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灣人還看報紙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你知道臺灣人還看報紙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08:37來源:中國臺灣網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大陸,已經很少有人看報紙了。但在臺灣,卻還是有很多人在看報紙,當然,比起以前也是少很多了。

  那麼,關於臺灣的報紙,你知道多少呢?

  首先,臺灣人不「訂」報紙的,都是零售。但臺灣是沒有書報攤的,想零買報紙,就去便利商店。大街小巷滿滿的便利商店,要買報紙太方便了,而且你每天都可以選擇,不用一年都被一家報紙綁死,今天沒啥新聞你就不用買了。

  臺灣最大的報紙是什麼呢?答案是《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簡稱「蘋果」,是臺灣的第一大報,不管發行量和廣告量以及傳閱率上都是。其次就是《自由時報》(簡稱「自由」)、《中國時報》(簡稱「中時」)和《聯合報》(簡稱「聯合」),其他小報諸如青年日報、中華日報、臺灣日報、民眾日報……不是有官方色彩,便是地方報紙,在新聞競爭上實力只有小指頭。但大報的競爭就極其白熱化了。不管是讀者最愛看的八卦新聞還是政治新聞,各報在搶新聞的時候,你爭我奪,明爭暗鬥不在話下。

  至於你愛吃的旺旺仙貝,它背後的「旺旺集團」是2009年買下的「中時」,則敬陪臺灣大報中的末座。但這報是目前最「藍」的報。

  2003年《蘋果日報》從香港登陸臺灣時,其他大報可是心驚膽戰,先是把一份報紙的售價15元臺幣降到10元,再分別以新聞明寫「蘋果開報將對新聞界的(壞)影響」。但蘋果先是挖角,以高出本來薪水的兩倍,將各報精英分子一一挖牆角,並以20大張的報紙才5元的賤價來吸引讀者。

  在香港狗仔登臺之前,臺灣還算是民心純樸,但蘋果首日出刊的第一彈八卦新聞,就是臺灣職棒明星的老婆,和一健身教練「搞車震」的直擊照片。當然照片中未能呈現兩人在車裡到底幹了啥好事,但所謂「有圖有真相」、「按圖說故事」,新聞文字中將兩人如何進入車子,後來車子起了規律的晃動寫得活靈活現。這篇新聞一出,臺灣讀者立即感受到了八卦的快感。當然,這種腥煽色的第一炮嚇壞了那些在老報穩幹了一輩子的保守大叔大媽們。

  天地一下變色,各家原本風格四平八穩的老報十分惶然。當年聯合旗下子報民生報正行運當頭時,給的年終不只有四個月,報社每年舉辦有歌有舞的尾牙大會,當紅的藝人歌手為了搏平日版面,一定會抽空給面子來捧場。最牛的是,發行人還會每人發數千至一萬的尾牙治裝費給同仁。

  我也有朋友跳槽到蘋果集團,雖說墮入跑八卦的苦海,但每天一進公司就有免費蘋果可以享用,年終一個月,每年另有分紅。和其他停刊的報紙比,真是天堂。這些年來,很多大報都停刊了,例如民生報、中時晚報相繼停刊,臺灣的晚報也僅存聯合晚報。

