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已培訓上崗131名古城講解員 「代言」泉州城

2020-12-10 閩南網

「我們從這裡出發,找一找海絲的印記,感受一下打開泉州的正確方式。」這個站在遊客群中,落落大方作著講解的小姑娘叫唐昕妍,泉州市實小五年級學生,剛從第四期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小小「講古人」。周末一有時間,她就穿上古城講解員專屬T恤,向市民遊客義務講解。

越來越多學生加入古城講解員隊伍

唐昕妍(中)在為遊客講解古城

當小小「講古人」,不僅讓唐昕妍有了觸碰古城、讀懂古城的機會,更讓她成為古城品牌的推介者、「代言」人。她說:「能有這麼一個機會,讓我從小去感受古城的美,並將這種美傳播給全世界的遊客,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福州古厝〉序》中,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福建有福州、泉州、漳州、長汀四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是福建的驕傲。」如今的泉州,像唐昕妍這樣的小小 「講古人」,正越來越多。這一現象背後,是泉州黨委政府紮實推進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見證——鼓勵城市每一個承載著生活、智慧和故事的個體參與到文化遺產事業中,讓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讓文化傳承更生動可感。

年齡最小的古城講解員

「我想把泉州古城講給更多人聽」

「去年,我光榮地成為泉州城裡年齡最小的講解員。一年來,我已經把泉州的精彩故事,說給上百位天南地北的遊客。」昨日,在唐昕妍的家中,記者聽她自豪地講述自己和古城的緣分。

事實上,這位「年齡最小古城講解員」的誕生,源於一次無心之舉。熱愛泉州的唐昕妍媽媽報名參加了古城講解員培訓。出於好奇,10歲的小昕妍提出了「跟媽媽培訓,給媽媽作伴」的想法。「孩子要去的地方很多,那都是未知的,但孩子能回的地方只有一個,它叫故鄉,這是已知的」。抱著讓孩子更加熱愛家鄉的想法,昕妍媽媽決定帶她一同培訓。

「第一堂課後,我發現我深深喜歡上了古城。課後還會和媽媽一起去查資料走古城。」 培訓活動結束後,十分用功的昕妍順利通過了考核,昕妍的奶奶驕傲地向記者展示了講解員接受聘書的合影,個子小小的昕妍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四批次百餘名多元「講古人」

帶著親情和鄉愁的溫度推介泉州

唐昕妍口中的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活動,其實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早在2017年7月,我市就正式啟動古城講解員招募工作,經過培訓提升、考試測評、展示成果以及頒證聘用等環節,篩選出首批30名古城講解員。至今,由普通市民組成的四期共131名古城講解員,已成為活躍於泉州歷史街巷的文化使者。

他們中,有身懷攝影特長的新泉州人張曉玲,有從學員成長為課長的陳曉紅;有土生土長、抱團培訓上崗的黃家四姐妹;也有跨越15個絲路沿線國家的騎行達人劉海翔。

講解員來自教師、醫生、導遊、文員、學生等多個行業,可以根據遊客的需求提供不同場景、不同年齡段的講解服務。目前,第五批培訓即將啟動,將有意識地多選拔一些外語和少兒講解員入列。

「尊重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一直是泉州的城市風骨。」市古城辦負責人介紹說,為推動家園共造,古城辦積極為市民群眾打造融入古城、傳承文化的新平臺,舉辦古城講解員培訓正是其中之一。(記者 許雅玲 孫燦芬 林綠波/文 市旅遊發展服務中心/供圖)

