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健康,我吃了素齋

2020-11-29 星之島廚房

否孟浪,不正式。好的素齋,原來是這樣使人身心都舒適。

吃過素齋的人

我不太了解素齋。對於一個吃過幾頓素齋的中年人來說,心裡還是有些感觸的。

這種飲食習慣,據說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大乘佛教,是為了教育「眾生平等、因果輪迴、大慈大悲」而形成的,可分為純蔬菜、雜菜和仿肉三種,根據不同的地方,有寺廟和民間素齋。

在我去了臺灣,在眾多的餐飲項目中,素齋令人印象深刻。

蔬菜食品第一品牌——寬鑫源

這家店是民間的素齋菜,但他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標籤:臺灣蔬菜食品1號品牌。

你不能在這裡吃肉。所有蔬菜和水果都是煮熟的,不油炸,味道清淡,沒有複合調味料。

不過,他的菜餚,無論從哪個方面都值得稱道。

一個湯,奶白色的杯子,放堅果,小麥胚芽,苜蓿芽,蘋果等14種水果和蔬菜在裡面。喝一口,有說不出的清香甜美的植物。

素齋盤

沙拉有十多種,如蘆筍,石蓮,山藥,生菜,新鮮的玉米,菠蘿,秋葵,西紅柿等,撒上炒好的薏仁,再淋上芥末、芝麻、白果香醋、梅子粉,咬了一口,你的嘴就酥脆了,那是穿過午後涼風的風。

本店只有舒適、如意、歡喜三種套餐。580新臺幣,不便宜。一頓飯可以嘗到四五十種水果和蔬菜,但人們吃起來卻沒有一點心理負擔。這家商店強調健康而不是素食主義。運行狀況將被沒有人拒絕。

你可以和風一起吃沙拉

後來,我有機會吃了幾次素齋。

一個是在登封,一個著名的寺廟。轉到中午,一次新鮮,走到後面的齋堂。

這是一道簡單的燉菜,用綠色蔬菜和豆腐,加上饅頭和清湯。一群人排著長隊吃飯,整個過程不能說話,沒有剩菜。說實話,這頓飯簡單易懂,但莊重拘束的氣氛讓人感到害怕,怕得罪人。

在鄭州素齋館裡中,那些象形的模仿肉素齋讓我懷疑叢生:素齋是為了讓人們不去「貪嗔痴」,從食慾和心理上講,這種對雞、鴨、魚的生動模仿難道不是讓人想起肉菜時時刻刻?

臨街禪堂素齋

院子裡的、芙蓉花到處都是霧蒙蒙的樹。現在還不熱。一場接一場的雨,有那麼多的懸未解心靈糾結在一起,人們突然有了麻煩。

星期二晚上,我朋友打電話邀請我去素齋博物館東區,

禪院在一條安靜的街道上

朋友們提到的素齋博物館離家很近。沿著商鼎路一直走到向東,進入一條安靜的街道,延武禪堂的小門楣。

走進來,卻感覺別有洞天。

入口處有兩個觀音龕。細雨線自神龕而出,光影觀音,莊嚴靜美。舒緩的梵樂和長的禪香纏繞在一起並使繃得神經伸展。

光影中的觀音,莊嚴靜美

在二樓,有茶室,禪院和佛堂一個接一個,白色的牆上有小軒窗樣的圖片。油綠淋漓的觀音,長長的枝椏不經意間融入畫中,也增添了幾分意境。

熱煎餅

當然,還有私人餐廳。菜堆得滿地都是,金黃和鮑魚躺在帆船的冰雪上;豆沙餡的大鴨梨栩栩如生;棕色和綠色紅色彩椒顆粒交錯的熱煎餅,非常吸引人。

金黃的素數鮑魚

這裡的食物不僅是賞心悅目。咬開「佛家錦囊」,炸軟豆腐皮,裡面裝滿各種顏色的蘑菇。豆腐的香味和蘑菇的美味在一起,多汁妙不可言。

佛錦

最有趣的是「上上籤」。當盤子放在桌上時,主人會抽籤。拿起一個,首先看上面的經文,然後咬開覆蓋著芝麻的皮膚,裡面,有「雞肉」的一縷!出乎意料的是,聽了店主的解釋,我們知道這是最好的猴頭菌,這是經過幾個過程,如膨脹和撕裂擠幹水分,醃製和調味,油炸。

