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質疑「孟母三遷」 刪掉三字經「昔孟母」一句

2020-12-02 網易

長江網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羅欣)「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這句話還為許多中小學生誦讀。但在武昌區九龍井小學,該校老師在教學生國學經典時,重新編輯教材,捨棄了這一詩句。

今秋開學起,武昌所有的小學均開設有經典誦讀課。「中國國學經典中大多數內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學或與時代發展相悖的東西,如封建思想嚴重,輕視女性、輕視勞動等,我們在教學生時,重新選擇文章,對《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列印編排。」該校德育主任謝輝說。

該校語文教研組主任魏賢佐說,《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為了讓兒子成器,將自己的家從一個哭喪的環境(周邊是墳地),搬至做生意和賣肉的環境(周邊是集市),後又搬至一個學習的環境(周邊有學堂)。魏賢佐認為,這個故事也暗藏了「環境決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現代社會,人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與人和睦相處。在編印《三字經》時,便刪掉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一句。

華師一附中特級教師嚴育開表示,學校的做法可以理解,初衷是好的。但例如「孟母三遷」這樣的經典故事,從辨證的角度對學生講授一下也有好處,能讓學生正確理解「環境也能影響人成長」的道理。

還有一些老師認為,「孟母擇鄰」其實已出現在現代社會,一些家長為了給孩子選擇優質學校,從小學到高中,多次搬家。老師不講,並不能迴避掉這種事實的客觀存在。

(來源:長江網)