相關焦點

  •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向外國友人宣傳推介泉州
    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昨日,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海絲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體驗泉州傳統美食製作技藝。
  • 近二十名外國友人體驗閩南民俗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通訊員黃暾 文/圖)包粽子、聽南音、看木偶戲……25日,來自美國、俄羅斯、菲律賓、埃及、葉門、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近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 昨日,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海絲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體驗泉州傳統美食製作技藝。 本次活動主要遊覽線路:關帝廟—清淨寺—厚誠祖師宮—明倫堂—崇聖祠—大成殿—莊際昌祠—蔡清祠—泮宮—金魚巷—中山路—玉犀巷—新府口—元妙觀。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總結、展示南外宗正司遺址、市舶司遺址等近年來泉州古城考古工作成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12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協辦的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舉辦 助力泉州申遺
    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泉州12月12日電 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召開。 泉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泉州考古是重要的區域考古之一。
  • 英文講解員「上線」 傾力講好泉州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殷斯麒 文/圖)為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5名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後正式「上線」。昨日是端午節,他們帶領二十名來自美國、俄羅斯、葉門、埃及、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友人,探訪千年古城,品味古早美食,體驗包粽子民俗,了解古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召開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12月11日訊(記者 黃瓊芬)今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活動旨在加強泉州古城保護和發展研究,總結、展示南外宗正司遺址、市舶司遺址等近年來泉州古城考古工作成果。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開幕 專家雲集共話古城保護發展
    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正式拉開序幕,來自全國文博系統、考古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在泉州共話考古、古城保護發展,共商文化遺產傳承。據悉,本次研討會旨在加強泉州古城保護和發展的研究,總結、展示南外宗正司遺址、市舶司遺址等近年來古城考古工作成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 外國友人端午可免費遊古城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將全程英文講解
    泉州網6月24日訊 (記者殷斯麒)在泉州的外國朋友注意啦!端午節邀請你們免費遊覽古城,想參加活動的可以通過泉州市文旅局公眾號報名。記者從市古城辦了解到,為進一步宣傳推介泉州文化旅遊資源,增強泉州海外知名度,推廣「海絲泉州」品牌,展示古城文化旅遊魅力,25日上午,泉州市將開展「海絲泉州、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期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品嘗泉州美食。
  • 讓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編制古建築修繕導則
    讓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編制古建築修繕導則人民網泉州11月20日電(劉燕婷)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著千年歷史,境內古建築星羅棋布。有關數據顯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萬餘棟歷史建築普查線索,正式公布1199棟,掛牌保護的傳統歷史建築669幢。
  • 泉州城考古成果印證史上國際大都會地位
    記者 陳智勇 蔡紫旻 泉州網12月12日訊 (記者 陳智勇 蔡紫旻)在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除了主旨發言外,還以「城、墓、陶瓷、摩崖石刻」「泉州城規劃、遺產保護、泉州港、海洋貿易」「宋宗正司與宋元市舶司等」和「泉州地區墓葬、建築、碑刻、瓷器相關研究」等分議題進行發言研討。記者採訪了部分專家,通過他們獨特的視角看泉州歷史上的國際大都會地位。
  • 閩臺緣博物館辦培訓班 30名小講解員「畢業」
    閩南網8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曾董超 文/圖)鹿港郊公置鐵鐘、風獅爺、泉州南音、媽祖……你對閩台歷史文化了解多少?19日上午,「2017年閩臺緣新動力小講解員培訓班結業儀式」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經過一個月的培訓,30名小學員順利「畢業」了,他們輪番上臺,模擬講解員的工作,向觀眾娓娓道來自己所知道的閩台歷史文化。
  • 麻姑山風景區將配講解員 預計春節前上崗
    原標題:麻姑山風景區將配講解員 預計春節前上崗   日前,南城縣麻姑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招聘公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4名景區講解員(男女不限),這表明麻姑山風景名勝區將為公眾提供講解服務。   據麻姑山風景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丁先生介紹,招聘講解員、向公眾提供講解服務,是著力提升麻姑山風景區旅遊服務功能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優質的講解服務,讓廣大遊客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麻姑山的歷史,領略秀麗山水風光,收穫極佳的旅遊體驗。與此同時,麻姑山景區還將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據介紹,招聘工作結束後,講解員將進行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正式上崗時間預計為春節前。
  • 掰饃會談:vol.08 鐘樓、開元寺、古城,聊的不是西安是泉州
    由於工作上的需要,我們整個國慶假期都在加班,也沒有出去旅行,不過白老師在我們的建議下去了一趟泉州。  為什麼要聊 · 泉州  在我們之前的節目裡頻繁的提起泉州,它是閩南文化的代表,也是一座古城。鑑於我們都去過了泉州,於是我們決定專門出兩期節目來聊聊泉州城。
  • 助力「申遺」 福建泉州城考古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福州12月12日電(記者許雪毅、劉英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施勁松11日在泉州表示,近兩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文物局等密切合作,發掘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和市舶司遺址,參與了城市考古的規劃,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 助力「申遺」福建泉州城考古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福州12月12日電(記者許雪毅、劉英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施勁松11日在泉州表示,近兩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文物局等密切合作,發掘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和市舶司遺址,參與了城市考古的規劃,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當日,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 泉州七大古城門,你可知道他們的前世今生
    橫亙1300多年歲月長河的泉州古城,在1982年,成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上的泉州古城,是府、縣治所,明後期及清實行鋪境制,城內以城牆為基本範圍,還有附廓,城區分「隅」,「隅」下分「鋪」,「鋪」下分「境」,鋪境文化積澱豐富多彩。古時,泉州城有七個城門:仁風門(東門)、義成門(西門)、德濟門(南門)、朝天門(北門)、通淮門(塗門)、臨漳門(新門)、通津門(水門),各城門都有水關與護城河通連。
  • 泉州城考古三個重要項目成果發布
    在12月11日舉行的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上,泉州城考古三個重要項目的領隊分別以「泉州城的相地選址和重要建築朝向與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的考古發掘專家們從各自專業角度,以考古成果闡釋古城文化價值,引導人們更好地認知古城、保護古城,傳承延續歷史文脈,也有力助推泉州申遺工作。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講解員:古城文化「活字典」近期,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正在組織對第五屆古城講解員的考核工作。第五屆古城講解員培訓首次成立英語講解學習小組,組織有英語特長的學員約40人,學習探討如何使用英語講解。
  • 首批16名「青少年志願講解員」在青島琅琊颱風景名勝區正式上崗
    7月11日,青島西海岸旅遊投資集團培訓的首批16名「青少年志願講解員」,在青島琅琊颱風景名勝區正式上崗,為廣大遊客開展志願講解服務,解鎖琅琊文化傳播方式,助力挖掘、塑造青島西海岸新區城市文化品牌。    從3月份開始,旅投集團從新區12所學校中,選拔出16名6-13歲、熱愛傳統文化的青少年志願者,在語言表達、琅琊文化、儀表儀態等方面,通過線上、線下及崗前實訓的方式,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統一專業培訓,於7月11日至國慶節期間
  • 一座風水塔,泉州城心塔建造時間考
    ,又名「定心塔」,位於泉州市區西街井亭巷北端西側(舊屬萬厚鋪),現聳立在一戶人家的圍牆內。然而,1987年我們在文物普查時卻發現該塔須彌座束腰上嵌有兩方花崗巖石的題記:一方鐫刻「萬曆元年重修」,一方鐫刻「乾隆十四已巳重修」,均為陰文楷書,豎排,但字體的風格不一樣,說明不是同時所刻。很顯然,城心塔不是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而是在萬曆元年(1573年)之前就已聳立在泉州「郡城之中」了。所以說,清乾隆《泉州府志》和《晉江縣誌》所載城心塔的建造時間是不確切的,從而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