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裡的素齋名菜

2020-12-06 大河網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馬紅麗

  山藥、紅蘿蔔,入籠蒸20分鐘,熟後分開用布壓擠出水,分別拌麵粉和精鹽適量攪爛成泥。將山藥泥搓成圓條壓平擀成長條,把紅蘿蔔泥也搓成圓條,放至山藥條上,包捲成鴨蛋形狀,上籠蒸15分鐘,取出抹勻芝麻花椒油,用刀從中間一劈兩半,截成半寸厚的半圓塊,擺放盤中,白者如蛋清,紅者似蛋黃,軟嫩鹹香。這就是南陽玄妙觀的著名菜品「鹹鴨蛋」。

  道家眼裡的吃是欲望

  

  素齋,是在僧侶文化的影響下,在文人士大夫的推進下,進入並影響中國人的飲食體系的,道教的道觀菜也是在素齋的影響下形成並完善的。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是從佛祖的教誨中參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痛苦,斷盡一切人生煩惱。他們不反對吃飯,只是提倡素食,即素齋,提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養生理念。他們認為,飲食的目的同時也是在為進德修業服務,因此,各家寺院基本都設有專供僧侶吃飯的齋堂。在《優婆塞戒經》中,對僧侶吃飯有明確要求:「復須作念,初下一匙飯時,願斷一切惡盡;下第二匙時願修一切善滿;下第三匙時,願所修善根,回施眾生,普共成佛。」

  但與佛教不同的是,道教從創始之初就忽視飲食對人體、對社會的意義和作用。因此,道觀菜的發展既沒有佛教的齋飯豐富,也沒有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支撐。

  道教創始人老子,他的社會理想是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把人的種種欲望抑制在最低點。他認為如果百姓沒見過珍異的美食美味,自然就不會有非分之想,所謂「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莊子更是主張消滅一切文化,回到太古時代,並鼓勵人們重回「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王學泰《中國飲食文化史》)。

  在道家創始人的眼裡,吃是一種可怕的欲望,不值得提倡,更不需要追逐。基於這個飲食觀念,道家不僅吃素,就連刺激性的韭、薤、蒜、蕓薹(油菜)、胡姜(香菜)等香辛植物也被視為「五葷」而禁止食用(清代後,「五葷」的戒律漸漸被打破)。

  吃唾液能長生?

  

  大多數道士修煉是為了能夠長生不老,他日可以羽化成仙。

  但羽化成仙的前提是身體要輕,只有輕身才能獲得飛仙的資格。因此,為了能夠得到輕身的效果,就必須控制飲食,不僅不能吃肉以及有刺激性的植物蔬菜,還要少食且適當斷食(即「辟穀」,今日朋友圈中流行的「辟穀」,就是來自道教的這個飲食理念)。在這個理念的支撐下,道士們研發了各種飲食秘籍,其中頗具搞笑性質的是「以氣為食」一派和「飲食自然」一派。

  「以氣為食」一派認為,「五穀雖能充體而不能益壽」,甚至「食谷者夭」。於是,這類「活神仙」通常以「吃松子、喝泉水」來修煉「食氣」,或者根本不吃食物,以身體的「氣」為食,稱「服氣」,修煉到一定境界時,便可不思百味了。

  「飲食自然」一派則認為,人體的唾液是精華,稱為「華池」,是「自然」。這一路的道士均以口中唾液為食,稱為「飲食自然」。吃唾液不僅能長生,還能得道成仙?這種極端的道教「飲食療法」,想想,也是醉了。至於那些指望煉些丹藥、吃點重金屬就能得道成仙的邪門飲食,就更不靠譜了。

  但上述不靠譜的飲食並不是道教飲食的全部。畢竟長生不老、羽化成仙只是少數人的幻想,大多數人採取的還是退而求其次,希望通過控制飲食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

  道教經典《胎息秘要歌訣》中談到「飲食所宜」雲「淡粥朝夕渴自消,油麻潤喉足津液。就中粳米飯偏宜,淡面餺飥也相宜」。修道的目的就在於保養臟腑、頤養精神,因此不主張五味繁雜,酸辣辛鹹、時飢時飽、生硬冷食、葷食腥血都是道教的飲食禁忌。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是頗為健康養生的飲食理念。

  南陽玄妙觀的素齋

  清末民初,隨著寺廟、道觀把素齋投入商業經營,道觀菜開始走入民間。當時最著名的道觀菜代表就是北京的白雲觀與河南南陽的玄妙觀。

  南陽玄妙觀始建於東漢,明代重修,清代、民國時期香火旺盛,素有「玄妙雅趣」之美譽。玄妙觀內有「三寶」:一是清朝皇帝的欽賜御經《道藏》,二是玄妙觀秘傳「素菜葷吃」,三是玄妙觀碑刻。

