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怎麼念佛?

2020-12-17 佛教在線


資料圖(來自網絡)

:怎麼念佛?

蓮池大師開示: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為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為義,若一心念佛,心不異緣,即定也。慧乃明照為義,若觀佛聲音,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念佛一路,即是入理妙門,圓契五宗,弘該諸教,精微莫測,廣大無窮。因此,不論男女老少、貴賤賢愚,都要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託,正好念佛: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它受供養,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晶往生,花開見佛。

不同人不同要求

極閒人要盡心盡力念佛,每日念幾千聲,乃至幾萬聲;半忙閒人要忙時治事,閒時念佛,每日念幾百聲,乃至幾千聲:極忙人要忙裡偷閒念佛,每日晨早十念,乃至日間或念幾百聲。

淨土念佛的方法

念佛有四種:持名念、觀像念、觀想念、實相念。四種念佛方法中,以持名念佛(即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最為簡便,同時功德也最廣大。持名念佛又有三種:一是高聲念:二是默念;三是金剛念,即綿綿密密,聲在唇齒之間。

無論採用什麼方法念佛,共同的要求是專心一志。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故名曰念。真正的念佛是念從心起,心裡不斷思佛憶佛,永不遺忘,這才叫念。如果「口誦佛名,心遊千裡」,這是「讀佛」而非「念佛」。佛教一般都教導人們不要「執著」,但祩宏大師認為不能一概而論,障道之著不可有,進道之著不可無,念佛就必須達到執著的程度,這是進道之著。

念佛人,至於開目閉目而觀在前,攝心散心而念恆一,不舉自舉,不疑自疑, 皆著也。念佛的人要做到至心作觀,無論開目閉目都見到相好莊嚴;無論攝心散心,念佛從不間斷,不舉念而自念,不懷疑而自疑,這就達到執著的程度了。這樣, 就能不覺不知,忽入三昧。

有些人念佛不專一:彼今之念佛者,名為專修,實則不然,他們為了增壽命,便誦藥師經:為了解罪愆,就拜梁皇懺;為了救濟危難,則持消災咒:為了求智慧,便念觀音文,而把「向所念佛,束之高閣」。這實際上是對念佛「二三其心,莫肯信服」,這樣的人要往生淨土就難了。

念佛與讀經是相輔相成的

有些修淨土法門的人,只貴把一句佛號直念下去,而對佛教經典不屑一顧。 「佛經不可不讀。」 「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懇懇勸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說,何以來乎?非金口所宣,明載簡冊,今日眾生,何由而知十萬億剎之外有阿彌陀也。」所以,一切有能力讀經的淨土信徒都要同時研讀經教,只有這樣,才能把修淨土放在更自覺的基礎上。

不主張信徒燒身燃臂求生淨土

唐代僧人智欽、專習禪業,又禮念萬五千佛名,乃至百遍。後於柳州阿育王塔前燃一臂求生淨土。大乘佛經中雖然常常有燒身燃臂禮佛之記載,但求西方者,當學欽公之習禪禮佛,不必效其燃臂。若能用燃臂之精虔勇猛,以治其惡習,則所燃亦多矣。

念佛的目的

念佛法門,人知為亡歿之歸宿,而不知生存之利益……據實而論,求生淨土本為成佛度生,既非圖身後之樂,復何計身前之利與否哉!」念佛不僅對來世有大利益,對現世也有大利益。從更深層上說,念佛是為了「成佛度生」,既不是圖來世之樂,也不是為了身前的利益。