加滿

抽籤,讀詩,吃蔬菜。這是有趣的,放鬆和充滿禪素齋,這是非常令人大開眼界。

從惠山寺到延武禪堂

主人說滿桌的食物是由延武禪堂的廚師做的。「廚師長賀師傅原來在南山寺,南山寺的素齋,在全國都很有名。賀師傅在業內,有『亞洲素齋金牌廚師』的美稱呢。」

飯吃到一半,賀師傅進來了。十多年前,他改為佛門,面帶熱情的微笑,語速緩慢。

賀師傅於來到登封惠山寺,師父釋延武在那裡練習。

惠山寺下嵩山產品翠峰,山清水秀,森林深谷安靜。寺外清泉汩汩作響,寺內,兩千年樹齡的杜松樹,粗壯葉密,直藍天。

登封惠山寺

這樣一位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的「道安」佛教大師。

惠山寺不大,但過去武則天拜訪了向道安的方丈,詢問世界。在唐代,當佛教興盛的時候,只有三座寺廟可以教僧侶戒律,惠山寺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其在當時的地位。

在嵩山惠山寺的歷史上,高僧大量出現,也是禪茶文化和中國優秀文化的發祥地。師父延武是少林七大絕技正宗和少林禪宗武醫文化的後裔,被稱為中華第一位武僧。來到惠山寺修行後,他一直致力於傳播中華好文化和禪茶文化。惠山寺的素齋也有自己多年的研發團隊,在當地非常有名。

古老的安靜惠山寺

惠山寺的賀師傅和素齋師傅根據少林素齋師傅的特點,結合嵩山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嵩山野生食材創作了延武禪堂素齋。

根據延武禪館的主人,素齋是一種基於佛教和養生理念的飲食

大鴨梨

在延武禪堂的許多菜餚都與在一起傳說和佛教的典故有關。以「慈航普渡」為例。這只是最好的杏鮑菇切片,用檸檬汁和其他天然調味料,蘸上芥末醬油調味。由於一艘帆船,雪山和艱苦卓絕的文化和佛陀的慈悲普度眾生,他們有著不同的含義。

▲慈航普渡

另一個例子是「菊花獻瑞」。最好的老豆腐是用菊花刀做成菊花的形狀,然後拍上粉末,放在勺子裡,用60%的熱油定型40多秒,待豆腐、菊花成形,不發黃時,取出鍋,趁熱倒入魚香汁。

菊花代表吉祥

在賀師傅看來,素齋的原料只是豆腐、青菜、蘑菇、麵筋等簡單成分,而在簡單的「俗料雅做」中卻能做出天然、營養、健康的風味,「這才是最修煉人的。」

在延武大師看來,延武禪堂素齋不僅營養豐富,味道宜人,而且能使人保持健康保健和延年益壽,吃素齋也是一種實踐,也是福報的一種培養和積累。

平靜的心總比用力強過猛

那天晚上我們吃了素齋四個多小時。

不孟浪,不做作,好素齋,他原來是這樣,讓人感覺舒服。

我突然想起宮崎駿《千與千尋》中的一張圖片。我和父母去了一個神秘的隧道千尋,在美味和肉塊堆的街道上,我看到無數人吃了他們。轉身看著眼前,這些吃相兇猛的人,都成了豬。

宮崎駿的童話從來就不是童話

宮崎駿的童話永遠不是童話。恐懼和沉思的形象與佛教和「貪嗔痴」的戒律相似。

當我們欲望太大時,我們會胡思亂想,會痛苦糾結。

我們不能自食其力,做事和說話都很難過猛,姿勢很難看。

盛延大師說:遇到麻煩,就要面對,接受,處理,放下。我們心裡有這樣一句話。真的不容易放下嗎?

