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醫患和諧,有一種追求,是醫學人文精神的傳遞!

2020-12-18 睿汐ghy

寫在前面的話:

如果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有任務的,那麼我的任務就是,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韓寒說過,「我們總是要懷著理想的,無論多少的現實,多少的打擊,多少的嘲諷,多少的鴿子都改變不了。世界是這樣的現實,但我們都擁有處置自己的權利,願這個東西化為蛀紙的時候,你還能回憶起自己當年冒險的旅程。」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也經典地感慨,「真正讓人成為人的,或者人真正的現實,恰恰是人的夢,夢才構成人真正的現實。」

出於對文字的熾熱和性靈,讓筆者熱愛這個行業,並且在醫患矛盾極其動蕩的今天,我所做的這些事,不一定很鋒芒,不一定很閃亮,卻肯定不是一場一無所獲的旅行:

首先,這是一個凝聚著信念的希望,這種努力,可以促進醫者的精神和靈魂在醫學土壤上如生根的種子開花結果,閃耀出思想的光芒。

再之,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中國式醫院的發展都是前進的,醫者們會越來越在意他們的思想傳播,在意他們的精神訴求,和他們在一起深訪學習,傳遞著醫學人文的同時,我們更悄然做著另一種可貴的提醒,喚醒人們對醫生這一群體充滿溫度的認知和敬意!

本期話題——醫療服務是醫院發展的另一大坐標系,每座醫院裡程碑式的成就背後,都有一步一步紮實工作、點點滴滴辛苦付出的烙印,醫院從事的是醫療服務工作,在這裡,無所不在的是服務,最難做的也是服務。

和諧的醫患關係是醫院發展的重要環節

黃少平院長指出,醫院有別於一般的服務行業,不僅需要良好的服務態度,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服務的質量。

「服務態度即使再好,而沒有好的療效,患者也不會滿意,所以服務態度必須建立在業務技術水平能夠為患者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加上服務態度,那樣醫患關係才能真正和諧」。

在307醫院,劉素剛院長也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醫療質量管理內涵,狠抓醫療全過程動態管理。堅持合理用藥、治療、檢查和收費,向全院發出「不開一粒無關藥品,不做一項無關檢查,不收一分病人紅包,不和一個患者爭吵」的倡議,堅持軍人醫療「零待診、零待床、零審批、零收費」,確保了醫療行為的科學規範。

策略源於獨特的視角,在醫療機構都倡導服務至重的今天,柴瑞霽院長創新求異地提出醫療服務要「溫情」而非「熱情」,令大家眼前一亮。

具體來說,溫情服務即「適當的」服務,醫護人員為病人提供的服務是自然的、愜意地、發自內心的,在病人需要的時候恰當地給予關懷,這種關懷既不過分熱情,也不十分冷漠。

溫情服務如何通過細緻入微的醫療服務體現出來,柴瑞霽培育了四種文化現象——感恩文化、志願文化、祈福文化和誠信文化,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讓概念產生效益。

醫療服務的範疇寬廣而深厚,李忠東院長認為,以人為本,關注兩個「狀態」,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將抓好服務的概念深入人心:一是關注員工的狀態,關注員工在單位有沒有事業成長的空間,能不能找到真正回歸單位的價值認同感;二是關注患者的狀態,了解他們在醫院能不能得到治療的滿足感。

「只有做受人尊敬的事,才能成就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

走過風風雨雨、可歌可泣的歷程,郭華偉院長則表示,在提供高品質服務的本職工作之外,譽美醫院從成立之初起就將人道主義的大愛延伸到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開展免費健康體檢活動、為貧困患兒提供醫療救助……

