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講完了,今天講一講,經常被跟「焚書」一起拿出來黑秦始皇的另一個事情:所謂的「坑儒」。為什麼我要加上「所謂的」三個字呢?道理很簡單,因為秦始皇坑的根本就不是儒!其實,秦始皇坑的是術士,而不是儒生,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的,王立群教授也仔細講過了,不過,小編認為,有些事情,可以挖得更深一些。據《史記》的記載,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兩個術士,盧生和侯生,負責為秦始皇研製長生不老的藥方,可他倆研製不出來,私下裡罵了秦始皇一頓,然後逃跑了。秦始皇聽說他倆逃跑了,很生氣地說:「徐福等人花費了巨額資金,也得不到長生不老藥,我賞賜盧生、侯生那麼多錢,他倆居然還敢誹謗我?」於是下令徹查,眾人互相揭發,犯法的四百六十多人,處死。
這段文字,破綻相當大。很明顯:兩個術士私底下的對話,秦始皇是怎麼知道的?難道秦始皇有順風耳嗎?有人說:秦始皇安排了密探在監視他們。這個說法實在是太扯了,秦始皇手下的術士有多少?都安排密探監視,得多少密探?術士這種人都監視,大臣、將軍們更得監視了吧?原六國的王族、大臣更需要監視吧?以當時的情況,哪有那麼多錢,養那麼多密探?退一步說,就算有密探在場,那麼,這倆人罵秦始皇,這是大不敬之罪,如果密探聽到了,為什麼不立刻把他倆拿下?能聽到倆人私下的對話卻不被這倆人發現,這密探肯定是身手不凡,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術士,會是密探的對手?即使密探害怕自己一個人打不過兩個,他就不會報信?還能讓這倆人跑掉?所以,那兩個術士私下裡罵秦始皇的話,毫無疑問是假的,秦始皇生氣的原因,也不可能是因為自己受到了誹謗。既然秦始皇生氣的原因,不是受到誹謗,那麼,用最簡單的排除法就可以知道,秦始皇生氣的原因,是他們花費了大量錢財,卻沒有結果。秦始皇開始懷疑,他們是貪汙了錢,用來揮霍享受了。所以,才會下令徹查。果然,這一檢查,眾人互相揭發,查出來好多人有問題。確實貪汙了錢,用來揮霍享樂的有四百六十多個,證據確鑿,於是,處死這些人。沒有貪汙的人不處罰。(要知道,秦始皇發怒的時候,是罵了徐福的,所以,調查的時候,徐福肯定逃不掉。但徐福卻沒有因為這件事受處罰,所以,顯而易見,徐福並沒有貪汙,他花費巨額錢財卻沒法研製出長生不老藥,這是因為研究過程中遇到問題受阻,所以不處罰)
有人會說:不管你怎麼說,《史記》中寫了,我就信!那麼,秦始皇的做法仍然不能說有錯,即使秦始皇生氣的原因,是盧生和侯生誹謗他,那麼請問,誹謗皇帝,哪個朝代不判死刑?還有人咬文嚼字,說術通述,代表這些人就是儒生,這屬於摳字眼,你見過不讀書,卻天天煉丹的儒生嗎?儒家思想,講的是敬鬼神而遠之。就算他們是儒生,貪汙了,該不該處死?就算你不信他們是貪汙,那麼,誹謗皇帝,該不該處死?怎麼都是死罪,還有什麼可辯解的?最後說一句。盧生和侯生私下的對話,很明顯是司馬遷杜撰的。他這是借兩個術士之口來罵秦始皇,只可惜,司馬遷這一手,弄巧成拙了。按照司馬遷所寫,兩個術士罵秦始皇的話,前面都是些沒有意義的人身攻擊,後面好不容易講到了一個實例,卻是這個:秦始皇每天不批閱120斤竹簡就不休息,如此貪戀權勢。這雙標玩得真是可以啊,別的君主這麼做,就是勤政,秦始皇這麼做,就是貪戀權勢?司馬遷想罵秦始皇,結果前面扯了一大堆,都是沒有證據的,好不容易憋出來一個證據,卻成了秦始皇勤政的鐵證,何其悲哀!真應了紀伯倫的那句話: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覺之中頌揚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