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的遺言

2020-10-08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蓮池大師曾娶婦張氏,生一子,但不幸早死,張氏不久也去世。嘉靖乙丑年除夕,繼配湯氏捧來一碗茶湯放在桌上,不料,茶碗卻忽然破裂。大師笑著說,因緣果然如此,沒有不散的道理啊。

第二年,他就辭別湯氏:世間的恩愛都是無常的,生死也沒有人可以替代,我走了,你自己做打算吧。面對此情此景,湯氏卻很灑脫。

她對丈夫說:你先走吧,我隨後也要走了。(這位女中豪傑也在之後落髮,並建了一座孝義庵修行,法名祩錦,亦為女叢林主。比蓮池大師先一年而化,建塔在雲棲寺右山)

於是,大師作《七筆勾》詞,其中有一首說: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首。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離家後,大師很快到杭州西山性天和尚處剃度,又到昭慶寺無塵玉律師座下受戒。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一歲高齡的蓮池大師面西而臥,即將入滅。

早在半月前,大師即已預知時至。當時,杭城內處處都有大師的弟子。他便前往城中,遍告弟子們說:我要到其他地方去了。弟子們面面相覷,惘然莫測,並不知道大師要去哪裡。

此時,一抹斜暉從窗戶透射進來,正好籠罩在短榻上的蓮池大師身上,如阿彌陀佛金色的手臂般輕輕撫慰。大師神態安詳,僅口唇微動,似乎在默念著佛號。

周圍或跪或站諸多僧俗弟子,對於這樣一位如父母般值得依靠的善知識,他們內心充滿深深的哀痛和不舍之情。因而,個個面色凝重。

不久,門外腳步雜沓,最後一批弟子加入進來,人數的驟然增加,讓本就不大的房間,顯得更加水洩不通。室內的眾人全都屏息凝氣,恭敬肅立,似乎等待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發生。

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排首的一位弟子上前問訊後胡跪合掌,開口請求道:和尚,惟願慈悲,哀憫我等,久住世間!旁邊圍繞著的弟子一起跪下,懇切和道:和尚,惟願慈悲,哀憫我等,久住世間!

但短榻之上,瞑目似睡的老和尚並無絲毫反應。眾人心中明白,老和尚去意已決,不會再長久住世了。只好再次懇求:和尚既已決定西去,懇請作出最後垂示。

這時,老和尚才緩緩睜開眼睛,作勢欲起。身旁的弟子立即幫忙,將老和尚扶正。跪在下首的眾多弟子們,這時聽到頭頂上方傳來慈悲又嚴厲的聲音:大家要老實念佛,不要裝模作樣,不得標新立異,壞我規矩!

開示完,大師不再說話,只是瞑目念佛而已。幾聲急促的佛號過後,老人的氣息逐漸變得微弱,慢慢消失。眾人慌忙抬首,短榻上的老人已玉筋雙垂,瞑目而逝了。

一時間,屋內屋外所有人大放悲聲,有捶胸頓足者,有不住叩頭者,有沉默不語者,也有不斷助念佛號者。這種令人痛心疾首的場面,大概只有在失去至親的時候才會出現。

蓮池大師自在往生西方後,弟子們遵照大師的遺願,將其葬於雲棲寺左嶺之下。

縱觀他老人家的一生,正如憨山大師所讚譽:才,足以經世;悟,足以傳心;教,足以契機;戒,足以護法;操,足以勵世;規,足以救弊。闡揚淨土宗風,更是不遺餘力,影響至為深遠。因此,被後世弟子推尊為淨土宗第八代祖師。

