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相戀——《談生》、捉鬼賣鬼——《宋定伯》:社會百態

2020-12-12 百家號

敘述人鬼相愛的故事有《談生》:

談生者,年四十,無婦。常感激讀書,忽夜半,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顏服飾,天下無雙,來就生為夫婦,乃言:「我與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後,方可照。」為夫妻,生一兒,已二歲;不能忍,夜伺其寢後,盜照視之。其腰已上生肉如人,腰下但有枯骨。婦覺,遂言曰:「君負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歲而竟相照也?」生辭謝,涕泣不可復止,雲:「與君雖大義永離,然顧念我兒。若貧不能自偕活者,暫隨我去,方遺君物。」生隨之去,入華堂,室宇器物不凡。以一珠袍與之,曰:「可以自給。」裂取生衣據,留之而去.後生持袍詣市,睢陽王家買之,得錢千萬。王識之曰:「是我女袍,此必發墓。」乃取拷之,生具以實對。王猶不信,乃視女冢,冢完如故。發視之,果棺蓋下得衣據。呼其兒,正類王女,王乃信之。即召談生,復賜遺衣,以為主婿。表其兒以為侍中。

這是一篇人鬼相戀的故事。一位富貴人家死去的女兒,對窮書生主動追求,傾心相愛,表現了人們追求嚮往美好純真愛情的意願。中國關於人鬼相戀的故事很多,成為一個大的類型。本篇敘述委婉曲折,看來有《列異傳》作者的加工。可是其中的三個母題,卻可以斷定來自民間口頭敘事文學之中。這三個母題是:墓中生兒;憑墓中女子的衣物斷定冥婚的真偽;男方窺視,違反禁忌,破壞了死人復生的法術,釀成悲劇結局。它們常常出現在後世的民間故事中,或由單一母題,或幾個母題結合構成故事。

日本學者經研究,認為中國關於人鬼相戀的冥婚故事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慰靈·解冤型」,講述死去的女子主動尋求人間男子的情愛得以實現,通過冥婚以慰死女之靈;二是「幽婚·立嗣型」,《談生》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篇目。死去的少女雖未能通過冥婚而復生,他們生下的孩子卻長大成人並獲得了富貴。這自然也是對死者及其世間親人的慰藉。這類故事在後世民間流行更廣,以情節豐富曲折和飽含人情味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

宋定伯捉鬼

《列異傳》中還有一篇著名的講述鄉民捉鬼賣鬼的神奇故事《宋定伯》: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誰?」鬼曰:「鬼也。」鬼曰:「卿復誰?」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數裡。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也,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裡。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因命鬼先渡,聽之瞭然無水音。定伯自渡,潛璀作聲,鬼復言:「何以作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忽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這個故事曾由著名作家和學者何其芳收人《不怕鬼的故事》一書,印年代廣傳於世,重新煥發光彩。毛澤東同何其芳談話時還專門評論過這篇作品:

還有《宋定伯捉鬼》。鬼背他過河,發現他身體重。他就欺騙它,說他是新鬼。「新鬼大,舊鬼小」,所以他重嘛。他後來又從鬼那裡知道鬼怕什麼東西,就用那個東西治它,就把鬼治住了。

在新中國遭逢嚴重困難的印年代初期,毛澤東極力稱道這類故事中蘊含的勇敢無畏精神,將「不怕鬼」引申成為一個革命英雄主義口號,產生了積極社會影響,也表現出中國古代優秀民間文學的巨大生命力。

這個構思巧妙的故事在中國民眾口頭一直傳誦不息。清代樂鈞《耳食錄》中載有《田賣鬼》:

有田乙,素不畏鬼,而尤能伏鬼,遂以賣鬼為業。衣食之需,妻孥之供,悉賣鬼所得,人頗識之,呼為田賣鬼雲。

他在同眾鬼打交道的過程中,得悉他們「喜婦人發,忌男子鼻涕」,便「每夜挾婦發少許,隨行野外索鬼,鬼多來就之,輒為所制。或有化羊豕者,變魚鳥者,悉於市中賣得錢以市他物。有賣不盡者,亦自烹食之,味殊甘腴。」

