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楊志結局,水滸傳講述的很清楚,楊志隨軍徵討方臘時,剛剛渡過長江,便因患病被寄留在丹徒縣,未能繼續隨軍徵戰,最終病死於丹徒縣。
水滸傳第112回「俊義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戰毗陵郡」中,除楊志患病不能徵進,寄留丹徒外,其餘將校撥開兩路徵討方臘。第119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中,就提到了楊志死訊,葬於丹徒縣山園,朝廷追封為忠武郎。
可見,水滸傳中的楊志是生病而死,這一結局不算善終,但也不算太差。然而,河南出土一塊墓碑,碑文令人難以直視,揭露了楊志的真實結局,比水滸傳中慘得多!
青面獸楊志,出身楊家將,擁有一身武藝,本想拼出一個前程,卻不料最終逼上梁山。
一,楊志先前是官兵,押運花石綱時,卻在黃河裡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難江湖。此後,楊志遇到林衝,二人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並婉拒了王倫入夥邀請。
二,楊志到了京城,生活陷入困頓,無奈之下賣刀求生,卻遇到潑皮牛二。楊志殺了牛二之後,百姓感念楊志為民除害,替他花錢上下打點,最終被刺配充軍大名府。
三,在大名府,楊志得到蔡京女婿梁中書的賞識,得到了押運花石綱的美差。結果,卻中了晁蓋、吳用圈套,被蒙汗藥麻翻,花石綱盡皆丟失,於是楊志由此被逼上梁山。
水滸傳中的楊志,本想做一個官兵,卻造化弄人,最後做了一個強盜。更讓人無奈的是,宋江接受招安之後,楊志再次成為一枚官兵,本想徵討方臘建功立業,但卻生病無法參戰,而病死異鄉丹徒縣。
可以說,楊志之慘,在水滸傳中名列前茅。然而,與正史中的楊志相比,水滸傳中卻也不算什麼。
2014年,在河南濟源市龍潭湖片區建設工地,考古專家挖出一座金代磚室墓,出土文物並不多,其中最具考古價值的是墓志銘,刻有「故贈登州防禦史楊公墓碣」,原來墓主就是楊志。
一,墓志銘中記載的楊志是河南鄧州淅川人,十六歲傷人致死而充軍。因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官至武德郎,宋徽宗甚至接見他,「上皇召見嘉之,曰,膽勇過人尚可獨領雄兵」。
水滸傳中,楊志武藝高強(墓志銘中是「勇敢超絕,收勳有素」),賣刀時殺牛二充軍,在大名府得到蔡京女婿梁中書賞識,後獨領一軍護送花石綱,兩者有不少相似之處。
二,宋金開戰之後,楊志與都統王淵意見不一,王淵拒絕聽取楊志意見,但卻遭遇慘敗。為了躲避罪責,過錯推到了楊志身上,並用私行處決了楊志。
墓志銘中記載,「公受制於淵(王淵),不意緣私憾虛坐失利。越明年八月二十二日例置之以法,享年五十有五」。
顯然,墓志銘揭露的楊志結局,不是病死,而是被人當「替罪羊」私下處死。
這是楊志最終悲慘結局嗎?不是!
楊志死後,朋友為他鳴不平,宋徽宗為楊志平反,並且降罪於王淵,楊志沉冤得雪了。然而,楊志家人卻遭遇金兵毒手,唯一女兒成了金兵俘虜。靖康恥中,女性成為野蠻的金兵俘虜,會遭遇什麼結局,大家都可以想到。
公無嗣。夫人馬氏,宋州人,止一女被虜,不知所在。
除了家人妻子悲慘遭遇之外,楊志死後也「不得安寧」。北宋滅亡之後,朋友馬秦本想讓楊志落葉歸根,但由於戰亂而葬於淅川城東。過了幾年之後,此地發洪水,於是馬秦將他屍骨遷移到東杞,又過了一些年,最終馬秦將他移葬在濟水源頭,於此一直安眠到2014年。
可見,墓誌中的楊志比水滸中的楊志結局慘得多,少年殺人充軍,晚年慘遭冤殺,唯一後代被俘不知所在,墓地幾次遷移不得安寧……墓誌中的楊志,卻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好友馬秦。若非馬秦,楊志不僅無法沉冤得雪,而且或許只能被草草掩埋於亂石崗,最終徹底消失在歷史風雲中。