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用典無痕,如同信手拈來,值得反覆品讀

2020-12-05 品詩賞詞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他自小家境困難,卻聰慧好學。他不僅博採眾長,而且善於取長補短,他的作品中既有杜甫的沉鬱頓挫,也有李賀的幽冷奇絕,同時還可見楚辭及漢樂府的影子。李商隱喜歡用典,也晦澀難懂,比如他的很多無題詩。可是讀者似乎更有一種獵奇心理,越是不容易理解,越是咀嚼有味。

李商隱還喜歡創作一些詠物詩,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表達的心事,作者都將其寄托在詩行中。比如,他在《蟬》中寫道,「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再如,詩人在《菊花》裡低吟,「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李郎擔心自芒的抱負不能施展,虛度了年華。下面介紹的是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用典無痕,如同信手拈來,值得反覆品讀。

牡丹

唐代: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牡丹花在春天裡鮮豔綻放,到了夏秋季節雖然不開花,卻枝葉茂盛。很多詩人喜歡牡丹,劉禹錫就有著名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李商隱的這首七律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又借絕色豔姝來比擬,以花寫人,並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作者先描繪了一幅單株牡丹的特寫圖,「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衛夫人指春秋時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她以美豔著稱。據記載,孔子曾在衛國得到南子的接見。南子在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她在帷中回拜,環珮之聲悅耳。詩人借用故典,以錦帷乍卷、容顏初露的衛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時的豔麗奪目、含羞嬌豔。

又據記載,鄂君子曾泛舟河中,划槳的越人為之高歌,表達對鄂君的愛戴,鄂君為歌所動,揚起長袖,舉繡被覆之。詩人將牡丹花想像成繡被覆蓋的越人,傳神地描繪初開的牡丹花,在綠葉的簇擁中鮮豔的風採。「猶堆」二字,刻畫了花苞初盛時、綠葉緊包的形狀,與「初卷」相呼應。

接下來詩人又施展才華,表現牡丹隨風搖曳時的綽約丰姿,「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垂手、折腰,既指舞名,亦指舞姿。玉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飾物;鬱金裙,指鬱金草染色的裙。頷聯以舞者翩翩起舞時垂手摺腰、佩飾翻動,以及長裙飄揚的輕盈姿態,比喻牡丹花葉在迎風起舞時,起伏翻卷、搖曳多姿的形象。

前面濃墨重彩地描繪了牡丹花開放的靜態,頸聯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石家蠟燭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顏色像燃燒著的大片燭火,卻無須修剪燭芯。「何曾剪」用典,西晉石崇豪奢至極,用蠟燭當柴,燭芯自不必剪。

「荀令香爐可待燻」,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豈待香爐燻烘。荀令即荀彧,曾擔守尚書令,曹操的所有軍政之事均與他協商,呼之荀令君。據說他到人家,坐過的地方還可以三日留香。舊時衣香皆由香爐燻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說「可待燻」。

詩人陶醉於國色天香,「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他恍然夢見了巫山神女,盼望她傳授一支生花彩筆,將思慕之情題寫在這花葉上,寄給巫山神女。

夢中傳彩筆的典故出自《江淹傳》,「江淹嘗宿於治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江郎オ盡。」李商隱在這裡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詩人心搖神蕩的興奮激動之情。

這首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詩人借衛夫人、舞伎以及石家燃燭、荀令香爐等故事,描寫牡丹花葉的風姿綽約、豔麗色彩和馥鬱香味,使牡丹的情態畢現。最後詩人又突發奇想,欲寄牡丹花葉於巫山神女。作者明寫牡丹、暗頌佳人,虛實結合、別具一格,讀完令人回味無窮。雖然這是作李商隱的早期作品,卻描寫生動細膩,而且沒有憂傷和惆悵,只有滿懷的喜悅和歡暢。