本篇來自民間口頭的特徵頗為明顯。可以看出,它是由魏晉時期的《宋定伯》一類故事脫胎而來,連「忌男子鼻涕」這樣的細節也和「不喜人唾」相一致,但主人公竟然「以賣鬼為業」,這種新奇的變異有力地折射出處於社會大變革前夜的中國民眾狂放不羈的心態。

本期的內容應該十分的耐人尋味,好好領悟吧!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人是怎樣與「鬼」打交道的:傖小兒捉鬼,宋定伯賣鬼
    ▲《百鬼夜行繪卷》志怪小說既然承認世間有鬼,自然就少不了人與鬼的接觸。鬼與人談情說愛,世間就有了人鬼夫妻;鬼與人交友論道,世間就有了人鬼朋友。但人與鬼陰陽兩隔,不會總是這樣和諧,大多數的鬼闖入人的世界,是來戲弄人、傷害人的,於是也就有了人與鬼的敵對。驅鬼、捉鬼便產生了。
  • 宋定伯捉鬼:人與鬼的博弈,實是人心比鬼更可怕
    在求學時期,相信諸位都學過一篇叫做《宋定伯捉鬼》的課文,這篇課文出自東晉時期幹寶的志怪小說《搜神記》。文中一個叫做宋定伯的人,被譽為「捉鬼第一人」,用自己的機智靈敏將一隻鬼給坑了,在老師們的悉心講解之下,學生們聽的是如痴如醉,紛紛為宋定伯豎起了大拇指,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加深,卻越來越覺得當初那篇課文不是那麼回事。
  • 《宋定伯捉鬼》是人戰勝鬼,還是人更可怕?
    晚上視頻電話中小孩總說害怕鬼,我突然想給小孩講講中學課本上學過的《宋定伯捉鬼》,一個鬥智鬥勇戰勝鬼的故事,但是當我先做些準備工作、溫習這個故事的時候,卻發現了是否適合跟小孩子講需要打上一個疑問號了。這個著名的《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是出自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幹寶的《搜神記》,用現在通俗的語言描述如下:古時候南陽地區有一個人叫宋定伯,有一天趕夜路碰到了鬼。宋定伯問對方是誰,鬼說:「我是鬼,你又是誰?」,宋定伯便撒謊說:「我也是鬼」。鬼問宋定伯要去哪裡,宋定伯說要去宛地的集市去,鬼說也要去那裡,於是順路同行。
  • 王開東:趙本山《賣拐》和《宋定伯賣鬼》
    一個把宮鬥戲劇作為主流品牌的文化,是沒出息的文化,不可能培養出錚錚鐵骨的英雄,只能培養出漢奸和侏儒。這些年,小品《賣拐》很是火了一把,趙本山的「忽悠術」實在高明,恁把一個健步如飛的夥夫,給忽悠瘸了,買了一副破拐,被人「坑」了,「賣」了,還謝天謝地。《賣拐》把觀眾的心氣吊得很高,本山也樂此不疲,賣完拐,就賣車,賣完車再賣擔架。
  • 翟傳海:南陽人能把鬼賣了
    奪人江山的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志怪小說集《列異傳》中,講了一個南陽人賣鬼的故事——《宋定伯捉鬼》。故事說:南陽地方的宋定伯年輕的時候,在一天夜裡走路遇見了鬼,問道:「誰?」鬼說:「我是鬼。」宋定伯說:「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幾裡路。鬼說:「你太重了,你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說:「我剛死,所以身體比較重。」輪到宋定伯背鬼,它幾乎沒有重量。他們就這樣輪著背了好幾次。宋定伯又說:「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麼?」鬼回答說:「只是不喜歡人的唾沫。」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讓鬼先渡過去,聽著它一點聲音也沒有。
  • 《搜神記》:宋定伯捉的是鬼,賣的卻是羊,作者幹寶是什麼目的?
