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教育?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媽媽的言行舉止

2020-12-10 教育思享

在「新冠疫情」下,最無奈的教育,就是父母「宅」在家裡陪伴孩子。

當然,家庭教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複雜和系統的過程。想要教育好孩子,既不能憑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也不能靠眼高手低的「說服教育」。可以說,如果不掌握專業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不接受過相關的教育知識培訓,也不借鑑學習其他人的育兒經驗,那麼大多數人都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不提升自己的父母,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近些年,通過手機和網絡,我們能夠了解到很多孩子和家庭教育失敗的悲劇,有的家庭爭吵不斷,有的家庭支離破碎,而孩子則深受其害,有的離家出走,有的甚至輕視自己的生命,義無反顧地跳下高樓、大橋。

這些孩子怎麼了,他們的父母和家庭發生了什麼?

我們很容易可以辨別出:大部分教育案例都源於母親和孩子的爭執,而惡性事件的受害者也往往都是孩子的母親。

十月懷胎、含辛茹苦,天下沒有過得輕鬆、活得容易的母親。

可是,當母親的生活、教育和經濟壓力達到不堪重負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將這些壓力,轉嫁和施加在孩子身上。有研究表明:在高壓力、不和諧的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對自身的壓力反應會產生混亂,即便是母親不再嘮叨數落、打罵責罰孩子,孩子也會敏銳察覺到家裡潛藏的壓力和窘迫,並且直接表現為情緒和行為問題。

控制欲很強的母親,只能教育出自卑怯懦的孩子。

什麼活都要包攬,凡事都要插手,脾氣火爆、性格急躁,對孩子以「挫折教育」為主;這樣一個「女強人」式的母親,往往源於一個懦弱無能的父親;父親的無能,必然使得母親越來越強勢。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煩惱,父母之間的糾紛離合,雖然事出有因,但也是所接受家庭教育的必然結果。如果沒有一個好母親,那就自己做一個好母親;如果沒有一個好家庭,那就經營好自己的家庭,讓孩子過得幸福快樂。

每一對母親和孩子,都是生死之交。

每個母親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因為不懂事、想法單純,在生活和學習中犯了錯誤或是出現問題,就只會用哭聲來訴說自己的委屈和害怕。這個時候在情感上離孩子最近的母親,所選擇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思維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好的教育,往往是和風細雨、潤雨無聲,而壞的教育,則可能是大吼大叫、推卸責任。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被母親吼大的孩子,長大以後多半也是性格暴躁,在別人面前總是趾高氣昂,喜歡大吼大叫、亂發脾氣。而在母親的「打擊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因為從小就經受了太多失敗和挫折,會導致心理出現一種絕望和無奈的心理情緒。這樣的孩子遇事只會逃避,而且性格懦弱。

懶父母,教不出好孩子。

一般來說,專制型的父母喜歡端著權威和大人的架子,要求孩子凡事都要無條件順從自己的計劃和規則,卻很少去正面激勵和讚賞孩子;放任型的父母總是任由孩子的身心行為自然發展,對於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既不太了解,也缺乏學習探究的興趣和動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去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也不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而那些對教育理念爛熟於心的教師、教授或專家的教育方式 ,則偏向權威性,對孩子更尊重理解,會制定相對明確和一致的規則要求,在平等溝通的基礎上教育和引導孩子。

顯然,積極陪伴孩子,和孩子更多地親子互動,有利於孩子形成樂觀、健康的情緒;而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和「打擊教育」,會破壞或毀壞孩子正常的情緒人格。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尤其是每天在身邊照顧自己的母親。面對社會壓力,父母如何處理、調整自我情緒,怎樣和別人交往,怎樣辨是非、明善惡,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1、母親要重視孩子的情緒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作為母親都要尊重和維護孩子的情緒人格。比如,孩子不小心摔碎了碗碟,考試發揮失常,或是受別人欺負,有些母親就會不分青紅皂白,朝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對孩子進行嚴厲懲罰。這樣,孩子的負面情緒只會越來越糟,並且會阻礙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事情,想讓孩子乖巧懂事,作為父母就要選擇積極的教育方式來培養親子之間的信任感、成就感和價值觀,改善孩子的情緒人格。

2、母親應正確回應孩子的情緒

面對世間萬物,每個人都有情緒,更何況是孩子?

