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華日報》:河北阜平:從「貧中之貧」到物阜民豐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以下稿件被柬埔寨《柬華日報》、印尼《訊報》採用:

  (中國減貧故事)「脫貧攻堅號角吹響的地方」河北阜平:從「貧中之貧」到物阜民豐

  中新社保定12月1日電 題:「脫貧攻堅號角吹響的地方」河北阜平:從「貧中之貧」到物阜民豐

  作者 李曉偉 呂子豪

  初冬時節,從河北阜平縣城前往駱駝灣村,寬闊的鄉間公路邊不時有香菇大棚和新民居出現,見證著當地人在脫貧攻堅中的努力和成果。

圖為11月19日,太行風情民居。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阜平的地名,寄託著當地先民物阜民豐、平安順遂的美好願景。但長期以來,阜平「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條件惡劣,曾是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真正的貧中之貧。

  2012年12月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阜平,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今年2月,阜平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7年多來,先民的夢想逐漸照進現實。

  從貧困山區到旅遊打卡地

  「山高溝深駱駝灣」,位於八百裡太行深處的駱駝灣是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到當地考察的第一個村莊。如今,坑窪、狹窄的鄉村泥土路被平坦、寬闊的公路替代,曾經滿眼的土坯房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統一規劃的灰瓦泥牆的太行風情民居。當地發展生態旅遊,村內不時有三五成群的遊客悠閒漫步。

圖為11月19日,當地村民正在菌園區大棚內忙碌。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村民唐榮美的老宅租給企業經營特色民宿,按照每年每平方米100元(人民幣,下同)的統一價,她每年可獲得8400元的收入。她還在村裡的美食街為遊客製作當地美食攤黃子,一個月工資2100元。「以前一年能掙兩三千就算多了。」她笑言,老了還能趕上這樣的好日子很知足。

  在駱駝灣,像唐榮美這樣出租房屋的農戶有68戶。旅遊還帶動44名村民就業。如今,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50元提高到逾13600元。

  據了解,阜平打造天生橋等精品旅遊景區,重點發展駱駝灣、顧家臺等1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2019年全縣旅遊收入達3.7億元,帶動民眾3230戶8720人,其中貧困戶1811戶4886人,人均年增收9000元。

圖為11月19日,阜平縣城前往駱駝灣村的鄉間公路。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從「貧中之貧」到「黃土生金」

  阜平曾經產業結構單一。為使百姓致富,當地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高效林果、手工業等6大產業。

  距離駱駝灣18公裡的阜平縣食用菌產業園裡,張強正忙著照顧剛冒芽的香菇。這裡共有101個食用菌大棚,由67戶貧困戶承包,張強承包了其中兩個。

  張強一家去年從山裡遷出,搬進了一百平方米的新家,不僅居住條件得到改善,離食用菌產業園的距離只有1公裡左右。阜平易地扶貧搬遷始於2016年,像張強這樣搬進了新居的有1.7萬餘戶、5.3萬餘人,集中安置區還配備建設了食用菌園區、手工業加工廠等。

  張強說,產業園裡產出的香菇主要銷售到南方地區,一個棚一年能收入4萬元。嘗到甜頭的他盤算著再承包兩個棚。

  據統計,阜平已建成食用菌園區102個、高標準大棚4610個,年增收3.5億元,帶動貧困戶8620戶1.8萬多人,人均年增收9400元。

  縫製背帶、裝配拉鏈……位於阜平平陽鎮的河北聖馬皇冠皮具廠的「扶貧車間」內,46歲的孟述芬和其他幾十名女工技術嫻熟。

  孟述芬是平陽鎮附近村民,在「扶貧車間」工作已3年。此前,她一家5口全靠丈夫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她說,工作環境不錯,下班後還能照顧家,一年下來掙3萬多元,「日子過得寬鬆多了」。

  在阜平,類似「扶貧車間」這樣15人以上加工點已發展到223家,手工編織等「小手工活」進農戶項目3245戶,年增收1.1億元,共帶動貧困戶4869戶6755人,手工業加工廠人均年增收1.8萬元。

  從「阜平不富」到物阜民豐

  阜平是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聶榮臻元帥曾在那裡戰鬥、生活過。後來,他一直感念老區百姓,留下「阜平不富,死不瞑目」遺願。

  如今,在各界支持下,阜平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262元增長到2019年底的9844元。物阜民豐,這一阜平民眾曾難以企及的願景,正在變成現實。(完)