  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焦作旅遊飲食顧問呂世範介紹,南陽玄妙觀屬道教全真道。全真道由王重陽創建,主張「三教合一」,以老子的《道德經》、儒家的《孝經》、佛教的《般若心經》為主要經典,教人孝謹純一、少私寡慾、以「明心見性」為全真。全真道教規要求入道者不娶妻,不茹葷,出家住叢林。因此南陽玄妙觀的道人不娶妻室,只吃齋飯素食。

  玄妙觀西北園、宛南公園裡廣種牡丹、月季、荷花、菊花、臘梅等,每逢重大節日或觀內名花盛開之日,都要邀請遠近施主及當地名流和親朋好友來觀內遊覽,並設素齋招待。玄妙觀素齋製作考究,選料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種特產、食用菌、蔬菜和豆製品,在烹飪技法上也是扒、熘、炒、炸、燴、蒸等俱全。

  除「素火腿」、「扒素雞」、「素魚翅」、「一品菊花素燕菜」、「佛手白菜」、「竹網鍋貼餃」、「素燕窩」「素鴿蛋」、「滷大腸」、「黃燜雞塊」、「熘素魚片」等形葷實素的齋菜聞名外,還注重時令吃鮮。比如,每當夏秋之際荷花盛開之時,用觀內鮮荷花製作的「山楂糕炸荷花」,秋季用北瓜秧尖配香菇、口蘑炸制而成的「龍鬚菜」,用包穀棒尖加玉蘭片、香菇、口蘑、南薺、猴頭、糯米和調味品烹製而成的「八寶冬瓜」等,都鮮美可口,廣受食客讚譽。

  曾為玄妙觀廚師的南陽飯莊一級廚師尹德明,在新中國成立後,總結整理出了「玄妙觀素齋」譜55個,其中一些菜品被作為河南傳統名菜載入史冊。1984年,「玄妙觀素齋」被北京電視中心拍成電視片。

  道觀菜裡的「葷菜」是怎麼做成的

  素火腿

  用豆腐皮在芝麻油缸內浸泡製成,成品色澤棕紅,酷似火腿,鹹香味美。具體做法是:將豆腐皮在清水鍋中煮透,趁熱每兩張豆腐皮擺壓成圓形,每隔兩層抹上一層醬油和紅曲,每層只抹一味,待全部攤完後兩頭各疊一寸,緊捲成卷,用淨布包裹,通身用繩捆緊,晾涼後將布去掉,泡入芝麻油缸,經過48個小時,使油浸透後出缸即成。食用時用刀從中間劈開為兩半,切成半寸厚的扇面薄片,在盤中擺放整齊,撒上蒜苗花、薑絲,滴幾滴小磨香油上桌。

  熘素魚片

  將山藥上籠蒸半個小時,熟後剝去外皮,壓成山藥泥,再加入澱粉、麵粉、鹽適量攪拌均勻,放盤內攤平,上籠蒸5分鐘,取出後按成半寸寬、二寸長、半寸厚,待晾涼後片成魚片狀,勾入粉芡,入油鍋炸至黃色時將油倒出,鍋中留油少許,放進蔥花、薑末、木耳、鹽、醬油適量,添半勺黃芽湯,燒兩分鐘後取出裝盤上桌。似魚片而非魚片,軟潤鹹香,美味可口。

  扒素雞

  將豆腐皮在清水鍋中煮幾滾後,取出用布包壓起來,約10分鐘後揭掉包布,用刀切成二寸長、半寸寬、半寸厚的塊,擺在碗內,放上花椒、蔥花、糯米、鹽各適量,添半勺黃芽湯,上籠蒸15分鐘取出,再加少許開水和胡椒麵即成。形似雞塊,嫩脆香辣。

  炒肉絲

  取麵筋三兩,入籠蒸20分鐘後取出切成細絲,放盆內加入紅曲、水澱粉適量,攪勻後入油鍋炸成柿紅色撈出。鍋內留少許油,放進蔥花、蒜苗,輕炸一下後放入韭菜段和麵筋絲,翻炒兩遍,再放入精鹽、醬油翻炒兩遍即成。