  幾年前,位於臺北市東區忠孝東路黃金地段的聯合報大樓拆了,改建為七星級酒店,聯合報本部遷移到偏僻的新北市汐止。我雖然未曾親眼見它如何起高樓,但確實親眼見它樓塌了,真令人不勝唏噓啊!(到尾)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臺灣人還看報紙嗎?
    在大陸,已經很少有人看報紙了。但在臺灣,卻還是有很多人在看報紙,當然,比起以前也是少很多了。那麼,關於臺灣的報紙,你知道多少呢?首先,臺灣人不「訂」報紙的,都是零售。但臺灣是沒有書報攤的,想零買報紙,就去便利商店。
  • 你知道臺灣有個「中國時報」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就像紐約有個紐約時報,臺灣也有個「中國時報」,這個報紙的名稱就代表了臺灣人當年有多認「中國時報」在大陸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講到「中天電視」可能知道的人就多了點,如果講到中天電視出品的《康熙來了》那就無人不知了。「中天電視」正是「中國時報媒體集團」——簡稱「中時媒體集團」的其中一員。  1950年,「臺灣報業之父」餘紀忠創辦《徵信新聞》,主要內容為「報導物價指數」。
  • 我在大陸看臺灣: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不過,我聽說很多臺灣老鄉來了大陸,只要下點工夫就能記住英文字母和注音符號的對應,立馬就用得順風順水。相形之下,大陸朋友要會用注音符號就困難多了,感覺好像要他們學外國字母似的。我小時候學注音符號,光是背那37個符號就不知道挨多少個手心。大概是小學一年級就要開始學,然後整個小學六年之間,都會考你「注音符號」,簡直就是無時無刻不被它的陰影所籠罩。
  • 你知道金庸武俠小說在臺灣有多火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大陸,金庸兩字無人不知,當然在臺灣也是,但你肯定不知道之前在臺灣,金庸小說到底有多火。  我是76年的人,可以說從小金庸武俠伴著我長大的。我小時候看的第一部的金庸電視劇就是82年版的《天龍八部》,但那是港劇,不是臺灣人自己拍的。那個《天龍八部》非常經典,黃沾大師作詞作曲的主題曲《兩忘煙水裡》深入人心。段譽是當年的流量小生湯鎮業演的,虛竹是黃日華(結果他在97年版本的《天龍八部》變成了喬峰,但我一直無法認可)。
  • 【我在大陸看臺灣】你知道臺灣的這些「怪字」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大陸稱呼對方,只會用「你」這個字,不管對方是男是女,都是用這個字。但是在臺灣,除了用「你」,我們還會用「妳」以及「禰」。前者是針對女性,當然,女性我們也會用「你」。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大陸喜歡橫著寫,在臺灣都只會豎著寫,也就是上面是「ㄧ」,下面是「ㄞ」,然後在右邊偏中間注個「ˊ」,表示這是四聲。如果是漢語拼音的話,就是注成ya。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
  • 你知道臺灣的廁所浴室和大陸有什麼不同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第一個想到的不同,是臺灣的浴室絕對沒有「浴霸」。我當年第一次看到浴霸,都驚呆了,因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浴室放那麼亮那麼熱的燈,是要看書嗎?後來才知道,如果沒有浴霸,冬天洗澡會很痛苦的。  還有,臺灣的熱水器也完全和大陸的「圓桶懸吊式」的完全不同。
  • 你知道臺灣有家「中國電視公司」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臺灣有家「中國電視公司」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大陸我是1976年出生的,所以我出生時就有三臺,但還沒有第四臺。  三臺還有一個有趣的劃分,就是:臺視是「臺灣省政府」管的,中視是「中國國民黨」管的,華視是臺灣「國防部」管的。所以如果有任何軍方宣傳的節目,那肯定只會在華視。  之前臺視是黑白的,是中視開創了臺灣彩色電視時代。
  • 你知道臺灣有很多客家人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很多大陸朋友以為臺灣本省人就是閩南人。其實不對,本省人之中,閩南人是不少,但另外一個族群「客家人」也很多,目前可是有約四百萬的人口啊,都和「外省人」的人數差不多了。再說一個例子你就知道客家人在臺灣的勢力了。在地鐵上,我們會有四種語言的廣播報站名,一是國語、二是英語、三是閩南語、四就是客家話。大陸的客家人我不知道,但臺灣的客家人不出以下幾個關鍵詞:勤儉、固執、不服輸和團結。由客家菜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節儉。
