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這裡出發,找一找海絲的印記,感受一下打開泉州的正確方式。」這個站在遊客群中,落落大方作著講解的小姑娘叫唐昕妍,泉州市實小五年級學生,剛從第四期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小小「講古人」。周末一有時間,她就穿上古城講解員專屬T恤,向市民遊客義務講解。
越來越多學生加入古城講解員隊伍
唐昕妍(中)在為遊客講解古城
當小小「講古人」,不僅讓唐昕妍有了觸碰古城、讀懂古城的機會,更讓她成為古城品牌的推介者、「代言」人。她說:「能有這麼一個機會,讓我從小去感受古城的美,並將這種美傳播給全世界的遊客,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福州古厝〉序》中,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福建有福州、泉州、漳州、長汀四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是福建的驕傲。」如今的泉州,像唐昕妍這樣的小小 「講古人」,正越來越多。這一現象背後,是泉州黨委政府紮實推進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見證——鼓勵城市每一個承載著生活、智慧和故事的個體參與到文化遺產事業中,讓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讓文化傳承更生動可感。
年齡最小的古城講解員
「我想把泉州古城講給更多人聽」
「去年,我光榮地成為泉州城裡年齡最小的講解員。一年來,我已經把泉州的精彩故事,說給上百位天南地北的遊客。」昨日,在唐昕妍的家中,記者聽她自豪地講述自己和古城的緣分。
事實上,這位「年齡最小古城講解員」的誕生,源於一次無心之舉。熱愛泉州的唐昕妍媽媽報名參加了古城講解員培訓。出於好奇,10歲的小昕妍提出了「跟媽媽培訓,給媽媽作伴」的想法。「孩子要去的地方很多,那都是未知的,但孩子能回的地方只有一個,它叫故鄉,這是已知的」。抱著讓孩子更加熱愛家鄉的想法,昕妍媽媽決定帶她一同培訓。
「第一堂課後,我發現我深深喜歡上了古城。課後還會和媽媽一起去查資料走古城。」 培訓活動結束後,十分用功的昕妍順利通過了考核,昕妍的奶奶驕傲地向記者展示了講解員接受聘書的合影,個子小小的昕妍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四批次百餘名多元「講古人」
帶著親情和鄉愁的溫度推介泉州
唐昕妍口中的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活動,其實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早在2017年7月,我市就正式啟動古城講解員招募工作,經過培訓提升、考試測評、展示成果以及頒證聘用等環節,篩選出首批30名古城講解員。至今,由普通市民組成的四期共131名古城講解員,已成為活躍於泉州歷史街巷的文化使者。
他們中,有身懷攝影特長的新泉州人張曉玲,有從學員成長為課長的陳曉紅;有土生土長、抱團培訓上崗的黃家四姐妹;也有跨越15個絲路沿線國家的騎行達人劉海翔。
講解員來自教師、醫生、導遊、文員、學生等多個行業,可以根據遊客的需求提供不同場景、不同年齡段的講解服務。目前,第五批培訓即將啟動,將有意識地多選拔一些外語和少兒講解員入列。
「尊重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一直是泉州的城市風骨。」市古城辦負責人介紹說,為推動家園共造,古城辦積極為市民群眾打造融入古城、傳承文化的新平臺,舉辦古城講解員培訓正是其中之一。(記者 許雅玲 孫燦芬 林綠波/文 市旅遊發展服務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