧損,加盟商必然萌生退意,名創優品在去年曾有過一波關店潮,去年8月開始,名創優品關店數量逐漸超過850家,佔當時門店數量的1/3。
名創優品的虧損很難說與擴張速度過快無關,畢竟每個門店都有自己的輻射範圍,而擴張速度快,門店可以分得的利潤自然就變少了,加上加盟商負擔太重,虧損情況也就多了起來。
此外,名創優品的產品許多都涉及抄襲、仿造和質量問題。
近幾年多個國內外品牌都和名創優品有過糾紛,涉及民事案件共49條,其中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8起,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5起,侵害商標權糾紛2起。
例如在2016年,一位插畫家發現自己發表在豆瓣上的漫畫《極簡動物園》被名創優品印在本子上出售,遂將其告上法庭,最終名創優品賠償作者經濟損失8萬元,並且公開道歉;
今年1月,深圳設計師品牌finerworld指責名創優品抄襲,稱名創店內在售的幾款胸針產品在設計上與finerworld的IP高度相似;
今年6月,名創優品的「KaKao Friends」單耳蘋果碗被檢測出三聚氰胺遷移量不合格;今年8月,名創優品的「雨後茉莉香水」被檢測出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不符合規定。
此外,名創優品還喜歡仿造大牌,然後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出售,所以侵權事件也就屢屢發生。關於侵權,葉國富曾在2018年回應稱:「你知道川普的女兒怎麼回應山寨嗎?在設計界,從來只是互相借鑑,沒有模仿」。
但不管創始人如何「巧言善辯」,也不能掩蓋名創優品在商業模式和產品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還沒有處理妥當之時就想要IPO,恐怕並不應該值得名創優品高興。或許在名創優品看來,上市是個新起點,可如果處理不好,說不定這就會成為它的「終點」。
三、與其匆匆帶病上市,不如先解決問題再前進
當然名創優品也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有意與大IP聯名合作,這樣就不用總是模仿其他品牌。到目前為止,名創優品已經與全球十餘個大IP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迪士尼、漫威、咱們裸熊、Hello Kitty等。與這些知名品牌合作,也可以看出名創優品是想要摘掉「國產低仿」、「十元店」等標籤。
然而在名創優品提交的招股書中,也顯示出了這種合作的風險:「如果將來我們無法擴大或維持與這些IP許可方的合作,我們可能很難找到合格的替代IP許可方,這可能對我們的日常運營和消費者體驗產生不利影響」。可以看出這種合作模式只是輔助手段,暫時還無法成為主流,而且也並非萬無一失,不能讓人完全放心。
在資本市場,名創優品也受到優待,早在2018年9月就獲得騰訊10億元的戰略融資。資本嗅覺敏銳,看到了這種十元店模式的前景。雖然現在強調消費升級,但消費升級不單指的是消費金額高,更是追求高品質、個性化和最優性價比。消費者既要頗具個性和能彰顯符號價值的外在,又想要物美價廉的內在。名創優品正好能滿足消費者的這些需求,還是有一定前景的。
但即使如此,名創優品的諸多問題仍不能被忽視。名創優品現在這麼拼命開店,其實也是想要更多的現金流。然而瘋狂擴張也好,上市募資也罷,都不是健康長久的發展方式。如果不改變有缺陷的商業模式,不提升屢受爭議的產品質量,即使上市成功也無法走得長久,這些弊病對於其今後的品牌形象更會成為一種負累。
與其急匆匆上市,不如先解決當前的問題,只有把這些障礙都清除掉,才有利於名創優品今後更順暢地向高處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