    01遇鬼 古時候,南陽宋定伯以膽氣聞名。甚至傳言,他年輕的時候捉過鬼,而且還將鬼賣了個好價錢。宋定伯賣鬼(圖片來自網絡)顯然,鬼輸得很徹底,大有「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悲劇感。這個故事改編自東晉史學家幹寶所著《搜神記》中的「宋定伯捉鬼」,曾經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少年時讀這篇古文,忍不住對宋定伯的膽大、機智點讚,將定伯作為榜樣。
  • 鬼道眾生的故事:宋定伯賣鬼
    南陽有一位名叫宋定伯的人。有一天晚上,他突然遇到了鬼,由於他膽子也挺大的,就問鬼說:「你是什麼鬼?」    那鬼十分驚訝,反問宋定伯:「你是誰?」    宋定伯覺得挺有意思,就騙他說:「我也是鬼。」    鬼一聽,很高興,就問:「你要到哪裡去?」
  • 郭松民 | 宋定伯捉鬼的啟示:怎樣才能戰勝鬼?
    不怕鬼,講得是我們對待鬼的態度,但更加重要的問題,還是要戰勝鬼。 但怎樣才能戰勝鬼呢? 這恐怕還是要從不怕鬼開始說起。 鬼為什麼不可怕?為什麼我們可以不怕鬼? 這是因為「鬼」不過是一種暫時超越我們經驗範疇的自然或社會現象,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神秘力量。
  • 民間故事:宋定伯賣鬼
    西晉時,南陽郡有個叫宋定伯的人,一天晚上,宋定伯趕夜路,荒郊野外的,他看見大路上還有一個「人」也在趕路,心想,這下可好,還遇到伴兒了。就上前去搭訕。宋定伯問這個「人」是誰,這「人」回答說,我是鬼。宋定伯一聽,心裡頓時一涼,心想,這可倒黴了,原想找個人搭伴兒,沒想到遇到鬼了。這時想跑吧,那肯定是跑不過鬼的了。宋定伯只好鎮定下來,與鬼通行。鬼問宋定伯說,你又是誰啊。宋定伯當然不敢說自己是人,連忙急中生智的答道,我也是鬼。鬼就又問他,你要到那裡去呀。宋定伯一聽,知道機會來了,就回答說,我要到宛縣去。
  • 宋定伯賣鬼
    點擊藍字^加關注哦南陽縣有個叫宋定伯的人,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走夜路,碰到一個鬼,就問它:「你是誰?」於是就一起走,走了有一裡多的路程吧,鬼說:「這樣太慢了,要不我們互相背著對方走,怎麼樣?」定伯說:「太好了,同意!」於是鬼就背著定伯走了幾裡路,鬼說:「你也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定伯說:「我才死的,是個新鬼,所以有點重。」定伯背起鬼,發現鬼幾乎沒有重量。
  • 騙子的尷尬:還記得《宋定伯捉鬼》吧?——只想搪塞,卻成了英雄
    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於時石崇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百文。」幸好我是南陽人。南陽人有講「瞎話」的習俗。「瞎話」的字面意就是謊言,但作為南陽人生活中的一種習俗,它指的是人們在閒時消磨時光講的故事,講明了是「瞎話」,所以沒有人把它當真。
  • 宋定伯捉鬼,竟然賣了很多錢,連西晉首富石崇都羨慕不已
    1.古代有個寫鬼故事的幹寶,其中有一篇《宋定伯捉鬼》,很有趣。今天就分享一下。西晉有個南陽人宋定伯,他年輕的時候,一次走夜路,遇到鬼,大驚,心裡說,倒黴,真是怕出有鬼啊。我最討厭的就是人!2.宋定伯心頭一沉,此鬼來著不善啊,忙附和道:彼此彼此,我也是寧願跟鬼打交道,簡單,省心,爽快!嗯,現在世風日下,人都是詭計多端,防不勝防啊。人,口是心非,使奸耍滑,為鬼所不齒。
  • 有趣又新奇的賣鬼記
    一、故事簡介〈宋定伯捉鬼〉出自於晉代幹寶《搜神記》第16卷。幹寶,字令升,新蔡(現今河南)人。東晉時代的史學家、文學家,亦為志怪小說的創始人。〈宋定伯捉鬼〉這則故事,將人面對鬼時,自然而然所產生的謹慎,以及不明就裡的鬼所表露出來的傻氣,賦予鮮明的形象。宋定伯與鬼互相詢問對方是誰的對話、鬼對於宋定伯過重的重量與渡河有聲響提出疑問,與宋定伯提出「我新鬼,不知鬼悉何所畏忌?」的提問,以及宋定伯觀察鬼渡河及後續與之的對答,皆顯現出人為了與鬼相處能夠安然而退,展現了機智與狡猾。