相關焦點

  • 蓮池大師:淨土宗第八代祖師
    蓮池大師(1535年—1615年),明代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八代祖師。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禪淨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禪師。 大師杭州仁和人氏,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生於望族世家。
  • 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警策大眾的八條重要開示
    要將娑婆轉變為淨土,這不是小的因緣。(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一、我未出家時,對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的事,即使別人教我做,而自己感覺羞恥慚愧,絲毫也不肯做。為什麼?當時遍融大師的德望很高,我到京城拜見他,跪著向前,再三請求。大師說:「你要守本分,不要去貪名求利,不要攀緣權勢,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我受教出來,同行的大笑,認為這幾句話,哪個說不來?我們千裡遠來,只說有什麼高妙東西,原來不值半文錢。我說:「這個正看出他的好處。我們仰慕他,遠道來此。他並不說玄說妙,來嚇唬我們。只老老實實地把自己實踐過的,體會得深的,切實可行的工夫,叮嚀開示。
  • 農曆七月二日 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
    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圖片來源:資料圖)2014年7月28日,農曆七月二日,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蓮池大師(1535~1615),明代高僧,淨土宗第八代祖師。名袾宏,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家姓沈,乃杭州仁和(杭州)人。十七歲舉諸生,以學行見稱。鄰家有一老嫗,日日稱念佛號,師問其故,老嫗對曰:「先夫持佛名,臨終無病而逝,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師為其語所感,於是寄心淨土,並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警。二十七歲喪父,三十二歲喪母。嘉靖四十五年(1566)決意出家,遂投西山性天大師落髮,就昭慶寺無塵律師受具足戒。
  •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留給我們的兩條修行的重要秘密旨意
    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以前在未出家之時,曾經到一位朋友家裡去,遇到朋友家裡的一位修道之人。蓮池大師那時候喜好修道,喜歡談論出家之事。但是,那個修道之人卻說:「修道不在於出家與否,最寶貴的是遇到明師。」
  •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明代高僧,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法名袾宏,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家姓沈,杭州人,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大師、憨山德清大師、藕益智旭大師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 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教言:明心見性之後還用修行嗎?
    我們看一看祖師大德的觀點。蓮池大師筆記的原文如下:悟後溈山和尚雲。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 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教言:究竟什麼是菩薩度眾生?
    蓮池大師筆記的原文如下:菩薩度生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蓮池大師從佛經的一句話「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進行開示,愚夫讀到這句經文就會認為「菩薩只度眾生,而不去度自己。」殊不知,自己也是眾生之一。哪有度盡眾生,而把自己這個眾生給漏了呢?為什麼以「菩薩度眾生」為藉口,去追逐外在的,而忘記了內在的呢?的確,佛經原典裡確實有這樣一句經文,自己沒有得度,先去度人。
  • 高圓融: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如何看待《楞嚴經》
    在蓮池大師的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一些所謂的「狂禪子」,而非真正的禪和子。這些「狂禪子」曲解聖意,目空一切,自己走偏了路子,卻隨處指點別人,隨意批評,以為天下只有自己才是得了所謂的「祖師西來意」,以為只有自己才知道「靈山會上拈花一笑」之密意。這種狂妄之後果實在令人擔憂。蓮池大師在自己的筆記中寫到這種怪現象:當時的天如禪師集結楞嚴經典的解釋,有人就說,這是天如禪師的楞嚴大意,而不是釋迦佛祖的楞嚴大意。當然,從勝義諦來說,的確是如此。
  • 關於淨土有無的疑慮,淨土宗蓮池大師曾做過切要的開示
    很多學淨土的人,內心裡常常犯嘀咕,因為總有人說淨土是迷信,其實根本沒有淨土,這是一種情況;另外,學禪的人,如果也念佛,就會被笑話為偷心不死,搞得參禪之人不知如何是好。對於參禪而念佛的情況,如果有人因為被譏笑而心生疑慮,只能說明他對於淨土的理解還不到位。但這個問題,前面徹悟大師的那篇開示摘錄已經說得很清楚,這裡不再細說。這篇文章主要針對的是「淨土有無」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存在是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真是老實本分之人,一信永不疑,那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 宏海法師講述明末高僧蓮池大師的故事