儘管身為民營醫院,醫院一直堅守著作為醫療機構的公益性,通過一如既往的誠信與真愛的服務,贏得了立足社會的良好口碑。

「我從醫的一種內心充實與滿足是追求一種仁愛,仁愛意味著要時時刻刻換位思考替病人著想,對病人負責。」作為譽美醫院的執行院長和首席專家,張曉霞也身體力行地如是表示。

聚焦醫院發展的核心戰略,勝者之所以為勝者,皆源自院長們淋漓盡致地展現自己的能量,以優秀的管理能力和卓越的領導特質取得了成功。

筆者心語——

在採訪中,與他們一個個、一次次的接觸,也讓筆者記住了許多動情的瞬間,撇開他們帶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不談,感謝他們,日積月累的採訪中,筆者不知不覺地從一名報導者更願意成為一名記錄者、收集者,因為每一次的採訪,都能從他們身上收穫到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客觀剖析這樣一群醫學界的靈魂人物,抒寫著他們在醫學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猶如「不同的人,都能給你一種不同的酒來解自己心靈的渴」。

循著他們的足跡繼續追蹤,2020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期待春天裡悠柔花香的溫暖,更期待我們「志於長途跋涉的路上,永遠葆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關注更多醫學精英的精彩內容,為讀者奉獻更多的精神盛宴……