  • 你知道大陸遊客去臺灣最怕的是什麼?(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如果你是去過或計劃去臺灣旅遊的人,你應該知道最近出了一件震驚的事:在「airbnb」的臺灣民宿裡,竟然有房東針孔偷拍女房客!  二十幾年前針孔攝影機就開始在臺灣民間泛濫,新聞報紙不斷的報導針孔攝影機被裝設在一些平常人們不會注意到的地方。像是水溝蓋或是電梯腳踏板,只要穿裙子的小姐們站在上面,全讓人一覽無遺。  另一個常被裝設針孔攝影機的地方是廁所的馬桶、垃圾桶、面紙盒等等。
  •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其實近在咫尺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其實近在咫尺 2012年12月26日 14: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你真的能區分臺灣與香港明星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真的能區分臺灣與香港明星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08:21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發現很多大陸朋友分不清某些香港藝人和臺灣藝人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
  • 臺灣人到底用不用微信?(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身在大陸的人都知道,微信已經是超級app了,基本上它不只取代了電話,也取代了媒體的功能,甚至還取代了  那麼,臺灣人用微信嗎?  答案是:有,但不多。  臺灣人最早是用whatsapp,接著用LINE,而微信,在臺灣是不叫微信,是叫wechat,它是比較後期才找羅志祥和楊丞琳代言。現在在臺灣的使用率是:LINE第一,whatsapp第二,再來才是wechat。
  • 你知道臺灣也有部隊大院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現在全臺灣的眷村幾乎都拆光了。由於臺灣正在「眷村熱」,很多電視劇和舞臺劇在大陸也看得到,相關的書籍大陸也有出版,所以,現在很多大陸朋友都知道什麼是「眷村」了。有些大陸朋友以為「眷村」有點像是「部隊大院」,這次大家猜對了,還真的很類似,都是為了安置軍眷而設的地方。但「眷村」比較不同的是,多了「隔離」的作用──怕當時「排外」的本省人和這些外省軍眷起衝突。
  • 你知道臺灣也有相聲名家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對於我們這些在臺灣的外省人,從小對於「帶兒話音的京腔」是非常有好感的。相較於閩南語,我們反倒覺得不捲舌、很土。相反的,京腔或普通話或標準國語,我們覺得那才洋氣上檔次。所以,我們很喜歡聽相聲。
  • 你知道臺灣人用「機車」來罵人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很多大陸朋友去臺灣玩,都會驚呼於臺灣馬路上的機車大軍。特別是等紅綠燈時,每次綠燈一亮,一大群機車便如猛虎出閘,那情景真像是一陣大浪襲來,聲勢驚人。事實上,我自己在臺灣,也有多年自己騎機車。在大陸,不叫機車,叫摩託車。現在街頭上也挺多了,但比例上還是沒有臺灣多。
  • 你知道臺灣的「尾牙」是什麼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時到歲末,臺灣的公司都會舉行「尾牙」,也就是「年終員工聯歡會」,老闆犒賞員工一年來對公司的付出,一堆好吃好拿好玩的。「做牙」其實是來自宗教的儀式,旨在告訴人,年終結算自己的收穫時,不要只想到這都是自己的努力,同時也有神明(主要是土地公)在幫助你。你要多做點善事,報答上天的恩德。這套儀式聽來很玄,怎麼進行呢?一點都不玄,就是「吃」。讓土地公打打「牙」祭,也讓自己打打「牙」祭。這就是「牙」的由來。
  • 你知道牛肉麵在臺灣被發揚光大成什麼樣了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說到臺灣的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牛肉麵。雖不至於臺灣滿街都是牛肉麵,但每條街至少都有一家,甚至還有條「牛肉麵街」。  大陸上不是有什麼「加州李先生牛肉麵大王」嗎?可是我一直有個疑問,哪來這麼多牛肉啊?  我高中時,饞蟲發作時便常去「牛肉麵街」──塔城街吃牛肉麵。其實那也不是街,就是一個巷子,但滿滿一條巷子都是牛肉麵攤。一家比一家便宜又大碗,我還記得那時叫一碗「中碗」的,只要十五元臺幣,那份量就挺大的,更重要的是那牛肉覆在面上,牛肉多到根本看不到面!  回到臺灣,我必須吃一碗牛肉麵,才有回到老家的感覺。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有「五險一金」嗎?
    有工作的人,公司也可以替你扣繳的。也有人是因為真的沒錢才欠健保費。那麼,欠費可以看醫生嗎?──可以!我有一個朋友,當時他做了手術住了院,沒錢付給醫院。「健保」給了他一個非常優惠的方案,在有錢的時候持續繳費,只要撐過5年「風雨無阻」的準時繳費,前面欠繳的費用就一筆勾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