  • 《搜神記·宋定伯捉鬼》釋文
    昨天分享的《吳興老狸》是一個鬼害人的故事,今天要分享的《宋定伯捉鬼》是一個人坑鬼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都選自幹寶的《搜神記》。另一個共同點是,都是智商不足的被坑死了。按:宋定伯其人,另見於《列異傳》,故事相同,未必是歷史人物。但《搜神記》寫得好像若有其人、若有其事。相傳,幹寶親見幾件奇異事件,所以喜好搜集鬼神之事——《搜神記》中很多故事,與其後輩《聊齋志異》一樣,都是採集而來。幹寶記錄這些故事時,信以為真,也有可能。
  • 《宋定伯賣鬼》——怕鬼之心不必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宋定伯賣鬼》,是《搜神記》中的一個經典小故事,故事雖小,卻寓意深刻。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曰:「誰?」定伯曰:「新鬼,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於時石崇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百文。」譯文南陽人宋定伯年輕的時候,夜裡行走遇見了鬼。宋定伯問他是誰,鬼說:「我是鬼。」鬼問道:「你又是誰?」
  • 鬼故事 宋定伯賣鬼
    宋定伯主動迎上去,劈頭就問:你是誰?鬼回答:我是鬼。問得挺直截,答得也坦白,可見這是一個很實在的鬼。陌路相逢,按規矩是互相通報身份。鬼開始問了:你又是誰?宋定伯回答:我也是鬼。你看,人不如鬼誠實,人家跟你說實話,你倒騙人家。
  • 《倩女幽魂手遊》宋定伯賣的第一隻鬼是多少錢 答案詳解
    導 讀 相傳古時賣鬼第一人宋定伯賣的第一隻鬼是多少錢?
  • [你好,圖畫書]NO.2宋定伯賣鬼(附讀後感)
    當我讀到由李一慢老師撰文,鄭凱軍、錢繼偉二位老師繪圖的中國原創繪本《宋定伯賣鬼》一書時,撲面而來的便是一股令人「倍感親切」的「中國風」。《宋定伯賣鬼》這冊繪本的故事取材於東晉史學家幹寶所著的《搜神記》,這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
  • 初中文言文翻譯《宋定伯捉鬼》
    【原文】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數裡,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裡。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 《宋定伯捉鬼》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作者簡介《宋定伯捉鬼而《宋定伯捉鬼》是其中極有代表性的一篇,講述的是宋定伯和一隻鬼鬥智鬥勇的故事,他最終用人類的智能和勇氣徵服了鬼。故事告訴人們,人用自己的膽量和智能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妖魔鬼怪。所謂志怪小說,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六朝人之志怪,卻大抵一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說。」幹寶學識淵博,著述宏豐,橫跨經、史、子、集四部,堪稱魏晉間之通人。至今有關專家已收集到的幹寶書目達26種,近2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