相關焦點

  • 李商隱最上乘的一首詠物詩,被後世譽為「追魂之筆」
    詠物詩,是指描繪事物,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詠嘆外物來寄託詩人的思想,其所詠之物往往是詩人自況自比,以詠物實現情感的表達。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全唐詩》四萬九千餘首,就有六千多首是詠物詩,甚至我們小雪所學的第一首啟蒙詩便是駱賓王的詠物詩《詠鵝》。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在歷代詩詞大家中,李商隱的詩風是很有特點的一個。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
  • 袁枚很有哲理的一首詩,給人一種恍然大悟之感,值得每個人去品讀
    不過說起袁枚除了還要數的詩最為有趣,一些作品看似很普通,不過卻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雖然只是那麼信手拈來,淡淡著筆,讀來又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佳作。袁枚的詩雖然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但寫得卻又是極富詩意,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便是能夠把一件普通的事物寫得活靈活現,這也正是袁枚最具有特色的一個地方。再例如這首《山行雜詠》,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也是那麼信手拈來,但卻依舊充滿了詩情畫意,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最具有獨特的性,人們一讀便能夠記住。
  • 李商隱的《錦瑟》,用典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特徵
    李商隱的《無題》詩,固然是寫愛情,但因為沒有具體的敘事,可以做更多向性多義性的解讀,比如有人就認為這些詩其實借香草美人的傳統寄託他政治失意的苦悶。這首《錦瑟》同樣因為沒有具體敘事,且詩意隱晦難解,所以大家對其主題也是眾說紛紜。
  • 李商隱「悲秋」的一首詩,通篇信手拈來,卻寫出了別樣的「境界」
    李商隱的詩最大特點就是朦朧又浪漫,因為好多都和愛情有關,想必每一位熟悉李商隱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認知。但是李商隱偶爾也會有其他感懷,畢竟他也是尋常之人,畢竟他的生活經歷很坎坷。所以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李商隱「悲秋」的一首詩,可謂通篇信手拈來,寫出了不一樣的境界。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詠物詩,詼諧中不乏哲理,尾句對我們影響深刻!
    李商隱的一首愛情詩,感人至極,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他的詩往往用簡單的語言、詼諧的筆觸將深刻的道理暗含其中,傳遞給我們,從個人喜好而言,小編還是比較中意李商隱的作品的。而李商隱的詠物詩更是別具一格。說到詠物詩,通常而言就是將個人的態度、感悟寄托在某件事物之上,通過描寫讚美這個物品的品格精神來達到抒發個人情感的目的,一般在最後都會相對總結出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道理,讓我們在讀完之後有所收穫與啟發。昨天的那首袁枚的詠雪詩就是其中一類,還有比較常見的詠梅詩均屬於詠物詩。
  • 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飽含真情,寓意深刻,別有一番洞天
    李商隱是深受讀者喜愛的晚唐詩人,人生經歷曲折離奇,詩詞文章婉轉哀怨,尤其是他的很多無題詩雖然隱僻迂迴,卻時常鐫刻在讀者的靈魂深處,讓人感慨萬端。有時他低吟,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有時他高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蘇軾的詩歌,常使事用典,簡直信手拈來、出神入化
    用典使事,在宋詩成為一個突出的標誌。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陳師道等都長於此道,蘇軾的使事用典,更是信手拈來,出神入化,廣博、深密,乃是蘇詩用典的突出特點。如七律《賀陳述古弟章生子》《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今作詩》等詩,都是八句詩中用七個典故,可見其用典之廣博。
  • 李商隱一首絕美詩,全文無一柳字卻句句寫柳,堪稱詠物詩最高境界
    但若說起情詩聖手,那還是非唐代詩人李商隱莫屬。李商隱,字義山,和李白、李賀被人合稱為「三李」,和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最為有名的當屬他得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等經典詩句雖歷經千年,依然被大家奉為經典。
  • 李商隱句句經典的一首詞,難解其意卻意猶未盡,美到心醉
    說到唐詩,就不得不說唐詩中的明星,李商隱。哪怕在詩詞界人才輩出的唐代,李商隱也是熠熠生輝的存在。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至今依然讓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而他的詩也如雲山霧海,讓我們看不透、猜不準,卻讀來總會覺得意猶未盡,有無數的共鳴。
  • 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一首好詩經常富有深意,而且很有趣味。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提出,詩有別趣,主要在於含蓄雋永,令人味之生趣,而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一語雙關的用法,讀之很有巧趣。
  • 讀李商隱詩如同猜謎語,詩人高超藝術手法令人景仰:讀《嫦娥》
    讀唐詩害怕兩個詩人,一個是「詩鬼」李賀,另一個就是李商隱。李賀被認有非凡才能,「非凡」二字頂在頭上就意味著「超越凡人」,而超越凡人者,不是仙就必是鬼了。李賀的詩多寫悲觀厭世,情緒感傷,他還寫過一首詩《小小墓》,在詩中,他塑造了一個孤魂野鬼的形象,也是他一生鬱郁不得志的人生寫照,鬼事人情,人鬼情未了,由此,人見人愛人贊為「鬼才」。李賀的詩寫得才氣橫溢,但也鬼影憧憧,讀起來多少有點兒費勁兒。
  • 楊萬裡一首唯美的詩,描寫了細雨後的初春,萬紫千紅處處繁花似錦
    楊萬裡的詩很抒情,也很唯美,最重要的是比較容易解讀,不像別的詩人,往往喜歡在創作中引經據典,還使用一些生僻的字,讓後世的讀者理解起來會有很大的障礙;相反讀楊萬裡的詩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只要一讀便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詩,卻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值得一讀再讀
    在我國文學史上,愛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表現這個主題最為精煉的文學形式便是愛情詩。古往今來,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是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還是元稹《離思》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動人心弦。
  •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
    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微雨》,那就是一首很感人的作品,整首詩意境悽美,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憂愁;寫這首詩時李商隱剛剛初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很不幸他沒有高中,這件事情對他打擊也是很大,畢竟李商隱在參加科舉之前非常自信,認為一定可以金榜題名,可是放榜才發現原來並沒有考中。
  • 李商隱愛情詩中的經典《無題》,八句詩,四個千古名句,一個用典
    說起唐朝的愛情詩,就不能不提到情詩小王子李商隱。他自稱自己是唐朝的皇室同宗。經張採田考證,也證實了他的說法,只是支脈已久遠。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尤其是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優美動人、纏綿悱惻,是後人公認的一代情聖,他的詩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在我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像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李商隱愛情詩中的經典《無題》,八句詩,四個千古名句,一個用典
    說起唐朝的愛情詩,就不能不提到情詩小王子李商隱。他自稱自己是唐朝的皇室同宗。經張採田考證,也證實了他的說法,只是支脈已久遠。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尤其是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優美動人、纏綿悱惻,是後人公認的一代情聖,他的詩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
  • 李商隱的一首詩,揭露隋煬帝的奢靡生活,在詠史詩中別具一格!
    李商隱這首詩詠隋宮,譏諷隋煬帝因為荒淫而亡國身死。《隋宮》唐代:李商隱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全詩採用比興的手法,使事用典融化無痕,寫得靈活含蓄,色彩鮮明,音節鏗鏘,在詠史詩中別樹一幟。
  • 李商隱第一次見到四川的梅花,為此令他驚豔,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
    那晚唐詩人李商隱就寫過很多的詠梅詩,其中的這首《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寫得最是有趣,也最為唯美,而詩人寫這首詩也正是初次入蜀,也就是第一次去四川擔任幕僚期間,為此他第一次見到了四川的梅花,內心極為喜愛,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詩,從而成為了詠梅裡的名篇,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四川別具一格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