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歲入黃埔軍校 黃埔五期生中的佼佼者 令雁門關外日軍聞風喪膽

2021-01-10 丁川是個老師

八路軍一直是華北戰場抗擊日軍的主力,也是亞洲戰場打擊日軍的重要力量。八路軍的將領也都能徵善戰,抗戰堅決,是日軍前所未有的對手。其中一位湖南的八路軍團長,就長期在雁門關外打擊日軍,幾乎成了那一帶日軍的剋星。

19歲入黃埔軍校 五期生中的佼佼者

這位團長叫宋時輪,湖南株洲人。19歲時入讀黃埔軍校第5期,22 歲時在家鄉領導遊擊戰爭,專門打擊當地的地主惡霸。在紅軍中先後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師長、軍參謀長,因指揮出色,多次立下戰功,並參加了著名的2萬5千裡長徵。抗戰爆發後,出任八路軍120師716團團長,是賀龍麾下一員戰將。

我們從一些既定的事實中能夠看到,黃埔軍校畢業的前六期畢業生中,可謂是將星閃耀,而宋時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剛入黃埔軍校時才19歲,但是他當時已經是目睹了社會的凋敝,正在為心中大志而努力。

從黃埔畢業,宋時輪也正式走上了軍事生涯,而在這些戰爭的日子中,抗戰時期,宋時輪的表現尤為的耀眼,很多人也許沒聽到宋時輪的大名,但是在那個時候的雁門關,宋時輪的這個名字相當的有威懾力,日本人一聽到他,就叫苦不迭,這是怎麼回事呢?

率領「雁北支隊」令雁門關外日軍聞風喪膽

1937年底,當時日軍進展迅速,將雁門關以北地區佔領,瘋狂掠奪當地資源,肆意欺壓中國百姓。八路軍勇敢迎戰,在日軍後方全面展開。宋時輪奉賀龍的命令,率部開赴雁門關外,參加當地的對日作戰。宋時輪就發揮自己的優勢,將部隊率領的神出鬼沒,經常打的日本人四處逃竄,而他並不和日軍正面對決,西一下,東一下,日軍傷亡慘重。

宋時輪所率領部隊的骨幹力量是八路軍1個營,稱為「雁北支隊」,總共不到1千人,武器也非常簡陋,但戰鬥精神卻非常旺盛。在宋時輪指揮下,他們四處出擊:破壞道路、懲治漢奸、伏擊日軍運輸部隊、襲擊日軍物資基地,把日軍搞得焦頭爛額。

「雁北支隊」很快就威名遠揚,日軍對他們恨之入骨,糾集大量人馬發動了大規模的「圍剿」。宋時輪帶著部隊飄忽不定、四處鑽隙,時而伏擊小股日軍,時而插入到日軍後方大鬧一番。日軍在雁門關外的崇山峻岭之間轉來轉去,始終找不到雁北支隊,自己的人馬卻一天天減少。當他們灰心喪氣、準備收兵時,宋時輪卻突然出現,佔據有利地形,把他們打得遺失累累、落荒而逃。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宋時輪指揮部隊對日作戰 1 百餘次,消滅日軍3千餘人,而雁北支隊也快速壯大到2千餘人,武器也大部分換成了日軍的「三八」大蓋。雁門關外的日軍被打得損兵折將,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忍氣吞聲,窩在家裡出悶氣。

為了能夠將宋時輪捉住,日軍幾次策劃,不過次次失敗,而在這時,當宋時輪得知日本人高額懸賞自己時,他非常幽默地給日軍送了一封信,上面寫著自己的姓叫做「中華民族」而名則是「堅決抗戰」日軍收到信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不過他們一直捉不到他,為此,日軍也無可奈何。

打的偽軍敢怒不敢言 只能投降接受改編

在民族危亡時刻,一些內心不堅定的人便選擇了投降,成為日軍的爪牙,他們也是宋時輪打擊的重要目標,裝備尚且精良的日軍抓不打宋時輪,更別說他們這些雜牌軍,一說到宋時輪,駐紮在昌平的偽軍敢怒不敢言,而且每次也只能被動挨打。

吳化文是一位著名的「跳槽」將軍,一生有四次跳槽,全國解放前,宋時輪受命改編吳化文,但是此人卻是唯唯諾諾,一直沒有正面答案,宋時輪就邊打邊談,最終使得吳化文選擇了放下武器,表示接受。

銘記歷史 知恥而後勇 知弱而圖強

銘記歷史,不為報復,不為仇恨,而是為了從猩紅史書中,看到永不重蹈覆轍的決心,從苦澀的血淚裡,讀出永不改變的前進方向。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看歷史遠比看小說更為有趣,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因為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就拿《智囊全集》這本書來說,可以說一部《智囊全集》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這本被譽為"幹古謀略第一書"的奇書對蔣介石的影響是終生的。蔣介石自己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就會此書,細細品味。「可以說蔣介石這一輩子的智慧, 就是從這本書中得來的!