其實情緒本來沒有對錯之分,都是出於家庭環境、教育程度和理解水平的自然反應。母親應該主動和孩子坦誠溝通,了解、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鼓勵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緒體驗。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可以被父母傾聽、理解和接受,而不是被嘲笑、漠視和打擊。

在回應孩子的負面情緒時,父母採用不同的聲調語氣,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平緩柔和的語氣,能讓父母把道理講得更明白,也能降低孩子的防禦心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有利於親子間的互動和溝通。

3、母親要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再優秀、謹慎和細緻的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面對自己的錯誤和負面情緒,每一個孩子都會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大吼大叫、蠻不講理,能夠更理智地對待自己。

母親應鼓勵孩子坦誠、自信和勇敢地表達自己,尤其是自身的負面情緒。這樣一方面能夠增進親子感情的積極互動,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孩子認真審視和正確認識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孩子變得更加開朗明理,樂於和父母、他人溝通,有利於塑造良好的情緒人格。

在家庭教育方面,一直流行著一句話:「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這句話雖然有失偏頗,但是對於男孩和女孩來說,父母進行「區分教育」是恰當的

富養富養,跟錢無關,和愛有關

男孩和女孩,在遺傳學和生物學上都是有差異的。男孩一般喜歡挑戰、刺激的遊戲,而女孩往往喜歡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讀書玩耍。母親在教育孩子時,除了重視孩子的情緒人格,還應區分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特質。

1、給男孩成長空間

男孩的天性就是調皮、好動,富於創造力和冒險精神。作為離孩子最近的人,在男孩進行嘗試和探索的時候,一定要給予鼓勵和理解,適當給孩子成長空間。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男孩總是會產生稀奇古怪和令人驚奇的想法,不管他的情緒和思路是否正確合理,母親都應該耐心傾聽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合理就贊同,不合理也不能妄加指責。

總而言之,只要孩子在面對問題時能提出新的想法思路,那麼他的行為就值得我們去讚揚和肯定。

2、冷靜對待男孩

但凡是男生,沒有不喜歡拆卸機器和玩具的,在對事物的破壞、建設和重構中,男孩可以感受到滿足和快樂。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把男孩的這些拆卸、破壞行為,看作是他進行試驗和思考的過程。

不管怎麼說,再貴重的機器和物品都是有價的,但如果男孩能從拆卸和探究的「暴力」行為中得到收穫和經驗,能感受到父母最自己的支持和理解,這樣的父母之愛和引導教育,卻是無價的。

3、培養「男子漢」

男孩就要有男孩的樣子,不要像現在某些火爆網絡的「小鮮肉」,根本沒有一點「男子漢」氣概。而對於男孩來說,真正的男子漢擁有不屈的意志和無畏的精神,這才是在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力量。

身為男孩,以後必然要擁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能否肩負起生活的重擔,不但取決於他的學識、眼界和人品,也取決於他能否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勇於迎接挑戰,敢於嘗試和突破未知的困境。

而這些,都需要父母注重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

在教育男孩時,作為母親要原則分明,避免反覆過度地嘮叨說教,讓孩子產生煩躁和排斥的情緒;要適度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增強孩子心理承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撫養男孩,父母應大膽放手,任由孩子頑劣調皮,給他適當的生存空間,允許孩子去探索和發現這個未知世界。母親要懂得向孩子示弱,偶爾讓男孩充當自己的「小保鏢」;讓孩子在照顧和保護母親的同時,激發出自己的保護欲和責任心,更懂得體諒和照顧別人,讓他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如何教育女孩?

和男孩相比,女孩更注重父母評價,也更乖巧聽話,但是女孩一旦犯錯誤,父母們就會遇到另一個教育難題:如何教育女孩?

女孩的自尊心和羞恥感更強,批評得重了,會挫傷孩子的情緒人格;批評得輕了,又起不到教育的效果。這的確是很多女孩父母都要面臨的問題。

1、讓女孩自尊自愛

對於女孩的教育,不管家庭條件如何,無論是不是「富養」,尊嚴都是最重要的教育。作為孩子身邊的母親,從小時候起,就應該好好呵護女孩的自尊心。首先言語行動上不能粗暴,不能孩子一犯錯就跳起來連吼帶罵,甚至提著棍棒追著女孩跑,這肯定不是正常範疇的教育。