本文來源:長江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三字經】【二】昔孟母 擇鄰處
    2018年12月2日《三字經》學習第2天博一班 毛霽遠爸爸(10分)1.誦讀(2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2.背誦(2分):已會背3.踐行(2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做到言傳身教。
  • 其實孟母三遷並沒有改變孟子,改變孟子的是孟母的一次發怒
    雖然這個故事成了現代教育的典範,但是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雖然孟母三遷對孟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孟子並沒有在孟母三遷以後就變好了。其實孟子真正變好是從孟母的一次發怒變好的。怎麼這麼說呢?咱們來慢慢推算一下。
  • 閒話《三字經》00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今天,我將繼續為你分享我在閱讀《三字經》時候的感悟。【原文】昔孟母,擇鄰處,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就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拆斷來教育他。我們先來看前面的一句「昔孟母如果說,從「孟母三遷」這個故事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孟母的格局和遠見,那麼,「孟母斷機」這個故事中,則更多體現的是孟母高超的教子方法。
  • 湖北部分學校推刪節版三字經 網友質疑斷章取義
    武昌區九龍井小學語文教研組主任魏賢佐介紹,該校在教學生讀經典時,重新選擇文章,對《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列印編排,「中國國學經典中大多數內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學或與時代發展相悖的東西,如封建思想嚴重,輕視女性、輕視勞動等」。  記者翻看該校重新編印的經典讀本時發現,「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子被刪掉。
  • 【三字經】孟母三遷
    >【三字經】孟母三遷2012-07-05 09:23:3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白話]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闢]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
  • 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從三字經裡看教育的力量!
    如果把一個孩子比喻成花朵的話,那麼他的成長和教育環境就是花朵所賴以生長、綻放的土壤,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這點很重要,我們可以從《三字經》裡找到答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 三字經講解3 (昔孟母……斷機杼)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昔孟母,擇鄰處。注釋:昔:往昔、從前、以前。孟母:孟子的母親。 孟,孟子。 母,母親。昔孟母:從前,孟子的母親。擇:選擇。鄰:鄰居。處:待,居住。擇鄰處:選擇鄰居來居住。句譯:從前孟子的母親選擇鄰居來居住。
  • 刪「孟母擇鄰」湖北部分學校推刪節版經典引爭議
    武昌區九龍井小學語文教研組主任魏賢佐介紹,該校在教學生讀經典時,重新選擇文章,對《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列印編排,「國學經典中大多數內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學或與時代發展相悖的東西,如封建思想嚴重,輕視女性、輕視勞動等」。記者翻看該校重新編印的經典讀本時發現,「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子被刪掉。
  • 湖北部分學校推刪節版經典引爭議 孟母擇鄰被刪
    武昌區九龍井小學語文教研組主任魏賢佐介紹,該校在教學生讀經典時,重新選擇文章,對《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列印編排,「中國國學經典中大多數內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學或與時代發展相悖的東西,如封建思想嚴重,輕視女性、輕視勞動等」。記者翻看該校重新編印的經典讀本時發現,「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子被刪掉。
  •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共勉之!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今天的三字經是講孟子的故事,孟子是誰呢?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可笑,確實可笑,在中國你可以不知道長城,故宮,但是說到不認識孟子我想一千個中國人裡找不到一個吧。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估計都耳熟能詳了吧,那小編就不多說了,故事主要是說,孟子小時候很貪玩,不愛讀書,孟子他娘為了讓孟子愛讀書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是在墳場邊,因為孟子整天看別人出殯覺得好玩就跟著學,孟子他娘一看這還得了,俺是要成為聖人他媽的存在啊,不能讓熊孩子破壞這偉大的計劃,馬上搬家!
  • 昔孟母,擇鄰處.從孟母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
    三字經裡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
  • 讀《三字經》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有感
    原文第5、6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註解過去孟母為了教育孩子,選擇好的環境換了幾個住處。孟子不好好學習,就折斷機杼來教育他。作者見解第5句:從第5、6句,我們都可以看到,孟母通過自己的行為和方法來教導孩子。從前一句我們可以知曉,一開始孟母看到孟子被人帶壞,被不好的環境影響。
  • 三字經詮釋:昔孟母
    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3.昔
  • 《三字經》詳解二:孟母三遷才找到「學區房」?環境有那麼重要?
    因此,孟母三遷當然,這是一句非常片面的諺語,但是家長教育和後天環境是孩子成長的必然影響因素。孟母沒有責怪孟子,選擇了立刻搬家。第二次孟子居住在屠戶附近,孟子又學習屠戶殺豬,孟母依舊選擇直接搬家。第三次孟母將家庭安置在學宮旁邊,孟子學習讀書行禮,最終成為一代亞聖。故事的真假不必探究,但是這個故事,經久不衰,一直被人所津津樂道。實際上時間背景放到現代社會不就是家長們心心念念的「學區房」。
  • 「昔孟母,擇鄰處.」孟子:爸爸去哪兒了?
    「昔孟母,擇鄰處。」孟子:爸爸去哪兒了?「孟母三遷」教子,孟子:爸爸去哪了?1/爸爸去哪兒了?
  • 兒童故事《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粵語音頻從前有個小朋友,去到嗰度模仿學壞都會被媽媽帶走,甚至連續搬家三次。呢個故事就係著名嘅《孟母三遷》啦!《三字經》裡講:「昔孟母,擇鄰處。子唔學,斷機杼。」孟母係邊個啊?就係古代戰國時期孟子嘅媽媽!孟子係個大學問家,今時今日嘅人仲記得佢,多得佢媽媽!
  • 從「孟母三遷」談學校教育……
    關於孟子母親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堪稱教育子女成功的典範,讓人爭相學習的楷模,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三遷「說的就是孟軻(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故事原文是這樣說的: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
  • 從「孟母三遷」到擇優而居 孩子的教育只差了一個錦繡南山
    (原標題:從「孟母三遷」到擇優而居 孩子的教育只差了一個錦繡南山)
  • 【教育】被誤讀的《三字經》
    一直以來《三字經》都視作兒童讀物,殊不知忽視了《三字經》對大人的教育意義。  我們來看三字經開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在小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導致本性上開始產生差距。如果不加強教育,本性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而教育之道在於持之以恆。
  •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母親孟母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母親孟母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三字經》中有一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我們小時候天天背誦的。那時候背書都是囫圇吞棗,對於書中的故事知之不多。有一段時間我還以為「昔孟母」的故事講得是孟郊和他母親的故事呢?因為孟郊有一首歌頌母愛的詩《遊子吟》,於是就把他們聯繫在一起了。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