說起先烈,他們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喜歡研究歷史上的各大戰役,和歷代帝王的用人之道,畢竟他們都是帶兵之人,如果沒有一點雷霆手段,這麼大的團隊怎麼能帶好呢?

例如林帥和徐帥,他們兩個都喜歡同一套書就是《智囊全集》曾經為了湊成一整套,兩人互相借著閱讀,可以說一部《智囊全集》,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當然不只是先烈,清朝的雍正還有乾隆二帝也通讀此書,還稱它是"國之利器"!我們的鐵齒銅牙紀曉嵐"更是能對此書倒背如流。這本《智囊全集》是馮夢龍嘔心瀝血所作,他自己評價稱「天下無餘智",就是說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所以有人問我讀什麼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智囊全集》,你不知道幹什麼了,迷茫的時候,去讀《智囊全集》,想了解社會裡的各種關係,去讀《智囊全集》,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智囊全集》。

全書共兩冊,另送《鬼谷子》,只要54元,是歷史愛好者的首選,不過就是逛一次星巴克,吃一次肯德基的錢。但換來的卻是自己受益一生的人生智慧,既可以買來自己看,還可以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點擊下面商品卡參團:

這本書收集了自先秦到明代的智慧故事,包括全部正史、野史,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等全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不止前人將它捧讀,現代人更是將他奉為經典。馬雲曾評價這本書不僅適用於過去的政權紛爭,更適用於現實的職場和生活。

然而這麼好的古典巨著,現在卻少有人知。它裡面的每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均有史實依據,絕非胡編亂造,取材豐富,也因此又被稱為《小資治通鑑》。更有後人評價:「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如此一本智囊寶典,真的是值得每個人一讀。