孩子完成某件事情,母親在言語上應該給予獎勵;如果孩子做得不好,或是犯了錯誤,母親就應該以「說服教育」為主,擺事實講道理,不能動不動就橫眉豎目、大發脾氣。

女孩的自尊自信是緊密聯繫的,母親要注意培養和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唱歌跳舞或是彈琴寫作方面不斷進步,才能在學習、生活和社交中情緒樂觀、信心十足。

母親要避免用命令式口吻和孩子講話,更不宜在其他人面前隨意批評、指責甚至打罵女孩,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性格孤僻,親子間的感情也逐漸消失殆盡。想要教育好女孩,讓女孩在成長、生活和社會中有自尊,就要從小呵護和關愛孩子,這樣女孩才會形成健全的情緒人格。

2、培養女孩的善良

雖然現代社會紛繁複雜,到處充斥著名利、欲望和騙局,但是作為母親,依然應該培養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擁有財富和名譽的人,容易被人尊敬和認可,但是只有善良的人,才會被同樣友善的人接納、信任和喜歡。

母親應該學會賞識女孩的善良,要和孩子達成共識:善意的言行即便犯了錯誤,也值得被人尊重和原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不能讓成人世界的謊言欺騙,破壞了孩子天真善良的本性。

都說「女孩要富養」,太過奢侈肯定是不好的,但是為了讓孩子自尊自信,作為女孩的父母,還是應該在家庭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儘量為女孩提供溫馨美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從小能夠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溫暖和家庭生活的美好,自然也就會心存善意,並且願意相信和堅持善良的本性。

3、鍛鍊女孩的交際能力

想要在現代社會有一席之地,光靠學識眼界和踏實肯幹肯定是不行的,一個人在生活和職場上能不能走好,能走多遠,往往取決於他的人際溝通能力。

對於一個自尊而善良的女孩來說,想要生活得更好,就必須學習與人溝通交流,和其他人友好相處,這樣以後在生活中有所依靠,事業上也會有更多夥伴和幫手。

母親應該鼓勵女孩平時積極和人打招呼,多和年齡相仿的小夥伴聊天玩耍,或是多帶孩子出去遊歷參觀,都可以很好地促進女孩的交際能力。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需要怎樣的愛?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動物心理學家哈裡·哈洛做了一系列實驗,其中有一個試驗,叫做「代母試驗」。

將剛出生的小猴放在鐵籠裡,然後做兩個假猴子來替代母猴。其中一個只用鐵絲做成,身上綁上奶瓶,給小猴提供奶水,可以隨時喝到;另一個假猴,是用柔軟的絨布做成的,沒有安裝奶瓶也沒有食物。

可是所有參加試驗的小猴,都做出了相同的反應:只有在飢餓的時候才去尋找鐵絲母猴吃奶,除此之外的時間,幾乎都會趴在絨布母猴的身上。甚至有的小猴餓了也不願跑到鐵絲母猴那裡,只是把頭伸過去吃奶,而身體依然抱著沒有奶水的絨布母猴。

哈洛為了試驗小猴面對恐懼的反應,還特意做了些會動的道具,比如外形恐怖的蜘蛛等。結果放進籠子後發現,小猴感受到恐懼後,就會緊緊抱住絨布母猴。即使拿掉絨布母猴,籠子裡只剩下鐵絲母猴的時候,小猴子即使再害怕,也不會跑到鐵絲母猴的懷裡。

這個實驗說明:愛,源自接觸。

母愛的本質,應該是擁抱、撫摸和親暱;而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作為母親,想要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而不是教育出性格懦弱、自暴自棄或是忘恩負義,缺乏道德觀念的孩子,就要從孩子年幼時開始,從小事做起,對自己嚴格要求,在心裡時刻裝著孩子,一切為教育孩子著想。

1、調整好自我情緒

現代人的生活和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每天回家前,大多數母親因為忙於工作,已經辛苦了一整天,不但要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任務,還要處理同事領導的問題要求,早就已經疲憊不堪。但是既然我們要面對無辜的孩子,就不能把和孩子無關的壞情緒都帶回家。

孩子的快樂需要父母的陪伴,卻不需要父母的壞情緒。

2、重視孩子的榮譽

孩子因為年齡小,生活閱歷和見識都比較短淺。可能孩子認為某件事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比如在幼兒園或學校得了老師獎勵的五角星或小紅花,往往會興奮好幾天,甚至回到家裡還要纏著媽媽眉飛色舞地說個不停。這時候母親應該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用心去感受他的快樂和激動,千萬不要表現出不屑一顧甚至不耐煩的情緒。