蓮池大師簡介

雲棲袾宏(1535(乙未年)-1615(乙卯年)),明代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八代祖師。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禪淨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禪師。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蓮池大師: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者會得到鬼神的敬畏!
    蓮池大師: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者會得到鬼神的敬畏!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常念彌陀譯白話文)【念佛鬼敬 】【原文】海昌村民某,有老媼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家人環而聽之。某在眾中忽攝心念佛。媼謂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問何故,曰:「汝心念阿彌陀佛故。」
  • 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普勸念佛文
    蓮池大師(1535~1615),杭州人,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他提倡念佛風化被於一代,被推為蓮宗第八祖,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我們紀念大師生平,學習大師精神,身體力行,老實念佛。
  • 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普勸念佛文
    (1535~1615),杭州人,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他提倡念佛風化被於一代,被推為蓮宗第八祖,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我們紀念大師生平,學習大師精神,身體力行,老實念佛。
  •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明代高僧,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法名袾宏,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家姓沈,杭州人,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大師、憨山德清大師、藕益智旭大師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 蓮池大師:一切境遇,都正好念佛
    又《觀經》言:念佛之人,生彼國者,蓮分九品。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託,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 蓮池大師的生平與思想
    1.生平  蓮池大師(公元1523一1615年),諱祩宏,字佛慧,號蓮池。杭州仁和人,出生於世代望族之家。十七歲補諸生,以學識與孝行著稱於鄉裡。鄰家有一老嫗,日日念佛名,大師問其所以,老嫗回答:先夫持佛名,臨終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大師聞語感動,遂寄心淨土,書「生死事大」於案頭以自警策。
  • 蓮池大師: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問:怎麼念佛?蓮池大師開示: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為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
  • 古杭雲棲蓮池大師塔銘
    《古杭雲棲蓮池大師塔銘》略釋《淨土》2019年第1期 文/慧安蓮池大師諱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示志歸極樂蓮池之意。大師俗姓沈氏,杭州仁和人,世為名族,天資穎異,早年學儒,屢冠諸生。然大師志在出世,棲心淨土,世味澹如,於科舉功名之事並不熱衷。
  • 蓮池大師:念佛與參禪究竟怎麼選?
    如中峰大師道。 禪者, 淨土之禪。 ——蓮池大師《淨土疑辨》 注釋 如中峰大師所說:禪是淨土的禪,淨土是禪的淨土。修行者應該選擇一門而專心深入修行。這幾句話,是萬世不易的定論。
  • 蓮池大師:人人都有本體清淨法身,念佛求生極樂即可得到清淨法身
    蓮池大師:人人都有本體清淨法身,念佛求生極樂即可得到清淨法身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常念彌陀譯白話文)【去障 】【原文】 修行去障其他宗教怎麼可能讓教徒成為教主呢?如上帝創造人,人怎麼可能成為上帝呢?佛教則說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誠言,成佛不容易,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被自己所造的業力障住,業盡情空才能成佛。成佛之路有難行道,有易行道。比如在中國影響力很大的禪宗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難行道,禪宗的修行境界的卻令人神往,但對於我們在家人難免是可望不可及的。
  • 淨土宗第八祖蓮池大師與佛結緣,修建雲棲寺的故事
    ,常年念佛,堅持不懈,大師一直不解老人家這樣做的緣故,有一天他就問這位老太太,是什麼緣故使你如此誠心的念佛。老太太說:丈夫去世前堅持念佛,臨終時無病無痛,走得非常自在,經過這一事件後,我知道了念佛的功德之大,所以才堅持念佛。蓮池大師聽完老太太的回答後,便開始研學佛經佛律,慢慢的心中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 蓮池大師:淨土宗第八代祖師
    蓮池大師(1535年—1615年),明代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八代祖師。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禪淨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禪師。 大師杭州仁和人氏,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生於望族世家。
  • 聽蓮池大師談蘇東坡的佛緣
    聽蓮池大師談蘇東坡的佛緣【東坡(一)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原文】 洪覺範謂東坡文章德行炳煥千古,又深入佛法。而不能忘情於長生之術,非唯無功,反坐此病卒。的確,學佛的人常常福報很好,大富的人有很多,比如曹德旺;長壽的人有很多,比如120歲的虛雲大師,105歲的深圳弘法寺本煥長老;做高官的也很多,如周總理,包括毛主席佛學造詣也很高。但是富貴、長壽及高官都是學佛的副產品,不是學佛的真正目的。可惜,現在許多信佛乃至學佛的人對今生今世的福報看的很重要,反而忽視了學佛的真正目的。
  • 蓮池大師:人命在呼吸間。勸君還是早念佛,免得無常大限一到後悔
    蓮池大師開示:人命在呼吸間。勸君還是早念佛,免得無常大限一到就後悔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常念彌陀譯白話文)【人命呼吸間】【原文】 一僧瘵疾經年,久憊枕席,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語之死,輒不懌。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後事,一心正念。彼謂男病忌生日前,過期當徐議之耳。
  • 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警策大眾的八條重要開示
    務要急切念佛,時刻都不放過才好。」我看你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等到殿堂念唱,照樣談笑自如。你就是不信「人命在呼吸間」嘛!五、我看見新出家的人,才把一句佛號放在心頭,雜念妄想,愈覺翻騰。便說這念佛工夫,不能收心。不知你無量劫來的生死愛恨,怎麼能一下斬斷?況這萬念紛飛的時刻,正是做工夫的時刻,邊收邊散,邊散邊收,日子長了,功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 「蓮池大師」與「太素師」夫妻二人,為何一刀斬斷紅塵!
    蓮池與藕益大師,後世尊為淨土宗的八祖及九祖,本文從大師的故事出發,帶領讀者重訪修行者的內在生命。蓮池的生活向來過得平靜恬淡。二十歲不到,就娶了張氏為妻,幾年後得一子,全家和樂融融地享受天倫之樂。然而好景不常。
  • 農曆七月二日 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
    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圖片來源:資料圖)2014年7月28日,農曆七月二日,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蓮池大師(1535~1615),明代高僧,淨土宗第八代祖師。名袾宏,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家姓沈,乃杭州仁和(杭州)人。十七歲舉諸生,以學行見稱。鄰家有一老嫗,日日稱念佛號,師問其故,老嫗對曰:「先夫持佛名,臨終無病而逝,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師為其語所感,於是寄心淨土,並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警。二十七歲喪父,三十二歲喪母。嘉靖四十五年(1566)決意出家,遂投西山性天大師落髮,就昭慶寺無塵律師受具足戒。
  • 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的遺言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蓮池大師比蓮池大師先一年而化,建塔在雲棲寺右山)於是,大師作《七筆勾》詞,其中有一首說: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首。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 蓮池大師:佛經不可不讀,否則就與無價之寶擦肩而過
    蓮池大師:佛經不可不讀,否則就與無價之寶擦肩而過「佛經不可不讀 」(摘自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原文】 予少時見前賢闢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視,罔覺也。偶於戒壇經肆,請數卷經讀之。始大驚曰:不讀如是書,幾虛度一生矣。
  • 蓮池大師:智慧有兩種: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你喜歡哪一種?
    蓮池大師:智慧有兩種,一是世間智慧,一是出世間智慧,你喜歡哪一種?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常念彌陀譯白話文)【世智當悟】【原文】 智有二: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學宏辭,長技遠略,但以多知多解而勝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惡,別邪正,行其所當行,而止其所當止者是也。僅得其初,是謂狂智,當墮三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