素齋則喚醒了人們的食慾。

在延武禪堂對面,有幾家富麗堂皇餐廳和時尚明星酒店。禪堂的小門楣不怎麼引人注目。不過,你也可以喝杯茶。

外面是凡人的世界,世界是動蕩的,在這個時候,你可以清空你的心,放鬆一整天繃得的神經。這樣的時刻真是難得。

相關焦點

  • 三亞南山素齋:吃了就忘不了的健康美味
    作為我國素齋知名品牌和海南特色的餐飲美食,南山素齋已成為當今人士追求文化、健康、環保、慈悲的一種生活方式。南山素宴上的素齋名菜「佛家錦囊」。素齋,是我國傳統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顆明珠。以集天地精華之蔬果入饌,借廚師之手展現每種不同食材本身的自然之味,讓一眾饕客寧願投身素食懷抱。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素食已經成為都市人尋求自然生活的一種全新方式,南山素齋在製作菜品時更注重原料的天然、新鮮,其藉助天然成分進行調味的方式也有助於讓人能從中尋找到食物真味。
  •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是以五臺山佛家寺院的素齋為主,融合當地的民間素食結合而成齋飯。「素齋」又稱「釋菜」、「寺院菜」,因在中國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而使五臺山素齋在晉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深遠。
  • 以後每年彌勒文化節都會免費請市民吃「素齋」·都市快報
    我一口咬下去,是有肉的味道。王大姐自豪地說,「『五花肉』是素雞做的。排骨是用豆腐條炸成的。」  王大姐介紹,這次嶽林寺給市民準備的素齋是三菜一湯。頭一個菜是羅漢菜,即雜合各種蔬果烹製的一種什錦素菜,裡面採用六七種食材,如蘑菇、茭白、香乾、慄子、青菜梗子、胡蘿蔔等。
  • 31年,從謀生到熱愛再到傳承-龍華素齋首席技師劉錦久以「匠人精神...
    龍華素齋首席技師、「閔行工匠」劉錦久更是一早來、最晚走,因為這兩個月每天都要從廠裡生產10萬隻月餅發往全國各地。龍華素齋月餅必須經過至少28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吃一口純正的素齋月餅,不僅滿口香噴酥脆,更有一種甜帶鹹、鹹帶鮮的複合口感。做了31年素齋月餅的劉錦久說:「傳承不能守舊,創新不能忘本。我們既要傳承傳統手工技藝,更要不斷創新,滿足現代人的口味。」
  • 從謀生到熱愛再到傳承,他以「匠人精神」31年用心烤制素齋月餅
    和面、制餡、制皮、包酥……每天清晨6點,位於閔行區梅隴鎮的上海龍華素齋禪悅食品有限公司工廠裡的工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每年到了中秋月餅季,這裡就變得格外忙碌。作為龍華素齋首席技師、「閔行工匠」的劉錦久更是每天一早就來、最晚再走,因為這兩個月每天都要從廠裡生產10萬隻月餅發往全國各地。
  • 太原哪裡能吃到正宗素齋~一起來看看
    吃素齋第一個想到五臺山,如果去五臺山一定要去吃{靜心齋素齋}清語小妹素肉餅,素臘腸,素肉丸 還有素松鼠桂魚嘞 ​​素肉餅不光味道像,口感也像!有肉絲感。
  • 慧能大師談齋與素
    杭州策劃人陳先生,麗水籍,他對吃素理解是不同「三素」:一是宮廷素,麵筋為料,形味均與食品原味相似。二是寺廟素,豆腐、毛芋為料,捏出的雞腿豬蹄唯妙唯俏。有肉邊素,魚邊素,非現在流行全素。三是民間素,即圍繞一葷菜,餘皆蔬果類]在佛教傳入中國時,天子王臣在祭祀前就有齋戒的傳統。齋戒包含了齋和戒兩個方面。「齋」來源於「齊」,主要是「整齊」,如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
  • 南說—「寺廟道觀中的素齋」
    三千年前的古籍《詩經》中早就有素餐之說,只不過最早的素餐、素食,是供奴隸們食用的粗劣飯食。所以說,中國素食的起源,其實並非在寺院。佛教自漢代始傳入中國的時候,素食素餐早已有之。佛典《十誦律》中說,凡是沒有看見、沒有聽見、沒有懷疑是殺生的肉,就是淨肉,淨肉就可以吃。2僧人吃素,其實是由梁武帝蕭衍所倡導。
  • 天台山鄉土文章之素齋
    尤其在塵海中朋友,吃慣了油膩葷腥,再去吃素齋既可調劑胃口又可愉悅心情。在天台山寺院吃素齋,在於多說多聽多看多想八字,素齋才顯其旨趣。席間說起名葷實素名臭實香的佳餚,宛如濟公活佛一般,置於素齋餐桌,說起來亦是神採斐然的。⊙⊙在方廣寺吃素齋與此間不同,關鍵在於聽。在小座持著聽瀑布的轟鳴,還有叢樹振葉的簌簌,雀鳥的啁啾,風拂竹林如簫管的聲音,便是一種妙氛圍,如若有梵鍾佛唱之融合,更覺此間素齋的味道當屬上品了。在華頂寺吃素齋應當先看寺外那幾棵大柳衫的搖曳,雲霧繚繞的山峰,尤其冬日的霧淞雪松,又是一種超然。
  • 素食與素齋:是自己吃的心生歡喜,還是滿足忘不掉的口腹之慾