文章為丁川是個老師整理首發,抄襲必究,已籤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曾將他淘汰,抗戰中他讓日軍聞風喪膽,點名要消滅他!
    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 黃埔軍校第六期出成果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學生。1926年入黨, 紅五軍團第十四師師長,紅二十五軍 軍長,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山西省政府主席、商業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2、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縣人,軍事家,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1928年入黨。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紅軍大學教育長、副校長。
  • 你知道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嗎?黃埔第五期為什麼是最特殊的一期?
    說起黃埔軍校,大家一定會聯想到廣州,而且對第一至第四期的一些畢業生印象深刻。今天要說的是黃埔軍校第五期,這是黃埔軍校最特殊的一期,之所以說它特殊,那是因為它有四個特殊之處。但是,隨著汪精衛「七一五」公開反共後,武漢的形勢發生了巨變,黃埔五期學員被迫提前畢業離校。當時,葉劍英元帥擔任國民黨第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他向張發奎建議,把武漢黃埔分校改編為第二方面軍的軍官教導團。就這樣,葉帥用他特殊的方式,保全了我黨控制的一支革命武裝。在葉帥的安排下,有一部分師生悄悄轉移到了葉挺、賀龍的部隊。
  • 黃埔90年|92歲老兵饒平如口述黃埔軍校求學記
    編者按:       黃埔軍校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92歲的饒平如是《平如美棠》一書的作者,他和妻子毛美棠的愛情讓人動容。       他也被外界譽為現實版的「陸犯焉識」。
  • 他既非浙江人,又是黃埔晚輩,為何提拔速度超過所有黃埔一二期生
    提起黃埔生中的頭號佼佼者,許多人立即就會想起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的胡宗南。的確,畢業於黃埔一期的胡宗南提拔速度快得驚人,他是黃埔畢業生中第1個團長,蔣介石不僅將起家的第1軍交給他,還不斷為其加官進爵,將其一路提拔為西安綏靖公署主任,麾下20餘萬部隊,還立下了攻佔陝甘寧邊區首府及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大功。
  • 黃埔軍校舊事
    1921年,孫中山會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馬林向他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孫中山在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區的長洲島創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後來的黃埔軍校。
  • 他是黃埔三期生,卻成四期教官,率部抗日壯烈犧牲,所部僅存5人
    黃埔軍校是近代中國比較出名的一所軍事學校,為中國輸送了大批軍官,所有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將近有20萬,但犧牲的高達19萬。我們都看到了那些黃埔畢業的高官,卻沒有記住那些早早犧牲的愛國軍人。 今天介紹的這位就是黃埔軍校三期生,因成績優異能力出色,畢業後就成了四期教官。
  • 盤點黃埔軍校一百零八將——三十六官佐(四)
    19、陳果夫(1892~1951)浙江吳興人,黃埔軍校招生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陳果夫(1892-1951),名祖燾,字果夫。浙江吳興東林鎮人。1907年入浙江陸軍小學堂,受其叔父陳其美革命活動影響,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赴武漢參加革命軍。
  •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中的哪三位?
    黃埔第一期學員蔣先雲、賀衷寒和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是因為他們三人均來自湖南省,並且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在國共沒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長蔣介石的欣賞與信任。1,蔣先雲,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劉少奇、李立三共同領導了「安源路礦大罷工」,年僅20歲。在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時,蔣先雲入校考試成績在1200餘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並且保持畢業前的全部科目第一,廖仲愷驚嘆:軍校最可造就的人才。
  • 從黃埔軍校走出的我們著名將領都有誰
    1926年入黨,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建國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中央宣傳部部長、政治局常委。1969年11月30日逝世於合肥。 宋時輪,1907年生,湖南醴陵人。1927年入黨。黃埔軍校第5期畢業。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 黃埔軍校前六期將星如雲,為何後十七期都是資質平平?
    黃埔軍校是在孫中山先生的支持之下創辦的,他從1924年5月第一期開始,到1949年撤離大陸,黃埔軍校共舉辦了23期。雖然僅僅招收了23期的學生,但是在整個的近代戰爭當中從黃埔軍校出來的將軍們數不勝數,其中包括胡宗南、杜聿明、陳明仁這些頂尖的名將都是出身黃埔軍校。
  • 黃埔軍校前6期名將輩出,為什麼後面17期卻人才凋零
    黃埔軍校前6期的招生時間是在1924到1926年之間,那時候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的動蕩時期,使得黃埔軍校的這幾期畢業生擁有非常多的展現才能的機會。也許有人會說:到了抗戰時期,打仗的機會不是更多嗎?為什麼都沒混出來?
  • 黃埔軍校名將眾多,有資格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的學生都有誰
    與此同時,也湧現出一大批抗日名將,那麼,作為名將眾多的黃埔軍校,都有哪十位學生,有資格,有能力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中。(排名不分先後)第一位是杜聿明,他是陝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抗戰時期擔任200師師長,該師也是國軍唯一一個機械師,而且後來的第五軍,也是在200師為基礎下擴建的。
  • 從「光復大陸」到反「臺獨」:黃埔軍校的臺灣歲月
    (圖片來自網絡)蔣介石靠黃埔軍校起家,對於給他帶來巨大榮耀的黃埔軍校,他自然是不能忘懷。退守臺灣後,回憶起黃埔,他充滿自豪地說:「我們憑五百個黃埔學生所代表的革命武力,就掃蕩了絕對優勢的北洋軍閥。」他還說:「我最喜歡的事兒,就是辦教育。」1949年後,在蔣的提議下,國民黨開始在臺著手恢復黃埔軍校的工作。最終選定1947年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臺灣訓練班」所在地高雄的鳳山為黃埔軍校校址。
  • 他是唯一留學法國的黃埔六期生,手握2大王牌軍,被俘後擔任教員
    2020-12-10 17:13:26 來源: 谷盟 舉報   他是唯一留學法國的黃埔六期生
  • 像黃埔軍校第一人蔣先雲那樣,英年早逝在沙場的一期生有哪幾位?
    經嚴格考試,第1期共錄取正取生350人(還有說360人或372人),備取生120人(黃埔一期生徐向前還有說117人或100餘人)。榜單上,共產黨員蔣先雲名列第一。在第1期錄取生中,約有共產黨員近60人,佔學生總數的1/8。
  • 他是黃埔五期生,潛伏敵軍內部20多年,成最厲害紅色特工
    他是黃埔五期生,潛伏敵軍內部20多年,成為最厲害紅色特工我軍中的紅色特工,在沒有真正暴露自己的身份之前,一直是做著隱秘而偉大的工作。他們和在前線殺敵的戰士們一樣,也為新中國的成立而做出自己的貢獻。只不過是所肩負的使命不同而已。
  • 他拒娶宋美齡,拒當黃埔軍校校長,把江山美人拱手相讓於蔣介石
    她東西方結合出的獨特氣質,長得又漂亮,加上社交能力很強,很快成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標。宋美齡的情史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先是和她哥哥宋子文的好友劉紀文有過交往,可謂是男才女貌,但是聚少離多,最後緣盡。19歲時還對一位荷蘭建築師一見鍾情,兩人墜入愛河,但是宋家人覺得這樣的感情很是不靠譜,極力反對,最終分離。
  • 黃埔軍校首任校長本不是蔣介石,耍了個手腕他才如願
    此後,蔣介石也以黃埔軍校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和軍事基礎,步步為營達到了國民黨權力巔峰。1924年5月,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350名,備取120名。5月5日開始入學報到。孫中山還宣布訓詞:「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諮爾多士,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此訓詞其後成為國民黨黨歌及官校校歌,並由陳祖康譜曲,該校歌從黃埔五期開始傳唱至今。黃埔軍校最初有許多從蘇聯來的教員,但在北伐戰爭期間蔣中正與中國共產黨關係破裂,所以這些蘇聯教員離開了。
  • 馬英九帶臺軍唱黃埔軍校校歌 黃埔老將聞歌淚下
    圖為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老兵歌隊同唱「我們是黃埔老兵」,讓海峽兩岸黃埔同學重溫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6月16日,臺軍陸軍軍官學校舉行84周年校慶,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首次以「統帥」身份視察「三軍」,並領唱被民進黨禁了8年的原黃埔軍校校歌。臺灣陸軍軍官學校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一手創辦的黃埔軍校,在1949年隨國民黨潰退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