    今天呢想給大家說說眾所周知的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我們現在一般學佛都說:菩薩保佑,菩薩保佑,我在普陀山每天都是不絕於耳。為什麼呢?大家想好,想平安,想順利,殊不知有時候人生太順了,反而就這麼麻木下去。人生逆境來了的時候,有可能促成你能夠入道、修道,做大成就者。蓮池大師生在非常顯赫的大戶人家,我們有時候會誤解說這齣家人,日子過不下去了才出家。
  • 淨土宗:蓮池 智者 藕益 善導四位大師給我們的啟示
    蓮池大師在明末的時候,常常感慨掉淚,在那個時代想找一個初果聖人不可得啊。但現在有的人還是認為自己可以證果,那我們來看看祖師們是如何以身示範的吧。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他臨往生的時候,弟子問:「師父,這一生修行不知證何種果位?」智者大師說:「我如果不領眾可以證到六根清淨位,由於領眾修行過早,損己利人,但登五品。」
  • 大安法師:淨土宗祖師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門?
    問:淨土祖師一出家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門?  大安法師答:這不一定,各有因緣。  淨土十三祖裡面,專修專弘淨土法門的只有兩位,一個是善導大師,一個是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出家後,在做沙彌的時候,看到一本《龍舒淨土文》,由此產生了信心,所以他就沒有涉及其他的,一門深入,念佛念了六十年。  善導大師也是一門深入的。  其他的祖師,像永明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徹悟大師,他們都是從宗門教下過來的。但是一過來之後,他們也是一門深入。因此祖師們修學的背景各有不同,有的也是為了接引眾生的方便。
  • 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
    很多高僧大德從印度和西域來到中國,一葦渡江的禪宗祖師達摩即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中國本土也是高僧輩出,影響力最大的當屬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曇鸞大師,南北朝時期北魏人,出生於山西雁門,毗鄰佛教聖地五臺山。大師從小就聽聞五臺山的種種神異傳說,心生嚮往。十四歲時便離家暢遊五臺,遍尋仙蹤遺蹟。不久即在佛光寺剃度出家。大師精研四論學說和佛性義理,造詣高深,皇帝尊稱其為「神鸞」。
  • 淺釋《淨土宗》十六
    淨土宗傳承至今,有近二千年的歷史,在近二千年的歷史中,對弘揚淨土法門作出重大貢獻、至目前為止,共有十三人,被尊為十三代祖師。另有兩位大師即曇鸞和道綽,對淨土法門的影響和貢獻,也非常之大,善導大師都曾拜訪過二位大師,所以,這次在介紹十三代祖師時,將二位大師按時間順序排在了慧遠祖師的後面,共計十三代祖師、兩位大師,他們分別是以上介紹的:始祖惠遠、大師曇鸞、大師道綽、二祖善導、三祖承遠、四祖法照、五祖少康、六祖永明、七祖省常、八祖蓮池、九祖蕅益、十祖截流、十一祖省庵、十二祖徹悟,十三祖印光
  • 淨土宗星空多璀璨!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第二,初祖、宗祖以及其他祖師之間有何不同?一個宗pai往往有很多祖師。淨土宗代代傳續下來,一般都講十三祖,這十三位祖師都很了不起,都是大德,那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這兩個補充資料對我們信心的建立以及對法門觀念的釐清有幫助,所以補充在這裡。
  • 淨土宗十三祖師贊
    善師:淨土宗第二代袓師善導大師。2. 得錢財:少康大師將乞食所得之錢,教兒童念一聲佛號即與一錢。3. 烏龍:睦州烏龍山。4. 見佛來:少康大師每念佛一聲,口隨出一佛,念十聲出十佛,時稱之為「後善導」。(善導大師也有此光明之相)。
  • 中國佛教淨土宗十三代祖師
    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一○二○年)正月十二日,大師端身正坐而念佛。念佛不久,忽然大聲地說:「佛來也!」然後安祥往生,此時大眾都見到大地變成黃金色,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消失。時年六十二歲。(詳見淨土聖賢錄)八祖:蓮池大師蓮池大師,杭州仁和沈氏的子弟。年十七歲,中秀才,以學問德行著稱。
  • 念恩: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故事
    29歲那年,聽人說起道綽大師在山西并州玄中寺弘宣《觀經》深義,於是欣然前往。道綽大師德望很高,是當時研習淨土教理最透徹的高僧,一生講解《觀經》兩百遍,廣勸弟子念佛往生極樂淨土,著有《安樂集》兩卷,承續了龍樹、天親、曇鸞一脈的純正淨土思想,為之後淨土宗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 蓮池大師:怎麼念佛?
    蓮池大師開示: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為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為義,若一心念佛,心不異緣,即定也。慧乃明照為義,若觀佛聲音,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
  • 大安法師:修學淨土宗是否也需傳承?
    譬如淨土宗的傳承,更多地側重在跨時空的精神傳承。 龍樹菩薩作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傳承釋迦本師淨土之教,將通途教法與淨土念佛法門判為難行道與易行道。處處指贊西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