    我想可能是靈秀吧,只要去過的人都應該會有這種感知。普陀山,實際上就是一座島嶼,由於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因此島上寺院林立。基本上都是一座挨著一座。筆者有幸去了一座叫慧濟禪寺的廟宇,去體驗了一下師傅們的素齋。
  • 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
    你吃過素齋嗎?以「梵天淨土 壽比南山」聞名遐邇的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20多年來推出了一道「招牌菜」——緣起樓素齋,慕名前來品嘗美味素食的遊客絡繹不絕。隨著國內跨省遊重啟,近日南山緣起樓素齋餐廳「提檔升級」,進一步全面開放,並優化用餐的環境和菜品,做足了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迎客準備。
  • 【素餐廳】寧國素齋
    寧國素齋位於徐匯區寧國禪寺外,一樓麵館,二樓精素食小炒(淨素),結合經典和創新,以海派本幫菜和川菜為主打,全新演繹美味健康的融合素食,力求好吃實惠
  • 道觀裡的素齋名菜
    道家眼裡的吃是欲望    素齋,是在僧侶文化的影響下,在文人士大夫的推進下,進入並影響中國人的飲食體系的,道教的道觀菜也是在素齋的影響下形成並完善的。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是從佛祖的教誨中參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痛苦,斷盡一切人生煩惱。他們不反對吃飯,只是提倡素食,即素齋,提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養生理念。
  • 淨因寺素齋:千年流芳,剎那溢彩,非遺菜點度我饞人
    你不要跟我說揚州法海寺的扒燒整豬頭,你調皮了。鎮江歷史上也有好的。《清稗類鈔》裡就說:「寺廟庵觀素饌之著稱於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雲觀,杭州為煙霞洞。」這樣說得熱鬧,淨因寺的素齋卻是不同。
  • 三亞市資訊|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
    三亞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你吃過素齋嗎?以「梵天淨土壽比南山」聞名遐邇的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20多年來推出了一道「招牌菜」——緣起樓素齋,慕名前來品嘗美味素食的遊客絡繹不絕。南山素齋就地取材,主要以「四大金剛」、蓮藕、紅白蘿蔔以及各種瓜菜做原料,仿製成雞、魚、肉、蝦,辦成與葷食同名的菜餚素宴,用植物油烹調,素淨清香,脆而爽口。
  • 素食文化:顛覆傳統素齋 素食原來可以這樣吃
    顛覆傳統素齋 素食原來可以這樣吃(圖片來源:資料圖)這些年吃過不少素餐,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成都文殊院的紅燒魚、北京廣化寺的羅漢菜、三亞南山佛教文化苑的刺參拼盤等,菜品雖然各有千秋,但無論佛素還是仿葷,素齋的品種和賣相都難以達到至尊之位,這和素齋能夠採用的原料有關
  • 素口之道,儘是禪機,佛門素齋的魅力!
    梁武帝這個人很有意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崇佛的皇帝了,甚至當時的寺廟缺錢的時候,梁武帝就會捨身到寺中做和尚,讓那些大臣拿錢來贖。記載中就曾有梁武帝捨身同泰寺,大臣們以一萬錢贖回來的故事。相傳這位梁武帝讀《楞伽經》時,讀到「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食眾生肉」後非常感動,自己發願吃長素。
  • 杭州寺廟的素齋,蠻落胃的!
    杭州人黏答答的夏天正進行到一半,又到了五穀雜糧都索然無味的時候了,這時候需要清爽的小食打開味蕾。打卡君發現不少夥伴在夏天去寺廟的頻率明顯增高,難道是去求太陽(開玩笑的)。是因為寺廟的飯菜太香了,又清爽又開胃。
  • 淨心蓮素齋
    到淨心蓮吃一頓飯恐怕無法頓悟出什麼,可是滿室無處不在的觀音像,還有高近兩米的新鮮百合,以及每張桌子上一張小小的卡片,題著「知足」或者「智慧」……這些細節每一處都有苦心、有慈悲。飲食在這裡不僅僅是吃、是文化,還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命的境界。
  • 《煙雨江湖》少林寺素齋攻略 少林寺素齋怎麼樣
    導 讀 在煙雨江湖手遊中少林寺素齋究竟怎麼樣呢?在煙雨江湖手遊中少林寺素齋的內容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