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如果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有任務的,那麼我的任務就是,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韓寒說過,「我們總是要懷著理想的,無論多少的現實,多少的打擊,多少的嘲諷,多少的鴿子都改變不了。世界是這樣的現實,但我們都擁有處置自己的權利,願這個東西化為蛀紙的時候,你還能回憶起自己當年冒險的旅程。」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也經典地感慨,「真正讓人成為人的,或者人真正的現實,恰恰是人的夢,夢才構成人真正的現實。」
出於對文字的熾熱和性靈,讓筆者熱愛這個行業,並且在醫患矛盾極其動蕩的今天,我所做的這些事,不一定很鋒芒,不一定很閃亮,卻肯定不是一場一無所獲的旅行:
首先,這是一個凝聚著信念的希望,這種努力,可以促進醫者的精神和靈魂在醫學土壤上如生根的種子開花結果,閃耀出思想的光芒。
再之,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中國式醫院的發展都是前進的,醫者們會越來越在意他們的思想傳播,在意他們的精神訴求,和他們在一起深訪學習,傳遞著醫學人文的同時,我們更悄然做著另一種可貴的提醒,喚醒人們對醫生這一群體充滿溫度的認知和敬意!
本期話題——醫療服務是醫院發展的另一大坐標系,每座醫院裡程碑式的成就背後,都有一步一步紮實工作、點點滴滴辛苦付出的烙印,醫院從事的是醫療服務工作,在這裡,無所不在的是服務,最難做的也是服務。
和諧的醫患關係是醫院發展的重要環節
黃少平院長指出,醫院有別於一般的服務行業,不僅需要良好的服務態度,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服務的質量。
「服務態度即使再好,而沒有好的療效,患者也不會滿意,所以服務態度必須建立在業務技術水平能夠為患者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加上服務態度,那樣醫患關係才能真正和諧」。
在307醫院,劉素剛院長也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醫療質量管理內涵,狠抓醫療全過程動態管理。堅持合理用藥、治療、檢查和收費,向全院發出「不開一粒無關藥品,不做一項無關檢查,不收一分病人紅包,不和一個患者爭吵」的倡議,堅持軍人醫療「零待診、零待床、零審批、零收費」,確保了醫療行為的科學規範。
策略源於獨特的視角,在醫療機構都倡導服務至重的今天,柴瑞霽院長創新求異地提出醫療服務要「溫情」而非「熱情」,令大家眼前一亮。
具體來說,溫情服務即「適當的」服務,醫護人員為病人提供的服務是自然的、愜意地、發自內心的,在病人需要的時候恰當地給予關懷,這種關懷既不過分熱情,也不十分冷漠。
溫情服務如何通過細緻入微的醫療服務體現出來,柴瑞霽培育了四種文化現象——感恩文化、志願文化、祈福文化和誠信文化,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讓概念產生效益。
醫療服務的範疇寬廣而深厚,李忠東院長認為,以人為本,關注兩個「狀態」,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將抓好服務的概念深入人心:一是關注員工的狀態,關注員工在單位有沒有事業成長的空間,能不能找到真正回歸單位的價值認同感;二是關注患者的狀態,了解他們在醫院能不能得到治療的滿足感。
「只有做受人尊敬的事,才能成就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
走過風風雨雨、可歌可泣的歷程,郭華偉院長則表示,在提供高品質服務的本職工作之外,譽美醫院從成立之初起就將人道主義的大愛延伸到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開展免費健康體檢活動、為貧困患兒提供醫療救助……
儘管身為民營醫院,醫院一直堅守著作為醫療機構的公益性,通過一如既往的誠信與真愛的服務,贏得了立足社會的良好口碑。
「我從醫的一種內心充實與滿足是追求一種仁愛,仁愛意味著要時時刻刻換位思考替病人著想,對病人負責。」作為譽美醫院的執行院長和首席專家,張曉霞也身體力行地如是表示。
聚焦醫院發展的核心戰略,勝者之所以為勝者,皆源自院長們淋漓盡致地展現自己的能量,以優秀的管理能力和卓越的領導特質取得了成功。
筆者心語——
在採訪中,與他們一個個、一次次的接觸,也讓筆者記住了許多動情的瞬間,撇開他們帶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不談,感謝他們,日積月累的採訪中,筆者不知不覺地從一名報導者更願意成為一名記錄者、收集者,因為每一次的採訪,都能從他們身上收穫到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客觀剖析這樣一群醫學界的靈魂人物,抒寫著他們在醫學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猶如「不同的人,都能給你一種不同的酒來解自己心靈的渴」。
循著他們的足跡繼續追蹤,2020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期待春天裡悠柔花香的溫暖,更期待我們「志於長途跋涉的路上,永遠葆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關注更多醫學精英的精彩內容,為讀者奉獻更多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