3、避免語言暴力

孩子肯定會犯錯誤,生活中偶爾會撒潑耍賴,學習成績也會有起伏波動;但是在孩子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母親一定要表現得堅強平和,應該告訴孩子:

人生路很長,失敗只是一時的痛苦,但是不努力就會一世挫敗。

或許,不是每個母親都溫婉善良、知書達理,但是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最差的教育就是用刻薄刁鑽的語言來挖苦諷刺孩子,讓他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對於人生和未來看不到一絲希望。

俗話說「禍從口出」,經常口不擇言的母親,只能教育出失敗的孩子。

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語言,不要嘮叨囉嗦,也不能「語言暴力」。其實,孩子最害怕的就是母親的沉默,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與其對孩子冷嘲熱諷地說個沒完,還不如言簡意賅地幫孩子指明錯誤、講清道理,這樣的教育更有效!

每一對母親和孩子,都是生死之交;而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母親的言行舉止。

相關焦點

  • 孩子的言行舉止是父母的縮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最近生完兒子的林大姐回來上班了,看著精神狀態非常好,但是一些言行舉止卻不經意地讓身邊的人產生了反感。現在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曬曬日常,分享生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或許有人會說,我自己的孩子,想怎樣就怎樣,我自己的朋友圈想怎樣發就怎樣發,外人管不著等等這樣的想法。其實無可厚非,但是真得為情商考慮一下。有人說情商高的媽媽會培養出情商高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小時候的言行,基本上就是爸爸媽媽的縮影。
  • 讀心術:不要讓言行舉止出賣了你。如何從言行舉止辨識綜合素質
    說了這麼多,既然是人的言行舉止形成和受影響的因素這麼多,那麼什麼樣的言行舉止是高端或者恰如其分?或者反過來說如何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中判斷其本人的性格乃至文化層次呢?個人覺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一個是第一印象或者說是個人的感覺。
  • 規範自身言行,以身作則做孩子最好的老師
    放在家庭教育當中就是父母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為孩子做出榜樣的意思。無論是在中國傳統教育還是西方的教育理念當中,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思想也由來已久。父母為什麼要以身作則呢?這是因為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對這個世界進行了解、學習的過程。而作為每天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也就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
  • 「超霸氣媽媽」陪孩子上課,行為舉止令人吐槽:怎麼教育好孩子!
    有的說媽媽雖然喝著酒也不忘輔導女兒。還有人說這位媽媽的做法非常不好,會影響女兒的學習。我看了都害怕不得不說,這位豪爽的東北媽媽一定是一個爽快開朗的人,如果與她做朋友,一定會感到舒心。但是,她的行為卻並不適合陪伴孩子學習,顯然她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並沒有重視起來。1.
  •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標本: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這就說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生命基石,成為塑造孩子的關鍵部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當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成為孩子的模範標本時,我們做父母的就要多一份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讓其符合社會的正確價值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自覺做到這一點。
  • 人民日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當時,我心裡在想,連父母自己都管教不了的孩子,老師就一定能治得了?他一定會聽老師的話嗎? 現如今,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給學校,交給老師,什麼都不管了......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這個觀念顯然是不正確的!
  • 言行舉止是教養,穿著得體是禮貌。而你身邊是否出現「這樣」的人
    一直以來我們都說的是「一個人在行為舉止時,就暴露了自己的教養問題」,那麼穿衣打扮也能暴露嗎?接下來我們跟著小編來說說熱搜榜的事!第一、言行舉止間透露出是禮貌與教養。近日林志穎和陳若儀參加某綜藝節目,在林志穎一家去探望自己的媽媽,婆婆看到陳若儀的穿著就說「來我們家穿短褲,不禮貌」的問題。首先,我個人並沒有覺得陳若儀不禮貌,反而我覺得她很有禮貌,見到婆婆的第一面先是擁抱媽媽。並且後來婆婆在當著媒體面前說自己的兒媳婦這樣的穿著很不禮貌,而她很乖巧的做了解釋。
  • 父母的言行藏著孩子的未來,再不糾正會耽誤孩子一生