相關焦點

  • 南說—「寺廟道觀中的素齋」
    寺廟道觀中的素齋1在中國,素食起始於「無為而清靜」,「蔬食以遨遊,泛若不系之舟」的道家思想。在三千年前的周朝,素食就與齋戒聯繫在了一起,在齋戒期間要素食。《禮記·坊記》:「齊(齋)戒以事鬼神。」素齋或齋菜,泛指佛家寺院和道家宮觀中的素食,素齋為中國素菜的「全素派」。一千多年來,佛教寺院的素菜不斷改進和提高,逐漸形成了特有的風味,形成了講究「全素」,禁用「五葷」調味的「寺院素菜」,也稱「齋菜」,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歡迎,被譽為中國烹飪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隨著素食原料的不斷增加豐富。隋、唐時期的寺院素菜已形成獨特風味。
  • 粵菜「雲」聚⑧ | 「雲浮十大名菜」之六祖素齋之羅漢齋
    粵菜「雲」聚⑧ | 「雲浮十大名菜」之六祖素齋之羅漢齋 2020-06-03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亞南山素齋:吃了就忘不了的健康美味
    作為我國素齋知名品牌和海南特色的餐飲美食,南山素齋已成為當今人士追求文化、健康、環保、慈悲的一種生活方式。南山素宴上的素齋名菜「佛家錦囊」。在造型藝術上「南山素齋」屬「以葷託素」類,既達到形似,也追求神似,不納葷腥,全部素食。「南山酸豆魚」 「木瓜獅子頭」 「羅漢齋」 「佛家錦囊」 「金絲芋球」……南山素齋可謂「一菜一世界」,體現了重返自然、返樸歸真的神韻,300餘道「緣起樓」素齋仿葷菜式被海內外食客津津樂道。
  • 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
    你吃過素齋嗎?以「梵天淨土 壽比南山」聞名遐邇的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20多年來推出了一道「招牌菜」——緣起樓素齋,慕名前來品嘗美味素食的遊客絡繹不絕。隨著國內跨省遊重啟,近日南山緣起樓素齋餐廳「提檔升級」,進一步全面開放,並優化用餐的環境和菜品,做足了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迎客準備。
  • 素口之道,儘是禪機,佛門素齋的魅力!
    到了宋朝,社會文化極度發展,生活水平一日千裡,歷代王朝,以宋最富,這時候的素齋,就已經不是飽肚子那麼簡單了,而是玩出了花樣,講究色香味俱全。於是從宋朝開始,佛門素齋漸漸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菜系。在佛教的發展歷史中,佛教徒原本是不分葷素的,吃素始於南北朝的梁武帝。
  • 舌尖上的新洲:「舊街第一名菜」——道觀牛腳
    在舊街這是一道大菜,也是一道名菜,你也許不知道汪集雞湯,你也許不知道張店魚面,但你一定知道道觀牛腳,對於一個資深編輯而言,發掘新洲的地域文化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道美味是這部紀錄片裡的其中一部,這道菜叫做:道觀牛腳。老廚師的這句話非常集中地展現了牛腳這道菜所具備的人文風味,它不是簡單的一道菜,更是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凝結在裡頭,這種情感,只有經歷的人才懂。念舊是一種對傳統的傳承和保護,而牛腳就成了一種情感的凝結物,當它從舌尖飄過的時候,箇中滋味,文字不足以說明。新洲道觀的牛腳是怎麼做的?
  • 《煙雨江湖》少林寺素齋攻略 少林寺素齋怎麼樣
    導 讀 在煙雨江湖手遊中少林寺素齋究竟怎麼樣呢?在煙雨江湖手遊中少林寺素齋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 令人驚豔的自助素齋,20元/位天天排隊,「佛系商業」可行嗎?
    一山一水一寺廟,一堂一餐一素齋!遠離城市的喧囂,告別身心疲憊的煩惱,感受寺廟的萬物眾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佛系遊走,擇一素齋堂,拋開魚肉主義的繁複,享受食材原味的素食,已經成為許多佛系人的選擇。偶然,應朋友之邀去了趟素有「東南第一剎」美稱的萬佛寺,簡直被裡面「20元/位」的自助素齋驚豔到了,食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用餐隊伍排著長龍,難道這不是一個又棒又新的「佛系商業」模式嗎?其實,後面搜索了下,自助素食餐已經風靡很多年了,坐落於寺廟內,對外開放的素齋也不少,有免費的,也有收費的。
  • 三亞市資訊|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