相關焦點

  • 「貧中之貧」如何「黃土生金」——從4個家庭看河北阜平之變
    新華社石家莊12月7日電題:「貧中之貧」如何「黃土生金」——從4個家庭看河北阜平之變新華社記者王文化、陳忠華、範世輝、白明山2020年,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河北省阜平縣,這個曾經的「貧中之貧」,如今已「黃土生金」。阜平之變,變在何處?
  • 「貧中之貧」如何「黃土生金」——從4個家庭看河北阜平之變_國內...
    新華社石家莊12月7日電  題:「貧中之貧」如何「黃土生金」——從4個家庭看河北阜平之變新華社記者王文化、陳忠華、範世輝、白明山2020年,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河北省阜平縣,這個曾經的「貧中之貧」,如今已「黃土生金」。阜平之變,變在何處?日前,記者走進4個曾經的貧困家庭,了解他們的家庭變遷,聆聽他們的心聲。
  • 「貧中之貧」如何「黃土生金」——從4個家庭看河北阜平之變-新聞...
    2020年,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河北省阜平縣,這個曾經的「貧中之貧」,如今已「黃土生金」。阜平之變,變在何處?阜平是著名的大棗之鄉。自2012年以來,因為大棗生有「爛果病」和外地棗的衝擊,種棗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然而,苦於找不到更好的產業,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初,當地仍將大棗作為主導產業。儘管心裡沒底,杜玉明還是加栽了不少棗樹。「從種到收,打藥、除草、修剪,每天從早忙到晚,一年的收入還不夠打藥的錢,算上人工更是賠錢。」不種了!
  • 柬華理事總會歡迎中國援柬教師 肯定其對華教作用
    中國僑網8月30日電據柬埔寨《星洲日報》報導,柬華理事總會於當地時間28日晚上在柬埔寨鑽石島大會堂舉行「2018——2019年度中國援柬教師歡迎晚會」。柬華理事總會會長方僑生勳爵、多位柬華總會領導、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政務參贊左文星、李傑參贊、田玲主任等出席活動。
  • 中柬減貧項目:疫情下,中柬一家親
    為落實李克強總理在第17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提出的「東亞減貧合作倡議」,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會同有關單位,分別在柬埔寨、寮國和緬甸實施了「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其中柬埔寨項目(簡稱「中柬減貧項目」)由四川省扶貧開發局項目中心具體實施。項目村為柬埔寨幹丹省(Kandal Province)莫穆坎普縣(Mok Kampoul District)斯瓦安普鄉(Svay Ampear Commune)的謝提爾普洛斯村(Chheuteal Phlos Village)和斯瓦安普村(Svay Ampear Village)。
  • 天津工業大學與柬華理事總會籤署協議共建「柬華理工大學」
    中國天津工業大學與柬華理事總會籤署協議共建「柬華理工大學」中新社金邊6月5日電 (記者 黃耀輝)當地時間6月5日下午,中國天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連潔與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會長方僑生在金邊籤署《共建柬華理工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鼠年春晚連線河北阜平 聚焦革命老區脫貧攻堅
    記者在阜平現場採訪 河北阜平縣是集革命老區、深山區、深度貧困地區山區合一的地方。;且生態環境優美,地方氣候獨特,歷史悠久,發展旅遊產業潛力巨大,契合寒舍文旅集團發展理念,便和阜平縣人民政府達成合作,將河北阜平顧家臺、駱駝灣鄉村振興列為集團重點項目。
  • 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河北阜平:太行山上大棗紅
    老安走到哪兒,吃住到哪兒,常年與棗樹為伴,直到晚年患了癌症,連走路都困難的時候,還讓女兒安惠彥攙扶著去給棗樹看病。老安去世以後,安惠彥有次去眼鏡店配眼鏡,跟眼鏡店老闆閒聊,說到自己就是老安的女兒,老闆一下眼睛就紅了,說:「我們家是棗農,自從老安離開了我們,家裡的紅棗就逐年減產,真想他啊!」阜平的「兩種兩養」曾一度聞名,兩種,其中就有種植大棗。
  • 柬埔寨《柬華日報》: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河南舉行
    柬埔寨《柬華日報》、巴西《南美僑報》、泰國《星暹日報》、澳門《華僑報》等刊發中新社通稿《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河南舉行 全球華人共「網拜」同祈福》:  中新社鄭州3月26日電 (記者 李貴剛 闞力 李超慶)三月三,拜軒轅。
  • 「一部手機遊阜平」上線運行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9月18日,河北省阜平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騰訊雲舉行「一部手機遊阜平」上線發布會,標誌著國內首個縣域智慧文旅產業服務管理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雙方聯合打造了「一部手機遊阜平」小程序,為遊客提供分時預約、旅遊推薦、導遊導覽、精品民宿、主題線路、民俗文化、當地美食等20餘項「吃住行遊購娛」綜合服務,讓遊客遊前足不出戶感受阜平魅力,遊中行走革命聖地、暢遊太行美景、感受阜平味道、品味阜平文化。
