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了解一座城市,就從它的博物館開始。呼倫貝爾民俗博物館,是呼倫貝爾市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內蒙古自治區級重點博物館之一,引人注目的仿古式中國傳統庭院風格建築,這裡擁有萬餘件館藏文物,展示了呼倫貝爾地區的歷史、自然、民族文化等領域的變遷。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院內主要有「蒙古族文物精品展」、「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搖籃」、「北方狩獵與遊牧民族家園」等主題展覽。
可以見到包括蒙古族在內的許多北方遊牧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傳統工藝製品,以及許多古代文物,包括秦漢時期青銅短劍、鮮卑時期的三鹿紋金飾牌、隋唐時期的金銀器,還有遼、金、元時期的陶器、銅器、鐵器,清代官印等珍貴的文物。主展廳為三層,一樓大廳為會展中心,二樓為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三樓為呼倫貝爾自然資源展廳。。。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建於1998年,是在原呼倫貝爾盟文物站、展覽館、文物商店三個科級單位合併而成的,掛博物館和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二塊牌子,編制33人,仍為科級事業單位,隸屬於呼倫貝爾市文化局。內設歷史部、民族部、展覽辦、保管部、保衛部,辦公室和旅遊紀念品服務中心七個職能部室。其中設高級職稱崗位三個,中級十個,其餘為初級及工勤人員崗位,承擔著對呼倫貝爾市各級博物館,文物保護機構的業務指導,文物保護,田野調查,遺址管理,歷史研究,宣傳教育等幾項專業性強的工作任務,保管著包括一級文物在內的萬餘件珍貴文物和標本,管理呼倫貝爾市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古遺址四百餘處。
2003年6月,博物館舊址原勝利大街南側佔地一萬多平方米,館舍四千多平方米被拆遷,呼倫貝爾市政府決定利用市政府舊樓改建、擴建成新館。政府舊樓為7.000平方米,是上世紀50年代的仿古建築,已是值得保護,可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在此改擴建成博物館,有利於對其的保護,其地理位置符合博物館各項選址的要求。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該館共三層,內設《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中國北方古代民族搖籃》、《北方狩獵遊牧民族家園》三個陳列。陳列展品達萬餘件,主要為石器、玉器、銅器、金銀器、古生物化石、皮毛服飾及樺樹皮器等。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文化意義編輯本段回目錄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是地域歷史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是青少年學生溫故知新、蓄積知識的加油站;是呼倫貝爾市各族人民品味文化的聖地,也是國內外朋友了解呼倫貝爾厚重民族歷史文化的窗口。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的建成開放,有力地提升了呼倫貝爾市城市建設的文化品位,為傳承、保護和弘揚北方狩獵遊牧民族風情文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主展廳為三層,一樓大廳為會展中心,面積為1.200平方米,舉架7米,跨度18米無柱,為機動展廳,展示呼倫貝爾兩個文明建設的各項成果,將發揮一定經濟效益。
二樓為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是內蒙古最具特色的展覽——《中國北方狩獵遊牧民族展》,面積與一樓相同。
三樓為呼倫貝爾自然資源展廳,從古生物化石,到現代動植物標本,向世人展示呼倫貝爾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美麗的生態環境;舊樓及兩個緩建的付樓,還將開闢六個展廳,舉辦拓跋鮮卑、成吉思汗、薩滿文化、國防教育、科技成就、民族藝術等六個專題展覽,新館建成後將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