    有這麼一則新聞,一名15歲的男孩深夜報警稱,想要好好學習,可是媽媽玩手機影響自己。報警人小航是一名初三學生,因為學習任務重,經常學校下了晚自習,還要回家繼續學習。但奈何家裡空間小,習慣玩手機的媽媽總是在一旁玩手機影響自己,溝通無效後,小航無奈之下選擇報警。
  • 從你的言行舉止,細微動作可以看出來你是什麼樣的人!
    從你的言行舉止,細微動作可以看出來你是什麼樣的人,我要在最快的時間判斷你面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就要從他流露出來的行為舉止那些蛛絲馬跡來說起,今天的我只要八分鐘,只要八分鐘就能教你看透人心,所以我預感今天的我會破壞無數家庭。
  • 2016公務員面試中如何規範言行舉止
    究其原因,面試中的言行舉止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那麼,什麼樣的言行舉止能增加你金榜題名的概率呢,中公教育專家在此進行指點。  一、獲取崗位信息  在面試前,考生一定要儘可能多地獲得應聘單位相關職位的各種信息,以做到在面試中有的放矢;同時,在著裝、舉止上也有一定的講究。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李玫瑾建議: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就要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若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必須要打!
  • 《了凡四訓》:第二篇 改過之法:言行舉止推測禍福
    這兩部書裡面的內容其實都十分地有參考意義和教育意義。關於通過觀察言行舉止來判斷吉兇禍福的事件,《左傳》裡面有這樣的一個記載。在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的時候,衛國衛莊公非常寵愛的一個小妾給衛莊公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州籲。
  • 媽媽的3個行為,會讓娃「顏面盡失」,她們不僅不自知還引以為傲
    愛貪小便宜 還有的媽媽,平時非常喜歡貪圖小便宜,不管到了什麼地方,都要佔便宜。在她們的心中,她們這種做法是在節省開支,是在為了家好,是節約的表現。 但是,在孩子的角度看的話,媽媽們的這種舉動就是一種讓人丟臉的舉動。他們會覺得這種做法非常「掉價」。
  •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
    昨天,皮皮媽在抖音刷到董卿說的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他們忽略了一點: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家庭,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 言行舉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要判斷你身邊的人性格如何,往往都可以通過他平時的言語和行為舉止體現出來。因為你的行為方式經過長年的日積月累就會逐漸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則從側面體現出了你的性格是怎樣的也就是說,要想知道一個女人老不老實,通過她的習慣與性格就可以知道。
  • 和小人相處時,你沒有這些言行舉止,就會被他懷恨在心!
    記得多年前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話:你不用告訴我,你是否真心對我好,你對我好不好,通過你的言行舉止,我自己可以感覺得出來。如果咱倆換下,我用你對我的方式來對待你,估計你早就跑了!這段話特別地扎心,更適用於任何關係!
  • 星太奇:古老師的「相親對象」好迷人?言行舉止卻透露著詭異!
    導語:哈嘍,大家好!我是阿熊說漫畫!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星太奇》的漫畫,本期講述的是關於古老師相親對象的那些事,古老師相親遇到了情投意合的對象,但只能成為平行世界的戀人!星太奇:古老師的「相親對象」好迷人?言行舉止卻透露著詭異!
  • 教師應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杜絕暴力教育方式
    原標題:教育不相信拳頭 最近一段時間,教育界很熱鬧,打聲一片。安徽亳州蒙城一學校課堂上群毆老師的新聞言猶在耳,發生在長沙科技工程學校的老師參與高中女生約架鬧劇已然登場,佔據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笑點。
  • 媽媽這3個行為,會讓孩子感到丟臉,可惜她們會常常引以為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父母和孩子是存在捆綁關係的,父母和孩子的言行舉止是相互影響的,主要還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是媽媽,因為媽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最長的媽媽這3種行為,會讓孩子感到丟臉,可惜她們會常常引以為傲。案例媽媽是哺乳者,生孩子養育孩子最大的功臣就是媽媽,在孩子的教育上一般也是媽媽花的功夫會多一些。胡女士自己有一套教育女兒的方式,自認為非常不錯,不過有一次卻讓女兒感到非常丟臉以至於不想要理會胡女士。
  •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你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今小編我被迫全職帶娃都快3年了,不過,也快要復出江湖了,9月份孩子就可以上幼兒園了。其實吧,雖說兒子要上幼兒園了,作為媽媽,我也挺擔心的,害怕他不能適應幼兒園啦,害怕他在幼兒園被欺負啦,擔心他不合群啦,等等各種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