    三亞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南山素齋成為三亞旅遊「招牌菜」你吃過素齋嗎?以「梵天淨土壽比南山」聞名遐邇的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20多年來推出了一道「招牌菜」——緣起樓素齋,慕名前來品嘗美味素食的遊客絡繹不絕。南山素齋就地取材,主要以「四大金剛」、蓮藕、紅白蘿蔔以及各種瓜菜做原料,仿製成雞、魚、肉、蝦,辦成與葷食同名的菜餚素宴,用植物油烹調,素淨清香,脆而爽口。
  • 這個夏日,崆峒山素齋宴、清修餐等你來品嘗!
    養生崆峒健康素齋中國素菜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西漢時期。這個夏日崆峒山景區為遊客量身定做的素齋宴、清修餐勁爆來襲,回歸自然,清體靜心,獨特的夏季懶人養生之旅,等你來體驗!崆峒山莊崆峒山莊,坐落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崆峒山中臺。崆峒山莊集住宿、休閒、餐飲、娛樂、宴請會友於一體。設有豪華套房、標準間及普通間客房14間。
  • 【素餐廳】寧國素齋
    寧國素齋位於徐匯區寧國禪寺外,一樓麵館,二樓精素食小炒(淨素),結合經典和創新,以海派本幫菜和川菜為主打,全新演繹美味健康的融合素食,力求好吃實惠
  • 想把「素齋之王」端上年夜飯餐桌嗎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店裡的三位大廚教大家做了4道經典素食菜餚——八寶飯、羅漢觀齋、黑椒素煎牛排和果仁薺菜卷。  來學做菜的「掌勺人」們紛紛感慨,沒想到素菜也可以做得這麼精緻又好吃。「這些菜都不難學,我打算把這四道素菜列入年夜飯菜單,讓孩子們嘗嘗鮮。」讀者謝淑英說。
  • 《煙雨江湖》少林寺素齋怎麼獲得 林寺素齋獲取攻略
    導 讀 煙雨江湖少林寺素齋怎麼獲取?
  • 天台山鄉土文章之素齋
    尤其在塵海中朋友,吃慣了油膩葷腥,再去吃素齋既可調劑胃口又可愉悅心情。在天台山寺院吃素齋,在於多說多聽多看多想八字,素齋才顯其旨趣。⊙⊙國清寺的素齋製作比較精緻,花樣和種類也繁多豐富,譬如豆製品就有豆腐乾、油泡、油舌、麻辣豆腐,菠菜煮豆腐,還有素火腿、素雞、素牛肉等等,這些是市井人起的名字,但絕對是素的,這用植物油加工的,製作的講究,不說不知道,一說真奇妙。
  • 福鼎深山裡,兩個比丘尼,一頓堪比懷石料理的素齋
    我以為就是任何寺廟都提供的素齋,更何況上午還在金竺寺用過素齋早餐,應該熟門熟路了。所以兩位法師想到了給客人做素齋,來補充修路經費。為什麼想到做素齋?福鼎人紛紛開車前來法雨寺,享受兩位法師的素齋。父母之前很意外,現在也坦然了,知道性德法師在做素齋,還經常給她寄上好的食材。
  • 天台素齋 源於自然、返璞歸真的美味
    本來「極不情願」,待親眼見識了天台山的神秀山水,品嘗了大名鼎鼎的素齋,又覺不虛此行。那巍巍佛寺,一處道宮,一片杜鵑,一餐素齋都浸潤著自然的氣息,假期人潮湧動,減了幾分寂寥的寒山禪意,多了一息入世的煙火味。日頭過半,拖著酸疼的腿肚子,已經飢腸轆轆的我們湧進國清寺,享用素齋。國清寺的素齋非常有名,種類齊全,花樣豐富。
  • 說到健康,我吃了素齋
    好的素齋,原來是這樣使人身心都舒適。吃過素齋的人我不太了解素齋。對於一個吃過幾頓素齋的中年人來說,心裡還是有些感觸的。這種飲食習慣,據說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大乘佛教,是為了教育「眾生平等、因果輪迴、大慈大悲」而形成的,可分為純蔬菜、雜菜和仿肉三種,根據不同的地方,有寺廟和民間素齋。
  • 淨因寺素齋:千年流芳,剎那溢彩,非遺菜點度我饞人
    《清稗類鈔》裡就說:「寺廟庵觀素饌之著稱於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雲觀,杭州為煙霞洞。」這樣說得熱鬧,淨因寺的素齋卻是不同。前面所說,大多是工藝菜、功夫菜,而淨因寺的素齋,更貼近家常菜。家常素菜,也有家常素菜優點,上手快,經濟實惠,門道卻也不少。
  • 杭州寺廟的素齋,蠻落胃的!
    下面打卡君來安利一波寺廟的素齋吧!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吃不下飯了!素齋就是簡單的三菜一湯,湯品隨意添加,但是不能浪費食物。 在法喜寺和師傅們一起吃齋飯,感受養生清心。徑山寺的素齋10元/人,三菜一飯,可是比許多館子還要好吃開胃。
  •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 , 你吃過嗎? 五臺山素齋,是以五臺山佛家寺院的素齋為主,融合當地的民間素食結合而成齋飯。「素齋」又稱「釋菜」、「寺院菜」,因在中國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而使五臺山素齋在晉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