  • 【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保定阜平貧困村:三年之變刮目相看
    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全國網絡媒體「走轉改」集體採訪活動。  【網絡媒體走轉改】保定阜平貧困村:三年之變刮目相看  【閱讀提示】4月25日,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全國網絡媒體「走轉改」集體採訪活動在保定阜平拉開帷幕,鳳凰河北隨中央、地方共40多家媒體百餘名記者一同深入到河北扶貧工作第一線,採集河北「精準扶貧」的典型文化樣本。第一站,採訪團來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過的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顧家臺村。
  • 中國人保財險河北保定阜平支公司經理李二國——太行山裡忙扶貧
    中國人保財險河北保定阜平支公司經理李二國——太行山裡忙扶貧(愛國情 奮鬥者)河北保定阜平縣卞家峪村
  • 河北阜平三位師傅表演大鼓—春節滿滿的儀式感
    春節滿滿的儀式感——敲大鼓過年啦,送給大家一段特別有鄉土氣息的鑼鼓雞鳴吧~~~~沒錯雞鳴阜平的紅火自從2007年的之後就再也沒有組織過,只有零散的表演,年味越來越淡,人們所追隨期待的那種感覺沒有了,慢慢的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會逐漸消失,似乎已經沒有年輕人弄這些了,比如阜平的霸王鞭估計沒有多少人知道是幹嘛的了。
  • 河北阜平其實很牛的!洞虛觀道長講道教人生觀,講古北嶽歷史……
    劉道長:當報好廟,土地爺就領著人到城隍廟。城隍爺的頭上掛著算盤就是算人的,是給城隍算人的功過是非的。城隍爺算盤一打,就算出功過是非來。比如大奸大惡的人,直接發配到酆都鬼城,那裡有十八層地獄,只要進去了就永遠出不來了,沒有往生一說了。(PS.往生的意思就是擺脫過往業力的束縛重獲新生)十八層地獄是什麼,就是拉大鋸扯大鋸,下油鍋那種。幾乎就沒有再世為人的可能了。
  • 柬埔寨開辦「快樂雙語通」柬中文翻譯培訓班
    新華網金邊10月18日電(記者雷柏松)由柬埔寨加華銀行資助,《華商日報》主辦的「快樂雙語通」柬中文翻譯培訓班17日在金邊舉行開班儀式,柬王國政府首相首席經濟顧問、加華銀行總經理、《華商日報》董事長方僑生以及柬華理事總會副會長杜瑞通等出席開班儀式。
  • 柬埔寨柬華總會向華校480名老師發放補貼金
    中國僑網11月30日電 據柬埔寨《柬中時報》報導,柬華理事總會11月28日發布關於全柬華校老師11月份補貼金發放事宜的公告。 據公告內容,柬華理事總會給予全柬華校老師的11月份薪資補貼金,已直接匯到每位老師的銀行帳戶,老師們即日起可領取補貼金。
  • 科技支撐龍頭帶動 河北阜平「老鄉菇」帶來「老鄉富」
    河北新聞網訊(張淑梅)「俺種了兩個棚的香菇,今年長勢不太好,出菇率不是很高,所以今天專門過來請教專家。」11月19日,「2020年河北省山區香菇栽培技術培訓會」在河北阜平縣舉辦,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的村民馬秀英早早來到會場,坐到了第一排。
  • 2019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走進河北阜平
    23日,2019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河北分會場集中示範活動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舉行。此次活動由教育部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共同舉辦,30多家河北省直成員單位向阜平縣提供項目、資金、物品總價值9.81億元。  在阜平縣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廣場,河北省「心連心」藝術團為當地群眾送上了一臺專場文藝演出,吸引了上千人觀看。
  • 阜平淶源退出貧困縣序列!保定市貧困縣全部「摘帽」
    阜平淶源退出貧困縣序列!保定市貧困縣全部「摘帽」,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一步!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田海艦說,「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的牽掛,也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必將極大地激勵全國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堅決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 阜平縣是典型的革命老區、太行山深山區、貧困縣「三合一」地區,溝壑縱橫,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條件差,人均收入低,一直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
  • 他們是中柬文化交流的「使者」
    來源:雲南日報志願者展示中國才藝(圖源:雲南日報)在柬埔寨常年活躍著一群中國青年,他們是來自中國不同省(區、市)及不同高校的畢業生,他們是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派出的赴柬漢語教師志願者。現有238名志願者,分布在柬埔寨王家科學院孔子學院、DHY漢語中心以及柬華理事總會下屬華校,總共12個省市的46個教學點內。浙江的志願者奕貝在中國文化中心任漢語高級班教師。奕貝開心地介紹:「這裡的學生都喜歡中國音樂、中國明星、中國書籍,甚至喜歡追『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