相關焦點

  • 淺談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作用
    同時,有不少患者對醫學科學的特殊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對醫療的風險和醫學技術的局限性也缺乏應有的理解,期望值過高:認為自己在醫院花了錢,醫生就應該治好他的病,治不好就是醫生的責任。要使廣大醫務工作者和廣大患者清楚的認識到這些問題,就必須加強文化建設,而對我們這個群體來說,尤其要加強醫院文化建設。
  • 醫學人文精神的建構
    在西方,一般認為比較系統的醫學倫理規範源於《希波克拉底誓言》,強調醫療行為的目的是為病人服務,這也體現了古代醫德中樸素的人文主義思想。近代醫學人文精神強調要重視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尊嚴,強調人的權利。    醫學人文精神建構的原因    一是醫學人道主義的性質離不開醫學人文精神的指導。
  • 陳竺:怎樣認識和有效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我們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探究困擾醫患關係的深層次社會問題及其原因,以期共同尋找解決之道。   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   從總體上看, 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進展。我國用不到3%的全球衛生資源,維護著世界近1/5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壽命已經達到76歲,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這一成就凝聚了近千萬醫務人員的辛勤汗水與無私奉獻。
  • 杭師大附院:把人文關懷融於醫院 構建醫患和諧共同體
    商報訊(記者陳敏娜通訊員馮曉顏妤)醫務人員群體的壓力到底有多大?去年,中國醫師協會曾發布《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提及85.87%的醫生工作時間都在40小時以上。更有78.51%的醫生認為自身健康已經對工作生活造成影響。只有醫務人員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的健康服務,才能構建醫患和諧共同體。
  • 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溫度
    我們身邊發生的這些傷醫、仇醫、殺醫事件,把醫生與患者的關係搞得不像魚與水,倒像矛和盾,人們不禁要問,醫患關係到底怎麼了?八個字:醫務人員「職業倦怠」;患者「心浮氣躁」。這種現象的出現早有跡象,只是醫院管理者在追求政績的過程中忽略不計了。現實的嚴酷讓醫院管理者不得不思考醫院管理改革的方向與路徑。
  • 醫學的核心價值是人文精神
    □董文安    有這麼個段子:一人外出旅遊,在當地買了一大瓶蛇酒,透過厚厚的玻璃瓶,可以看見一條眼鏡蛇泡在酒中。聽說喝了這酒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他如獲至寶,每天小酌一杯。幾個月過去了,他覺得自己神清氣爽、生龍活虎,逢人便誇蛇酒功效神奇。
  • 用閱讀傳遞戰「疫」力量,醫學與人文在這裡交匯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醫學與人文在此交匯——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聯手打造的「市民文化客廳」聚焦醫學與人文。經歷此次疫情,我們每個人對生命當更有感悟,而閱讀是這份感悟的承載與抵達。圖說:「市民文化客廳」聚焦醫學與人文 官方圖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委會副主任王彤,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盧洪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護士、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戴倩,解放日報《讀書周刊》主編顧學文,共同探討如何倡導閱讀,把戰「疫」的力量,久久地傳遞下去。
  • 「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召開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部主任顏虹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建設和諧醫患關係,關係著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保障。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學工作者,其認知水平、態度、覺悟及使命擔當,關係著和諧醫患關係建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核心價值
    技術主義思潮的泛濫和極少數醫務人員出現的道德滑坡、拜金主義,既是醫學人文精神失落的集中表現,同時也加劇了醫患關係的物質化和醫療行為的商業化傾向。而部分患者也把醫患關係等同為商業關係——我付了錢,你就一定要把病治好——缺乏對醫學科學的理性態度。這些,都導致醫療糾紛日益增加,醫患關係愈發緊張。
  • 如何提升人文護理,和諧醫患關係?這場論壇有答案
    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作主旨演講大河網訊 10月17-19日,2019年人文護理理論與實踐新進展暨現代醫院人文護理管理、護士長人文素養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來自全國的500餘名護理界專家學者參加論壇。
  • 現代醫學,是科學的,更是人文的
    現代醫學是科學與人文的交相輝映,呈現的是一種立體有機的醫學結構和演進模式,不再是一種單向度的生物學意義上的工具價值,醫學本身人文精神的喚醒與補足,充實了早先生理醫學片面發展帶來的「營養不良」和「發展畸形」。現代醫學一定是要學會「兩條腿走路」,科學和人文同步行進,既要有技術層面的理性判斷,也要具備人文層面的情感關懷。
  • 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
    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為加強人文管理、和諧管理,醫院2011年成立社工部,配備專業人員,積極連結社會資源,開展醫務社工服務,改善醫療服務水平。2016年設立「醫友之聲」管理委員會,開展「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的初探,整合醫院內外資源,積極構建良性互動下的和諧醫患關係,讓醫務人員和患者成為一個利益相關、情感相系的命運共同體。現在打造有「溫度」的醫院
  • 張雁靈:醫學人文是醫學的靈魂
    一方面,近年來醫療技術日益受到重視,但醫學與人之間卻漸行漸遠,人文精神逐漸被冷落;另一方面,醫生職業是高風險高壓力的職業,但缺乏來自社會的理解,缺乏來自患者的信任,缺乏來自管理者的人文關懷,這不同程度地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職業精神。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影響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 加強醫學人文教育 緩解醫療糾紛(提案)
    點擊查看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的價值。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精神是構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個性的核心內容,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 真正的醫學人文離我們有多遠?
    在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醫療行業,伴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隨之而來也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醫療資源不均衡、醫患關係緊張、醫生職業認同感偏低、醫學後備人才缺口……在中國,真正的醫學人文離我們有多遠?
  • 煙臺開發區醫院舉辦醫學人文精神和職業信仰塑造講座
    煙臺開發區醫院舉辦《醫學人文精神與醫生職業信仰塑造》專題講座,煙臺開發區醫院邀請北京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學院院長助理、醫學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嶽來院開展了《醫學人文精神與醫生職業信仰塑造》專題講座。
  • 注重人文醫學 做有溫度的醫生
    央視網消息:醫學是一門有溫度的科學,美國醫生特魯多曾說過,有時是治癒;常常在幫助;總是去安慰。專家呼籲,要注重醫學的人文教育,培養既有醫術又有溫度的好醫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張俊:作為一名臨床大夫,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成為所謂名醫大家,就是想成為一名技藝高超、具有高度醫學人文精神、能夠幫助我們患者的臨床大夫。專家認為,一些醫生與患者缺乏溝通,過度依賴現代醫學技術,忽視對患者心身進行全面關注。
  • 科學網—當醫學與人文相遇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作為「實證」的生物醫學也得到了長足進步,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國醫務工作者的職業榮譽感卻在降低、醫患關係出現了不和諧聲音。駐足當下,我們不禁要重新思考醫學與人文的關係,也重新思考醫學的「目的和價值」。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成功召開
    陽光訊(於蓮 記者 鄭亞雷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系列活動之新編 0013)於11月27日晚舉行,五位嘉賓在主講老師王明旭教授的組織和主持下,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250餘名臨床專業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醫學人文課程。
  • 引領醫學人文學科發展 助推健康中國目標實現—新聞—科學網
    「2018整合醫學人文高峰論壇暨《中國醫學倫理學》創刊30周年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