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府深和偽君子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自然,他們的內涵也不同。
城府深多指一個人喜怒不行於色,不張揚,不易向別人訴說內心的想法,當然,也不容易被別人看到他的內心世界。但是,他的內心世界和外顯言行基本一致。
而偽君子指的是一個人表裡不一,外表呈現君子行為,內心世界相對晦澀、陰暗。
究其成因,按照深層次心理學原理,人的基本人格層面是在早期和父母(或主要撫養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中形成的!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民諺也和精神分析「六歲以後沒有新鮮事」完全相同。
如果父母的人格是相對包容、內斂,孩子也就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以不事張揚,勤於思考形成自己的人格。而恰恰這樣的人,內心世界是有力量的!俗語說的貴人話語遲也含有此意!
當然,由於兄弟姐妹眾多,孩子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關注,這也可能是形成所謂城府深的一個原因,但是,都不會脫離早年和父母關係的基本模式。
當然,偽君子的人格也是在早年和撫養人關係中形成的!比較分裂、自戀,邊緣人格的父母或撫養人都會造成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外顯言行的不一致。並在成年之後,形成他與別人交往的主要模式。我們還應該看到的是,他在早年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為了在相對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就如同十年浩劫期間,有多少人言行不一致呢!一概而論的指斥為偽君子,也未免過於苛責和武斷。
憶起胡適之先生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名言。對言行不一之人,若是了解他早年的生活環境,我們內心所升起的也該是一份悲憫和包容。該做的,也只是不斷改善環境和體制,使偽君子性格沒有生存土壤,過分指責,更多是自己的投射,把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扔給他人而已!
至於城府深,我想更不必去指責什麼,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世界總是好的,何必要求千人一面呢?況且,表述少的人思考可能更周密。心理治療中,好的治療師肯定是語言相對比較少的,但是,並不影響他內心的悲憫和善良!
可能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但大部分人覺得城府深的人的不是什麼好人,比如,有人說你的城府很深,你並不會感到高興,反而覺得他在諷刺你,對你有惡意,,,,
但城府深並不等於偽君子,他可能只是情商高,心思細膩而已,你看不透他,就覺得他可能會在背後做出對你不利的事,把他歸到「偽君子」一類。雖然一個合格的偽君子的確有些城府,但卻本質上的不同,偽君子表面上是個好好先生,但背地又是一套。記住,這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時好人受到了誤解,壞人又蒙蔽你的眼睛,這時候就要擦亮眼睛去分辨這些城府深的人中那些是真好人,那些是偽君子,記住,城府深的不全是鼠輩,他們只是為了在這個殘酷的社會生存,才為自己蒙上了面紗。
城府深的表現和特徵就是:沒有表現特徵,甚至有時候還有點傻。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想要看出城府深的人,必須仔細考察這個人的行為舉止,但這只是基礎,還需要你換位思考和共情能力來探究他腦海中真正所想,接下來還要從他行為中的事實依據返回來驗證對他探究的結果的合理性,不斷反覆,最後你就會看到這個人的本質,包括他的表現和特徵。
如果大家都覺得你,心機很重,很厲害,只能說明你還不夠成熟,只是表面看起來很有範兒,說不定背後大家都在說,還是和你保持距離的好。這個時候你就是那個令人討厭的偽君子了。
當別人都不對你設防,都覺得你是個老好人的時候,你不擋他們的道,你就做到了。城府深的人,沒有固定的表現,只是會察言觀色罷了。
城府深的人不一定是偽君子。有的人處處小人心計,有的人則以誠待人。前者就會被人說是城府,後者便是君子。所以大家就把城府歸義成貶義詞了。其實和城府深度關係最直接的還是智商。
沒有城府的君子可能玩不過城府深的偽君子、但城府深的人一定玩不過城府深的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所以城府深的君子一般都是深藏不露。因為他們在交往中都是以君子之道待人、別人又怎麼會去想他們城府的深度。一般來說他們對事物都比較看的通徹、和自己無關又不牽扯到俠義的事他們都只會靜靜的看著。遇到耍小人心計的人不會刻意點破,但會主動遠離。如果對他們有威脅往往他們都會處處忍讓最後一擊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